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老太太还在边上叮嘱“你们干活收钱,这是你们自个的事,家里的杂事也得做,老三媳妇,该你去烧水了。”
孙氏只好暂时放下剥灯笼的事,转身去烧水。
她吩咐春花冬花帮着一起剥,冬花年龄还小,坐不住,剥了一会就跑出去玩了,而春花是年纪最大的丫头,老太太时不时让她做点什么杂事,也没法一直坐着干活。
这个晚上,文氏轻轻松松收了二十五斤灯笼,收好清账之后就睡下了。
而文氏,则坐在床边,揪着两个丫头一起剥,一直剥到子时,连一半都没剥出来。
第二天,孙氏是顶着两个黑眼圈起来的,连带着两个闺女也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没睡好也不能继续睡,趁早上太阳不大她要下地拔草,但是灯笼没有剥完,只能叮嘱两个丫头上点心。
程弯弯起床到院子里收拾的时候,就看到远处孙氏马不停蹄往田里走,一副着急忙慌的样子。
她轻轻笑了笑,一天二十多斤灯笼草,至少要五六个时辰剥完,有春花和冬花一起帮忙,那也得两个时辰,小半天就过去了,孙氏忙成这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来找麻烦的。
不过程弯弯还是低估了孙氏的脸皮,孙氏把自己两亩地的草拔完之后,就在她家门口晃荡。
看到赵达的牛车停在程弯弯家院子门口,孙氏换着花样打听。
“他三婶,闲着呢。”程弯弯淡淡开口催促,“昨儿收的灯笼剥完没有,我这边要用了,他三婶要是做不完,我就让泥鳅娘一起帮忙做,我这生意等不得。”
孙氏立马道“马上就剥完了,等会让春花送过来。”
她转身往家里赶,这活儿虽然麻烦费时,但确实也挺赚钱,她咋能让给王婶子。
她回去看到文氏优哉游哉给孩子缝补衣服,心里又开始泛酸,二嫂坐着收点灯笼就能拿两文钱,这两文钱真像是白捡的,而她赚两文钱太难了,两两一对比,孙氏更加心塞。
但又不敢抱怨,万一大嫂真不让她干了,她一文钱都拿不到。
孙氏唉声叹气做早饭,她得做完了全家人的早饭,才能开始干自己的活儿。
程弯弯一家人已经早早吃过了。
昨夜赵二狗未归,她一颗老母亲的心迟迟落不到肚子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真的把这几个小子当成了亲儿子,担心他们吃不饱,担心穿不暖,担心孩子们出门被欺负……
赵二狗不在家,程弯弯和赵三牛去镇上送货。
六桶冰粉放在牛车上,母子二人各坐在一边,牛车先去平安镇,两家酒楼各送半桶,然后前往河口镇,先去两家对门开的酒楼,然后再去书院。
送完货还不到午时,程弯弯让赵达在城门口等着,她带着赵三牛去逛一圈。
她自己想买点鸡鸭,王婶子也央了她带点鸭子回去,街上果然有卖鸡鸭的,还是上次那个男人,看到程弯弯,立马热情的招呼“我家的小鸡小鸭便宜卖了啊,八文钱一只,随便挑随便选,公的不要钱!”
两个笼子里各有鸡鸭四五十只,叽叽喳喳嘎嘎叫个不停。
这次的鸡鸭看起来比上次有精神多了,但价格也贵了两文,程弯弯开口砍价“鸭子我全要了,小鸡要二十只,你给个实在价。”
男人唉声叹气“这次的小鸡小鸭多养了几天,不然哪能这么壮实,这几天它们吃的粮食我得算钱吧,一只八文钱真的很便宜了,不过大嫂是老顾客,我也想做回头生意,七文钱一只,成不?”
“这样吧,要是买到了公鸡鸭,不需要你退钱,六文钱一只。”程弯弯摇摇头,“太贵的话,我买不起,家里自个都没粮食吃,还养啥子鸡鸭,算了算了,不买了。”
她作势要走。
男人无可奈何将她喊回来“看得出来大嫂是真心想要,那就六文钱一只全部带走吧,小鸡也都带走,挑剩下几只别人也不会要是不?”
