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立鼎》-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浩要知道这小子把自己想象成浑身金漆光闪闪的泥胎雕塑,放供桌上避邪震慑牛鬼蛇神,非得一脚把他踹飞不可。

      南湖集是两个村子南北夹道组成,一条勉强能称之为大街的平整路为中心,统共没有一百户人家。一群屁孩子尖着嗓门从南到北的嚷嚷完了,无数的村民呼啦啦涌出来,立即形成一片乱糟糟的人潮堆满了路边。

      刘老三当即浑身哆嗦,差点把持不住当场歪倒,杨浩却镇定自若---全副武装的强拆队咱都视若土狗瓦鸡,何况一群老实过分的百姓,再说,咱也不是来寻仇打仗的,随他们看去吧。看的人越多,越有宣传效果啊!

      ¡°ÕæÊÇÀÏÈý£¡Ëû²»ÊÇÈ¥Éòî¶µêϹ»ìÁËô£¿¡±

      “谁知道!兴许是发了洋财!没瞅见后边还跟个带货的长随?”

      “瞎说!你仔细看看,那人穿的可比老三强多了!哎哎,他后边没辫子!”

      “还真是!胆子够大的,辫子都剪了,这要是叫官府知道了,不得抓起来?”

      ¡°àÒ£¡Ö¸²»¶¨È˼ÒÊÇÍâÑóÀ´µÄÄØ¡£³ò³ò£¬ÄÇС»ïÕæ¿¡ÄÅ£¡¡±

      ……说什么的都有。杨浩可不是原样出场,他非常痛恨别人当他是学生,特地在上嘴唇贴了一条小胡子,加上眼睛,整个人看上去很有二十七八岁教授的气质。

      不过他忘了,这年头人老的快,上哪找他这样溜光水滑的皮肤?所以越听心里头越烦躁,你大爷的,老子什么时候成跟班了?早知道就跟刘老三这【创建和谐家园】把车换了。

      在数百道惊讶赞叹或躲躲闪闪的目光注视下,两人拐进一条胡同,迎面发现里面同样挤得满满当当,两边的墙头树杈子上都有七高八矮的人头攒动,看他们两脚一蹬就能出去好几仗远,不动滑行也能行走如飞,登时引发一阵惊叹。

      到了家门口,刘老三激动的满脸通红,一看老娘和弟弟扶着断了腿的老爹哆里哆嗦迎出来,动作立马走形,车子一歪丢地上,冲过去噗通跪下,眼泪鼻涕一块儿的飙出来:“爹!娘!不孝的儿子回来了!”

      人只要肯受教,肯定会对父母感恩。刘老三不是不知道这几年因为自己瞎混,街坊邻居的嘲笑谩骂给爹娘造成多大的压力和伤害,思想起来,那份内疚登时化作滚滚热泪,宣泄出来,哭的那叫一个奔放。

      刘老爹眼泪扑拉的摸着他脑袋,颤声道:“回来好!回来好!”

      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刘老三是真不一样了。不说身上的打扮,气质的变化,就冲他能大庭广众之下这一跪,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孝子的诞生,足以抹去以往积攒的所有坏影响。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头在两名青年的搀扶下分开人群,来到门前,拉长了调门道:“刘泰啊!老三回来是好事,人家客人还在外头站着,这多没礼貌,有话进屋去说!”

      刘家人这才发现,杨浩不知何时已经把大金鹿停好,手里提着个黑色公文包微笑着站在一旁,那份鹤立鸡群的气势,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哪还不知这是让自家孩子大变样的贵客?

      刘泰慌忙拉起老三,期期艾艾的拱手:“怠慢了客人!万请包涵!”就要拖着一家人给行礼。他年轻时走遍周围的山岭采药,去沈疃店和日照城贩卖,甚至连莒州都去过,算是见识比较多的,眼光又超出一般的本地乡邻。

      杨浩赶紧上前一步拦住,笑道:“刘大叔不必如此,我今天来的唐突,倒是要请您一家不要见怪。”

      他这一开口,正宗的普通话,在众人耳朵里那是再标准不过的官话,越发的恭敬,那老头眉开眼笑,缺牙的嘴巴张开,故作矜持的劲儿也绷不住,毫不客气的喧宾夺主,把刘家人推进院里,然后吩咐两个青年看住了自行车----那必定是贵重物件,不可有丝毫损伤!

