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者_校对版by:骁骑校》-第8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弟兄们,上刺刀!”李卫东抄起一支国产五六冲,抖开枪管下方的折叠式三棱刺刀,跃出了战壕。

        游击队员们纷纷抄起顺手的家伙,或者是上了刺刀的步枪,或者是工兵锹,甚至是匕首和手榴弹,跟着队长跃出战壕,冲入敌阵。

        刘彦直热血沸腾,也抄起一支63式自动步枪冲了上去,柱子紧随其后,以标准姿势握持着冲锋枪,刺刀寒光闪闪,小伙子牙关紧咬,太阳穴处血管都凸出来了。

        苏联兵们毫不退缩,纷纷大吼着“乌拉”和敌人短兵相接。

        白刃战拼的是体力和训练,但是更加拼的是意志,哪一方意志先崩溃,就是失败者,游击队员们抱定了必死的信念,打得酣畅淋漓,不死不休,有人引爆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已经,有人抱着俄国鬼子滚下了山峰,李卫东的刺刀卡在敌人肋骨上,干脆拔出【创建和谐家园】来,一枪一个,接连击毙敌人。

        刘彦直用的63式步枪其实是一种落伍的武器,研发时考虑到了白刃战的需求,所以不设小握把,枪身和刺刀都很长,尤其配备的三棱刺刀更是拼刺的利器。

        这样一杆武器握在跟清末大侠赵避尘学过枪法的刘彦直手中,可谓发挥尽了优势,和他照面的敌人不过一个回合就被刺死,哪怕冬装穿的再厚,三棱刺刀下去就是一个双面的透明窟窿。

        柱子的拼刺技术也不赖,和他对阵的是一个瘦小的苏联兵,防毒面具后面的一双眼睛怯懦无比,两人的刺刀在空中碰撞,柱子大吼一声:“杀!”如同山中呼啸,俄国小伙肝胆俱裂,握枪的手泄了力气,被柱子一枪刺中胸膛,无声无息的倒了下去。

        战斗很快结束了,战斗民族碰上了不要命的民族,只能铩羽而归,留下满地的尸体,游击队员们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只剩下五个全乎人了,其余不是战死就是负伤。

        柱子追击了一阵,听到命令悻悻回来,路上看到那个被自己刺倒的敌兵,忍不住好奇,蹲下来查看,那人用俄语说着什么,柱子猜他是想喝水,便掀开了他的防毒面具,面具下是一张苍白的长满雀斑的大男孩的脸,恐怕还不到十八岁,他嗫嚅着:“妈妈,妈妈。”

        柱子拿出水壶,送到伤兵嘴边,俄国兵没来得及喝水,嘴里涌出一股鲜血,眼神定格在柱子脸上,他死了。

        柱子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战壕,戴着防毒面具很影响呼吸,而拼刺又是极耗费体力的活动,他背靠着土墙喘着粗气,此时芥子气已经显露了威力,军装下的皮肤感到瘙痒刺痛。

        其他人也不好过,有人感到头晕目眩,有人开始恶心呕吐,瞳孔放大。

      第五十章 突然消失

        党爱国也受到了毒气影响,坐在地上痛苦着,刘彦直坐到了他身畔,问道:“撑得住么?”

        “还有半小时,撑得住,回去就有救了。”党爱国说,“你怎么样,没事吧?”

        “我百毒不侵。”刘彦直摘下了防毒面具,视野顿时变得开阔起来,“其实你可以躲进穿越舱的,党教授您万金之躯,挂在1970年就浪费了。”

        党爱国苦笑:“同胞都在玩命,我怎么好意思躲着,再说过一会儿他们都得死,我就算舍命陪君子了。”

        刘彦直道:“还剩这几个人,半小时怕是撑不住了,待会儿你们带着柱子进舱,我殿后。”

        党爱国想了想说:“也只能这样了,你如果能活下来,一年后在这儿等我。”

        半山腰,摩步营重新集结,准备再次冲锋,密密麻麻两百多名苏联步兵肆无忌惮的列队,报数,听政委做战前动员。

        山顶,李卫东有气无力道:“还有多少弹药?报一下。”

        战士们纷纷回应:

        “还有半个弹匣。”

        “还有两颗手榴弹,留着光荣的。”

        “没了。”

        “我也打光了。”

        “去个人,把尸体上的弹药搜集一下,起码一人一颗光荣弹。”李卫东道,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其他人也视死如归,脸上泛着勇敢者的微笑。

        党爱国走过来,和李卫东等人握手,他们该走了。

        “记得给我们扫墓。”李卫东叮嘱道,“清明节,带着烟和酒,别让红小兵在老子的墓碑上乱画。”

