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过,顾天成相信,既然袁冬初能说出这些话,应该有解决的办法。
袁冬初继续:“我们可以对临时找来的写信人做些要求。
“要求他们写单贴单之后,按包裹的不同投递地区,分别放进相应的箱子或筐子中,做第一步分捡……”
让通州紧张起来的事情,是揽收量暴增。
只要能加快书写、并让读过书的人顺便做第一次分拣。之后,给划定区域的包裹做第二次、第三次分拣,对认字程度的要求就会低很多,工作量也会大大减少。
然后,把分拣、细化的包裹和信件打包,顺利转运出去之后,投送压力便分发到各处投递行。
以各地投递行现在的规模,只要简单加加班就可以把这部分压力消化掉。
当然,应急期间,无论通州还是各地投递行人员,需要加班的,必须做好加班费发放事宜。
只要不拖欠投递员和临时工的加班费,加班不成问题。
而且袁冬初也给一地掌柜的刘二林说了:
这种情况,只要应对得当,投递会比寻常时更有利润。同样的时间,投递员的投递效率也有增加。
往日,投递员跑一条街大概只能送一两个包裹。
但包裹大幅度增加之后,投递员跑一个巷子,说不定能送三四个,甚至更多的投递件。按劳取酬的话,工钱自然会大幅度增加。
在场几个人频频点头,事情虽然应对起来麻烦些,居然对大家都有好处呢。
接下来,袁冬初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语言,强调了强化自身员工素质的重要性。
还有,面对渐渐多起来的投递量,各投递行都要把扩充员工队伍、还有包裹存放地的事抓起来。
好在最难解决的、员工的事顾天成已经开始做了。
他们一行人南下招兵买马,虽然初衷是为了给将来的河运分舵打基础。
但为了让这些人有事做,她们做了相应的投递培训。却阴差阳错的,替快速发展的投递业培养了基础人力,可谓一举两得。
通州那边的事情挺急,虽然潘再水暂缓收揽量,也是一种应对办法,但诚运投递的声誉总会因此受些损失,也容易给其他觊觎投递业的人钻空子。
袁长河和刘启元都来不及征求袁冬初的意见,便把秀春娘派过来,便是为了节省往返传送消息的时间。
袁冬初用半天时间,和顾天成、刘二林说了她应对这件事的想法。陈嬷嬷那边,也利用这点时间,将她们启程需要带的行李物品收拾的差不多了。
[310.µÚ310Õ ïó×ÓÀïÃæ°Î½«¾ü]
刘二林这边,经过袁冬初的提点,也是心下大安。
既然关键在于写单和第一次分拣,他心里就很有底了。
辅上城投递分号刚开业,他想找人来这偏僻巷子支个写信摊儿的时候,好些人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都不愿意来。
这年头,靠代写书信养家吃饭,其实很容易。
即使在繁华街道支摊,时不时的,也会有整天没收入的情况出现。
辅上投递分好那个小铺面?那条没什么人流的冷清街道?
àÒ£¡ÔÚÄǶù°Ú×À×Ó´úдÊéÐÅ£¿»á¶öËÀÈ˵ĺò»ºÃ£¿
最后,倒是便宜了一个写字一般、连童生试都没过的,落魄异常的中年书生。
结果就是大反转。
这位在代写书信行业中,处于末端的落魄家伙,却是因为诚运投递,成了业界的标杆,收入绝对上了写信行业的新台阶。
这种情况下,先后好几个代写书信的私下来找刘二林,还展现各自才艺,想蹭现在那个写信人的行情。
只不过,刘二林实在做不出这种过河拆桥的事。
当初他找人来诚运店前摆摊、并写单时,人家是帮了他的。既然他当时不嫌弃人家写字不够好看,现在就没道理去选写字更好的人。
刘二林坚决认为,这种事,不是诚运的人能做出来的。
作为生意人,刘二林并没把话说死,现在便也有了回转的余地。
若他这里也有邮件暴增的情况,他振臂一呼,识文断字的人很好找呢。
再有现在这几个正在接受培训的投递员,通州那点儿子事儿,若搁在他辅上投递分号……完全不在话下。
…………
小满把消息传来,中间只隔了一天,用来整理袁冬初主仆的行李。袁冬初也是利用这一天,和顾天成几人商量了邮件暴增的解决方法。
第二天,赶了最早一队会途经通州的船,袁冬初主仆便启程了。
陪同的有小满,还有一直跟着袁冬初的星耀。
顾天成等人,还有秀春、小翠,自然是殷殷相送,很是不舍。
因回程要在牧良镇停靠补给,所以秀春两人买了不少特产土仪,都是带给延浦镇各自家人的。
船走的很快,不几日,便到了牧良镇。只是做些寻常补给,停靠时间只有半个时辰。
袁冬初此行匆匆,搭乘的船队行驶也很快,来不及提前往牧良镇传信。
但船靠岸之后,小满的身影刚出现在跳板上,袁长河便快步迎了过来,显然是在特别留意她们的。
袁长河甚至比袁冬初还早一步,就站在了岸边,满含期待的看着袁冬初走下船来。
虽然父女两人分开已经一月有余,但这趟是办正事的,两人一个先喊了声“爹”,一个叫了声“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