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程弯弯笑着道“这次挖沟渠就是个机会,大河村给县令大人解决燃眉之急,县令大人是不是该给点资金,能申请下来多少银子,就全靠里正叔的本事了,这笔钱就能当做是养巡逻队的初始资金。”
里正的下巴都快惊掉了。
大山娘这脑子是怎么长得啊,竟然能想出一个从县令大人那里名正言顺搞钱的主意。
他还准备明儿个带着二狗子,还有他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去见县令大人,和县令大人一起去下面的村子找水源,他确实准备无偿免费帮县令大人解决【创建和谐家园】烦……但这会儿他想通了,上赶着帮忙叫讨好巴结,若是县令大人需要时他再去,就是雪中送炭。
而且大山娘说的对,大河村越来越好,容易遭人眼红,巡逻队的事不能松懈。
县令大人拨款下来后,巡逻队正式成立,大河村家家户户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被偷走了。
程弯弯以前当创业的时候,养了一个技术团队,这些人要做什么项目,写好策划书,她觉得可行,就会让财务拨款,拨款十个项目,只要能有一个研发成功,公司都会大赚特赚一笔,这是事前投资。
而现在,大河村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县令大人的投资是百分之百会收到回报,只要里正稍微提一下,县令大人很大概率不会拒绝。
和里正聊完之后,程弯弯转道回家。
走到家门口,她看到院子里的田地里竟然冒出来了绿油油的嫩芽,这青菜长的可真好。
等屋前屋后的菜都长起来,以后饭桌上就不是顿顿野菜了。
菜地边上两只母鸡带着二十只小鸭子走来走去觅食,大公鸡站在柴堆上喔喔叫起来。
赵大山下地去了,站在家门口能看到大儿子在田里忙碌的身影。
赵二狗在给家里的菜地浇水,天气热,菜地要一直有水,菜才能发芽出叶长大。
赵三牛去山上砍柴了。
赵四蛋去田里挖野菜回来喂鸡鸭。
日头西斜,村里的炊烟袅袅升上天空,黄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摆,风景美如油画。
这一刻,程弯弯的心情极好。
上辈子独自奋斗打拼创立公司,这是一种生活。
这辈子,带着一家人奋斗慢慢过上好日子,这也是一种生活。
她走进屋子,看到吴慧娘坐在桌子边上正在切菜,看到婆婆进来,吴慧娘条件反射一样就要起身。
程弯弯将她按回去“你去裁剪衣服,今晚我来做饭。”
吴慧娘连忙道“娘,我今天身子好多了,站一会儿肯定没问题。”
“行了,别逞强,再出点事,家里可没钱给你请郎中,等你好了多的是做饭的机会。”
程弯弯扔下这句话就去了隔壁灶房。
中午吴慧娘一个人吃饭,随便吃点啥都行,比较简单,晚上要做六个人的饭菜,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完的。
她从有记忆开始,就是吃孤儿院的食堂,读书后吃学校食堂,后来工作了天天点外卖,鲜少自己做饭,厨艺停留在蛋炒饭水平。
不过她平时闲暇会刷一些做饭的短视频,先放什么再放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她的理论知识特别丰富。
来古代小半个月,土灶怎么生火她也知道,用干草引火后,再放木柴,火慢慢烧起来。
先用破锅把粟米蒸上,然后在另一口锅子里放油,把切好的玉笋倒进去翻炒,倒进去的那一瞬间,油溅到了手上,程弯弯根本就顾不上手背上的疼,飞快翻炒锅里的菜,生怕被烧糊了……
小半个时辰后,一顿晚餐总算是做出来了,一个清炒玉笋,一个野菜蛋饼,六碗粟米饭。
