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七零做知青作者:湖涂》-第9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琳就更骄傲了。想着自己以后有专车司机,想去哪里就让司机开车送哪里,太爽了!

        回【创建和谐家园】之后,苏青玉就带着朱琳去了一趟知青点,看老教授们批改试卷的情况。

        一百多个人考试,每人考几门课程,试卷还不少。

        好在有九名老教授,要不然苏青玉还真要担心这试卷批改进度了。

        批改这种小学初中的试卷,对于老教授们来说小菜一碟,闭着眼睛都能批阅。

        苏青玉来时候,他们工作都要收尾了。有三位老教授都开始统计成绩了。

        苏青玉就安排朱琳来这边帮忙统计成绩。然后请陈教授她们帮忙给朱琳补补课,主要补文科部分。

        她是这么介绍朱琳的,“这是我认的妹子,人挺好学的,也很上进,也念过高中了,就是脑子不大灵光,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知道几位老师都特有才华,就让我求老师们教教她。”

        朱琳:“……”她脑子可聪明啦,读书成绩不好,不代表脑子不好。脑子和成绩是没有关系的。

        她也不敢拆台,抿着嘴等着结果。

        陈教授他们看了看朱琳,小姑娘圆圆的脸蛋,长的倒是挺讨喜的。年纪也不大。正是适合学习的年龄。

        她和蔼的问道,“想学什么?”

        “学写文章。还想学外语。”她不想学的,青玉姐让她顺便写外语,说会写文章的人很多,用外语写文章的人少。这样容易出头。

        陈教授笑着道,“那我能教你。我们家老吴还能给你补充一下数学。虽然学文学,可数学也是基础课程,不能少。我建议你各种科目都学,学的多,以后写文章也言之有物。”

        苏青玉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不能假大空。得写实在的。那就麻烦各位老师啦。”

        “教学生而已,不妨碍的。”陈教授笑了笑。

        其他教授也笑了,“我们教的学生不少,不管聪不聪明,只要好学,就能教出来。”

        对于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很满足的,所以也很感谢苏青玉这个年轻知青。也想为知青们做点事情。

        都是一群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年轻人,能在这里学知识,他们当然也乐意教。

        苏青玉感激道,“她要是学不好,你们就和我说,我管她。”

        朱琳:“……”

        改试卷的事儿全部都由老教授们负责的,他们也就不用去开荒了。只开了一小片自留地。

        苏卫国见苏青玉就去了一趟县里,回来后也没说啥情况,心里就有些着急。怕买不到机器。

        连大队干部也有些着急,问苏青玉情况咋样了。

        苏青玉道,“急啥,这东西在全国都是精贵的,咱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要买,那也是需要经历各种困难的。我才托付了人去帮我打听呢,肯定还要等结果啊。哎,说来说去还是咱太穷了。

        苏青玉就这么故意吊着大家的胃口。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知道珍惜。得让他们知道,这些机械农具不是他们想不想买,而是能不能买到的。

        这样下次再让大队拿钱出来买机械,他们才会积极。

        她也没急着去县里催朱琳爸爸,总要给人几天时间。

        正好这几天,她还能腾出时间把老师招聘的事儿办完了。

        两天时间,在几位老教授的日夜批改之下,试卷终于批阅完成了。

        连分数都登好了。

        还排了名次。

        朱琳这几天因为干这活,累的黑眼圈都出来了。

        等苏青玉来拿名次表,领着她去大队的时候,她差点哭了,“姐,真辛苦啊,这也不比农活轻松多少。”

        苏青玉道,“是吧,我早就说过了,当助理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是要当领导。要不然以后你要忙的事儿更多呢。”

        朱琳点头,又道,“那我能不能自己学啊。那么多老师,我压力挺大的。”

        苏青玉叹气,“我和你说的两年,就是在有名师指导的前提下,如果按照你自己这脑子,你二十年都不可能成才。”

        “……”

        “能走捷径的事儿,干啥要绕远路呢?想想那些工人不也是跟着师傅学出来的?”

        朱琳:“……好像是这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好好学。你要是辜负我的一片苦心,我就让你去和张明学养猪。”

        朱琳急了,“为啥啊?”