      有人打岔,缓冲一下,刘老三的情绪也平静了不少。家里的屋子低矮的伸手能够到房檐,拥挤逼仄黑乎乎的没法待客,干脆就在院子里,四邻八乡的搭手布置下桌椅板凳,团团围坐。

      他庄重的把家人向杨浩一一介绍。那位后来的老头是刘氏当家的五叔公,一听杨浩是从几万里外的米利坚国回来,什么克莱登大学的学士,类比两榜进士,吓得差点跪下。

      杨浩当然不好生受,呵呵笑道:“主人家不必多礼。我们一家从海外归来,时隔多年造忘了故宅的详细位置,多久老三帮忙才辗转找到。今日前来,一则是聊表谢意,二则,想当面请刘大叔允许,聘请老三当我家开办的公司职员。”

      公司职员?什么东西?刘家人一脸茫然。

      刘老三轻咳一声:“就是店铺伙计!不过比他们高级一点。”

      众人恍然,彼此面面相觑,五叔公老眼眨巴眨巴,小心翼翼试探着问:“但不知杨公子所说的公司,有多大?老三当职员,可有薪水若干?”

      杨浩心说这老头不错,很会配合嘛。点点头:“我家的产业比较杂,医药、机械、造船、粮油、纺织均有,此番回国,便是要把西洋先进的工业生产传授到本土,造福乡里。一开始不会弄的太大,会先择地开一个商铺,投五十万两银子的货物试试水。至于老三的薪水,因为他还在学习期间,先开五块大洋一个月,四时八节另有奖金……。”

      五十万两!五块大洋!

      两个数字,已经把他们全部震的脑袋晕晕乎乎,云里雾里的不知东西南北了。天爷爷,那得是多少钱?把整个日照县都卖了,值不值?

      再看刘老三,墙头上大门外竖起耳朵围观倾听的乡亲们眼珠子都绿了。***老三,平时不学好,四处祸害,老天不长眼教他撞了大运,一个月挣五块大洋,也不怕福气太大担不住压死!

      五十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没人能想象的出来,有会算数的扒着指头,拿三十两一亩最好的水浇地换算,足足两万亩!别说一个南湖集,整个日照县有这么大的财主么?

      听听人家怎么说的?试试水,那杨家到底得多富裕啊!

      当地人很老实,刘老三这样的就算能祸害的了,没人想过要把杨浩绑票了勒索一比巨款。看他一身洋装那么大气派,估计县太爷也惹不起吧?

      光空口大话是没有说服力的,杨浩示意一下,刘老三急忙叫着弟弟一起,去把三个大箱子卸下来提到院里,全部打开,五花八门的稀罕物一张桌子都堆不下。听杨浩一样一样的解说,老三又拆开一包奶糖散给围观的人品尝,那柔滑甜腻透着心儿的幸福味道,让所有人差点忘乎所以。

      一时间,无数道眼神死死盯着那一堆东西,恨不能冲上去全都搂到怀里。

      甜味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也最有说服力的。自从糖诞生开始,一直是全世界最畅销也最不可缺的重要物资。一看居然有十几样不同口味、不同包装的糖,更有细的如同雪晶的白糖,稀缺到往常只能当药用的红糖,一大包就是十斤的摆在眼前。

      白糖都要四五十文一斤,质量根本没法比。而杨老爷子自己抽的烟丝,这年头能卖到300文一斤!很普通的茶叶,这边都要上百文一斤,桃酥蛋糕之类更是没有百文之下的。

      三个大箱子,整整一百来斤的东西,论价值少说也得几十个大洋,那些没法估价的不锈钢制品、银镜、精致玻璃器皿、精盐、奶粉、糖块、成包的过滤嘴香烟、香喷喷的香皂、香水,还有人工养殖的珍珠项链手串,方便的钢壳打火机,成套的针线……琳琅满目够半个展览,把所有人眼睛看的彻底花了。

      刘老三也没想到,杨大少爷一出手就是这么多他都不认识的东西,算来算去,把自己卖十回都值不当的,心里头反倒踏实了。反正咱就卖给你家了,爱咋咋地吧!

      刘泰震惊的说不出别的来,反复的念叨:“太多了!太多了!这怎么好!”

