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者》-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党爱国无奈的摇头:“对,一万,马上到账。”

        ……

        夜间,翠微山,穿越小组正在做准备工作,刘彦直坐在车里看费教授的家庭住址,单位地址,以及八十年代近江市的城市地图,其实这些都存在他童年记忆里,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他暗下决心,在执行任务之余,一定要回家看看。

        挖掘机在地上挖坑,这总让刘彦直想到“掘墓”这个词,他不明白穿越为什么要挖坑,也不懂周围这些车辆的作用,工作人员忙碌着,将粗大的电缆拖了过来,安太财团旗下有大型热电厂和自营高压输电线,电缆就是从500KV的电塔上拉过来的。

        党爱国在给他做最后的交代:“做个符合时代特征的正常人就好,不要做出格的举动,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历史造成影响,而这是不可逆的,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你也不能再次穿越到那个时代了,懂么?”

        刘彦直点头。

        给费教授带的东西放在一个耐火箱里,刘彦直身上穿了防火服,坑里的敷设物也进行了改善,看起来厚实耐烧。

        刘彦直躺了进去,眼睁睁看着盖子合上,他也闭上了眼睛。

        “八十年代,我来了。”他默念道。

        ……

        白光一闪,刘彦直睁开了眼睛,推开盖子,扑打着身上的火焰,这回还好,起码坑里的敷设物没化成溶液。

        现在的时间应该是黎明时分,东方破晓,一轮红日呼之欲出,远方的明代宝塔掩映在朝霞中,翠微山一片葱绿,刘彦直被秀美的景色迷住了,清澈的天空,确实是属于八十年代的。

        他打开耐火箱,取出行头换上,由于不确定落点年代,所以后勤组准备了最万无一失的服装,一套蓝色中山装,一双三接头皮鞋。

        刘彦直换上衣服,蹬上皮鞋,在腕子上戴了块上海牌17钻全钢手表,英雄钢笔插在中山装左胸的口袋里,再把一摞第三套人民币塞进了人造革包里,包上印着“上海 旅游”的字样,土的要死。

        这一捆俗称大团结的十元面值人民币足有一千张,也就是一万元,在当时足够正常家庭几年的开销,刘彦直从里面抽了一些,打算留给自己家人。

        时间紧迫,他匆匆下山,来到大路上,这条路来的时候走过,不过是四车道的柏油路,现在则是碎石子铺成的县级公路。

        一辆蓝色跃进卡车远远开了过来,刘彦直很聪明,高高举起一张大团结。

        卡车停了下来,引擎轰鸣着,司机师傅看看他:“搭车的?上来吧。”

        刘彦直上了车,将钱放在仪表盘上,说自己去市里。

        司机师傅叼着烟,掌着方向盘,瞟一眼刘彦直:“你哪里人?”

        “我近江人,回家。”刘彦直简单回答。

        “哦。”司机又看了一眼他鼓鼓囊囊的人造革旅行包,继续开车。

        跃进130颠簸在碎石路面上,刘彦直越来越觉得瘆的慌,这位满脸胡茬的司机师傅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人,眼光似乎总在自己的上海牌手表和人造革包上打转,莫非想抢劫?可党爱国说了,一举一动都会对历史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万一打起来把司机杀了,影响了历史多不好。

        他正胡思乱想着,司机忽然伸手摸东西,大概是抄家伙吧,刘彦直警惕起来,考虑到八十年代的治安情况,他并没有携带武器,不过经雷猛训练一番,基本的杀人技巧还是掌握的。

        司机摸出来的不是把手或者螺丝刀,而是一个油腻腻的铝合金饭盒。

        “起这么早没吃饭吧,我带的饺子,吃两个吧。”司机将饭盒递过来。

        刘彦直接了饭盒,打开,果然是饺子,他拈起一个吃了,是韭菜鸡蛋馅的,论手艺比母亲差远了。

        “咋样,香吧,我媳妇包的,韭菜馅壮阳哩,这傻老娘们。”司机师傅忽然开心起来,开始唱歌:“愁啊愁,愁就白了头……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监狱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这是八十年代流行的囚歌《愁啊愁》,迟志强原唱,民间流传甚广,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刘彦直是七零后,自然并不陌生,他明白,落点基本年代差不多。