        “谁让你说我是你亲姐呢,我得管着你啊。”

        苏青玉说完就进了大队办公室。

        朱琳:“……”

        ……

        大队办公室里,干部们知道成绩出来了,都兴冲冲的围过来,想看看自家亲戚或者孩子录取了没有。

        苏青玉直接将录取的分数表给他们看。

        这次的招生都是她一手操办的,试卷虽然是从公社学校里面要的,可她要的时候要了很多份不同的试卷。然后从中选了一套。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这些人提前知道考题。更多的她也没法做到了,就只有这个条件。只能先将就着这么干。

        大队干部们仔细的看着名次排名。知青和本地知识分子是分开的。

        所以排名的人数不算多,他们又找备注了【创建和谐家园】的人。

        在这些人里面找自家孩子的名字。

        很快,张主任就高兴的喊起来了。

        她闺女苏晓欢排在本地知识分子的第五名。

        这是板上钉钉的要被录取的名次啊。

        而且语文成绩还很突出。

        咋样也能当个语文老师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大多数陆续的发现了自家亲戚或者孩子的名字。

        对于这个结果,苏青玉也不意外。

        即便是这个贫穷的年代,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他们不用为了生计发愁,可以有更多心思放在学习上。说寒门出贵子,但是毕竟少数。

        要不然也不会出一个贵子就成社会新闻了。

        这结果让大队的干部们都很高兴。即便那些没录取的也没灰心,想着以后还会有机会。

        所以整个大队的气氛还算不错,各个都喜气洋洋的。

        苏卫国看了一遍名单之后,也挺满意的,“我们队里的同同志都考的不错啊,咱自己的年轻娃子们也考的好。”

        其他大队干部们点头。

        苏青玉叹气,“好啥啊,这都是学生用的试卷,当老师的最差也要考个九十多分吧,现在你们看看,我不说中学成绩了,这小学五年级最高分竟然是九十,前十名还有七十多分的。我都不好意思让社员们知道了。要让社员们知道他们孩子的老师连公社学生都不如,他们还服气吗?不得让自家孩子去公社学,学好了直接回来当老师?”

        大队干部们顿时一阵沉默。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是实话。

        录取是录取了,可这成绩真不算好看。

        张主任打着哈哈,“这个,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不是说熟能生巧吗?教多了就会了。”

        苏青玉道,“张主任,这学习可不是熟能生巧,这知识也不是靠教学生就能获得的,得自己学。就比如说这地里的庄稼,产量就那么大,不是说咱每年种,就能增产的。不施肥,不止不会增产,还会减产,这和知识就是一个道理。”

        苏卫国担心道,“那咱也不能送老师去学习啊,都多大了,再说了,咱也没有名额啊。”

        苏青玉摆摆手,“没那个必要,他们都已经是老师了,也不需要去学校里面拿学历了,耽误事儿。”

        张主任笑了,“青玉这话有道理,都是老师了,再送去学校,那多耽误事儿啊。”

        苏青玉又认真道,“但是还是得学。”

        “……”

        苏小六问道,“咋学啊,说起来我都想去学点知识了。”

        苏青玉摇摇头,“我再想想办法吧,看能不能从外面请人来教。为了咱队里的年轻人好,到时候咱就只教咱队里的年轻老师们。你们觉得咋样?”

        这建议得到大队的干部们的一致认同。

        “当然只教咱自己人,才不让其他大队凑热闹。这次让他们当老师就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应付大队,他们连其他大队的老师都不想要呢。

        自己大队都不够,咋能便宜其他大队呢?

        因为不好意思让人知道老师们考试成绩差,所以这次公布名单和成绩,就不公布单科成绩了,只公布名字和总分。

        录取名单很快就誊抄在红纸上面,上面喜报两个字显得特别喜庆。

        誊抄好了,就直接贴在了学校和大队的宣传栏。还有其他大队的宣传栏那边。

        名单一贴好,社员们甭管是有没有参与考试的,都来凑热闹了。

        看到熟人的名单了,还会帮着吆喝一声报喜。

        录取的人在人群中就叫起来了。

        这场景很像是过去科举考试看名单一样。

        男知青们也都过来了。

        出去李聪他们五人在加米厂干活,吴华和张明在养猪场,还剩下八人参加考试。

        他们毕竟是有优势的,提前大半年就知道要招老师的事儿,每天在家里学知识,同时他们也是成绩比较好的一批人,所以这次考试成绩都不错。

        特别是他们这次还特别有策略,没有一窝蜂的去报考小学老师,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一部分人报中学老师,一部分人报小学老师。不互相争夺名额。所以这次都录取了。

        他们高兴的欢天喜地的,互相拥抱,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感觉自己这些年终于熬出头了。

        看到苏青玉从学校出来,他们激动的都不知道怎么打招呼考虑,只余下满心的感激。

        这一刻他们真是觉得苏青玉太照顾他们了。

        提前那么早让他们复习,然后辛苦建学校,让他们一步步的靠自己能力当上老师。

        虽然不能像女知青那样舒舒服服的就当工人当老师,但是他们这会儿觉得自己这比女知青更好,更堂堂正正。

        苏青玉同志这是让他们保留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骨气。

        人就是这样,在一件事儿成功之后,回首看过去,总觉得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甜蜜的,值得的。甚至还会觉得有意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1 21: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