      倒是五叔公当家拿主意惯了,心理承受能力高一些,思来想去自家也实在没啥可让人图谋的,大手一挥:“既然杨公子赏赐,你就全都收下!老三的事,我做主,就这么定了!”ps:大伙儿看完了别忘推荐和收藏。

      第十三章 招兵买马

      太多东西摆在外头太招人嫉恨了,吩咐小的们赶紧收拾到屋里去,再看杨浩的眼神,那跟见了财神爷似的。

      杨浩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子雪白的复印纸,上面用蝇头繁体字密密麻麻写了无数的条款,放到桌上道:“我们杨家开的是正规公司,一切行事必有章法、雇佣人手须得白纸黑字签订合同,烦劳长者寻一个识文断字的来,当面讲解清楚,有个见证,才不致出【创建和谐家园】。”

      依着老头的意思,直接卖给他那才叫稳妥呢,那样成了一家人,自己这边要打个秋风再容易不过,刘家上下都能跟着沾光。

      不过人家定了规矩,他不好上杆子硬来,那样坏了大事反而不美。五叔公是个能决断的,立即命人把村里的落第秀才寻来。

      其实那位名叫管中宽的书生早就在外头看热闹的,对刘老三的狗屎运别提多羡慕嫉妒恨。心说老子才是本地第一有才的人,那么大的好事怎么就没落到咱头上捏?

      里面一招呼,他还拿捏着点架势,整理下油乎乎的长衫,拿唾沫抹平了乱发,不过那几撇胡子就实在撑不住场面,又营养不良干巴精瘦,风一吹摇摇欲坠,迈着四方步进来,两眼却忍不住跟着最后一趟搬走的面袋子一直进了屋,才硬生生收回来。

      到了桌子前,一本正经的抱拳行礼,特别对杨浩这位据说是大学毕业等同进士的高手尤为恭敬。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甭管人家多大年纪,你丫到七十了还是童生,见了也得乖乖的低头。

      读书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直接而残酷。

      杨浩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用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忽悠人,是多么的可耻。对于这年头的酸腐文人有一个算一个,他都没好感,除了帮助统治阶级愚弄黎民百姓,他们就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传承文明?啊呸!

      孔子自己都说“礼失求诸野”,可见传统文化早就渗入了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而不在这帮子歪解四书五经,舞文弄墨对民生建设一点贡献都没有的嘴炮先生身上!

      大喇喇的坦然承受管童生的礼敬,心说你这厮是没机会科举出头了,大清国都进入了倒计时,很快就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开新学校,就算你老人家今年能考中秀才,前头还有举人一关卡着呢。

      拱手表示一下,杨浩指着合同道:“烦劳管先生给诸位乡亲念一念,诸般条款都讲清楚。不致产生误会。”

      这种事儿管童生是经常干的,谦虚两句后,拿过来一看,登时心惊肉跳!打印机打出来的小四号宋体还没豆粒大,偏偏比划清晰干净,人手根本写不出来那么整齐划一,印刷?那得多好的铅活字和油墨啊!皇家专用的版本也没这么细发!

      再看里面的条款,唰啦一下汗就下来了!哪怕都是白话文,文理粗的他这三十好几的老童生都能指出一大堆错误来,但其中的逻辑之严密,规定之细致,比他见过的所有文契复杂了何止十倍啊!这尼玛什么人才弄出来的合同,不就是雇佣个人么,至于弄得那么绕么?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人家规定的足够细致,工作范围,工作纪律,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保规范,休息假期,甚至连平时住宿条件和婚丧嫁娶的额外补贴都明文规定!这还是去做工的么?这是去当大少爷的好吧!

      这年头,去给人当工作学徒的,哪个不是任凭人打骂折腾,吃的住的什么都不要讲,还福利待遇?那得看遇到的东家是不是善人。就算是善人,也没说一个月多少粮油肉食的定额给,他们家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再看工资待遇,福利补贴,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年少说一百个大洋!当店铺掌柜的能有这纯收入不?管先生自己都心动,要不干脆把我也卖了得了,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哪里有到这家当工来的舒坦!

      不过再看下边的违约责任,保密条例,他的腮帮子又是一抽。这家是锦衣卫出身的,还是粘杆处军机处帮忙拟的?密密麻麻林林总总几十条,归拢起来一句话,谁敢出卖公司机密,最好先把自己了断了为上。吃官司?你想的那么美!

