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是,城里城外,左近的镇子、村落,稍有家资、在外地有亲戚朋友的,纷纷上门。
捎信的、捎物的,代购衣料、食材和地方特产的,来客络绎不绝。
之前两家经营不起来、一直冷清的店铺,在诚运投递行手中热闹起来。
袁冬初和秀春、小翠组织的一系列培训计划,也按部就班的展开中。
课程将近尾声,一天下午,诚运的两条货船,停靠在辅上码头。
船上下来的,除了诚运的投递转运员,还有小满和秀春娘。
在码头上等待交接包裹的刘二林,不及多问,和转运员匆匆交接了各自的转运包裹,便带着二人返回投递行。
秀春娘进了投递行后院,首先看的当然是自家闺女。
秀春离开家已经一月有余,秀春娘进门,把胳膊上挎着的偌大包袱随便一放,不由分说,先拉了闺女上下打量,好一通询问。
闺女可是自家最出挑的孩子了。无论身份还是赚银子的本事,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得精细着才是。
然后,秀春娘才看向一旁的小翠。也是询问了吃的好不?住的好不?把小翠爹娘带的话,一一转述。
好歹袁冬初还记着安顿秀春娘,把她让到她们几个女孩子的房间,擦了把脸,先坐下歇歇。
另一边,小满和顾天成、周山等人互相见了面,喝了杯茶,便要开始说正事。
袁冬初这边,和秀春娘说了不多几句话,婉儿就进来传话:顾天成和小满在堂屋等着,有事要商量。
秀春娘也忙说道:“是呢是呢,我们这趟是他袁大伯安排过来的。正事要紧,冬初你先去忙。”
袁冬初走进堂屋,坐在一张椅子上的小满,忙放下茶杯起身,叫了声:“冬初姐。”
虽然他和秀春娘来的突兀,但袁冬初见两人神色如常,觉着事儿应该不大。
她一边走过去,一边笑着摆手:“坐啊,赶了好多日的路,很辛苦吧?”
如果不是常年在船上讨生活,在水上漂啊漂啊的好多天,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其实很辛苦的。
袁冬初自己坐下,看着小满也坐定,她才问道:“很要紧的事吗?都等不及晚饭后再说?”
顾天成先给她倒了杯茶,解释道:“急倒是不太急。不过现在有时间,一起聊了,省得小满还得再说第二遍。”
袁冬初点头,果然不是什么要紧事,印证了她之前的猜测。
“是通州带回来的话,”小满笑嘻嘻的,“再水哥怂了,早几日便往牧良镇捎话,急着求救呢……”
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小满,做了好几天船,来到异地的新鲜感。还有在异地见到顾天成和袁冬初的兴奋,远比潘再水稍话求救给他的感触要深。
而通州那边的事,也的确不算大,是发展太快的正常反应。
只是,潘再水等人是扛活儿出身,应对经验不足,导致无处下手。
今年冬天不太冷,年后的天气也是出奇的温和,河道早早就开始运营。
通州作为自古以来的交通重镇,水路运输都很发达。相比之下,对于信息传输的需求,也比别的地方更多些。
以前是没条件,在捎带书信物品上多有不便。
现在有了诚运投递,依靠大河便利兴起的信局,相比别的传信方式,成本低、效率却更高。
经过去年后半年的运营口碑,今年开年,不管是之前委托过的回头客,还是听说诚运投递名声的新客户,纷纷找上门来。
于是,通州投递总号,在年后的投递量节节攀升。
甚至有庆州府那边、投递行还没展开业务的区域,也有人组团,几十个包裹和信件一起拿到通州,委托投递行往南边寄送。
[308.第308章难得的机会]
面对如此多的投递量,潘再水等人应接不暇,点灯熬油的加班,依然堆积了大量单子,送不出去。
想临时招人,又怕投递质量保证不了。若中间出些差错,怕是以前兢兢业业积攒的口碑,可就没了。
好在潘再水知道深浅,也不是硬撑的性子。看见事情不对,一边暂缓了收揽量,一边往牧良镇捎话求救。
众人听着小满的讲述,都是喜忧参半。
生意如此火爆,当然是生意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照着小满的讲述,若投递行的信件和包裹真的堆积成山,那么,记录、写单、分拣、打包、投递这些事情,怕是大家长了三头六臂也做不过来。
那种情形,只是想想都觉着头大。
再看袁冬初,一直在认真听着,没什么特别的表示。
小满的戏谑语气一直说到最后,却是郑重起来。
“再水哥那儿的事忙到手忙脚乱,期间还丢了几个包裹。”
“丢包裹了?”周山首先皱眉,他想的是,用怎样的方式,把偷东西的人找到。
“因为东西太多,混乱中丢的吗?”袁冬初问道。
小满忙解释:“不是。传话的兄弟说,包裹虽多,但收揽和归类,大家还是照着之前顺序来的,很严谨。那两个包裹是被人抢了。”
“被抢了?”顾天成极其不爽。
他名下的东西居然被抢了,有没有搞错?!他好像还没做好受这种委屈的准备,娘的!
“没报官吗?”长在红旗下的袁冬初,最先想到的,当然是寻求法律途径。
小满回答:“第一时间就报官了。只是,两三个包裹加起来也没几两银子,事发地又偏僻,没人看到。这种案子,差役只是走个过场,便没了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