        翠微山距离市区只有二十公里,当然那指的是2017年的市区,1987年的近江市还小的很,卡车也可以随意进城,司机师傅把刘彦直拉到了市内,将那十元钞票丢过来,开车一溜烟跑了。

        “大哥,谢谢你的饺子。”刘彦直冲远去的卡车挥手,一回头,建于民国时期的朱雀饭店顶楼上的大钟时针正指向七点钟。

        刘彦直是从驾驶室里摆着的日历牌上看到现在是1987年的,根据资料,费教授死于1988年,也就是明年,他因为得罪了单位领导,得不到住房分配,只能住在学校楼梯间里,妻儿都离他远去,自己一个人生活,酗酒喝到胃出血,由于照顾不周,死于并发症,年仅六十岁。

        八十年代中期的江东大学,风景秀美,绿树成荫,操场上天之骄子们在跑步锻炼,花园里,有人在背诵单词,刘彦直发现自己的行头选错了,这年头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穿着牛仔裤、T恤衫,甚至有人在用双卡录音机放崔健的《一无所有》。

        刘彦直拎着人造革提包走向教工宿舍楼,他急着把钱交给费教授,然后回二轻局宿舍的家里,看这个时代的父母。

      第十一章 我是穿越者

        教工宿舍楼是一栋建于六十年代的苏联式筒子楼,距今也有二十年历史了,红砖外墙上爬满了藤蔓,蓝色搪瓷标牌上的楼号是正确的,刘彦直走向一单元楼梯间,所谓楼梯间就是楼梯下面的一间逼仄狭窄的所在,仅仅能容身而已。

        他敲门,没人搭理,趴在门上倾听,屋里传来如雷鼾声,这个费教授是大学里的异数,很不受领导的喜欢,学生也不爱上他的课,所以更加行事张狂,大家都觉得他在文革中受过【创建和谐家园】,不和他一般计较,不上班也没人管他。

        估计费教授宿醉未醒,敲不开门,总不能砸进去吧,刘彦直只好在外面等候,慢慢的,一些教工家属挎着菜篮子从早市回来了,见到费教授家门口站着一位衣冠楚楚的陌生人,都为之侧目。

        “同志,你是?”终于有一位热心大婶发问。

        “我是费教授的学生,从北京来看他。”刘彦直早有应对答案。

        “那你等着吧,日上三竿他都不一定醒,这老头子,就是个老酒鬼。”大婶拎着买来的鲜鱼上楼去了,走到二楼忽然又探头道:“要不你去找费楠吧,她上午好像没课。”

        费楠是费教授的女儿,在江东大学担任助教,已经结婚,另有住处,刘彦直打听了一番,在哲学系办公室里找到她,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高颧骨,很刻薄的样子,乔其纱裙子下是瘦瘦的锁骨。

        “怎么称呼?”费楠态度淡淡的,拿起压力热水瓶给刘彦直倒了一杯白开水。

        “我叫何富民,是费教授的学生,正好出差到近江,就过来看看老师。”刘彦直背着早已准备好的台词,何富民确实是费教授的学生,只不过很不起眼,没人会记得起他而已。

        “谢谢您还记挂着我爸,他还醉着呢,要不您晚些再过来?”费楠看了看手表,暗示自己还有事,这就是下逐客令了。

        刘彦直心道,费教授的女儿看起来倒像是个精明角色,不如把钱给她,让她照顾费教授来的合适,老头子整天醉醺醺的,就算有了钱还是一样天天买醉,早晚还是个死。

        他拿起人造革提包,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一摞钞票来,摆在桌子上。

        办公室里没别人,一大摞钞票就这样静静躺在铺着绿色毡子和玻璃板的写字台上,触目惊心。

        费楠吓坏了,不由自主瞟了一眼台板下的电话号码,那上面有保卫科的电话,不过电话机在系主任屋里,距离这里还有几十米远。

        她第一念头是,这些钱是赃款,总之来路不明,这个家伙也很可疑,因为这么多年来哪有什么学生看过爸爸,突然间跳出来一个,还拿出巨款,肯定另有居心。

        “这是给费教授的一点心意,你代收吧。”刘彦直说。

        “您……您这是什么意思?”费楠艰难地问道,这钱足有上万吧,自己月薪才二百多块,家里正想买进口松下17寸大彩电哩,这不是雪中送炭么。

        “没什么意思,就是心意。”刘彦直说,“我感激费教授对我的教诲,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所以特地来谢他。”

