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第8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刘暹这里,从他对惠远城的痛下辣手就可以看出,他对伊犁当地土著的态度。毕竟伊犁九城原有满汉官兵眷属万人之多,如今除去逃亡塔城、乌苏一带的外,剩余多数遇难,十不存一,不狠杀、痛杀,何以解恨报仇?

      如此造成的局面就是,本来实力就不咋地的伊犁本地土著,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边分兵到伊犁河与俄军对峙,一边再来继续围攻惠远城。

      刘暹在夺取惠远城之后,斩获、缴获有多少就不提了,反正粮食、火药是全都有了。这里可是伊犁的核心地带。纵然已经经过先前战火的破坏,可阿布特拉占据此地三年,也早将老鼠都能饿死的粮仓、库房填塞的满满的了。

      历史上这家伙亲赴惠宁引俄兵入宁远城,不敢与沙俄相抗。现在他却没这个机会做带路党了,脑壳都被砍下撞进了匣子里了。

      而郭尔帕科夫斯基领兵杀到博罗胡吉尔,看似气势汹汹,实际上不得到考夫曼的命令,他也不敢真正的兴兵碾杀了对面的数千土著。

      郭尔帕科夫斯基因等待命令而按兵不动。刘暹是想要借刀杀人,用俄军的手来血洗了伊犁,他也稳坐惠远城中,坐看外头风云。

      而当刘暹出现在伊犁,拿下了惠远城,杀掉了阿布特拉的消息从七河州电报给考夫曼的时候,这位绰号‘半沙皇’的俄罗斯将军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刘暹一直都不露面,原来他是带兵偷袭伊犁去了。亏得自己还以为他是要忙活南疆余外四城之地。

      而抛出一个手下来给俄国打擂台,也是为了不把事情直接闹得不可回转。毕竟手下人闹得再僵再硬,那也是手下人,不是他刘暹本人。

      只要到必要时候自己再出面把事情和矛盾缓回来,那一切还都是风过水无痕。

      考夫曼从没想过刘暹会去偷袭伊犁。

      如果不从俄国人会入侵伊犁的角度上出发,刘暹一百个理由也没先取伊犁而舍弃吐鲁番的说法。可要是从沙俄垂涎伊犁的角度出发,他这一招简直是神来之笔!

      “要不要让郭尔帕科夫斯基……进攻呢?”

      考夫曼真的很想亲眼见一见那个令他惊讶的清国将军。

      第一百九十三章历史重演——沙俄入侵伊犁

      考夫曼是一名工程师出身的军人,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做过俄军工兵营的营长。不是圣彼得堡那些没打过仗见过血的贵族。他很难想象——一支军队在缺乏后勤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如何历经两年有余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

      他对刘暹本就有一分好奇。且现在刘暹又出乎意料的杀到了伊犁,几乎破坏了沙俄盘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吞并伊犁计划,考夫曼对刘暹更加的好奇了。

      伊利的变故被考夫曼迅速传递到了圣彼得堡。是否进军伊犁必须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做出决定,清帝国虽然腐弱,但也不是中亚三国这样一个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就能够轻松攻略的小国。

      西历1869年的俄罗斯帝国。八年前的政治改革带来的震荡已经慢慢平复了下来,但是由于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化,俄罗斯帝国内的民意党人急剧增多。并且恐怖主义活动抬头,许多民意党人试图用刺杀沙皇和政要的手段,改变俄罗斯社会。但俄罗斯帝国政局大体上依旧保持稳定,沙皇俄国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已经初见曙光。

      考夫曼的电报传到圣彼得堡,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此时却没有在夏宫内。不过,皇宫中有的是人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现在去了哪里。

      西历1840年,就在东方的大清帝国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时候,少年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巴黎偶遇普鲁士年方15岁的黑森-莱茵公国的玛克西米莲妮.威廉明妮.奥古斯塔.苏菲.玛丽公主。当即一见钟情。在和父亲谈过后,当年亚历山大二世与玛利亚订婚,1841年4月16日两人在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婚礼。玛利亚举止高雅。赢得了沙皇宫廷中人的好感。两人婚后生活一直安定,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然而在四年前,也就是西历1865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波澜,他疯狂的迷恋上了年轻的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多尔戈鲁斯卡娅。不管是亚历山大二世贪恋美色也好,还是真的爱上了多尔戈鲁卡娅。时间走到现在,多尔戈鲁卡娅已经为亚历山大二世生下了一个私生子。

