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成福运小娘子》-第2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位于姑娘年纪稍大些,是个爽利性子,看着挺适合出来做事。再看不多言不多语的小翠,同样不白给,只要问及河运和投递行的事务,都是有问必答。

        

      用卓家的用人标准来衡量,两个姑娘完全能领一个差事,能当管事的。

        

      可她呢?从卓静兰记事起,家里就给她请了女先生,读书习字、弹琴学画。

        

      再大些,便跟着母亲学着管理内宅事务。

        

      可若是和秀春两人相比,她圈在后宅这一方的天地中,等同于混吃等死吧?

        

      上房众人再聊一会儿,小锦儿的乳母和丫鬟,把收拾妥当的小姑娘带了过来。

        

      抱着锦儿的乳母进门便把她放在地上,小姑娘很懂事的迈着小短腿,走前几步,给方大太太行礼。

        

      都说隔辈亲,方大太太一见小孙女,立即心肝宝贝儿的叫着,连声让丫鬟把孙女抱上矮塌。

        

      许氏连忙起身拦下,笑着说道:“可别,咱还有客人呢,待她见过顾家太太和冬初姐妹。”

        

      这几乎是每天都有的戏码了,方大太太依然从善如流,笑眯眯看着小锦儿在许氏的指点下,依次给顾母等几人见礼。

        

      袁冬初大为叹服,大户人家果然有规矩,小小女童也不会疏于教导。

        

      顾母这个年纪的妇人,若儿子成亲早,这时也是有孙子的人了。她没孙子,但并不表示不喜欢。这时看着锦儿,感觉小小女童分外的伶俐可爱。

        

      许是顾母的喜爱很真挚,小锦儿在榻上一点不怕生,和顾母有问有答的,稚嫩的声音和笑嘻嘻的小脸蛋,让人喜爱非常。

        

      有了小锦儿加入,方大太太就不很稀罕卓静兰、袁冬初等人了:“你们年轻人自去玩笑吧,省得陪着我们两个年长之人,倒把你们拘束了。”

        

      卓静兰如蒙大赦般站起,招呼袁冬初、秀春三人:“走了走了,去我院子里坐会儿。我一早就准备了,茶和点心都是精心挑选的,就等着你们来呢。”

        

      方大太太连连摆手,笑嗔道:“快去快去,念叨冬初好些日子,这是等不迭了呢。去吧,不用陪我们在这儿枯坐。”

        

      卓静兰虽然惦记着女儿家说话自在,却也没忘了规矩,和袁冬初三人一起,给方大太太和顾母行礼。

        

      袁冬初把婉儿留下侍奉顾母,四个姑娘家这才告退。

        

      看着卓静兰几人离开,方大太太对许氏说道:“你也跟着她们去吧,不用在这儿陪着。”

        

      许氏却笑着摇头:“和她们女儿家的有什么好说,我陪母亲和顾太太说话,顺道学学您和顾太太的言行,日后能更好的教导锦儿。”

        

      方大太太赞成道:“是呢,顾太太能把儿子教导的如此出众,别说你,连我也得向顾太太请教。”

        

      顾母却是连忙摆手:“快别提那个混小子,真真的不省心……”

        

      唠家常模式再次开启。

        

      离开上房,秀春和小翠比进来时轻松了许多。前方有袁冬初和卓静兰边走边聊,她们两人很自在的随在后面,终于有机会大大方方打量卓家宅子。

        

      一边走,两人一边在心中各种惊叹,有钱人家居然能把宅子建得如此复杂,咋想的啊?

        

      曲折蜿蜒的小道,树木掩映的白墙青瓦,还有她们现在正走着的、袁冬初说这叫游廊的……明明就是走路的小径,却要修建的如此讲究,居然会有顶子,太浪费了!

        

      拐两个弯儿,说不定就能看到一处小小院落;再走不多几步,又是几间小巧精致的房屋……

        

      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各自会意:出来时,须得寸步不离的跟着袁冬初。若只她们二人,怕是会在偌大的院子里迷路。到时随意乱闯,那得多失礼啊。

        

      几个人在园子里兜兜转转,不多时,便到了卓静兰的闺房。

        

      卓静兰果然有精心准备,客厅中,桌椅都是按最舒服、最随意的位置摆放着。

        

      桌上,四样点心、四样干果交错放置。

        

      一旁的小泥炉上放着烧水的铜壶,旁边小几上,茶壶、茶盏等物已经准备就绪,一个丫鬟专门守在这里。

        

      “来来来,坐。”卓静兰很不见外的请三人就座,“咱们这样的年纪没那么多讲究,都别客气,随便些才好。”

      [221.第221章 莫名的情绪]

        卓静兰对待今日的三位客人,可以说非常上心。

        

      因为和袁冬初三人交往,尤其是和秀春、小翠接触,对她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体验。

        

      通州闺秀圈子就那些人,也只那些事,着实没什么新鲜的。

        

      事实正如她预期的那样,秀春和小翠不但熟悉投递业务,说到的一些乡野见闻,听在卓静兰耳中也非常有趣。

        

      袁冬初更是投其所好,以现代都市人看自然景观和民俗的眼光,从旁渲染现代人对山野的体会,更是让卓静兰眼界大开。

        

      相对于现代,古代人的生活极其乏味。因交通和安全问题,除了一部分奇才,几乎没什么人会有闲情逸致,去跋山涉水观赏山野风景。

        

      就像都市人专门吃住农家院,感受不一样的简朴,会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袁冬初就是让卓静兰做了这样一番体会。

        

      眼看卓家二小姐马上就要掉坑,袁冬初很良心的给她浇了盆凉水,把野趣之外的百姓疾苦普及给她听,再交代了交通的险恶状况,才把卓静兰的星星眼说正常了。

        

      不过,大起大落之间,很多事情在卓静兰心里,留下了她以前没有感触。

        

      接下来,袁冬初把话题带到贯通南北的大河,说起大河给各地带来的繁荣。

        

      在卓静兰的印象里,大河带来的繁荣,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鸿江船厂的兴隆。如今再提起此事,便多了诚运投递和代购事务给大家带来的便利。

        

      她从卓远图口中听到,若没有大河上往来船只,没有繁荣的河运,信局会很难做,更不可能盈利。

        

      这个前人没想到的经营思路,让诚运投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不但信局做的轰轰烈烈,更是多了代购业务。

        

      便是通州大族世家的贵女们在一起,很多时候都会把话题落在各地的绢花、饰品,以及南北各地的水粉、香脂上。

        

      这些她们过去只能偶然得到的物品,有了诚运代购之后,虽不能说手到拈来,但也不费什么功夫。

        

      大家聚一起,有时也会相互分享,自家府邸买了什么食材,添置了哪个名镇的瓷器和摆设。

        

      说起这个,卓静兰言语间多了一些钦佩:“若说诚运最好的生意,当属代购。如今,稍稍体面些的人家,每家都有一两册诚运的代购名录,为了选择物品时更方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7 17: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