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成福运小娘子》-第12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是小翠娘靠谱,袁冬初暗自点头,说道:“现在这样子当然不行……”

        

      她这半句话,说的秀春娘一阵失望,试探着争取道:“冬初你需要她做什么,我督促她学。”

        

      袁冬初笑道:“不用,若你们有意,我带着她们学便可。不过,她俩得学的会才行,不但要认字,还得能读能写。总之,能学多少,她们以后就能做多有分量的事。”

        

      言下之意,就是有多大本事,就能做相应的事,赚相应的工钱。

        

      能读能写?是她们理解的那样吗?秀春娘和小翠娘不敢相信:“冬初你要带着她们读书?”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饶是袁冬初她们三人处的好,但这种事非比寻常,她们还是怀疑自己听错了,或者袁冬初还有话没说。

      [120.第119章 世事无常]

        秀春娘等等人知道袁冬初能书会写,但这种聪明人可不是哪家都有的。

        

      自从袁长河转行做中人,袁冬初也开始上进,卖野菜、又读书。上进之快,绝对超出常人。

        

      但寻常人读书写字就很艰难了,不但学的慢,花费之大,也不是寻常人家能负担的起的。

        

      房间中几个人心中揣测,已经做好了巨额花费的准备。也各有疑虑,不知袁冬初有没有快速一些的法子?不知写字的巨额花费,他们是否负担得起?

        

      袁冬初笑着解释:“简单读写而已,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读书。但学起来也不容易,要看她俩有没有决心。有的话,我提供沙盘和纸笔,供她二人练习。”

        

      看着在场几人有轻松的,也有眼含希望的,她补充道:“但她们若学得不如别人好,做事赚钱的机会就得让给别人了。”

        

      “学得会,秀春她一准儿学的会。”秀春娘帮秀春抢答。

        

      刚才在码头时,她还担心,袁冬初交往了通州大户人家的女眷,眼界会高,再瞧不上她家闺女。

        

      还曾羡慕那个做粗活的妇人运气好,能跟着袁冬初去大地方,能大开眼界。

        

      如今,她家闺女就有这种机会,而且是长久的机会,怎容错过?

        

      “婶子也给她买纸笔,一定要让她学会。”秀春娘坚定信念。

        

      小翠娘也说道:“不用冬初你破费,纸笔我家买便好。”

        

      眼见得自家孩子有出息的机会,她家一定得好好把握。

        

      不但小翠要学,她家小子也要认字,也要跟着闺女学写字。笔墨太贵的话,就让他在地上写,不是说沙盘什么的吗?一样能练字。

        

      “行,那就明天开始,你俩跟着我,有事做事,没事的时候就写字认字。不过,没学会、没正式做事之前,我不开你们工钱啊。”

        

      话说到明处比较好,又贴笔墨,又当老师,再给钱的话……她又不是脑子进水了。太赔本的生意坚决不能做,万一养出白眼狼怎么办?

        

      不说别的,会白瞎她培养人的时间和精力。

        

      让袁冬初感到欣慰的是,对于她这个没工钱的说法,不但小翠娘满口应承,没丝毫异议;就是秀春娘,也是忙不迭的答应,还一脸感激。

        

      秀春大嫂则是更多的羡慕,嘴张了几张,终究什么也没说出来。

        

      袁冬初也因此松了口气。这位如果一味的硬缠,要跟秀春一起来学,她坚决不答应的话,场面怕是不好看了。

        

      …………

        

      晚些时候,袁长河回来,家里只有袁冬初一人。

        

      秀春娘几个张罗好晚饭,便客气的告辞离开了。

        

      袁冬初盛了饭菜出来,父女两人一边吃着名为“接风”的丰盛饭菜,袁冬初一边讲了通州事情的经过。

        

      其中,一些事情是计划过的,袁长河知道。

        

      但通州廖家在诚运投递中参股,却真正是个意外,一个颇为美妙的意外。

        

      袁长河刚才在码头和张管事见过面,但大家没说几句话,张管事便被刘启元接着,往易水县寻客栈歇息去了。

        

      因为自家女儿就是事情的亲历者,袁长河也没去追问顾天成,而是早早催促他和顾母回家,母子两好好叙话,也早些在家踏实的安歇。

        

      所以,具体情况,还是现在袁冬初讲给他听的。

        

      袁长河感叹良久,甚至面前的稀罕饭菜都失去了往日的味道。

        

      “真是没想到,咱们这样的小人物,居然也能和相爷的亲族有了瓜葛。”过了好一阵,袁长河的心绪才略有平复。

        

      这也难怪他,通州廖家老太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那是多高的身份?他一个做了半辈子船工的人,居然有幸能接触到如此人物的家族。

        

      世事无常,果然不是一句空话。

        

      …………

        

      第二天,袁家父女二人大早就起来。

        

      廖家送往坪州府江荣县的节礼还在昨日回来的船上,另外,诚运投递收揽的包裹也有不少需要继续运送投递。

        

      原本的计划,货船到达牧良镇后,休整一晚,第二日一早,诚运投递的那条船继续行驶,牧良镇的运字一号同行。

        

      运字一号船所揽货物,同样要运往坪州府。

        

      接下来的常规运输,袁冬初自然不用跟船走,却得过来照应一些事情。

        

      袁长河更是运字一号货物的经手人,必须出面打理。

        

      所以,父女二人并不得闲,赶早起来,洗漱之后,便赶往码头。

        

      如今,他们家在牧良镇,到底方便许多。走不多时,码头已然在望。

        

      两人来的挺早,袁长河自去忙碌,招呼自家船工和装卸工各就其位,做启程前的一应准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10: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