      沙皇不在夏宫。去了哪里,皇宫里的侍从官心知肚明。很快考夫曼的电报就被送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手中。

      被突如其来的打搅扰了兴致的亚历山大二世,还没来得及发怒就被考夫曼电报上诉说的变故吸引去了全部的注意力。

      起身返回夏宫的路上。亚历山大二世下达了召集国家大臣的命令。一场御前会议随后在夏宫里召开,并在考夫曼的电报传到圣彼得堡的第四个小时的时候,一封同意开战的命令从圣彼得堡发往了塔什干。

      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拿下伊犁,这个位置十分关键。能夹制天山南北。又能探入新疆,并且物产丰富的桥头堡。给考夫曼的借口就是——把多年前不堪忍受沙俄压迫,而迁徙到新疆境内的哈萨克人的一支阿勒班部落称之为“逃犯”,加以追剿。

      但是亚历山大二世也着重点出,安集延之事暂时搁置,与清军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方只限于伊犁。

      满清还没像三十年后没落到任人宰割,任人鱼肉的地步。

      考夫曼下令七河州州长郭尔帕科夫斯基出击。郭尔帕科夫斯基如久旱之地缝遇甘霖,欣喜下立刻指挥俄军自博罗胡吉尔大举东进。伊犁土著乱军在伊犁河南北两岸同时狙击入侵俄军。

      北岸。土著军断绝水源,一度将俄军逐出霍尔果斯。南岸。土著军击退俄军的首轮进攻,并在克特缅几经击退敌人,但终因不敌火炮轰击而退败。此后,俄军集中主力于北岸作战。土著军也集结了五千余人,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只懂的直扑直上,因此遭到俄军枪炮的大量杀伤,接着就自相警扰,狂奔逃命。

      在俄军渡过霍尔果斯河,侵入拱宸霍城的时候,刘暹也开始进兵惠宁城。因为他见到郭尔帕科夫斯基虽然嘴上叫嚣的厉害,但事实上俄军为了笼络人心,永占伊犁,不仅不杀降军,不杀土著,还派出了随军的医护人员,抢救伤残之人。最开始还跟俄军不死不休的伊犁土著,陆陆续续的已经有好些土著军投降了。

      刘暹大感无奈。他不信沙俄这头老虎真的开始吃素念佛了,只能说沙俄在入侵这一行当上相当有一套。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地方的抵抗力消弱到最低。而至于以后会这么样,那还不是显而易见?

      刘暹当即占据了高地,炮轰惠宁城守军据点。土著军的赵、喇两头领急率部属拉运旧式大炮数门迎战。这几个对军事一窍不通而信仰意识极其浓厚的“元帅”们,知道己方炮火不如征伐军,竞异想天开,在真刀真枪逼近之际,愚蠢地求助于“真神”,出战前匆匆忙忙率领所部做礼功,对空跪拜,祈真神保佑,并将每门炮依次命名为“大依麻目”、“二依麻目”、“三依麻目”……等等,然后点火发射。

      真神当然不会灵,称“依麻目”也无济于事,这些旧式火炮连臼炮的射程都不如,土著军完全的不堪一击。抵抗失败后残部慌忙退入宁远城,随即与宁远之土著一块覆灭在刘暹的枪炮之下。

      这个时候,伊犁本地残存的索伦营、锡伯营和满汉居民已经纷纷赶来惠远城依附。这些人日子过得极贫苦,在阿布特拉的统治下,不仅苛捐杂税和无偿的差役十分繁多,人的尊严也经常被蹂躏践踏。土著头目们恣意打骂百姓,他们对索伦、锡伯和满汉遗民,这些往昔满清在伊犁统治的中坚力量,真的是压迫到了极致。所谓‘百苦备尝,民不聊生’,就是如此。锡伯人的耕畜农具几乎全被抢走,生产全被破坏,人只能以野菜、树皮充饥,布匹没有来源,个个衣衫褴褛,难以遮身。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刘暹的率军杀到伊犁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群情激励的一件事。

      索伦营、锡伯营在先前与土著军的厮杀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两族合力还是为刘暹提供了千人兵力,加上满汉【创建和谐家园】。在五年前新疆未乱的时候,伊犁作为满清的四大流贬之地之一,犯官家属及后代,人口就达十万人以上,这些人里面绝逼会有反清的人存在,但土著军完全是信仰与民族交杂,不仅仅是为了反清,血刀屠戮,以至今日已十不存一。加上满汉官兵、眷属及后人的残存,总数最多也就是万把人,这些日子里赶到惠远城的有五千多,可一半以上是青壮男丁,直接过两千人入军!

