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成八零极品假千金》-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严如山出来没见到人,抱起布料进屋,一人给他们分了一份;按布料的尺寸来看,如何分配一目了然,严如山一看便猜到了。分好这些,他抱着剩下的布料来到女知青门外。

        “钟同志,你出来一下。”

        孙如红和江梅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将目光调转到钟毓秀身上;纵然被前面几次穿越经历磨砺出来了,面对两人直勾勾直白到暧昧的眼神,还是头皮发麻。

        天地良心,她跟严如山真没暧昧关系,没有交往。

        “我出去看看。”疾步往外走,出门时差点与严如山撞在一起;人没撞上,怀里被塞了一堆东西,一瞧才知晓是她送出去的布料,“严大哥,这些布料你一定要收下,是我和你交换的。”

        严如山目光冷淡,“我又不会做衣裳,要布料做什么,我都是穿现成的。”

        被噎了一下,钟毓秀眼睁睁看着严如山回去关上了房门;什么意思?还要她做出来?

        “毓秀,严同志都走了,你还在门口站着做什么?不冷啊?”孙如红伸脖子朝外喊。

        “来了。”钟毓秀回房关门,将冷风隔绝。

        孙如红问道:“毓秀,你把棉胎给拆了,还弄些旧衣服回来是要做什么?”

        “我要做几身衣裳。”说完没了下文,孙如红见她不愿多谈,也不多问,“那要我们帮你吗?我们闲着没事儿,可以帮忙的。”

        钟毓秀婉拒,“谢谢如红姐,我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打发时间了。”

        “行吧,需要帮忙的时候叫我们一声。”

        “好。”

        花三天时间做出六套薄棉袄,棉胎里的棉花所剩无几,薄衣外套改良三套;旧衣被裁剪过,与之前的旧衣大相径庭。

        借着找柴禾的借口在山上转悠了两天才到个机会,乘着万学汤出来捡柴时,将包裹塞给了他。

        “棉袄一人两套,薄衣外套一人一套,细粮你留着吃。”话音落,不等交流,越过万学汤径直下山而去。

        万学汤愣怔片刻,回首目送钟毓秀远去,良久,低声一叹;柴火也顾不得捡了,抱起包裹赶紧回到牛棚,“我回来了。”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一个老人问话。

        “老丁,老余,我在山上遇到个好心人。”万学汤打开包裹,露出里面的衣裳和一小袋面粉,一人两套棉袄一套薄衣分了,“人家叮嘱了,棉袄一人两套,薄衣一套。”

        两位老人明白过来,手里抱着这样的东西,被人瞧见可不好,自然得早点回来。翻看了一下衣裳,发现外面是补丁旧衣,里面是新棉絮,他们一时五味杂陈。

        “谁这么好?”余老问道。

        万学汤抱着棉袄薄衣,神色复杂难言,隐隐后悔当初不该那么绝情。

        丁老道:“我们总要知道是谁送的,你放心,我们保证不会说出去的。”

        万学汤席地而坐,神色沮丧,轮番看向两位老人许久,低沉的说道:“是知青点的钟知青。”其他的什么也不能说,当初亲生女儿做的那些事情,他不是一点不知情,不过是觉得亏欠了亲女,养女又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才放任的。

        “钟知青?”丁老喃喃自语,继而自嘲道:“如今我们自身难保,有今天没明天,知道是谁又能如何?”

        余老沉默,万学汤心里酸酸麻麻的,为以前亏待钟毓秀而愧疚;他在高中教书,本来不用被下放,却因一心维护的亲女被打成臭老九、资本家左派被下放。能来这里,还是靠着上面有人周旋,若非如此,怕是会去东北三省;在此地都这般难,真去东北三省,那才是真没活路了。

        .......