        “您在哪个单位?”费楠两眼放光,这年头最时髦的就是中外合资的公司,这位何先生怕是就是给外国人打工的,搞不好工资都是外汇券哩。

        “我在IBM工作。”刘彦直的答案中符合费楠的预期,兴奋的不行,赶紧把钱锁进抽屉,又拿出好茶叶来:“尝尝这个,碧螺春,何……我就喊你师兄吧,别走了,也别住招待所,住家里,我让我那口子买菜去,晚上你和老爷子好好喝一杯,叙叙旧。”说着打开了落地扇,这是青岛生产的月仙牌摇头扇,刘彦直小时候家里也有一台。

        刘彦直被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有些不适应,推说还要去工业厅办点事,这才脱身,不过中午还是要回来的,无论如何也要见费教授一面,不然没法向党爱国交代。

        时间已经八点半了,耽误了一个钟头,现在回家还来得及,1987年的街上没有出租汽车,只有那种大通道公交车,中间带转盘的,甚至汽车都很稀少,交通警察穿着白色制服指挥车辆通行,慢车道上,大量的自行车在行进。

        “这就是三十年前。”刘彦直感慨道,虽然这时候他已经十岁了,但是回忆和亲身经历毕竟不同,他宛如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感受着八十年代的空气,八十年代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

        凭着记忆,刘彦直找到了父母所在的光学仪器厂,铁栅栏门上架着铁皮做的五角星,依稀留有标语痕迹,看样子是“庆祝五一劳动节”几个大字,他没进门,在附近邮政所买了个牛皮纸信封,塞上一叠钞票,信封口用免费的浆糊粘的牢牢的,写上爸爸的名字,来到工厂大门,将信封交给门卫。

        “师傅,请务必转交给他本人。”刘彦直给门卫上了一支烟,这是他刚从小铺买的牡丹牌香烟,这年头没有超市,买东西都得去小铺。

        “给刘师傅的信啊,你等等,我这就去叫他。”门卫倒也豪爽,转身就往厂区跑,一边跑一边喊:“老刘,老刘,门口有人找你。”

        光学仪器厂不大,就三个车间,门卫大嗓门响彻全厂,刘彦直的父亲穿着蓝色帆布工作服从车间里出来,嘴里还叼着烟,回应道:“喊什么喊,听见了。”

        刘彦直隔着铁栅栏门远远看到年轻的父亲,泪水忍不住滑落,他多想上前喊一声爸爸,可是他不能,他无法解释这一切,他也怕自己会忍不住留下。

        刘师傅来到门卫室,却没看到送信人。

        “奇怪,刚才还在这儿呢。”门卫挠着头皮,“你看,他还给我一支烟哩。”

        刘师傅拿着鼓鼓囊囊的信封走了,半路上就撕开信封,露出里面的钞票来,他惊呆了,看看四周,小心翼翼的将信封藏在了工作服里。

        工厂大门对面的电线杆后,刘彦直看到父亲藏起信封,这才放心的离去,下一站,他要去找自己,找十岁时候的自己。

        他有些兴奋,因为忽然想起小时候一件事,上五年级的他最想要一套《丁丁历险记》,可是全套画书要十七元钱,这是一笔巨款,需要攒上五年的零花钱,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神奇的拥有了这套画书,后来还因为说不清来历而被父亲暴打了一顿。

        现在他终于明白《丁丁历险记》的来路了,是2017年的自己买给1987年的自己的。

        下一站,新华书店!

