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婆家没分家,大伯子小叔子还有未出嫁的小姑子都在一起过呢,家里人口多,男女老少加起来十多口人,吃饭的时候分两个桌子吃,公公婆婆和爷爷公奶奶婆带着大伯子家和小叔子家那俩小子在炕桌儿上吃,大伯子两口子和大伯子家那个闺女,她男人带着自家俩闺女和小叔子小叔子媳妇以及小姑子在地桌儿上吃。
两张桌子或是差不多,都是一人面前一碗糙米野菜粥,桌子中间放着一盆子水了吧唧的炖白菜,上面连一颗油星也看不着,只是炕桌上还比地桌上多了一篮子黑乎乎的高粱米面儿窝窝头。
“咋这个时候回来的呢?你妹子没留你吃饭啊?”婆婆一看见韩明翠空着手回来的,啥也没拿回来,当时就不乐意了。
韩明翠的男人王满囤从碗里抬了抬头,然后什么也没说,又埋头吃了起来。旁边大伯子大伯嫂子小叔子小叔子媳妇和小姑子等人压根就没抬头,就只她那俩闺女看见她回来了,顿时像一下子有了主心骨似的,从碗上抬起黄黄瘦瘦的小脸儿,呲着小牙儿冲她笑。
韩明翠看见自己这俩闺女,心里顿时一暖,也情不自禁的冲着孩子们笑起来。
“傻笑啥呢?问你话呢?你这大老远的跑会娘家一趟,你妹子都没留你吃顿饭啥地啊?”婆婆刘招娣没好气的问道。
韩明翠急忙回过头来,对婆婆小声的解释说,“留了,可我这不是惦记着家里嘛?就没在那儿吃,赶着回来了!”
“家里有啥好惦记的呀?现在又不用下地,家里又没养牲口,哪儿用得着你?你说你是不是虎,好容易去一趟,咋不跟你妹子借点粮食回来喂你那俩赔钱货吃,省得她俩还得吃咱们家的口粮,就算不借粮食,至少也在她那儿把下晌的饭吃了再回来啊?大老远的跑去看她,还得回来吃咱们个人家的粮食,你都虎死了你”
韩明翠被婆婆怼丧了一顿,低下头没敢说话。
夫家就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专治家庭,大伯子小叔子和她男人都是绝对的孝子,要是她们这几个做媳妇的敢忤逆顶撞了婆婆一点儿,他们可不管你怀不怀孕,一定巴掌撇子上来打得你找不着北,整不好小姑子和婆婆都得参与进来,来个混合群打,直打到你怀疑人生为止。
所以,媳妇在这个家里是没有一丁点儿地位的。
“娘,来吃饭吧!”
韩明翠的五岁的大闺女看见奶奶在骂她娘呢,赶紧想办法给她娘解围,韩明翠“哎”了一声,低着头也不敢看她婆婆,溜溜的去厨房,拿了个碗自己盛了一碗,乖乖的端在了桌子上。
刚坐下,大伯嫂子就关心的问,“你妹子咋样了啊?”
韩明翠夹了一筷子菜,低声说,“没事儿了,没像张大白乎说那么吓人,现在都能起来炕了,还说这两天要去镇上买塑料布去呢。”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14章 哪来那么多废话
要是身子骨不行,能敢朝乎着去镇上吗?镇上离她们屯子足有三十里地呢,又没有马车驴车的,只能来回走着走,这可是相当考验体力的,妹妹既然敢张罗着要去,就足以证明她身子没事儿了。
大伯嫂子听了,却担心的说,“最好还是别让她去了,脑袋都撞的血葫芦似的了,肯定坏了挺大个口子,万一被风给吹进伤口里,得了破伤风可是要死人的!”
韩明翠一听这话,就手吓得吃不下去了,“啊?还有这说吗?我不知道啊?那那可咋办啊?”