      管童生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片高墙林立警卫森严的城池中,无数个深不见底的地牢里陈列一百零八样刑具,历朝历代包括传说中十八层地狱的酷刑一个不拉,就等着哪个倒霉蛋跳进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然没那么夸张,不过管中宽算明白了,这杨家人出手固然大方,对背叛的人也绝对的凶残!光明正大写在纸上让你先明白,省的以后再骂主人家苛责无情。

      泛起袖子擦擦冷汗,他喝一口茶润润喉咙---嗯,茶很香啊!估计少不了一百文一斤的上等货,平时他都舍不得。

      先一摇三晃的把足有六页厚的合同念了一遍,不用他解说,完全的白话文版本老百姓基本能听个差不多。里面绕老绕去相互勾连的部分难以理解,不过收益、权利、责任,都很明白。

      出乎杨浩预料的,众人对违反合同的严厉条款居然没太大反应,好像理所当然一般。五叔公更捻着胡须赞道:“这是应该的!为人家做事还吃里扒外,当场打死都行!泄了东家机密,肥了你一人,坏的却是大家伙的生计,此等人得扒皮萱草,立碑为证!”

      合着比我还狠啊!

      杨浩心里头那个汗。他却是不知道,这片地方,什么工业也没有,种地根本养不活多少人,稍微有点天灾**,就得饿死多少。好不容易能有个人来办产业,让他们能挣钱,一个人的收入就能养活一家人呐!照他的说法,起码招工几百口子,那就是几百户,几千人的生计!再大一些那就是几万了!

      试问,谁敢坏了几千几万人的活路,那等于捅了马蜂窝一样,不群起打死,还待如何?

      其实这也就是历朝历代,皇命不下县,乡绅与县官共同治理地方,皆因地方宗族势力,哪一个都能纠合几百口子人,逼急了闹腾起来,就是大事。归根到底,众怒难犯。

      不用考虑,刘老三二话不说就签字。不过得有个正式的名字,杨浩征求一番意见,帮他改名叫刘大富。大富大贵,喜庆,吉利。

      三方签字画押,管中宽作为中人见证,帮忙把一份合同给里长存起来以备官方查验,得了刘家封的一包好东西当谢礼。末了,他终于忍不住,腆着脸问:“那啥,杨公子,您的公司还要不要人手?您瞅我这能写能算,做个管事总是富余的。”

      什么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在生存压力面前,节操什么的早早丢一边去!

      杨浩笑道:“自然是要招工,不过我们对每一个职位都有严格的技能考核标准,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您若有意,可以先看一看我们的具体要求,达不到也没关系,我们会经过初步筛选后进行相关培训,合格再签订合同,正式上岗!”

      ËûÓÖÄóöÒ»´óÞûÔç¾Í´òÓ¡ºÃµÄÎı¾£¬µÝ¸ø¹ÜͯÉú¡£

      这是早就定好的策略,先让刘老三---现在该叫刘大富,现身说法,取得信任,引起兴趣,然后再引诱当地人主动提出,顺势安排招工,从小小的南湖集开始,向四周村镇逐步的扩散。

      包括另外那十个人,都是一样的棋子,根据在本地基业扩张的速度,逐步放大到整个日照县。

      现在全县估计有四十万人,七万多官方在册的丁,里面要挑选出几万合格的基干人员,并不困难。并且此地耕地少,人口多,生存压力大,百姓比较朴实单纯,只要有生计,培训之后纳入麾下,自能形成一股纯粹的强大力量。

      杨浩给出的岗位要求,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满怀希望的管童生粗粗翻了一遍,登时沮丧不已。不过好在,后面列出职业培训的细则,又让他燃起希望,思想斗争一番,果断提出要看教材。

      不着急不行了,吃饭养家是大事。再者人家的学员都给发衣服鞋帽被窝,管吃管住还有工资领,就算苛刻一些,严厉一些,也得认。

      对此杨浩就没法提前准备了,管童生不屑于跟一帮泥腿子出大力,他想要个坐办公室管人的差事,有面子也有里子,还能过一过官瘾,虽然比不上科举当官那么威风,百里侯啥的。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自古都是官迷,打从孔夫子教育七十二贤,三千门徒,告诉他们怎么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官就成了整个华夏民族几乎所有人第一追求目标。尤其经过宋明清三代的强化,几乎成了唯一的正道。

      不过杨浩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好的表率人手,笑道:“这样吧,先聘请管先生作为我炎黄公司临时办事员,负责在南湖集登记初选有意来本公司工作的人手,一切薪酬按正式工发放。待第一批人员到位,我会进行考核,证明先生有相应工作能力,认真负责,再定岗位。如何?”

