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七零做知青作者:湖涂》-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其实相当于将自己负责的任务外包出去了。

        苏有福还没当回事,觉得苏青玉这就是个想法,想的很简单。

        “叔,你是不知道啊,这些知青们都不大安分,都想有别的出路。我琢磨着吧,我先办个厂子试试看,成了,给队里解决问题了。失败了,这不是也让她们把心给定下来,安安心心的在咱队里种地吗?再说了,叔,你这报上去了也算是成绩啊,别的队里都拿知青不当回事,可您这也是在不断的尝试,再过阵子不就国庆了吗,您去公社那边汇报工作,不也多点汇报内容?”

        苏有福:“……”

        苏有福是个官迷,还挺好面子。

        平时还干过虚报成绩的事儿。

        这会儿听到苏青玉这么说,也有些心动。而且,他也希望那些知青们老实点,以后他找知青儿媳妇,儿媳妇也能安定点。

        “队里可不能给你们什么帮助。”

        “知道知道,我们就需要队里提供一个场地就行了,不用多大,我们还给队里交租金呢。”

        “租金?”

        “对啊,队里给咱厂房,咱不得交租金吗。”

        听到这话,苏有福心里又乐意一些了,这说下来,成不成的好像也没啥影响。到时候还让有田欠自己一个人情。自己这么照顾她闺女,这以后有机会了不得还点儿?

        苏有福一琢磨,就装作勉为其难的同意了,“行吧,那就给你们一个机会。你明天去大队部那边办手续。”

        “叔,还得公社那边盖章,咱搞正式点,申报材料啊,工人名单啊,都去公社那边盖个章子。免得人家说咱搞虚的。”

        苏有福道,“你这名堂还真多。”

        “那可不,这要换了别人我可不敢麻烦,可谁让你是我有福叔呢。咱一家人,我不麻烦您,那不是当外人了吗。以后您有啥事能用得上我的,也可劲儿麻烦,咱别见外。”

        苏有福笑道,“你这娃儿倒是会说话。”然后和一直当背景板的苏有材道,“有材啊,你哥可真会教闺女。”

        苏有材尴尬的点点头。

        有了苏有福这边松口了,苏青玉就趁热打铁,第二天就往大队那边去办手续。

        其实也很简单。

        就挂个集体的名义而已。比如公社那边还成立了榨油厂呢。也是集体组织的。

        只要大队这边盖了章就行了。

        但是苏青玉这边防着苏有福后面搞事儿,所以干脆把手续办到公社那一层去,这样一来,苏有福就不好插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每天三更哦。

      第22章

        大队办集体单位的手续还是比较简单的。

        毕竟规模不会大, 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关键是苏青玉这还不需要组织上批一毛钱。

        不需要钱的事儿, 对于公社来说, 那就是盖个章的事儿。

        当然, 关系到知青了,负责办这事儿的综合办公室吴主任还是问了好几句, “你们这怎么想着办厂了,还是几个女同志。”

        苏青玉道,“吴主任,你不知道,我这才来不久就听说好些事儿。说每年公社都有回城名额,每次名额一下来啊, 大家都卯这劲儿呢。有些人回不去还要闹。我就觉得吧, 做点事儿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让他们看到,咱们队里和公社还是在为他们的未来做努力的。以后就算有些人回不去,他们也没啥话说。是不是?”

        吴主任笑了笑, “你这想的还挺远,你就不担心你自己回不去?”