“叫我说啊,你明天还是再回去一趟吧,反正咱们屯子离你娘家又不远,你慢慢走,累不着你。”大伯嫂子好心的建议,当然,还能给家里省下点儿粮食。
韩明翠听了,立刻把眼睛转向婆婆,寻思着咋跟她说她才能同意自己再回去一趟。
刘招娣一直支楞着耳朵听俩媳妇说话呢,这会子看到二媳妇胆儿突的看向她,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瞅啥瞅,想回去就回去呗,又没人拦着你!”她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韩明翠一听婆婆这么开明,还没来得及表示感谢呢,婆婆就又加了一句,“顺便带着你那俩丫头也带去吧,在你妹子那儿住几天,不用急着回来。”
潜台词是好给家里省点粮食!
其实,这次韩明翠回去看她妹子的时候,刘招娣就想叫她把那俩丫头带回去了,但是又担心那个丫头会死,毕竟昨天张大白乎回来时说得言之凿凿的,说当时就没气儿了,谁知道能不能缓过来呢?要是真死了,家里这俩丫头都是小孩儿,小孩儿的魂儿不,到时候再把那横死的丫头的魂儿带回来,那多忌讳啊?
所以就没敢让这俩丫头跟过去。
这会子听说那丫头没事儿了,儿媳妇又想回去,她巴不得呢,反正现在生产队也放假了,也不用她在家里挣工分,带俩孩子回去住娘家去,正好给家里省下三张嘴。
韩明翠听了婆婆的话,不由得身子一僵,马上明白了婆婆的意思。
她不是不想带闺女回娘家去,妹妹很喜欢她这俩闺女,她也愿意留在娘家跟妹妹在一起,可是,妹妹的粮食有限,自己都不够吃呢,又搁啥养她们娘仨啊?
她这个做姐姐的不能帮衬妹妹些已经愧疚的了,再让她带上俩孩子回去吃妹妹去,她真心不忍啊!
“娘,我就不带她俩了,我自己回去一趟就行了,我”韩明翠吭吭哧哧的说着。
这时,她男人王满囤突然从碗里抬起脸,立瞪着眼睛嗷唠吼了一句。
“娘让你带上你就带上,哪来那么多废话?”
在这个家里,刘招娣的权利和威严是不容三个媳妇挑衅和质疑的,她们根本没有拒绝她的权利。
看到男人那对儿瞪得滴溜圆的牛眼睛,还有那威胁十足的表情,韩明翠识相的闭了嘴,无奈的低下了头
这个表情她太熟悉了,她要是再拒绝的话,接下来肯定是一顿好打了,她不敢
只是,不拒绝,又要对不起妹妹,又要糟蹋妹妹不少粮食了
下午的时候,韩明秀拿着针线,坐在炕头儿改自己从前穿的线衣线裤。
原主没有线衣线裤,如今棉袄棉裤里面穿的,就是春夏时节穿的薄衣裳,紧巴巴的,一点儿弹性都没有,还磨皮肤,穿起来很不舒服。
她只好拿出上辈子穿的两身线衣线裤,改小了留着现在穿。
她不太会做针线活儿,只改两身儿线衣线裤而已,就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看外面黑下去的天,她甩了甩手腕儿,决定等去镇上时,一定要买一包蜡烛,不然北方的冬天夜晚太长,早上七点钟才亮天,晚上四点钟就黑天了,这么漫长的夜晚,又没有那么多的觉睡,太难熬了
一大早,韩明秀天还没亮就早早起身了,把昨天发的那盆子面拿过来,准备蒸上一锅馒头吃。
今儿她打算到镇上去一趟,孙傲屯儿离镇上三十多里路呢,走路的话就得两三个小时,一个来回儿的就得五六个小时,这个距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特别现在是大冬天,道一哧ci一滑的,天还嘎儿嘎儿冷,不吃的饱饱的,把能量补充足足的,是走不动这么远的。
她本打算吃几个大馒头,再带几个留着晌午吃,可惜因为屋子冷,面没发,也就没办法蒸馒头了。
没办法,韩明秀不得不改变策略,从地窖里拿出几个土豆和地瓜,洗吧洗吧扔锅里煮上了,还在另一口锅里煮了点小米粥,煮好后就小米粥就着地瓜,把早饭给对付过去了。
