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成福运小娘子》-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们,我们什么时候说了?你不要血口喷人!”三人中领头的一人状似凶狠的抵赖。

        

      “没说啊?呵呵……”袁冬初不置可否,却是视线一扫,把远近观望的人看了一遍,用意当然是告诉对方,这么多人在场,这种抵赖没什么用。

        

      “话不能乱说的道理,三位应该懂的吧?尤其是诋毁朝廷官员和妄议朝政,一个不好那是会掉脑袋连累家人的。以后多注意哈。”袁冬初毫无压力的恐吓三人。

        

      这个时代的这种小镇子居民,一个县太爷就能把他们唬得哆嗦,更别说京城和那许多州郡的大官。

        

      这几句话不但把当事的三人唬住了,在近处围观的人也不由得退后几步,生怕如此严重的是非会牵扯到自己。

        

      更有几人的视线多打量了眼前的小娘子几眼,这是谁家的闺女,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居然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袁冬初对这样的震慑效果非常满意,在众人怔怔的注视下,对着那三人摆摆手,说道:“三位没事的话就请自便吧,我们也忙着呢,这就走了。”

        

      三人正处在六神无主的状态,琢磨着找个怎样的借口走人,听到袁冬初的话,连忙用眼神招呼着同伴,转身飞快的溜了。

        

      临走时撇过来的一眼,有些许的不甘,但更多的却是忌惮。

        

      他们说什么也没想到,闲着没事找个乐子,屡试不爽的事情,这次居然会被一个丫头片子搞得铩羽而归。

        

      可是想想官府,想想那些能拿捏人命的官老爷,有了今天的口误,以后只能躲着这姓秦的和那丫头片子了。

        

      看着三人急匆匆的离开,秦向儒和袁冬初的两个小姐妹这才回过神来。

        

      秀春和小翠没想到面对三个无赖,袁冬初能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事情解决了,而且解决的如此惬意。一时间,看向她的眼里满是惊讶和崇拜。

        

      秦向儒的脸上却满是歉疚和落寞,很是低落的对袁冬初说道:“在下无能,不但不能感谢袁姑娘替我带话,还险些连累了姑娘。”

        

      已经替秦向儒解了围,袁冬初本打算这就离开的,但看到秦向儒那深恨自己的无力样子,再想想原主的记忆、和她穿来这半个月听到的事情,终究多问了一句:“秦公子为何和那三人起了争执?”

        

      一句话问的秦向儒更加窘迫,连连张嘴,竟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对这位的性格,袁冬初也是无力吐槽了,见围观的人已经在散去,便也直接问了:“他们可是又用说亲的事奚落秦公子了?”

        

      秦向儒面上神色转为悲愤,紧紧握着双拳:“他们,他们简直太过分!我……我……我没本事,说不过他们。”说到最后,语气转为悲凉。

        

      他要是能像袁姑娘那样急智、那样言语犀利,堵得那些人没话说,那该多好啊。

        

      袁冬初本人没和秦向儒打过交道,但原主对这人有印象,而且印象不错。

        

      延浦镇虽是个小镇,但坐落在运河边上,也是有个小码头的,供镇子上的船只来往停靠,偶尔也有错过时间的大船在这里做些补给。

        

      有了运河的便利和这个小码头,镇子里多得是靠运河吃饭的各种营生。

        

      袁冬初的父亲袁长河是个船工,给东家运送货物赚些银钱,维持父女二人的生计。

        

      因所在镇子小,运货的也多是小型船只,所以搬运货物都是船工自己负责。

        

      有一次,和袁长河搭伙做事的船工卸货时,一脚踩空,不但自己打横摔在跳板上,还把一麻袋货物砸在自己身上,当下就昏迷了。

        

      袁长河急着招呼人帮忙送同伴去医馆时,路过码头的秦向儒不但帮了手,还把身上仅有的一角碎银和几十个铜钱垫给了医馆。

        

      素未平生的路人,能做到这个份上可真不容易。虽然秦家算是延浦镇的名人,但秦家过的并不宽裕,而且这位秦公子是庶出,生母只是个通房丫头,处境就更差了些。

        

      在袁冬初看来,这种境况下,还能把钱袋掏空,对素不相识的路人施以援手,足见这位秦公子心性良善。

        

      助人为乐这件事之后不久,就发生了袁冬初刚才提到的“说亲的事”,也就是那三个无赖讥讽秦向儒“贫民区的女人也看不上他”的原由。

        

      既然说亲,除了秦向儒,就还有女方。

        

      这件事的另一主角和袁冬初的原身相熟,她们都住在猫儿巷,她们虽然是同龄人,但因家境的差别,只是偶尔有些来往,可以算熟识,却并不亲近。

        

      那女子名叫连巧珍。

        

      说起这位连巧珍,还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

        

      一年前,和猫儿巷相邻的济荣巷秦家,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听说了猫儿巷连家的长女聪明能干,便托了媒人来连家,给他家长子秦向儒说亲,说的就是连巧珍。

        

      当时,这件事在猫儿巷和济荣巷很是被热议了一番。

        

      最主要的原因:秦家不是寻常百姓人家。

        

      若是八年以前,别说延浦镇,就是在通州府,秦家都是排的上号的人家。

      [4.第3章 站在角落的人]

        早年间,秦向儒的父亲秦睿科考入/仕,在其后的十几年里,从一个小小的八品小县县令,一路坐到朝廷正五品官员,在京城任职多年,且正值中年,还有莫大的上升空间。

        

      可以说,秦家在通州府也是有绝对地位的,而在延浦镇,那就更加高不可攀。

        

      怎奈秦睿时运不济,没等到继续升职。当时的朝廷气数已尽,尤其最后那几年,天下乱象频发、民不聊生。

        

      各地武装和前朝那疲软零落的兵士打了几年仗,以摧枯拉朽的势头把前朝推翻。当时最大的一个势力控制了局面,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建立了大齐朝。

        

      至于前朝官员,掉脑袋的掉脑袋,罢免的罢免,隐退的隐退。当然,也有逢迎新朝,在新朝谋了职位继续为官的。

        

      秦睿是众多官员中黯然回乡的一个,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这个已经三代人不曾踏足的祖籍小镇。

        

      虽则是黯然回乡,财产和仆从几乎没带回多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单单是秦家最早的老宅、以及秦家人的言谈气度,和袁冬初所在的猫儿巷的住户相比,那也是隔了不知多少个层面的存在。

        

      就是这么悬殊的差距,只经营着一个小油坊、连雇工都没一个的连家,长女连巧珍却寻死觅活的,宁死也不肯答应这门亲事。

        

      最后还是消息被街坊邻里传出来,秦家听说连家女宁死也不愿意嫁入他家,这才让媒人拿回庚帖,这桩亲事算是作罢。

        

      据说,亲事没成,气的连巧珍她娘一顿笤帚疙瘩,差点儿把闺女打背过气去。

        

      但这事儿却让连巧珍能干和高眼界的名声传扬开来。

        

      和连巧珍境遇不同的是秦向儒,他因这桩无疾而终的亲事,被人明里暗里的嘲笑了不知多少次。在之后的一年里,竟然真的很难说到亲事。

        

      有闺女待嫁的人家,一提男方是秦家庶长子立即摇头。似乎只要谁家的女婿是秦向儒,就是承认自家不如连家、承认了自家闺女不如连家女一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6: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