      刘暹突入伊犁前估计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看看南疆经受了一次次屠戮之后残存下的满汉吧,除去土尔扈特和和硕特部族中收留的满汉,南疆七城之地满汉遗民相加都不超过万人,其中正值青壮的还寥寥不多,那么都有上千人要求投军。刘暹现在库车正准备中的骠骑营步兵第四、第五、第六三大队,其中的第四大队就是由纯粹的满汉遗民编练的。

      论身体素质和战斗作训,第四大队都不是三个大队中的最优秀的,而是轮到演习战场上的演练,第四大队的战斗力绝对是三个新编步兵大队中最强的一个。那风格只能用狂暴和悍不畏死来形容!

      刘暹走伊犁前随军携带了一千杆恩菲尔德m1853式步枪,可没想到,完全不够用!

      第一百九十四章开打

      “轰……”

      “轰……”

      一团团爆裂的火焰在征伐军的阵地上炸起。胸墙倒塌,土石飞溅。但是这对于深藏在战壕里头的征伐军士兵来说,杀伤力远远不如看起来的那般强大。

      时间已经走到了七月份,刘暹督军连克了宁远、惠宁、广仁、绥定四城。随军新兵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士兵复仇心切,打仗时无不拼死力战,杀起土著来那是毫不手软!而俄军也攻克了拱宸、瞻德、熙春和塔勒奇四城。与刘暹的一路血腥不同,郭尔帕科夫斯基的进军之路那就是一场由激烈到平和的‘情绪’演变。

      郭尔帕科夫斯基真正的拿到了伊犁地方土著的人心,这些土著已然忘掉了沙俄过去那丑陋的嘴脸,也忘掉了自己之前与沙俄激烈的矛盾。一切的一切都在刘暹的血腥征伐下变得‘你情我愿’!

      郭尔帕科夫斯基到最后的熙春城时,都没费一枪一弹,当地的土著首领和乱军就纷纷投降。到现在俄军兵至广仁城,郭尔帕科夫斯基手下已经汇聚了四千伊犁土著乱军。

      “杀啊……”

      看到俄军的大炮压得征伐军抬不起头来。一颗颗开花弹炸得广仁城下阵地如同一片焦土,伊犁的土著乱军们兴奋起来了。郭尔帕科夫斯基一示意,几名土著首领意气风发的走到乱军的最前,挥舞着弯刀长矛,高呼呼叫着真神,让土著乱军本就高涨的斗志、战意瞬间爆表。

      “杀啊……”一千多土著青壮高呼呐喊着上前。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千多一样随同俄军作战却没有被选上的土著乱军士兵,正用羡慕的目光按着他们。

      就像刘暹身边的索伦、锡伯、满汉遗民一样,这些投降沙俄的伊犁土著乱军。内心里也充满了不可磨灭的仇恨。他们对于刘暹的征伐军,就同征伐军新兵对伊犁土著的仇恨一般,不可调和。

      虽然这些土著乱军的上层也知道俄军收容他们,要他们打先头,一定程度上是有做炮灰的打算。他们心里头你要说全然不在意,那是不可能。但今日看到俄军十数门大炮的不停轰炸,炸得征伐军城下前沿阵地一塌糊涂。土著乱军首领们心中的不满在就烟消云散了。他们自以为征伐军会在这样猛烈地炮火中损失惨重,而自己等人的冲锋那就是纯粹的痛打落水狗。

      当伊犁土著乱军发起冲锋的时候,俄军的大炮依旧在轰响。当土著乱军士兵距离征伐军前沿阵地还有二百米时候。俄军大炮的轰响还在持续着。直到伊犁土著乱军士兵距离征伐军前沿阵地不到百米远了,俄军大炮才骤然熄火。

