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诸天万界作者:天帝大人》-第7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上。

        大丈夫做事,当不拘小节。

        怎么做有利于天下百姓,便可以怎么做。

        如今宦官弄权,残害忠良,偶尔的折中,也无伤大雅。

        只要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天下苍生!

        想当年,他二十岁的年纪便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那是何等的潇洒。

        那是何等的自信。

        他自以为自己一朝做官,可以不同于朝廷里的鼠辈,能够扫荡乾坤,整顿吏治,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因此一上任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纵然是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他也毫不留情,用五色棒处死蹇图。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

        但是他还是太年轻了,因着这些事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他父的关系,明升暗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任顿丘令。

        如今,他已经三十来岁了。

        再入洛阳,依旧是宦官弄权,他却无可奈何。

        以至于如今的贤人,如蔡师的好友陆道人,想要为百姓做些事,也得买一个官才行。

        七千金,可不是小数目。

        就算是他家,想出七千金,也得大出血。

        陆道人,不愧为贤人。

        “却不知孟德有何志向?”便在此时,陆云淡然出声。

        “志向?”

        曹操看向陆云与蔡师,见二人都是很有兴趣,微微沉吟片刻,便朗朗出声:“操一生所愿,内愿扫除朝廷奸佞,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外则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我此生无憾也!”

        “不错!很不错!”

        陆云赞叹出声。

      第八十八章 儒

        魏武挥鞭,枭雄尚未养成,犹自思君报国。

        四世三公袁本初,如今也只是一热血青年。

        枭雄们的年轻时代,还是很可爱。

        为着这一个行将就木的大汉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直到热血消退心渐冷,认清残酷现实,他们才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宿命。

        纵然从小是发小,亲密无间,关系好到了极点,几乎要穿一条裤子,也最终兵戎相见,厮杀于战场之上。

        伴随着成长,是无数的羁绊,又岂是能够轻易回头的?

        相行,渐远……

        陆云对于年轻热血的青年们,向来喜欢。

        纵然知道曹孟德与袁本初可能是他未来的的敌人,他也不想在这一阶段便杀了他们。

        一则,自信。

        二则杀了,太可惜。

        这样的人,或许应该有其他的归途。

        如曹孟德,做一做征西将军,开拓汉家江山,或许是他更好的选择。

        没有谁一生下来便是枭雄。

        又有谁能说此时的曹孟德不忠心报国?

        这样的热血青年,就应该燕然未勒,带兵开拓疆土,而不是将计谋用于内斗上。

        汉室已经腐朽,陆云会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朝。

        那时,曹孟德可为征西将军。

        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陆云便因此与曹孟德,袁本初,蔡邕三人论道,论的是儒家的精髓。

        要改变热血青年的心意,自然要潜移默化,熏陶他们的思想,为往后做些铺垫。

        四人论道。

        小萝莉蔡琰则在一旁静静听着。

        蔡邕也不在意,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

        他的女儿,自然要知道的多些。

        陆云论的是新旧儒学。

        也就是先秦儒家与汉末儒家。

        儒家发源于孔孟,在汉时被董仲舒所改造。

        罢黜儒家,独尊儒术。

        先秦的儒家被董仲舒进行了换血的改造,适应了皇帝的需求,也因此正式成了朝廷的正统。

        却扭曲了先秦诸圣的思想。

        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圣人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为君,臣可臣。

        父为夫,子可子。

        这是最基本的人伦,代表礼法。

        但同时,孔圣人也有额外的意思。

        若君不君,则臣可以不臣。

        若父不父,则子可以不子。

        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大臣可以造反。

        父亲没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没必要听父亲的话。

        这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

        落到了董仲舒手里,孔圣人的思想便被完全扭曲,成了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以“三纲”约束人们之间的伦常关系,以“五常”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论证了皇帝统治的神权、皇权、族权、夫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使“三纲五常”成了精神枷锁。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打儿子,儿子不得反抗。

        夫打妻,妻不得反抗。

        这是董仲舒的思想。

        却只是董仲舒的思想。

        孔圣人从来没这么说过。

        陆云论起先秦儒家,说的头头是道,落在曹孟德与袁本初等人的耳中,却不亚于晴天霹雳,震得他们一愣一愣的。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居然也敢说出来。

        但怎么听,怎么有些道理……

        竟让两人升起某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一时之间,二人百感交集。

        蔡邕目光微微有些变。

        他研究儒学最多,知道的也最多,最接近真相。

        这位陆道人的话,看似大逆不道,却极为符合先秦儒家诸圣的思想。

        只是如今,却已经是新儒学。

        大汉以董仲舒之后的儒家为尊。

        先秦儒学,过时了么……

        他不由看向了自己的女儿。

        这么活泼的女儿,若因着一句“夫为妻纲”而约束天性,是不是有些太残酷了些。

        他想了想,有了些主意。

        并没有出声阻止陆道人的讲演。

        陆云又论说起孟子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位孟子,思想更加坚定,像一位侠士,行走于君王之间,宣传着自己的思想,时常嘲讽得当时的王掩面而走,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讲究民为贵,君为轻。

        正好用于潜移默化。

        只要百姓过得好,管你什么朝廷。

        换言之,我若能使百姓过得安康,君王的位子我可取而代之。

        一干话语惊了曹孟德与袁本初。

        曹孟德若有所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