        钟毓秀回到知青点便不再过问牛棚的事情,猫冬期间,不是和屋里聊天就是睡觉;毓秀也不例外,只是,她多了一个选择——看书,高中课本物理方面能靠理解,而她最不缺的就是理解逻辑能力。所以,学习重心都放在了文科知识点,该背诵的老老实实背诵,该学的老实学。

        七十年代的政治课本偏向崇拜风,最令人头疼;为了以后,又不得不学起来,毓秀跟政治课本硬磕,还真被她给磕下来了。

        看书累了,就拿出被严如山退回来的布料,送出去的是格子灰布料的牌子是的确良;这种布料做衬衣也可,因此,钟毓秀设计了一款简单样式的,领口不做翻领,而是短直领。

        衬衫看着简单,做起来却需要精益求精,否则,一点点细节就有可能毁了衣裳。

        八米布料,做了三件衬衣、两条直筒长裤;年三十前将衣服做了出来,送给了严如山。

        “严大哥,布料你不要,我做成了衣裳;不知是否合身,你去穿上试试吧!要是不合身就给我再改改。”

        严如山盯着眼前仰头说话的姑娘,心绪难平,“多谢。”

        “要谢也是我谢你,我先回了,不合适就给我改。”钟毓秀摆摆手,转身回屋去了。

        屋里的孙如红二人凑上前笑她,“瞧瞧,瞧瞧,还说没关系,衣服都送上了。”

        “毓秀,你真在和严知青处对象?”江梅眼底带笑,轻声询问。

        “没有的事儿。”钟毓秀摇头道:“之前不是和严大哥交换旧衣服嘛!他不会做,就把布料送回来了;人家不会做衣裳,不要布料,我不能不识趣儿啊!”

        “哦.......”孙如红拉长音,别有深意,“原来是严同志不会做衣服啊!”

        江梅也get到了,“毓秀,你对严知青真没意思?”

        “没有,我现在好好干活才能活下去。”对未来许多事都有了规划,没时间沉迷情爱。

        经历七世,她没有遇到过真正的爱情。

        不知不觉就到了年节,乡下年节过的简单,知青点也是如此。

        物资不充足,钟毓秀和严如山商量了一下,二人一起上山猎了三只野鸡五只野兔回来;好歹大年三十之后的几天饭桌上见了荤腥,这就算是个好年了。

        大年十五一过,猫冬日子结束,生产大队开始组织社员们下地拔草、松土。

        生产大队每个小队田地都不少,想将田地整顿好,上粪样地,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到那时,天气回暖,玉米、高粱、红薯就能下种了。

        没有口粮方面的担忧,开春之后钟毓秀和严如山都没再上山,日日下地,回知青院吃了饭就想休息。

      第13章 恢复高考

        忙碌中,光阴似箭,平稳划过春夏,迎来又一年冬季。

        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猝然来临,各地知青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欣喜若狂、心慌缭乱有,沮丧颓然也有;众生百态,在消息下达时一个个都哭成泪人。

        喻家生产大队知青院。

        王一山默默流下两行清泪,罗建民和冯建军又哭又笑,严如山背对着众人,看不到他的现状。

        孙如红跟江梅抱着钟毓秀痛哭流涕,下乡的日子太苦了,年年忍受与家人的离别之苦,本是城里人,来了乡下日日劳作,与农村那些妇女没什么差别了。若非她们不想嫁人,现在都该找个农家汉子人凑合过日子了。

        乍然听到恢复高考,她们怎能不激动?一旦考上大学,不仅能顺利回城,成为一名大学生,一圆大学梦!未来更是前途无量。

        钟毓秀深有感触,孙如红和江梅平日里坚强自立,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她们比她更盼着有朝一日能回城。

        “江梅姐,我们总算等到希望了。”

        痛哭过后,孙如红红着眼,抱着姜毓秀又蹦又跳,少见的失态。

        江梅流着泪含笑,更咽道:“黎明.......总算来了。”

        钟毓秀拍拍二人的后背,“我理解,我理解。但是,能别把眼泪鼻涕往我衣裳上抹吗?天儿冷,洗了不容易干。”

        大喜大悲的情绪被打破,孙如红和江梅面面相觑,须臾,赧然一笑,连连赔不是。

        本是悲喜交加的氛围,被钟毓秀一打断,男知青那边也哭不起来了;一个个红着眼抹两把眼泪,捂脸失笑。

        “你们都冷静下来了吧?”钟毓秀挑眉问道。

        知青们纷纷点头,严如山转身时,钟毓秀特意看了一眼,眼眶湿润,出卖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你们有高中课本吗?”

        钟毓秀话一出口,其他人纷纷摇头,下乡时就丢开了课本,现在哪儿来?