两人一来一回,就把价格给敲定了。
五十只鸭子,三十九只鸡仔,程弯弯多掏两文钱,连两个笼子一起买下来了。
ÂòÍêÁ˼¦Ñ¼£¬³ÌÍäÍäÂõ²½È¥Âô±ÊīֽÑâµÄµØ·½¡£
。
第73章 买了程昭的抄书
古代养一个读书人,一年的耗费至少是二十两银子。
¶ÁÊéÊøÃ¹ó£¬±ÊīֽÑâ¸ü¹ó£¬Ëæ±ãÒ»¸öÑą̂¾ÍÊÇÈýËÄÁ½Òø×Ó£¬×î±ãÒ˵Äë±ÊÒ²µÃ½Ó½üÒ»°ÙÎÄÇ®¡£
³ÌÍäÍä´ø×ÅÕÔÈýÅ£ÔڵºÍÌÃÀï×ßÁËһȦ£¬²»Í£ßÆÉà¡£
她之前还觉得自己私下攒的一百二十两银子是巨款,此时看了这些文具,才发现一百二十两什么都不是,等四蛋开始读书后,这些钱根本就用不了几年。
赵三牛不停的倒吸凉气。
这里头的东西也太他娘的贵了吧。
一个黑不溜秋的方方正正的啥玩意儿,竟然要四两银子。
四两银子他们家可以买粮食吃好几年了……
他有些不敢再继续逛了,很想逃离这个他高攀不起的地方。
程弯弯让他老老实实待着,她没再看笔墨纸砚,而是去看放在架子上的书籍。
既然打算让四蛋上学,那就得先买本启蒙的书让他慢慢学起来。
这架子上的都是手抄书,哪怕是抄书,也不便宜,不过同样是抄书,价格却不一样。
比如三字经,最便宜的是五十文钱,最贵的要两百文,她将两本书拿下来对比,便宜的那本字比较方正,一横一竖规规矩矩,没有毛笔字该有的气韵。
而最贵的那本一手毛笔字真漂亮,一看就知道是苦练过的,苍劲有力,浆深色浓,笔锋似能力透纸背。
这样的字才能更加激励人读书学习吧。
程弯弯毫不犹豫的选择买这本书,德和堂的掌柜忍不住道“这位大嫂真是好眼光,这本三字经是南府书院最优秀的学子抄录的,除了正文,抄书后还有该学子对三字经的见解,很适合正在启蒙的孩子。”
程弯弯将书翻到最后,有三页纸是详细注解和个人领悟,最末尾还有落款,是程昭二字。
她第一次买书,买的竟是程昭抄写的书?
这到底是啥子孽缘?
德和堂的掌柜摸了摸胡须“程昭是个好学生,家中清贫,从不抱怨,全靠自己抄书挣钱,听书院的山长说,明年院试,他极有可能考中秀才。”
程弯弯没说什么,她付了钱,带着书,走出德和堂。
赵三牛时不时看一眼她放在背篓最下面的书,一张脸皱成了苦瓜。
完了完了,从今天开始,他们就要开始读书了,他算术学不会,认字记不住,娘会不会嫌弃他?
他不想学,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娘喜欢爱读书的孩子。
程家的大表哥会读书,所以娘喜欢大表哥。
如果他们都学不好,娘会不会再次把家里的钱拿去供大表哥读书?