      广仁城内的刘暹对俄军炮兵的素质很眼红。这就是欧洲军事强国的底蕴,真不是如今的中国一步两步就可以撵上来的。

      当俄军炮火消停,已经准备好了的征伐军前沿阵地士兵。从战壕的放炮洞内钻出。一杆杆米尼步枪瞄准着对面潮水一样冲刷到的乱军。

      “砰——”

      “砰——”

      “砰——”

      三个老兵中队带领三个新兵中队,六百人的步兵,除去在炮击中损伤了的士兵,三次整齐的排射,让潮水一样就要冲到的伊犁土著乱军,那黑色的潮涌骤然一顿。就像遇到了一堵无形的墙,狂暴的冲击势头整个‘锋锐’直接就没了。

      一千多冲锋的土著乱军,直接倒下了六分之一。看着正前方那齐刷刷倒下的一截自己人。土著乱军剩余的人都傻眼了。

      米尼式步枪,每分钟的射速可达六发。虽然征伐军里只有少量士兵能够在战场上达到这个水准。但绝大多数的士兵,战场上每分钟射速达到三发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城下前沿阵地有六个中队,呈三‘列’横队组阵。那就意味着只需间隔七秒钟,就会有一波枪弹射到。七秒钟!连土著乱军发傻的时间都不够,新的一轮轮齐射就相继射到。

      一千多人的土著乱军直接被碾压的一败涂地。他们冲锋距离最近的间距前沿阵地战壕都还有四五十米。

      郭尔帕科夫斯基的眉头皱也不带皱一下的。早就知道征伐军装备有大量米尼式步枪的他,拿土著乱军冲锋,仅仅是为了试探一下征伐军的水准!

      一分钟四发!现在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至于土著乱军死多少人?管他什么事!就是人全死光了,也咬不掉他一根毛去!

      “将军阁下,我们进攻吧。以我们的实力,列队而战,清国人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中亚俄军装备的也是米尼式步枪。自从西历1864年,发生了普丹战争。普鲁士德雷塞后装针击枪狠揍了丹麦的前装线膛枪,揍得当然远没有两年后的普奥战争那么厉害,但是也是揍了。加上也受了些美国南北战争的启示,欧洲各国就看到了后装枪的优点。

      最先动手的是英国和法国,两国雄厚的实力和平和的环境允许他们开始考虑把目前手头的前装米尼弹步枪,全部改成后装步枪。英国和法国都采用了侧面打开的方式来改造,虽然这使得步骑看起来极其简陋。在大威力金属子弹出来前,英法家都使用了亚麻加纸质的定装弹,还始终漏气。但金属子弹一出,问题就解决了。

      俄国在普奥战争之后也开始着手改装前装线膛枪。但无论财力还是国内环境以及军工技术,沙俄都不能跟英法相比,直到刘暹与郭尔帕科夫斯基在伊犁开片,中亚俄军手中拿的依旧还是米尼式的前装线膛枪。

      同样是米尼式步枪,俄军凭什么自认自己的实力能赢过征伐军?

      不是在于俄军的十多门大炮,而是俄军的战斗素养。

      战场上的俄军士兵,一分钟完全能打出五发的射速。绝对的优势能够面对面的击溃适才表现下的征伐军。

      郭尔帕科夫斯基却没有轻易下令俄军出击。早年一样打过克里米亚战争的郭尔帕科夫斯基,很清楚拥有战壕、胸墙优势的清军,会是多么的难以消灭。

      俄军虽然战斗力上要强过对面的对手。但胸墙和战壕足以把所有的一切都抵消掉。这样就正面的出兵,等待俄军的很可能不是一场胜利,而是伤亡惨重的失败。

      “不,炮兵继续轰击,把清国人阵地上的工事全部摧毁掉。再有,向塔什干报告,我要援军。”

      郭尔帕科夫斯基眼睛里是慎重。清军选择了胸墙、战壕式的防御,而不是面对面的直接对决。虽然郭尔帕科夫斯基有一万个理由去鄙视、蔑视对面的清军,认为俄军士兵的战斗力绝对要远胜过清国士兵,但是身为一名合格的俄罗斯步兵少将,一支军队的指挥官,他不仅要追求战斗的胜利,还要为自己手下士兵的生命着想。

      两千俄军强攻,郭尔帕科夫斯基有十足的把握拿下广仁城,但他不能估计自己手下的士兵会损失多少。这个风险,郭尔帕科夫斯基可不准备去担当。

      广仁城内,刘暹略有些挑眉的看着‘偃旗息鼓’的俄军。竟然没大咧咧的出兵进攻,而是选择了继续炮轰!