        三十年前的新华书店还是一座灰色的四层建筑,所有的书籍都放在玻璃柜台里,不能随意翻阅,需要请营业员把书拿出来才行。

        刘彦直站到了柜台前,豪气万丈,将两张大团结拍在柜台上。

        “给我来一套《丁丁历险记》。”

        画书七角五分一册,一共三十二册,营业员拨着算盘算了一遍,收钱找零,用牛皮纸给他包起来,外面捆上塑料绳,刘彦直把书放进提包,兴高采烈的走了。

        光荣路小学,这是刘彦直的母校,他在这里度过了六月小学生涯。

        “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还好么。”刘彦直默念道,走进了大门,门卫正低头看报,根本不管他。

        正值下课时段,学生们都在外面玩耍,刘彦直远远看到了自己,一个穿灯芯绒裤子的小男孩在操场上飞奔。

        事不宜迟,他走进教室,眼光私下扫描,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熟悉的铅笔盒,熟悉的课本,上面还有自己的涂鸦,他来不及多想,将牛皮纸包着的全套《丁丁历险记》塞进了位洞。

        电铃响了,外面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刘彦直赶紧走出教室,迎面一个孩子撞进他怀里,定睛一看,这不就是自己么!

        十岁的刘彦直根本没抬头,说了句老师对不起,就绕过去窜进了教室。

        又有人走过来,是刘彦直的班主任张老师,一个很严厉的中年妇女,她腋下夹着课本,手里拎着教鞭,这跟竹子做的教鞭,不知道让多少学生闻风丧胆,而那些孩子被痛殴的家长们只会说,老师你打得好,这孩子就欠揍!

        “张老师好。”刘彦直心惊胆战的招呼了一声,匆匆而去。

        张老师狐疑的看着这位中年男人的背影,扶了扶眼镜,问对面走来的李老师:“那人是谁啊?”

        “区教育局的吧。”李老师随口答道。

        此时刘彦直已经顺利给张老师的自行车轮胎放了气并逃出了学校,看看手表,时间有限了,他赶紧来到副食品大楼,买了两瓶淮江特曲,称了五斤猪肉脯,又买了二斤五香花生米,赶往江东大学。

        教工宿舍楼前,费楠正在等人,看到刘彦直走来,喜形于色:“何师兄你来了,走,去我家。”

        刘彦直问:“费教授呢?”

        “在我家呢。”费楠恨不得去挽刘彦直的胳膊,一路上问东问西,大都是IBM如何如何,外企待遇如何如何。

        “我们这些教书匠,都比不上卖茶叶蛋的个体户。”费楠抱怨道,“还是外企员工好,中外合资的也不错,待遇高,身份高,听说北京有些企业,发工资直接给外汇券,每月上千的都有!”

        费楠家就在大学附近的小区,三楼两室一厅的房子,两口子住一间,孩子和外婆住一间,费楠的丈夫正在厨房炒菜,只是探头打了个招呼,看得出是个老实巴交的妻管严男人。

        费教授就坐在沙发上,他是个枯瘦的老头,没精打采的,看到刘彦直拎着的淮江特曲,眼睛中才精光一闪。

        费楠进厨房帮忙了,师母依然在房间里看报,根本不出来招呼客人。

        客厅里只剩下费教授和刘彦直。

        小老头狡黠地笑:“你不是何富民,你到底是谁啊?”

        刘彦直没说话。

        “你给小楠九千块钱?”老头接着问,“这钱是谁让你捎来的,我不记得对什么人有过这么大的恩。”

        刘彦直凑了过去,低语道:“老爷子,其实我是从2017年来的,我是穿越者。”

      第十二章 时隔三十年的再会

        费教授并没有表现出惊愕,而是若有所思。

        “你是怎么超越光速的,你是怎么控制时间的?”费教授此时像变了个人一般,双眼也变得炯炯有神起来。

        “对不起,我只是执行人,怎么穿越我不懂。”刘彦直低声道,“我奉了您学生的学生的命令,穿越三十年时光来找你,就是为了保住你的性命,老头儿,按照你现在的喝法,活不到明年,这些钱虽然不多,够你买点好酒了,记住,别喝假酒。”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4: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