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成福运小娘子》-第2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两人和袁冬初保持了一样的微笑,看两位长辈相互谦让。一边也在目力所及范围内,不着痕迹的把房间中陈设扫过一遍,很是弥补了之前没看到院中景观的遗憾。

        

      房间里多宝格、屏风、案几、花架等物,都是她二人没见过的样式。还有这些家具上摆设的物品,也是她们没见过的精美。

        

      这些家具物品错落有致的摆放在房间各处,有雕饰精美的,也有素面光滑的。不论哪种,都有一种很是沉稳的厚重感。

        

      看起来似乎用了些年头的家具,却一点儿没显得陈旧,反而有一种柔和滑腻的光晕,给人的感觉很柔和、也很舒适。

        

      与家具的年代感相对应的,是房间中坐垫、靠枕、帐幔等物,或用料光鲜夺目、或含蓄内敛,但看着都是崭新,至少没有久用的事物。

        

      秀春二人很是多想了一下,也许就是为了接待顾母和袁冬初,卓家在用品上都换了新的,以示重视。

        

      袁冬初上次来通州呆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卓家出入的几天,却是从早到晚。算起来,她和方大太太算是熟悉的。

        

      两个长辈坐定,她先一步上前,给方大太太行礼问安。

        

      方大太太连忙抬手,语气亲热的说道:“赶紧的,过来让我瞧瞧。好些日子没见了,怪想的。”

        

      袁冬初依然端端正正行了礼,才起身,笑嘻嘻站到方大太太面前。

        

      方大太太拉着她的手,好一通瞧。

        

      方大太太还真不是虚言,她是真稀罕这闺女,顶级的大方、顶级的能干,这是她见过的唯一一个给她这种感觉的女孩子。

        

      和袁冬初接触过的儿媳和次女,在之后的这段日子里也勤勉了不少,无论料理家中事物,还是读书习字,都很上进。

        

      方大太太倒也没忘了还有另外两个客人,所以只是用心打量袁冬初一番,并没说太多话,但眼中流露的慈祥亲切,已经足够说明她心中情绪。

        

      待她再看向秀春和小翠时,面上还留有温和欣慰的神情,和蔼问道:“于姑娘和柳姑娘是吧?”

        

      秀春和小翠忙上前半步,想着袁冬初日常提醒的保持身姿仪表,再照着她们日常见长辈时的规矩,一丝不苟的屈膝行礼:“大太太安好,秀春(小翠)见过大太太。”

        

      “都好都好,快起来。”方大太太又有了一份意外,虽然她有准备,能被袁冬初带出来的女孩子,应该有过人之处。

        

      但平民人家的女孩子,进到她们这样的府上,还能保持与她们身份相同的举止、却又不失礼的,应该很难做到吧?

        

      心下赞叹,面上也流露出欣赏之色,方大太太笑吟吟说道:“说句不见外的话,我可不会把冬初当外人。你二人是冬初的姐妹,咱们当然也亲近得很。来来,都别站着了,过来坐。”

        

      说着,又转头招呼袁冬初:“我可是把你当自己孩子的,别跟那儿站着了,招呼小姐妹坐下说话。”

        

      许氏和卓静兰作为主人,也是上前想让,和袁冬初三人一同坐在一张桌旁。

        

      ÒòÕâ´ÎÀ´µÄÓйËĸ£¬·½´ó̫̫Ҳ±ãҲû¸øÍí±²×¼±¸¼ûÃæÀñ£¬Ö»ÊÇÈÃʾÒâ½üÉíËźòµÄÕÔæÖæÖºÍѾ÷ߣ¬°Ñ¾«ÐÄ×¼±¸µÄ²èºÍ¸É¹û²èµã£¬Ò»ÑùÑùµÄÍù×ÀÉϰڡ£

        

      方大太太则和顾母隔着炕桌而坐,很家常的聊起闲话。

        

      有聊到乡野趣闻,也有夸赞对方孩子各种优秀,接着便抱怨自家娃的各种不省心,两人竟是聊的很是投缘。

        

      对于这些,许氏、卓静兰和袁冬初只能在旁听着,一边还得应和,不时的插一两句话。

        

      正巧方大太太抱怨卓静兰不够沉稳,许氏便趁机打趣道:“静兰真的心野了。我们接了伯母和冬初几人,走回来的这一段路,静兰不懂好好待客,只管缠着于姑娘和柳姑娘问个不停,进了母亲的院子还意犹未尽呢。”

        

      “是吗?”方大太太讶异。她这闺女,不是一直惦记着再见袁冬初吗?怎么和初次见面的两个女孩子也能聊得如此投契?

        

      “说什么有趣的事情了?”方大太太笑问道。

        

      卓静兰立即来了精神。

      [219.第219章 不分年代和年龄]

        方大太太的问话,让卓静兰大为高兴。

        

      刚才,关于漆器的话题正聊到兴头,就到了方大太太的院子,不得不中断了谈话。

        

      “我们聊的是诚运投递的代购业务,”卓静兰兴致盎然的说道,“原来看熟了章程,和实际运作有很大区别。还有,做代购事务,能接触到各地的风物特色,很长见识的。”

        

      “这个倒是,”方大太太予以了肯定,转头笑着对顾母说道,“说起来啊,诚运做的这个代购,着实给各个府邸的居家采买带来不少便利。”

        

      “就像我们府上,有不少涉及外地的采买,过去因为路途远,便暂且搁下不买了。如今方便的很,都是委托诚运投递代购的。”

        

      “有这回事?”顾母大感诧异,“卓家如此大的家业,所用物品哪里用的着投递行。”

        

      方大太太明白顾母的意思,当下会意笑道:“代购的事儿,和家业大小关系不大。无论家业多大,府邸总会居一隅之地,想买外乡外地的特色物品,却要费一番周折。”

        

      一旁的卓静兰连连点头称是。

        

      许氏也笑着接话:“母亲说的对呢。南边很多地方特有的吃穿用品,若搁在过去,咱们都是等有人办事路过时,顺路带回一些。如今,只要去诚运下个单子,不几日就能送到咱们府上,说起来,真的很神奇呢。”

        

      她们之前跟着袁冬初写投递行的运营计划,里面也有代购内容。

        

      但那时的她们、甚至包括卓远图在内,都没想太多。只认为代购和投递包裹信件一样,不过是赚个跑腿银子。

        

      没想到诚运投递几个月运营下来,代购居然成了投递行一项重头业务。

        

      诚运投递不但接主顾要求的商家和物品单子,而且很快就另有积累。

        

      只要是便于存放的沿河各地的特色物品,诚运投递都有样品或者样品描述,大大丰富了主顾的选择和购物范围。

        

      对于各家豪门大户后宅的女眷来说,日常考虑最多的,便是吃穿用度这些事情。

        

      于是……

        

      某个州府老号的胭脂水粉比较浓丽,另有一家后起之秀的新店,水粉以淡雅著称;

        

      大河上游某地的绢花、团扇别具特色,丝绸制品无与伦比;

        

      ÄĸöË®ÏçµÄµ¾Ã׺ÍôÕÒ¶·ÖÍâÇåÌð£»

        

      以及某州某家老字号的腊肉和板鸭极具口味……

        

      等等这些,别说卓家这样做实业的门第,就是官宦豪族之家,这个时代的条件也不允许他们随时随地吃遍、用遍大河南北所有风物。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7 1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