剩下的土豆地瓜被她收进了空间里,留着晌午吃。
吃完饭,她收拾完碗筷儿,去后院儿把鸡喂了,随后背着个背篓,把要带的瓶瓶罐罐都装进背篓里,锁上门,往镇上去了。
出发时,天才蒙蒙亮,也就六点多钟的样子吧,这个时候的村民们都已经陆续起来了,农村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一来是为了省等油钱,二来晚上早睡是因为都吃两顿饭,睡的晚了怕肚子饿,而早起则是因为肚子饿想早点吃上早饭,所有才都早睡早起的。
虽然天还没亮透,但是看到不少人家的烟囱里都冒了烟,知道大伙儿都起来了,她也就不那么害怕了,迈着大步噔噔噔的朝前走去。
没想到,走到半路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雪,开始时还是小青雪,下的不大,可是下着下着就变成鹅毛大雪了,铜钱儿大小的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着,韩明秀本来还打算今儿顺便儿去一趟县城呢,可照这天气看,这趟县城之行肯定是得泡汤了。
这天气,肯定得影响走路,原来她计划五六个小时走完的路程,现在大约就得七八个小时了。
想到这儿,韩明秀的心里还挺沮丧的,没有车子,没有天气预报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啊!
冒着大冒烟雪,她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快十点钟,终于赶到镇上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15章 去镇上
哈拉海镇是个大镇子,光主街道就有两条,街道两旁都是国营的商铺,清一色的红砖房,有供销社、五金商店、药店、饭店、旅店、粮店等等,每个铺子上都挂着一本正经的牌匾和很有年代特色的口号标语。
比如供销社上面,就贴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红纸黑字,可能是日子久远,红纸已经褪色了,还有的地方被风刮坏了,呼呼哒哒的贴在供销社的窗户上,跟个招魂幡似的。
韩明秀先去了粮店儿,粮店跟供销社啥的差不多,一溜五间土胚屋,上面还写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一进去就闻到一股子粮食发霉的味道,屋里青砖铺地,里面的粮食倒是很多,一袋一袋的粮食把屋子堆得满满的,还有好几个一米高的大桶摆在门口儿处,应该就是装豆油的。
打量了一番后,在柜台处看到了几个正坐在一起嗑瓜子唠嗑的工作人员,韩明秀走过去,拿出她那三张珍贵的油票,打算把她的那三斤豆油给领了。
其中一个卷毛小胡子的工作人员接过韩明秀的票儿后,哼哈的说,“豆油两毛五一斤,三斤豆油七毛五分钱。”
韩明秀这才知道,光有票还不行,还得交钱啊,原来她还以为只要有这油票,到这儿了就能直接拿油票就能换三斤豆油呢。
看来是她想多了!
她拿出自己那卷子钱,从里面数出七毛五,递给了卷毛小胡子。
卷毛小胡子数了后,收好后,弯腰从柜台底下拿出个漏斗和一个油葫芦瓢,懒洋洋的走到一个大油桶前,拧开油桶。
韩明秀急忙把自己的油瓶子递了过去。
那葫芦瓢是一斤装的,每一瓢油都代表一斤。
小胡子给她打油的时候很气人,他拿着瓢往漏斗里倒油的时候,那瓢里的油还没滴尽呢,他就又是开始舀第二瓢了,把韩明秀心疼的肝儿直颤。
要知道,她一年才只有三斤油啊,就他这种打法,三斤油至少得少给她半两,而那半两油最后也肯定是落到他们这些工作人员的手里了!
哎,真气人啊!