        党爱国向他敬了个礼,雷猛和于汉超互相搀扶着也向游击队员们敬礼,他俩都负了伤,战斗力严重打折。

        党爱国要带柱子进穿越舱,却被他坚决拒绝,执意要留下保护首长。

        刘彦直严厉命令柱子进舱,但他却闷着头不说话,也不动,一副倔驴模样。

        “你属驴还是属牛的,这么倔。”刘彦直骂道。

        忽然柱子抬起头来,猛扑向刘彦直,力气之大,将下盘扎实的刘彦直都扑倒在地,沉重的身躯压在他身上,嘴角流出血来,刘彦直推开他,发现柱子背上中了一枪,五百米外一架悬停在半空中的直升机里有狙击手在向这里开枪。

        刘彦直恨得牙痒痒,正要还击,此刻半山腰的苏军发起了冲锋,漫山遍野响起了“乌拉”的喊声。

        “弟兄们,来世再见!”李卫东拿起枪准备迎战,仅存的几个游击队员也艰难的站了起来,彼此看了一眼,含笑赴死。

        刘彦直将奄奄一息的柱子送进了穿越舱,委托党爱国照看。

        “你也进来吧,舱壁扛得住炸弹。”党爱国说。

        刘彦直摇摇头:“我要和他们一起。”

        党爱国沉默了片刻,点点头,按下按钮,舱盖缓缓合拢,忽然他似乎看到了什么,按下了中止键,大声道:“来了!”

        刘彦直也听到了声音,那是超音速战斗机破空的声音,四架鬼怪式战斗机从彤云中钻出,呼啸着俯冲下来,机翼下的MK82航空炸弹落入半山腰的敌阵,五百磅当量的炸药炸的苏联兵鬼哭狼嚎,攻势被迅速瓦解。

        另一架F4战斗机携带的AGM-12“小斗犬”空对地导弹则准确命中了苏军的BMP-1装甲车,烈焰腾空而起,车内弹药殉爆,周边的士兵都被气浪掀翻。

        至于那架刚才还威风凛凛的雌鹿,如同老鼠见了猫般扭头就跑,低速直升机在战斗机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顷刻后,雌鹿被一枚空对空导弹追上,变成了半空中一轮明亮的人造小太阳。

        援军终于赶到了,虽然这些所谓的援军并不是为了拯救淮江大队和穿越小组的生命,但他们的出现切实组织了苏联人的进攻。

        这只是开始,战斗机后面还跟着空中炮艇,一架改装过的AC-130运输机低空飞来,机舱内搭载了一门福博斯40mm机关炮,两门20mm M61 六管加特林炮,4挺通用电气 SUU-11A/A 7.62毫米米尼岗机枪,此刻火力全开,尽情凌虐着地面上的苏军部队。

        瓦西里上校的摩步团是配备了防空火力的,履带式ZSU-23-4自行高炮上四门23毫米速射炮可以将敌机撕成碎片,但是这次作战没有考虑到敌人有空中力量,所以自行高炮都在基地睡大觉,任由敌人屠戮自己的战友。

        上校用无线电向上级求援,说遇到了敌军空中打击,急需战斗机支援,但是很快他就发觉自己判断错误,敌军的阵仗远不止空中打击而已。

        战斗机一阵狂轰滥炸之后,三架C130运输机从云中钻出,朵朵伞花在空中绽放,中美联军竟然在这个不合时宜的季节突然发起了大规模空降作战,合着他们要收复近江啊。

        战斗机还在一波一波的飞来,用炸弹和空对地导弹掩护着伞兵,紧跟着,他们的任务就由美军的直升机代替了,随着震撼人心的音乐声,大批直升机出现在天际,看兵力至少一个空中骑兵旅。

        瓦西里上校怔怔的看着天空,握着话筒的手松开了,副官提醒了他一声才醒悟过来,淮江铁桥已经被炸掉了,再丢掉翠微山上的重要科研物,他的军事生涯就到头了,以后不会再有伏特加和万宝路,不会再有每年去黑海度假的名额,没有勤务兵给他擦靴子,谢尔盖诺娃也没资格再进干部【创建和谐家园】商店购物了。

        与其这样,不如战死,上校摘掉了羔皮帽子,戴上了钢盔,拿起了自动步枪:“同志们,跟我冲啊!”