      管中宽赶忙答应:“如此甚好!多谢杨公子提携!”

      不管别的,先把工资领到手再说啊!

      第十四章 【创建和谐家园】客厉应九

      杨浩出来不光是送刘大富并招揽人手一件事,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亲自调查当代当地的经济产出和综合状况,以确定下一步的物资倒换与盈利基点。

      单纯不考虑外部风险的话,以21世纪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力,拿出十分之一都能横扫乙位面的整个世界。当然那不可能,一则本世界里这么大的物资流通肯定震惊各国,藏都藏不住,二则这边正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前夜,一个不可控的力量却拥有无数的财富,他们肯定会二话不说合伙扑上来抢夺。

      刘大富那十一个人平时四处流窜,打听消息是一把好手,对于基本物资的市场价约么知道。但冒充洋货的稀罕工业品如何定价,就必须深入调查并试探一番。

      因此,其实送给他家的那么多东西,可不单纯是给他们享受的,杨浩一家断定他们留不住,必然要分散出去,那么置换的价格,基本就是当地人能够接受的基准,同时也要测验其需求主次,针对性的预备下一回的物资。

      管童生很负责任的马上投入工作,照着刚拿到的物品清单挨个辨认并登记,然后捧着厚厚的一本招工要求苦读。

      里面有几条让他心中一阵嘀咕。明确要求,参选的人员抽大烟的不要,游手好闲的祸害乡里的不要,不孝子不要,有残疾的不要。反过来,孝子优先,识文断字的优先,有一技之长的优先。

      如果这些都能理解,那么凡是正式工的家中14岁以下孩童必须接受炎黄公司开办的学堂教育,其他家人也有机会进入扫盲班学文,甚至还有一份基本扫盲字单,繁体和简体对照表。就让管中宽心里头直打鼓。

      好歹也是读书人,他很清楚,历朝历代,朝廷管控最严的就是文化,特别是大清立国二百余年,那是决不允许有皇家勘定的教材范本之外的文字传播。读书就能明理,明理就容易多心,多心则不易管理,照杨浩的做法,连农民都认字的话,他这类的读书人岂不是就显不出高贵来?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是不是要报官呢?管中宽心中念头一闪就自动放弃了。且不说现在朝廷还管不管的了,人家杨浩是从米利坚国回来的,辫子都不留,明显不尊大清正朔。而大清的官员也未必治得了他的罪,搞不好,自己里外不是人。

      管童生也没有太多的计策,否则也不至于整天饿的要死要活,另外他可深深记得五叔公那句话,谁要坏了大伙儿的生计,就千刀万剐了他!那种错,不能犯啊!

      杨浩方才说得那些话,院子外面围观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一说要招工,待遇那么高,等管中宽夹着足足一百份的登记表出去时,呼隆隆一大群就围上去了。

      五叔公早有准备,把刘家身强力壮的男丁全都招呼出来给他镇住场子,关键是好好表现,为自家争取一些名额。

      杨浩在刘大富陪同下顺着街巷来回的转悠,同时用数码相机拍下各种建筑的照片,录下翔实的资料,闻讯各种当地物产和价格,亲眼观察品质,搜集第一手资料。

      这种市场调查的工作他不是第一次干,无非是产品不同市场不同罢了。忙活的同时,刘大富家发生的奇闻,正以奔马的速度朝着周围村镇快速的传播蔓延。

      也就在差不多的时候,远在十五里外的十里铺,有名的翰林蔡家宅邸,当家人蔡渠正陪着一名山西人说话。此人不是别个,正是被牛二及刘大富一伙抢劫了的倒霉客商。

      蔡老爷年方三十六,学问虽然比不上那位进士及第并钦点翰林的长兄蔡曾源,却也考取了举人,在老家十里堡堪称一时英杰,更兼在家守业,与官方、商业、三教九流都有交往,声明显赫,县太爷吕大人都多有敬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8: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