        “我有。”严如山陡然开口,罗建民、王一山等人一脸懵,“严同志,你下乡来的时候好像没高中书本来着。”

        严如山收敛内心起伏,故作冷静,“以前回家探亲带来的。”没让旁人知晓。

        男知青们若有所思,同住一个屋,他们对彼此的事情不说都知道,但也差不离;还真没注意到严如山什么时候藏了高中课本在屋里。

        “那,我们能借来抄一份吗?现在去找高中课本太迟了,不一定能找到。”王一山头脑清醒,最开始的激动过度后,思维快速冷却。

        罗建民眼巴巴的点头,“我也要抄一份,我也没有高中课本。”

        “我也没有。”冯建军缓缓摇头。

        严如山道:“给你们抄可以,前提是每本书不能出借超过三天,我正在看的书不外借。”

        “明白明白,这事儿好办,我们轮流抄。”冯建军迫不及待连连颔首,精神头也跟着变了。

        其他人没意见,事儿就这么定了。

        男知青们仿佛有种尘埃落地的感觉,等他们放下心才去看几个女知青,“你们呢?”

        “我也有高中课本,可以出借。”反正看完了,钟毓秀表示,大方送人都行。

        “钟知青,你也有?”罗建民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位钟知青才来的时候,柔弱娇小,瞧着娇气;结果,一次次刷新人三观,打猎比严知青厉害;以为没粮食,人家请严知青一次次弄来粮食,甚至口粮比他们还好还多。

        如今,都以为她是净身下乡的,没想到人家还带了高中课本下乡的。

        果然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

        钟毓秀轻笑点头,江梅在旁道:“毓秀整个冬天都在复习高中课本,当时我和如红还说她真爱学习,可惜,没有高考了;谁能想到,不过半年多,机会就来了。”

        王一山瞟她好几眼,若非知晓这位下乡时的情况,他都以为她能提前知晓会恢复高考了。

        “厉害。”罗建民竖起大拇指,“我们这些人顶多想办法回城,谁也没想着复习高中课本;钟知青,你复习完了,是不是都会做了?”

        “不敢说都会做,大部分还是会的。”

        罗建民精神层面一震,凑过去道:“我们不懂的能来请教你吗?其他人我不知道,我是把高中知识都给丢了;不好好复习,高考怕是悬了。”

        “我也有一些不会的,咱们互相探讨,互通有无是可以的。”钟毓秀笑眯眯话音刚落,严如山便道:“互通有无很好,我有不懂的也要麻烦钟同志了。”

        王一山和冯建军不甘落后,相继表示互相探讨。

        孙如红和江梅在侧含笑听他们说话。

        当前正处开始猫冬阶段,去县城高考报名点报好名,知青们沉下心思认真学习;一起学习才了解钟毓秀对理科科目理解到了让他们仰望的程度,同时,严如山在学识上的能耐也逐渐显露。

        钟毓秀对其十分佩服,她有精神力加持,对理科理解、对文科记忆方面都快;严如山没有精神力异能,也能跟上她的思维,这就很不一般了。

        要知,她的理科思维是经受过星际时代熏陶训练的,与现在这些人学的理科有很大差异。

        两人在理科上有了共同语言,交流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也不知严如山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喜欢找钟毓秀说学术上的事儿,孙如红和江梅等人一开始还观望,渐渐的没了兴趣。两人确实是在探讨学术,从文科历史政治到理科物理化学。

        他们这些人有时候听的云里雾里,钟毓秀跟严如山越讨论越兴起;严如山得益最大,每每望着钟毓秀,眼底的欣赏都快溢出来了。

        高考日期转眼即到。

        11月22日为c省陆县高考起始日,知青们早早起身;女知青做好早饭,跟男知青一起吃过饭以后摸黑赶往县城。

        大队有拖拉机,可夜幕太黑,开拖拉机不安全;知青点一致决定不坐拖拉机,步行前往考点。

        步行去还能暖和身体,坐拖拉机到县城时身体都冻到僵硬了。

        路上有人作伴,大家说说笑笑的,倒也不觉得路程远;到县城后直奔考点,按照准考证上的号各自分散找到考点,进考室就坐。

      第14章 高考结束

        三天高考,最后一场结束,钟毓秀提前半小时交卷;步伐轻盈走出考点,天青海阔心飞扬。

        考点外没几个人,钟毓秀一眼便看到了身姿挺拔的严如山,疾步上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