赵三牛暗暗在心里决定,他不喜欢也得逼着自己学,四蛋能记住,他也一定能记住,一天不行那就多几天,三天四天学一个字,他就不信记不进脑子里。
买完书之后,程弯弯去县衙门口转了一圈,大门紧闭,看来县令大人昨夜也没回来。
回到大河村时,还没过午时,吴慧娘已经做好了午餐。
这两日一天三顿安胎药喝下去,吴慧娘的身体已经好多了,至少做饭不成问题。
桌子上是简单的玉米面做的疙瘩汤,加上一个清炒野菜,还有一盘鸡蛋,水煮蛋熟了之后,一个蛋切成六瓣,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人能吃上一小块。
午食瞧着挺简单,但在大河村绝对是独一份。
在其他人还在喝野菜汤稀米粥的时候,他们全家人都能吃饱,而且吃的很满足。
午时末,孙氏将昨天的二十多斤灯笼剥好之后送过来,程弯弯当场跟她把账结清,赵有银和赵有财也是这会最热的时候来洗石花籽,家里再次忙碌起来。
孙氏本来还想混进去偷学一点,外头文氏喊她回去剥石花籽,她一刻都不得停歇,只得往回走。
赵有银和赵有财有了经验,今天很快就完成了工作量,两人看了一眼外头的太阳,还在正空中挂着,这会儿下地能把人给热死。
于是,两人十分有默契的请求可以再多加点量。
程弯弯看了一眼他们俩人的手,虽然泡白了,但没有脱皮。
她将留给自己和赵三牛的石花籽交给了两人,不一会儿,三斤石花籽就全部洗出来了。
赵有银和赵有财一人赚了十五文钱。
程弯弯坐在大木盆边上过滤冰粉,抬头看了一眼刚把鸭子赶回来的赵四蛋“你去里正家,把你铁柱哥喊过来。”
赵四蛋乖巧的道“铁柱哥应该不在家哩,上山挖野菜去了。”
这时,院子里响起王婶子爽利的声音“大山娘,在不在?”
程弯弯放下手里的活走出去,指了指院子里一片鸭子“今儿买了五十只鸭子回来,六文钱一只,泥鳅娘要多少只自己挑。”
这群鸭子精神百倍,王婶子随便抓了二十只带回自家院子,准备等会就让大麦小麦把鸭子赶到田里去吃蝗虫。
程弯弯看向自家院子,一半是菜地,地里的菜长势很好。
菜地前面挖了一个小小的水塘,这是给最先的二十只鸭子准备的,现在鸭群增多,水塘已经用不上了。
而院子另一半是圈养鸡鸭的地方,两只大母鸡,一只大公鸡,五十只小鸭子,三十九只小鸡仔,叽叽喳喳、嘎嘎嘎、喔喔喔、咯咯哒,各种叫声不绝于耳。
之前鸡鸭少,搞卫生是随手的事。
现在突然多了这么多家禽,鸡鸭混养,又是大夏天,很容易有禽流感,卫生的问题必须重视起来。
程弯弯让赵三牛去砍树来,让赵四蛋去捡干草,等赵大山回来之后,做一个鸡舍,一个鸭棚。
鸡鸭分开养,圈养在指定的地方,时不时放出去兜一圈,有利于鸡鸭生长,家里的卫生环境也会好一点。
鸡鸭防疫的药水商城里有售卖,不过她不打算用商城的药水,王婶子也在养鸭子,到时候肯定会来问她,这种事没法回答。
她仔细想了想,以前看新闻似乎听说草木灰也能给家禽消毒,预防禽流感。
她转身进屋,在商城里买了一本相关的书,关在里屋仔仔细细看起来,很简单的方法,她看一遍就会了。
程弯弯让吴慧娘将家里的所有草木灰混合水,放在锅子里煮沸,等水晾凉后,将残渣过滤出来,草木灰煮出来的水均匀泼在鸡鸭待过的地方,能很好地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染。
。
第74章 人之初,性本善
一天的忙碌渐渐接近尾声。
程弯弯觉得这一天很充实,她做了很多事,每件事都让她觉得很有意义。
吴慧娘已经开始做晚餐了,赵四蛋在院子里数鸭子,是程弯弯让他数的,可以练习数数。
刚数完,赵四蛋就指着大山那边道“娘,我看到铁柱哥下山了,要叫他过来吗?”
赵铁柱是里正家的大孙子,今年十二岁,之前送到镇上跟着掌柜当学徒,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去学了,他也算是大河村最见多识广的孩子。
ËûÍÚÁËÒ»±³Â¨µÄÒ°²Ë£¬Þ§²Ë¡¢Âí³ÝÜÈ¡¢ÆÑ¹«Ó¢µÈ£¬¿É¼ûÕ⺢×Ó²»ÊǸö͵ÀÁµÄ¡£
他走进院子,看到程弯弯也在,莫名有些怕。
以前他来喊三牛哥和四蛋出去玩的时候,被赵大伯娘狠狠骂了一通,他不是很敢来这边。
程弯弯努力摆出温和的笑容“铁柱,你过来,大伯娘问你一件事儿。”
赵铁柱慢吞吞的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