      怎么回事?

      这个时代的欧洲,这个时代的列强军队,不是应该十足的看不起清军,看不起中国人吗?怎么不立刻进攻?

      但郭尔帕科夫斯基不进攻,刘暹也毫无办法。只好传令从前沿阵地撤回三个中队,然后做看俄军打炮。

      一颗颗开花弹炸响在阵地上,尘沙飞扬……

      第一百九十五章沙皇万岁,乌拉……

      广仁城下,中俄之间的战斗真正开始于黄昏傍晚。

      外头俄军,下午时候停歇了的炮击突然开始发作。城头上,刘暹举着望远镜都可以清晰看到外面列队准备中的俄军士兵。那墨绿色的双排纽扣军服和盔型军帽,在落日的余晖下几乎‘染’成了黑色。

      城外前沿阵地的胸墙全部被摧毁。当太阳落下,夜幕降临的时候,高喊着乌拉的俄罗斯士兵踏着整齐的步法,挺着上好刺刀的步枪,直直的向着征伐军战壕推进。

      刘暹清楚自己对手的打算。俄国人是想用自己强悍的刺刀作战来击溃前沿阵地的守军,夺下前沿阵地。

      对于俄军来讲,这样的策略真的是物尽其能。

      “让【创建和谐家园】中队下去——”刘暹头也不回的下达了第一个军令。

      “义勇队准备,炮兵部队准备——”

      除了一个中队的【创建和谐家园】兵外,征伐军麾下还有大批拿刀持枪的义勇。刘暹没有把他们归入骠骑营,而是另组了义勇队。

      二十门臼炮则作为切断俄军后续兵力的杀手锏。虽然它们的存在早已经被俄军知道。但臼炮质量轻,移动方便,一顿轰击后,抬起来就能转移。

      “啪啪——”乌拉和万胜的呐喊声中,火枪夹杂在轰隆的炮声中响成了一片。

      与俄军直挺挺的踏步——射击——进军不同,前沿阵地的征伐军纵然没有了胸墙,还有战壕。他们比俄军占便宜的太多了。

      如果俄军是在打一场正规战。两边悬殊的伤亡比例能让伊利的沙俄部队流干血也拿不下一个广仁城。可是俄国人打枪的同时更是在冲锋!

      郭尔帕科夫斯基眉头紧锁的看着战场,一颗颗炮弹的爆炸带来的光明,足够让他了解前方战事的状况。枪声持续的传来。前线撤下的伤兵已经很多,郭尔帕科夫斯基亲眼看到两名俄军士兵从两边搀扶着一个胸部中弹,鲜血染红衣襟的伤病员。那伤兵口中还不断地吐着血水。而另一个俄军士兵伤员,没有戴军帽,也没带枪,强打着精神,一人独自步行。沿途不住的哼哼裂嘴。腹部的伤口使他疼痛难忍,众人左手捂着伤口,也不住的有鲜血溢出。流淌到到他的军裤上。

      清**队用臼炮轰击了后续的俄军部队,俄军的炮兵已经立刻展开了反压制。但那一阵炮轰依旧给冲锋的俄军士兵带来很大的伤亡。

      “后续部队继续进军,进攻他们的左翼——”郭尔帕科夫斯基高吼着。

      已经投入战斗的部队打不开局面的时候自然就要投入更多的部队。趁着清**队的臼炮熄火,郭尔帕科夫斯基下令后续俄军猛冲阵地的左翼。他才不会把增援部队继续加强在先头部队上面。那是愚蠢的指挥官才会干的事情。他要做的是侧击——

      子弹在耳边飞过。嗖嗖的声音只传进人心底。

      “冲,跟我冲锋——”杰尼索夫挥舞着手中的军刀吼叫着,整洁的军服依旧鲜明漂亮,头顶的船型三角军帽证明着他军官的身份。“沙皇万岁,乌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9 06: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