玉笋炒糊了,野菜蛋饼盐放多了,程弯弯吃一口就喝了一大碗水。
不过面前四个小子和儿媳脸上都没什么异样,两碗并不怎么好吃的菜,吃的干干净净。
吃完后,吴慧娘才小心翼翼开口“娘,以后还是我来做饭吧,我拿高一点的凳子坐在灶前,让四蛋帮忙看着灶里的火,没啥问题的。”
并不是因为饭菜难吃,这年头,只要是能入口的,没人会嫌弃,主要是这碗野菜蛋饼,娘放了至少两勺盐,这么精贵的东西,不能浪费。
程弯弯摇头“等两天后你安胎药吃完,做饭的事再交给你。”
总不能让还在吃药的人做饭,她做不来磋磨儿媳妇的事儿。
但是大儿媳什么事都不做,显得内疚难安,反倒不利于养胎。
一家人用完餐,轮到赵二狗洗碗,剩下的人趁天色还亮,赶紧准备做冰粉。
六百碗冰粉,差不多是六桶,需要三斤左右石花籽,这工作量还挺大的。
。
第63章 不解风情的臭男人
白日时,一些孩子会送来灯笼,吴慧娘在家中负责收下并结账。
光是白天就收了十八斤灯笼,吴慧娘除了裁剪做衣服,就是坐着剥石花籽,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需要耐心,且耗时,坐着不动腰酸背痛,吴慧娘白天零零散散剥出来两斤多。
程弯弯烧出一大锅热水,放在外面被风吹凉,然后用晾凉的水浸泡石花籽。
浸泡的功夫,她继续烧水,做冰粉需要大量的熟水,所以一斤石花籽能出一百多碗冰粉。
赵三牛在院子里劈柴,刚刚砍下来的柴,大部分都用来烧水了,他拿着斧子再次上山去砍柴。
赵二狗提着水桶跟着一起上山去挑水,需要很多水。
石花籽浸泡好之后,赵大山坐在大木盆前,不停的用手搓洗,将石花籽表面的一层酸性可凝结物质搓洗出来融进水中。
程弯弯烧完水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过滤,揉搓后的冰粉里头会有石花籽的碎渣,这东西影响美观和口感,必须要过滤出去。
家中的木桶木盆全都被占用了,她把在外头清理鸭屎的赵四蛋喊进来“去你阿奶那边借四个木桶两个木盆过来,还有,拿两文钱去给你夏花姐。”
今日白天家中的鸡鸭都是夏花负责喂的,这个钱必须当天结算清楚。
赵四蛋揣着两文钱飞快的奔向赵家老屋,这会子太阳还没彻底落山,外面有光亮,也有些傍晚的凉意,老赵家的人都坐在院子里,或劈柴,或浆洗,或缝补,或修理农具,或摘野菜,拉扯着家常,还算热闹。
“四蛋,你咋来了?”赵老太太第一个看到他,“啥子事跑这么急,脑门一头汗,赶紧来喝口水。”
赵四蛋从袖子里摸出两文钱“我娘说把夏花姐的工钱结了。”
两文钱,赵老太太拿了一文,剩下一文给夏花。
夏花接过钱,转头就给了她娘文氏,文氏放进自己腰包,笑呵呵的道“夏花,这一文钱娘给你攒下来当嫁妆,明儿你可要给你大伯娘多挖点野菜杂草喂鸡鸭。”
夏花点头“娘,我晓得。”
看到这一幕,孙氏有些眼红,虽然只有一文钱,但那也是钱,而且原本是该属于他们三房的钱。
她有些发酸的道“大嫂还真是大方,想来真的赚了不少钱,不像我们,天天地里刨食也赚不到一文钱。”
赵老太太一听这个儿媳说话就来气,她都明里暗里敲打多少次了,这三儿媳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老太太懒得搭理孙氏,转头道“四蛋,是不是还有啥事?”
赵四蛋点头“娘说,让我来借四个木桶,两个木盆。”
若放在从前,赵老太太是决计不会借这些家什出去的,主要是怕被老大媳妇糟蹋了。
但这段时间,老大媳妇隔三差五往老屋送吃食,为人处世比以前敞亮了不知道多少倍,借点东西出去不算什么。
赵老太太开口道“大旺二旺,帮四蛋把木桶木盆拿过去。”
孙氏的眉头一跳,立即道“娘,等会晚上孩子爹还要去挑水,木桶借出去了咋挑水?”
