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有一位比他二人来得更早,大约是搭乘了最早的摆渡小船,秦向儒早早就在码头一边的棚子里坐稳了。
袁冬初和秦向儒打过招呼,上船再检查一遍剩余投递包裹。
码头也渐渐喧嚣热闹起来。
这时,顾天成才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溜达着踏上码头。
他要跟船走的,只在家住了一晚。
自家地盘上,不但兄弟众多,做事也不用过多叮嘱。顾天成即使出来晚了,也没急着去看两条船准备的如何,向他们一向歇息的棚子走来。
别人还没见动静,秦向儒先就迎了上去。
拱手见礼之后,都不等顾天成回礼结束,便忙着问道:“天成,你这趟不走行不?不是刘大哥会跟船吗?”
秦向儒说的刘大哥就是刘启元。
“那哪儿行?”顾天成一边招呼他往棚子里走,一边说道,“咱还有好些个包裹没送呢,他又不能做记录。”
送包裹的流程,秦向儒自己就是参与者之一,当然知道。
揽到的包裹不是送出去就完事,虽然领件时已经有过分拣和记录。但每到一地,投递之后的回执,投送若有波折,一样需要记录清楚。
虽然知道,但秦向儒还是建议道:“让小满陪刘大哥一同去便好,他认字认得极好,也能简单书写几个字。实在写不来的,他能用图标和记号表示。”
说着话,两人已经行至棚中,有几个等活儿的兄弟正在闲话,见顾天成进来,纷纷站起招呼。
[121.第120章 准备扫盲]
顾天成和兄弟们示意之后,拉秦向儒坐下,解释道:“不光是投递事务,船上还有廖家要送去江荣县的节礼。咱不但得帮人把东西送到江荣县廖家老宅,他们还有今年打下的粮食要运回通州,回程也得安排。”
而且,他还想趁这个机会,借廖家的势,把坪州府的信局分号在府衙备案登记了。接下来,在坪州派驻人手便可,事情会简单很多。
秦向儒瞬间就不说话了,这个道理他懂。
“那顾兄什么时候能回来?”秦向儒问道。
眼看就是中秋。过了中秋,八月二十就是他成亲的日子。顾天成是他最好的朋友,对他来说如此重要的日子,他不希望顾天成缺席。
这事秦向儒之前就提过,顾天成当然记的,当下笑道:“放心吧,景文你的喜酒,我一准儿得喝。”
“那行,一言为定。”秦向儒点头,他相信顾天成的承诺。
“一言为定。”
…………
张管事的食宿是刘启元安排的,昨日他就雇了辆颇讲究的马车,把张管事请去县里。好一番招待之后,又安排了客栈歇息。
第二日,依然是刘启元,早早便去客栈,打点张管事早起的一应事情。
吃过早饭,琢磨着货船事务差不多安排妥当,依然雇了马车,恭请张管事前往码头。
这时,运字一号船的货物已经全部上船。属于诚运投递的那条船的投递包裹和货物,袁冬初也再次核对完毕,交给接手人。
易水县有揽收的包裹,也搭乘这条船运送。
一位兄弟扛着两个捆扎在一起的、方方正正的大包袱,健步如飞的上船,踏上船甲板时,很有些趾高气扬的转身看了看码头。
他已经送过两趟包裹,却是第一次搭乘信局自己的船,心里有着一份别样的踏实和惬意。
张管事下车后,少不得又和众人一番见礼寒暄。
顾天成给他额外介绍了昨日没见到的秦向儒。
张管事和秦向儒两人相互见礼。
只略略两三句应酬,张管事便看出秦向儒的敦厚性子。
再听顾天成介绍,这个敦厚的年轻人是延浦镇秦家的大公子。张管事再次寒暄,连称“失礼”时,心中却是对顾天成的未来更看好了几分。
他这份看好,并不是因为秦家大公子也是诚运的一份子。
若是十年前,秦家家主秦睿在通州也算得上个人物。
但那是和寻常人家比,和廖家这样的耕读官宦之家面前,着实算不得什么。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秦家家主仅仅只是个前朝的五品京官。而廖家老爷子,却是当朝宰辅。
他惊异的是,顾天成手下个个精锐。
之前通州的那个混混刘三虎,跟了顾天成没几天,锐气依旧,言语行事上却有了规矩。
留在通州的潘再水,虽然年轻,但行事周到。
身边这个全程接待他的刘启元就更不用说了,说话行事极其老道。论周到世故,丝毫不逊他家大管事。
而现在秦家这位大公子,撇开家世不说,有这份敦厚诚恳,若善加任用,他本身又能勤恳努力,说不得,以后也是个好帮手。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很靠得住。
这世上有本事能干、又肯为人所用的人本就不好找。但真正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就更不多了。
就是这样的人,顾天成手下却有好几个,而且看起来如臂指使,甚是得用。
廖家家道百年不衰,自然治家严谨,张管事又不是个飞扬跋扈之辈。
这时再对顾天成一众人有了更多认知,当下不敢怠慢任何一个,着实跟众人客气寒暄好一番才登船。
上船之后再看,别家河运行,是固定的船只、固定的船老大、船工。顾天成的船到了牧良镇,不但相随船只换了,诚运投递这条船的船工也换下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