        “我就没打算回去的。主席同志都说农村好了,在农村大有所为, 我可指着在农村干大事儿呢。”

        “不错, 要都是你这思想, 咱们这管知青的事儿可就省很多事儿了。难怪你这刚来不久就成了你们知青组组长了。”

        “可能是因为我平时喜欢跑腿,做啥都积极。大家也信任我。”

        吴主任道,“年轻人确实还是要保持积极的精神, 可别到了农村就变了。”

        苏青玉摇头,“那肯定不能啊,我还想多学点咱农村的技术,吴主任,我听说咱公社还有加米厂,我能去观摩观摩吗,以前都没见过。”

        “就在公社,你自己去看。别耽误人家工作就行。”

        “您放心吧,我肯定老老实实的。我还有一把子力气,能给人搭把手呢。”

        在吴主任这边盖好了章,办了手续,苏青玉还很正式的领了一个集体单位证书,证明这是属于集体的,合法的,不是搞走资的。

        拿了文件之后,苏青玉又去公社这边的供销社买了一些饼干和香烟之类的,拎着就往加米厂去。

        公社加米厂有十来个工人。

        毕竟来这边加工米面的人还是很多的,附近很多大队的人都要来。

        苏青玉进去,就给大家撒烟撒饼,笑嘻嘻的和大家道,“我和吴主任说想看看米面咋加工的,吴主任就让我过来了。想着大家都辛苦一天了,就带点吃的过来了。”

        有了吃的,这些工人么那自然也客气一些。

        知道苏青玉是新来的知青,对农村的东西都很好奇,还让她参观自己是怎么把稻子加工成大米的。

        这会儿的机器对于苏青玉来说,还属于傻瓜机器,使用起来基本上没什么难度。

        机器上面附带了一些使用步骤,苏青玉看了看就记住了。

        还热情的给大家搭把手,帮着给他们干活。

        一圈下来,几样机器苏青玉就差不多都会了。

        说实在的,别说她这有点文化的,就算是没念过啥书的,也能干得了这活。

        苏青玉道,“要是我们大队也有这个就好啦。那就方便多了。”

        工人们听到这话笑了笑。

        可不是每个队里都有的。

        这可都是需要花钱的。

        特别是【创建和谐家园】大队那种穷大队,每年都完成不了任务,公粮都还要倒欠公社这边的,哪里还有这个本事。

        说话间,又有老乡趁着大中午的时间,挑着粮食过来加工。

        这些工人们只指挥着让他们自己去把粮食倒进去,也没有说去搭把手,末了又过来和苏青玉唠嗑。边唠嗑边盯着机器那边,看人家操作不当,还得说人家几句。那些来加工粮食的人也不敢吭声。

        苏青玉道,“你们这样说他们,他们万一下次不来咋办啊?”

        “管他们来不来的,爱来不来。”一位抽着烟的大爷道。

        其他工人虽然没说啥,但是脸上表情也是一样的。

        苏青玉就明白了,反正对他们来说,甭管生意好不好,他们的工资都是照拿的。来多少了,他们反而还轻松。

        所以说啊,未来改革之后,很多国营的单位,特别是服务类型单位就很快被比下去了。

        当然,目前对苏青玉来说,这算是个有利的方面。

        经过一天的办手续,奔波学习,厂子的事儿就差不多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工人和机器进厂子的事儿了。

        晚上,苏青玉就召集了大家开会。

        因为提前一天已经打了招呼了,所以大家都一直惦记着呢。

        等下工的时候,大家连饭都不吃了,就眼巴巴的等苏青玉过来。

        苏青玉拿着资料过来的时候看大家伙儿连饭都没吃,顿时不高兴了,“人是铁饭是钢,多大的事儿都不能饿着肚子。这不耽误正事儿吗?”

        李芳道,“咱们这都着急呢,吃不下。”

        苏青玉道,“姐,你别嫌弃我啰嗦,咱这以后开了厂就不能和这样了,该咋样就咋样,出了天大的事儿,也不能影响工作。”

        别的话大家没听进去,就听苏青玉说的开厂子几个字,顿时炸开锅了。“开厂子?咱队里要开厂子了?”