打完油,韩明秀把油瓶子放回到背篓里,顺便儿收进了空间,随后背着背篓去了供销社。
这个时代的供销社,就相当于现代的超市,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毛巾手帕、书本文具、搪瓷铝制品、糕点烟酒和副食杂货等等。
韩明秀一进去,就直奔们卖塑料布的地方,向售货员询问起来。
塑料布的价格倒是不贵,一米只要四毛五分钱,还不要票。韩明秀一听,立刻买了十米塑料布,打算回家后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订上,省得往屋里灌风。
买完塑料布,她又去买布,买了三尺白棉布,二斤棉花,花了她五尺的布票和二块二毛钱,把东西收好后,她就在供销社里转悠起来。
供销社不大,营业的面积大约八十平米大小,韩明秀不大一会儿就把供销社里的东西都给看遍儿了。
这里面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要票儿的,比如布匹、棉花、糖、酒、烟等等,都需要有票才能购买。
但是也有不要票的,比如火柴、牙膏、牙刷、本儿、笔,雪花膏和蛤蜊油等等,韩明秀又买了一包蜡烛,一包火柴和一些留着订窗户的小钉子。
买完东西,她没急着走,坐在供销社的炉子旁蹭了一会儿热乎气,权当是歇脚了。
眼看着已经过了晌午,她把空间里的地瓜拿出来当午饭吃了,早上把地瓜土豆收进去时还是热乎的,现在还保持着那个温度。
热乎乎的地瓜吃到肚子里,格外的舒服,吃饱了,她也休息的差不多了,才背起背篓往家走
“啧啧,想不到这个小丫头还挺有钱的,一下子花了十来块钱,眼儿都没眨巴一下。”一个长脸的售货员一边儿磕着瓜子儿一边抻着脖子看韩明秀。
“有个屁钱,你没看她穿那身儿衣裳吗?补丁摞补丁的,有钱的谁能穿那么寒碜?再说,你看她长得那副面黄肌瘦的样儿,有钱人家的闺女能养成那副德行吗?”另一个倭瓜脸的胖售货员撇撇嘴,不屑的说道。
她可是供销社主任的女儿,自幼便家境优渥,她平日里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她的家境了,所以也最听不得谁说别人家有钱了。
“也是哈,要是她家条件好的话,也能养的像丽丽你这样白白胖胖的了,那可就好看了!”长脸的售货员看出刘丽丽泛酸,急忙捡好听的说。
刘丽丽听了这话,满意的笑起来,脸上带着几分骄傲的神色,嘴上却谦虚说,“看你说的,好像我有多好看似的!”
“我说的是实话啊,咱们供销社这些人,外加旁边儿邮局的、药店的这些售货员都满算着,就定数丽丽你长的最好看了,真的,大伙儿都这么说,你心你问问她们去。”长脸售货员瞪着眼睛,一副比珍珠还真得神色。
其实心里
【创建和谐家园】,这死胖丫是主任的独生闺女,她可不敢得罪了,万一得罪了她哪下子整不好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就不值当了,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韩明秀还不知道自己叫人家给讲究了,她背着背篓走到外面。
一到外面,就将背篓里的东西都收进了空间里,只背着空背篓,轻手利脚的回家去了。
因为雪大,道很不好走,她十二点多从供销社走的,直走到四点半才走回到家,回到家时,差点儿把她给累稀腾了,幸亏有空间,背篓里的东西都存到空间去了,要是没有空间,让她再背着这老些东西回来的话,非把她累死在半道上不可
到家后,天已经擦黑了,她拿出钥匙开了门,进屋后撂下背篓,赶紧剁了点白菜,又抓了把高粱米,去后院儿喂鸡了。
这鸡都一天没喂了,虽然她早上走之前拌了不少鸡食,但是这大雪豪天的,就怕有野家雀啥的找不着吃的,飞来把鸡食给吃没了,天本来就冷,要是再让鸡饿上一天,肯定得掉膘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16章 吃肉疙瘩户
不出所料,到后园子时,发现鸡食盆子果然是空的,母鸡见到她,跟见到了亲人似的,咕咕咕的直往她身边儿凑。
她把拌好的鸡食倒进了鸡食盆子里,母鸡一见,一溜烟的跑过去啄食了,韩明秀又回院子去找来扫帚,开始打扫鸡舍,把鸡舍里的雪都扫出去了
喂完鸡,拾掇完,她走出后园,刚出来,就看见她家前院的七婶儿正站在她家的大门口张望呢。
“七婶儿,你有事儿啊?”韩明秀关上后园子门,冲着七婶儿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