        战局已定,中情局调动了所有的资源,不经中央军委的同意发动了这场战役,鬼怪式战斗机来自新飞虎队,空降兵是来自全世界华侨的志愿旅,其中不乏日本自卫队抽调的特种兵,总之全班人马都是中情局可以控制的,没有一个党员,没有一个团员。

        这场匆忙组织的战役经过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批准,有总统的秘密授权,不惜血本的动机只有一个,就是抢夺时光穿越机器,绝对不能落在苏联人手中,中情局内部有鼹鼠,卢比扬卡也未必没有自由世界的间谍,一支由克格勃第十六局和苏联科学院专家组成的科考队紧急出发的消息传到华盛顿,才引发了这一幕。

        这一切,坐在山顶的李卫东做梦也想不到,他只知道自己不用刻在纪念碑上了,他抹一把脸上的血迹,掏出香烟来有滋有味的抽着,看着直升机越飞越近。

        美国人派来了CH47支奴干直升机,这种双引擎双螺旋桨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可以运载车辆,吊运重型榴弹炮,此次调来只为吊运穿越舱,约翰·林奇就坐在机舱里,焦躁的情绪用三支万宝路也缓解不了,场面整的太大了,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投入了巨大的本钱,如果什么都没得到的话,恐怕自己就要面临听证会的质询了。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更相信科学的分析,这一切似乎都存在着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来自未来的人,天外陨石,人造人,超人,克格勃的关注,苏联人的异常,翠微山上藏着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秘密。

        接近目的地了,枪声密集,冷冽的空气中带着硝烟的味道,约翰·林奇举起望远镜,看到了山顶那个银色的奇怪装置,对,就是那个玩意。

        刘彦直最后一个钻进了穿越舱,舱盖缓缓合拢,他向李卫东等人敬礼,可是一群苏联人冲了过来,李卫东无暇还礼,大吼一声杀了过去。

        约翰·林奇走向驾驶舱,冲飞行员指点着:“往那个方向飞,你看见那个银色的……法克!哪儿去了!”

        刚才还半埋藏在地下的银色金属舱,转瞬就不见了踪影,地面上也没有它来过的痕迹。

        苏军残兵被直升机上的火力消灭殆尽,游击队也战至最后一人,李卫东身上中了三发子弹,四仰八叉倒在地上,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变冷,尘土飞扬中,一架直升机落地了,机上人员接连跳出……

        ……

        2017年,11月,基准时空,翠微山穿越站,穿越舱回来了,舱盖还没完全打开,就听到党爱国的喊声:“快,准备急救,芥子气中毒,重度枪伤!”

        身穿全密封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冲了过来,每次穿越任务他们都严阵以待,防备的就是这种最坏的情况,穿越站内有全面的医疗设备,螺旋CT机,高压氧舱,手术台,各种药物,疫苗、血清、血浆,医疗器械,当然还有最顶尖的医生。

        伤员们先被除去了沾染毒剂的服装,他们身上已经出现了红肿和水疱症状,急救人员用30%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清洗染毒皮肤,注射谷胱甘肽配合口服维生素E。

        柱子被推进了手术室,他的枪伤非常严重,人已经休克了,而雷猛和于汉超还处于清醒状态,子弹也没伤到要害,并不打紧。

        刘彦直毫发无损,芥子气伤不到他,子弹更是沾不到他的边,其他组员都进了抢救室,唯独他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发呆。

        他在想李卫东和淮江大队的战士们,他们的名字会不会刻在纪念碑上,被历史永远铭记。

        他在想这场闹剧最终如何收场,美国人和苏联人在翠微山上恶战一场,究竟谁输谁赢,约翰·林奇和瓦西里上校最终是什么结局。

      第五十一章 寻访烈士

        一小时后,刘彦直被允许进入抢救室,党爱国已经无大碍了,雷猛和于汉超身上的子弹也被取出,伤口缝合包扎完毕正在卧床休息,至于他们中的芥子毒气,由于及时戴上了防毒面具,又正值冬季毒气效能大幅度降低,所以不算严重,只有柱子的伤最重,子弹打穿了肺,又转弯撞断了肋骨,造成了气血胸,依然在紧张的手术当中。

        隔着手术室的玻璃幕墙,刘彦直和党爱国静静地看着柱子接受手术,他,身上插满引流管、心电监测,气管里也插了管子进行机械通气,一旁的监控仪屏幕上,一个光点在有力的跳动着。

        “他能活下来,对吧。”刘彦直说道。

        党爱国点点头:“柱子的生命力很顽强,他撑得住,别担心。”

        党教授的判断没错,手术结束后,主刀医生告诉他们,伤员的身体素质极佳,已经脱离了危险,现在只需要卧床休息,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能生龙活虎了。

        “小伙子壮的跟牛犊子似的。”医生最后这样说。

        柱子被送入安太财团的私人诊所继续恢复性治疗,党爱国安排了一个医疗组专门为柱子服务,当然不单纯是疗伤,更主要的是全方位的研究这个人造人士兵。

        ……

        刘彦直放假回家,虽然这次穿越任务持续不到一周时间,但是经历了许多事情,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了,回到家里,吃着母亲做的饭菜,他忽然发话:“妈,咱家里再添一个人,你不介意吧。”

        母亲欣喜道:“旺儿,找好对象了?”

