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成福运小娘子》-第7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和刘启元自小认识,完全可以上前打招呼攀谈。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现在这样躲着不见,反而很不正常。

        

      但是,上次和刘启元一起喝酒,媳妇就异乎寻常的反感,两人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现在就更不行了,昨日他媳妇不舒服,找大夫诊脉,诊出了喜脉,快两个月了。

        

      这种时候,若是逼媳妇陪着小心去和袁长河父女攀交情,他怕媳妇气性太大,万一出个好歹。

        

      许万全虽然遗憾,倒也不很纠结。

        

      这世上,有本事的人多了,也没见人们都要扑上去抢着结交的,就是想,也得人家认的你是谁啊。

        

      没在人家微末之时相熟,那时自家运道不够好,没什么可说的。

        

      许万全摇摇头,和康豪打声招呼,便回自己当值的房间,继续做事去了。

        

      康豪也收起笑容,回去捕快房间。还是尽快找点儿事情做,以便舒缓心中的沉闷。

        

      …………

        

      顾天成三人回到码头,袁冬初刚给小满等人安排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们自去复习针对他们个人写就的、他们和家人朋友的名字。

        

      看着袁冬初正在收拾笔墨等物,袁长河径自在棚子下的木墩就坐,一边笑着打趣:“闺女啊,你写的字,大约只能自己认得,可不要误导了小满几个孩子。你写的字是认得了,遇到正经读书人的书写,反而大瞪眼什么都不知道,那可就糟了。”

        

      袁冬初的脸瞬间就黑了,飞快扫了刘启元和还未离开的小满一眼。

        

      有这么坑闺女的爹吗?

        

      刘启元有眼色,原本进来棚子,是想就今天衙门跑这一趟聊聊,顺便也说说接下来几天该做的事情。

        

      但被袁冬初看这么一眼,立即打消念头,转头冲着小满:“小满是认字对多的,来,跟哥哥去看看秦公子那边需不需要帮忙。”

        

      小满被刘启元拎着,犹自还在替袁冬初辩解:“袁伯伯,袁姑娘的字写的很好呢,刚秦公子来看过,说进步很大。”

        

      袁冬初脸又黑了几分。

        

      她自然对自己写的字有信心,当然不会写错。

        

      但对于初学认字的人,她心里不太有底,把小满几人复述的家庭成员名字,和亲友名字写好后,喊了秦向儒来鉴定,需不需要他誊写一份。

        

      结果秦向儒很给力,看过后,说还算工整,初学嘛,先这么认着,不碍事。

        

      事情这么办了自然没问题,但被人吆喝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她如此心虚,很没面子的好吗!

        

      顾天成忍着笑,从袁冬初手中抽了两张纸,认着端详两眼,很正经的点头,“是写的不错啊,冬初真的很快,这字写的,一日好过一日,眼见得就越来越工整。”

        

      “哼!”袁冬初那回顾天成手里的纸,重新归拢,还不忘哼了老爸一声,有这么聪明的闺女,这是福气知道不!

      [71.第70章 信局也赶节气吗]

        袁长河当然知道自己有福气,非常有福气。被闺女哼了一声,一点儿不觉得尴尬,依然笑眯眯的提醒:“一早不就嚷嚷着有事要说吗?这会儿有时间了,什么事啊,说说呗。”

        

      “嗯。”袁冬初的确有话要说。

        

      顾天成表情诧异:“真有事啊?是关于河运的?还是信局?”

        

      “信局,”袁冬初说道,“河运如今只能正常往来,按部就班做就好,不争一时。”

        

      信局是新兴产业,要尽快把河道两侧的网络铺开,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而且如今正是入秋时节,应该是投递业的黄金时段。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年前,各家府邸来往礼节最多。

        

      只要把信誉做起来,帮有钱人送节礼的单子,怕是接都接不过来,赚好大一笔银子呢。

        

      若生意红火,自家船只不够使,租船都合适的。

        

      顾天成继续诧异:“信局还有节气不成?”

        

      “那是。”袁冬初说的理所当然,和顾天成找另外的位置坐下。

        

      她解释道:“眼看就是中秋,我们之前卖野菜,听有钱人家的下人说起,和他们类似的府邸,都有送节礼的习惯。遇到大的节日,凡是主家走得近的亲朋好友、同窗上司,都会尽力送些节礼。这方面,咱们的诚运投递很有优势。”

        

      袁长河怔了怔:“年节时,大家不都是给父母多些孝敬吗?兄弟姊妹若是住得近,平日会多些走动,会礼尚往来。像咱们延浦镇和通州府距离这么远,谁会巴巴的花钱托人,隔山探海的给朋友和亲戚捎东西?”

        

      顾天成倒是知道一些,但还是挠头了:“至交好友年结拜望一下,带着礼物和回礼,这些是常事。至于车马劳顿往很远处走动,那是权贵富豪之家的勾当,他们自家有仆从下人……这个,我也不怎么在行。”

        

      他们买船,难道做的不是河运生意?

        

      信局当然也很好,诚运投递在沿河各地做起来,不但可以靠投递赚钱,日后还能和各地分舵相互照应。

        

      可以说,信局算是河运分舵的另一个经营项目。

        

      但帮忙往异地投递节礼什么的,还要赶中秋和其后好多节日的行情,这个……真的很需要吗?

        

      袁冬初倒不会笑话他们没见识。

        

      古代老百姓,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也有非走不可的礼节,就像父母,那是必须供养孝敬的。就是勒紧裤腰带、克扣自家口粮,这部分也得给。

        

      至于兄弟姊妹亲朋好友,那都是有来有往,而且都是量力而行。

        

      类似于哪家生小孩了,送几个鸡蛋、一包红糖。人家还有回礼,回几个红鸡蛋,也算礼尚往来。

        

      遇到挨好的亲朋和街坊办喜事,最多也就送个尺头,或者为数不多的一串钱,就算全了礼数。

        

      相应的,所谓的吃席也就没那么多讲究。都是大碗菜端上来,主食和几个小菜搭配,对于贫苦百姓来说,也是打牙祭的盛事。

        

      通常这种情况,都是大人们咬牙肉痛的随礼,孩子们欢欣鼓舞、吃的开心无比。

        

      节日还要往远处送礼品?……对不起,咱们穷人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古代信息和交通极不发达,有的地方陆路走一趟,需要一两个月。大家连饭都吃不饱,疯了才弄这种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3 1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