赵老太太还没说话,赵有财就道“刚刚不是挑了四桶水回来吗,缸里的水都是满的,咋地,不够你用?”
孙氏气得咬牙。
虽然赵四蛋没明说,但她也能猜到大嫂借木桶干啥,肯定是做冰粉,借他们家的东西做赚钱的买卖,怎么着都该给点租金吧。
结果,她才刚提个话头,就被自己男人堵回来。
孙氏在赵有财胳膊上狠狠掐了一下,甩手就进屋了。
“你个瓜婆娘,一天天的不知道在想啥子。”赵有财没好气的骂道,“有这功夫赶紧给我编一双草鞋,天天鞋子都没得穿……”
孙氏坐在屋子里气的心肝疼。
她男人太不是个东西了,在这么多人面前就给她没脸,不就是因为她没生儿子吗,要是有儿子撑腰,老太婆和她男人,谁敢给她脸色看!
赵有财在外头继续劈柴。
赵老头子抽了一口旱烟道“老三,你去山上砍一棵杉树回来。”
杉树偏细,一个人也能砍下拖回来,一棵树能做三四个木桶,早年间,赵老头子学过木匠,不过心不细,手工粗糙,做不来这一行,学了半年就被师傅劝退了,但到底也学会了一点手艺,做木桶木盆这种粗浅的事,对他老人家来说难度不大。
赵有财也不问砍树是干啥,带着斧子就出门了。
快到山脚下,就碰到了村里另一个寡妇张氏,张氏二十出头守寡,如今还不到三十,身上的衣服没那么多破补丁,手里提着一个竹篮,看到赵有财,开口打招呼“赵三哥这是去哪?”
赵有财拿着斧头随口道“去山上砍棵树。”
张氏看到他胳膊上露出来的肌肉,不由自主往前走了两步“赵三哥,我白日砍了些柴堆在山上,你也知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没那么大力气把干柴拖下山,赵三哥能帮帮忙吗?”
她说着,朝赵有财靠过来,手臂若有若无擦过赵有财的身体。
赵有财后退一步“天都快黑了,我没这个闲工夫给你拖干柴,明儿个再说吧。”
他扛着斧头快步上山。
张氏气的直跺脚,不解风情的臭男人,她都表现这么明显了,竟然走掉了。
她怎么跺脚都没用,赵有财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山林之中。
她拎着竹篮继续走,很快就在程弯弯家门口停下来。
她站在院门口,轻手轻脚的靠近,踮起脚往屋子里看,灶房里不知道在烧啥,堂屋的门关着,只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却不知道具体在干啥子。
大门屋檐下堆着一地灯笼,还没来得及收拾。
张氏左看右看,也瞧不出什么名堂。
这时候赵四蛋推开门走出来,一脸狐疑的望着她“张婶,你在干啥?”
张氏的脸上立马堆满笑“我上山弄了点灯笼,差不多两斤的样子,你娘收不收?”
程弯弯从屋子里走出来,将竹篮接过来上称,确实是两斤,她回屋取出四文钱拿出来,递到张氏手上。
拿了钱,张氏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
第64章 真的处成了一家人
程弯弯站在院门口。
她看着面前的张氏,和原身一样,都是村子里的寡妇。
不过原身在村子里名声极差,这张寡妇就不一样了,她说话温声细语,和谁都处得来,村里人提起张寡妇,都会忍不住称赞几句。
“赵大嫂子,我家的日子你也知道,三个闺女一个儿子,个个张口等吃的,我家没有男人,全靠我一个人拉扯长大,我比你还年轻几岁,瞧着倒像是比你年长,这日子真的难熬。”张氏叹气,“大嫂子,你做的这吃食生意能不能也带带我,让我帮忙打下手就行了,一天给个三五文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