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通州来的这帮人,领头的是那天在码头上,跟在顾天成身后,混的很惨、但很拽的那个,名叫刘三虎。
刘三虎看着围在顾天成身边的那些人,还有匆匆过来打过招呼,又匆匆跑去扛包的家伙们……
原来顾天成这小子没吹牛,他真有一帮子手下,不但人数多,还是很死心的那种。
…………
看着刘三虎等人离开,顾天成才交代袁长河一声,自己匆匆往镇子里跑去。
虽然之前他也有离家做事的时候,但最多也就一天,这么长时间的情况却是没有。
他找人往牧良镇捎话,除了船队来时需要的准备,另外还有,别告诉他娘船队今天靠岸,省的他娘晚上睡不着觉,一大早还会守在码头等他。
这是来自己地头上了,用不着他跑着去给人投递包裹。
趁着有时间,赶紧给他娘报个到去,待会儿船队启程,他还得跟着走。
顾天成跑回家给他老妈报到。
袁长河则带着人,给属于他们的两条船做补给和检查。
秦向儒就更忙了,他原本是检查货船使用情况的人员之一。每到一处,还得总结这段河道的水文地理、以及船只行驶情况。
但顾天成跑了,他就得负责交代小满派件的细节,谁让船队不是在延浦镇靠岸呢。
袁冬初也有事,她正忙着招呼从延浦镇赶来的秀春、小翠,和她们娘亲嫂子。
因为参与了河运行的生意,还有和袁冬初处出来的感情,秀春和小翠比顾天成的弟兄们还上心,也时时惦记着袁冬初此去的状况。
不但她两人惦记,他们家里人更是记挂的紧。
只不过,家里人记挂的是他们投进去的银子。
虽然和所买船只的价值相比,他们投入的银子少得可怜。但对于贫苦之家来说,却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支出,由不得他们不挂心。
经常打问消息的家属们,昨天也从码头顾天成一干兄弟处得到消息,说顾天成等人今天到家。
于是,昨晚上没睡好的她们,今天一大早就乘船来牧良镇码头候着了。
结果,不但等到了人,还等到了如此喜人的状况:袁长河和顾天成,直接带着两条船回来了。
秀春一脸艳羡的望着码头停靠的船只,“这两条就是咱们的船了吧?这么大的船,那得多少银子才买得到啊?”
“是啊是啊……”围在秀春和小翠身后的,是她两人的爹娘和秀春的两个哥嫂。
只是,两人的爹和秀春哥哥,为了避嫌,站的靠后些。
这几个,貌似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小翠拉一下秀春的胳膊,说道:“冬初姐这次是去订船的,买船不是要先交定金,造船的才给现做的吗?”
秀春一脸的我明白:“我知道啊,这不正打算问,这船是怎么回事嘛。”
转头问袁冬初道,“冬初,你这船买的,也太快了。是人家船厂掌柜给伯父和顾大哥面子,把别家的船先卖给了咱吗?”
秀春这想象力……还真被她猜了个七七八八。
袁冬初笑道:“咱们买的船还在船厂排队等着做呢,这两条船是翻修过的旧船,是鸿江船厂东家送我爹和顾大哥的。”
“啊?”秀春和小翠还没怎样,两人的家属惊讶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这消息可是才爆出来的,刚才大家各种猜测,却都没猜到这上面。
几人的视线落在袁长河和刘启元正在忙碌的船上,鸿江船厂的东家是什么人?这么大的船,装如此多的货物,就这么……送人了?
能这么大手笔送人东西,鸿江船厂的东家一定是大人物。
人家这么大的人物,居然如此看好袁长河和顾天成……
两家的几个家属交换着眼神,眼中满是庆幸,幸亏他们往货运行投了银子,押到宝了啊。
通州府那么大地方的大人物,都能看好袁长河和顾天成,可见这两人,完全就是人中俊杰,只不过,一直在小地方被埋没了。
他们以后跟着袁、顾两家,就算吃不到肉,喝汤也是美美的啊。
[61.第60章 识文断字的投递员]
在众人的憧憬中,小翠娘从随身带着的篮子里拿出一个荷叶包,直往袁冬初手里塞。
“冬初,这些日子辛苦了吧?这是婶子一早烙的饼,还软和着呢。你拿着,一会儿找个歇息的地方,先垫垫。”
烙饼呢,寻常百姓家,一年也吃不了两次烙饼,袁冬初哪能坦然接受,连忙推辞。
但盛情难却,再有小翠一旁帮腔,只得道谢接过。
看荷叶包的大小,饼的分量应该很有限,一个?还是两个?
烙饼想好吃些,便得用小麦粉来做,不年不节的,小翠娘真是有心了。
不过,这也亏得她和小翠、秀春三人卖了几个月野菜。否则,穷苦人家就算舍得,怕是家里也没存有面粉。
秀春娘一看这状况,立即就急眼了。
她怎么就没想到给冬初带点儿吃食呢?这个节骨眼儿上,可不能让冬初对她家有意见。
“冬初,走,家去。你和你爹两人都忙着,辛苦一路,回家还得自己做饭。走,上婶子家,婶子给你做煎蛋青菜面。”秀春娘不由分说,就要拉着袁冬初走。
袁冬初冷不防被拉着手,连忙抻着劲儿站定,“婶子可别忙活,没时间的。”
“有,有时间,婶子做饭麻利着呢。”秀春娘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