        “不是,是认了个小兄弟,是个孤儿,我看他挺可怜的,年纪又小……”刘彦直解释道。

        母亲说:“行啊,不过咱家房子不大,妈是没意见,可将来你还得结婚用,你媳妇不同意咋办。”

        “妈,单位有宿舍,不用住家里。”刘彦直哭笑不得,到底是亲妈,时刻惦记的都是儿子的终身大事。

        “哦,那就好。”母亲放了心,“结拜兄弟好啊,一个好汉三个帮,当年你爸爸也有七八个仁兄弟呢。”

        饭后,刘彦直开着他的长城SUV进城,初冬的近江街头,短裙和羽绒服并行,巨大的液晶屏上播放着选秀赛,车水马龙,霓虹闪耀,大都市的繁华和千姿百态的市井人物都彰显着这是一个和平盛世。

        他顺手打开了收音机,近江交通广播台正在报告无聊的路况信息,转到新闻台,男播音员抑扬顿挫的声音在介绍市民政局向抗日老战士发放生活补助的消息,刘彦直顿时想到了李卫东和他的游击队员们,四十七年过去了,他们还活在人世么,过的怎么样。

        一定要去寻访李卫东,哪怕找到他的家人也好!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党爱国,以安太财团的实力想查一个人的下落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是尘封已久的绝密历史档案他也可以想办法看到。

        1970年末的翠微山之战在正式的【创建和谐家园】抗苏战史上并没有只言片语的介绍,同样,苏联方面也没有相应记录,双方都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这是一件很蹊跷上的事情。

        党爱国从淮江大队的史料入手,在电脑上查阅了近江市档案馆关于抗苏战争的全部相关资料,李卫东确有其人,淮江大队也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但是记录语焉不详,只有轻飘飘的一句话:在苏军围剿中牺牲过半,后并入大青山敌后游击支队。

        史料上没有这次所谓“围剿战”的记载,也没有李卫东战死沙场的记载,这说明李卫东很可能没有死在翠微山上,党爱国采取了最笨也是最靠谱的办法,委托市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冬青通过户籍系统查本市所有叫李卫东的七十岁以上男子,但是一番查找后,并无条件符合的人员。

        吴冬青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刑侦专家,民间调查力量需要花费半年时间的事儿,他只需要半小时就能搞定,据他分析,李卫东曾经参加过抗苏战争,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俄趋向友好,这场战争虽然只过去了四十七年,但已经被史学家们称为“被遗忘的战争”,表现抗诉战争的电影和小说也大多被禁,而当年参加过战争的军人们,因为补贴问题也成了政府维稳的对象,李卫东如果活着,很可能就在这批人之中。

        于是他开始调查维稳群体,调阅了全部名单,甚至走访了一些老人之后,依然没有李卫东的下落。

        吴冬青又从民政局的退伍伤残军人名册上着手,依然没有任何结果,忙和了一天无功而返,晚上回到家,闲着没事躺在床上刷微博,看到一则帖子,某民间慈善志愿者组织去抗苏老战士家里慰问,送米送油什么的,而且提到这名伤残老战士卧床多年,不向国家伸手云云。

        直觉告诉吴冬青,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李卫东,他立刻设法联系到了志愿者组织,得知此人确实姓李,但是名字不叫李卫东,而是李卫华。

        一字之差,【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吴冬青连夜返回办公室,上公安内网查这个李卫华的档案,年龄是符合的,未服过兵役,却有服刑记载,1972年,李卫华被近江人民【创建和谐家园】以苏联特务的罪名判刑十年,1979年,李卫华减刑出狱。

        记录很少,只有短短几行字,却浓缩了一个人悲剧的几十年,吴冬青将档案给党爱国发过去,关上电脑,一声长叹。

        ……

        近江市南郊,城乡结合部,一排底矮的平房,墙壁烟熏火燎,院子里堆满杂物,这就是李卫华老人的家。

        一辆不起眼的碧莲客车停在远处,党爱国带着刘彦直在吴冬青的陪伴下走进来,吴主任今天特地穿了警服,他知道社会底层人士对制服的敬畏和信赖,交流会减少很多麻烦。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9 0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