        苏青玉拍拍手,“同志们,安静,等我好好说说。”

        大家立马安静下来,眼巴巴的看着苏青玉。

        朱琳则是一脸骄傲,觉得自己早就知道了,和其他人还是不一样的。

        苏青玉道,“我之前就说过了,要让大家离开土地,回归建设农村的事业上来。我这阵子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想到法子了。咱队里没有多余的岗位了,咱们怎么就不能自己制造点岗位呢?咱们知青咋就不能办厂呢?昨天我和朱琳同志去了一趟县里机械厂,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机械厂同志租借给我们加米厂用的加工机器。晚上我又和队里那边申请了,队里知道我们又这个决心,就给批了。这不,我今天去公社跑了一天,手续都给办下来了。只等机器下来了,咱们就加米厂的工人了。”

        听到这话,其他人一脸不敢置信。

        “咱们以后不用下地了?”

        “那是当然。”苏青玉道。

        李芳激动道,“那以后种地的事儿怎么办,队里真的不用我们种地了?”

        苏青玉道,“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事儿。如果当了工人,肯定是不种地了,那么以后地理的收成分粮食,和咱们没关系了。但是厂子又是咱自己办的,队里也不会拨钱补贴,也就是说,以后要是厂里效益不好,分不出工资来,咱一毛钱也拿不到。当然,情况也不是这么坏,我已经做过调查了,加米厂在这里前景还是不错的,想过好日子,就看大家乐不乐意努力了。”

        先说了好的,大家还激动着,这会儿听到苏青玉说的话,又都慌了起来了。

        苏青玉道,“所以这件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愿意。反正加米厂我是要开起来的,你们如果不乐意,我就找当地老乡,也是能干活的。但是因为我是组长,所以让你们优先选择。现在就看你们敢不敢跟着我一起干,有没有这个决心。是一直默默无闻的种地,还是跟着我一起拼一把。”

        “【创建和谐家园】!”朱琳立马举手道,反正她不怕饿肚子。

        高晓华也举手跟着苏青玉一起干。

        她倒不是家里宽裕,而是因为相信苏青玉,加上觉得自己和苏青玉关系好,这种时候得支持她的工作。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

        谁也不敢轻易做这个决定。

        谁也不知道这个未知的厂子能不能办起来,效益好不好。谁也不敢赌,哪怕李芳一直支持苏青玉,这会儿也很犹豫。毕竟她马上要结婚了,以后两口子过日子,也没个依靠。她要是分不到粮食,又没工资,这日子也很难啊。

        其实主要还是在这里过的日子长了,【创建和谐家园】都磨灭了,勇气也没有了。

        苏青玉也不生气,因为如果换做是她,在没有希望的日子里,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些女知青和她不一样,她们已经来这里好几年了,都经历过风吹雨打。也不知道未来可以高考,可以回城。

        但是苏青玉还是希望能够帮助她们,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纪,不该这么沉默,也不该在未来回城政策下来之后,灰溜溜的走。即便回想起自己知青的回忆也总是暗淡的。

        重要的是,苏青玉也需要他们,比起【创建和谐家园】的社员们,只有这些年轻的知青们,才会更豁出去,跟着她干。也因为她们在这里无亲无故,更不会因为亲戚之间的利益关系惹出麻烦来。是很适合一起创业的年轻人。

        “今天大家就考虑好,自己到底是还想继续种地,还是想搏一搏。想想自己当初来这里的心情,是不是还乐意一直过这样的日子。同志们,咱们还年轻,人生还有无限可能,树挪死,人挪活。你们就真想一辈子长地里了?还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每年仅仅一个的回城名额拼死拼活?”

        “机会就这么一次,你们今天晚上自己考虑。明天我来定名单。然后去收拾厂房,让人运机器过来。”

        “不用等明天了,【创建和谐家园】。”徐丽也道。“反正种地都能种了,还有什么不敢的。我又没本事回城。”

        李芳也咬咬牙,“干吧,青玉都能为了大家这么操劳了,咱们还犹豫什么?”

        剩下的人也慢慢的举起手。

        苏青玉道,“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也不用等明天了。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咱们厂子的性质。”

        说是厂子,其实就是个农村的加米厂,专门将稻子脱壳成大米,将麦子加工成面粉这种小型加工厂。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5: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