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程弯弯赵大山》-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程弯弯蹲下身,手一探,就感觉到这土水含量很高。

      一个多月没下雨,池塘大河全都干透了,曝晒的泥土基本上都干硬结块了,这里,像是沙漠中的绿洲,边上还长了许多杂草。

      只是这儿本就是密林深处,长杂草也不稀奇,没多少人在意。

      程弯弯高中学的是地理,对这方面算是有些浅层次的了解,她初步推断,这里的地下应该有水源。

      若是发现了水源,就算天不降雨,也能缓解干旱,地里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不过这块植被的覆盖面有两百来个平方,无法确定核心水源究竟在何处,也就无法挖开引流灌溉……让她好好想一想,该用个什么法子确定地下水的精准方位。

      午时过后,村里人陆陆续续发现湿软的淤泥,挖玉笋一时之间轻松了许多,而且湿润泥土中的玉笋长得更粗壮,原本预估两千斤,最后挖出来至少三千多斤,家家户户都有了存粮。

      四五亩地挖完,已经到了半夜。

      全村人丝毫不觉得累,互相帮忙将玉笋往回运,天边泛起朝霞时,大河村的人才疲累入睡。

      程弯弯目测了一下,四个儿子竟然挖了一百来斤玉笋,好在家里有地窖,将玉笋裹着泥巴放在地窖里,可以保存至少一个多月。

      早上日头渐渐升起,吴慧娘在灶房里做吃食,兔肉炖玉笋,再加白面野菜饼子,丰盛的早饭放在木桌上。

      四只牛犊子闻到香味,连补觉都顾不上了,睁着睡眼惺忪的双眼就在餐桌边坐下来。

      赵三牛正要动筷,就被程弯弯拍了一下手“等会,先盛一碗出来给你们阿爷阿奶送去。”

      赵四蛋眨巴着眼睛道“娘,你对阿爷阿奶好好啊。”

      “因为你们阿爷阿奶是你们爹的父母,是长辈。”程弯弯趁机教育道,“你们爹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我当然要代替你们爹来孝顺他父母。”

      赵四蛋用力点头“以后我也要孝敬娘!”

      。

      第24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盛夏清晨的阳光也很猛烈。

      大河村上下累了整整一天一夜,不少人都在补眠,清晨的村子格外安静,干裂的土地张着嘴,渴求大雨的降临。

      赵老太太正在院子里煮野菜糊糊,还贴着锅烙了十二个荞麦饼子,烙饼里放了干萝卜干豆角,咬一口喷香,早上吃这么一顿,一天干活都有劲儿。

      “阿奶!”

      ÕÔËĵ°Çå´àÈíÅ´µÄÉùÒôÔÚÔº×ÓÃÅ¿ÚÏìÆð¡£

      赵老太太抬头看去,就见小家伙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碗走进来,然后直接塞在了她手里。

      “我娘叫我送来的。”

      他说完就要跑。

      老太太看一眼就知道是兔肉,昨儿村里人就在说老大媳妇运气好,大家都在忙活,只有她歇息,竟然还能捡到一只大肥兔子。

      瞧瞧这兔肉,全是油,这是吃了多少好东西才长这么肥?

      一大碗兔肉汤,还放了一些玉笋,闻起来香的要命,恨不得一口气喝光。

      不过老太太从来不是什么吃独食的人,她顺手将一碗兔肉汤倒进了野菜糊糊锅里,然后叫住拔腿要跑的赵四蛋“你站着等会。”

      走进去,正好看到孙氏起来,老太太随口道“老三媳妇,拿十斤玉笋出来。”

      孙氏看了一眼站在外头等着的赵四蛋,瞬间就明白了,这十斤玉笋肯定是送去给大房。

      昨儿个大家都在忙,就大嫂一个人坐在边上休息,她还以为大嫂瞧不上这泥巴地里的玉笋,没想到在这儿等着呢,就想着伸手找老宅要粮食是吧!

      孙氏愤愤不平的去拿玉笋。

      老太太接过玉笋,拎着递给赵四蛋,本来还想叮嘱几句,赵四蛋拎着竹篮,转身飞快就溜了。

      “这孩子……”

      老太太失笑着摇头。

      这么瞧着,四蛋似乎比前阵子活泼机灵一些了,看着也干净多了。

      孙氏在屋子里扫完地,心中一口火气总是压不下去,最终还是没忍住嘀咕道“想吃玉笋,昨儿就该好好挖,十斤玉笋一会子就能挖出来,偏偏伸手来老宅要……”

      一听这话,赵老太太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老三媳妇,咋越来越不像话,前儿晚上孙家人偷偷上山挖玉笋的这笔账她都没算,竟然敢指责她这个婆婆偏帮大房……

      老太太正要说话,边上就传来赵二旺惊呼的声音“阿奶,今天的野菜糊糊咋这么香……”

      赵春花瞪大眼睛“快看,锅子里好像有肉!”

      赵老太太笑着道“刚刚你们大伯娘让四蛋送来的!”

      “大伯娘也太好了!”赵大旺口水直流,“这肯定是昨天那只大肥兔子!”

      “你们大伯娘送了一碗兔肉,我让四蛋带回去十斤玉笋。”老太太说这话的时候,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的孙氏,“大旺,你觉得十斤玉笋是不是给多了?”

      赵大旺拼命摇头“要是谁给我吃一口肉,我给他二十斤玉笋!”

      孙氏知道这话是老太太故意问给自己听的,一张脸臊得慌,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兔肉汤被端上桌。

      一家六口人在木桌边坐下来。

      夏天的早上喝一碗兔肉汤,能益气解暑,兔肉炖了几个时辰,酥烂脱骨,肉质肥嫩,鲜香的气息在唇齿间弥漫,玉笋炖到粉糯,咬一口,恨不得把舌头也吞下去。

      拿起野菜饼子,在兔肉汤汁里泡一泡,再咬一口,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一顿早饭结束,六个人靠着椅子直叹气,这日子过的实在是太舒服了,好想就这样一直躺下去。

      “大山娘,在不在?”

      院子门口响起王婶子的声音,程弯弯起身迎出去。

      王婶子拎着一个竹篮,篮子里放着两根长长的玉笋,她将篮子塞进程弯弯手里“前儿你给我们家三四斤毛栗子,这是还给你的。”

      程弯弯将篮子推回去“大麦给我们家干了一天活,早就抵了那些栗子。”

      “大麦在你们家吃了两餐,干一天活也没什么!”王婶子的脸上有些不自在,“东西我放院子里了,爱要不要!”

      她将两根玉笋扔在地上,拎着竹篮子就走了。

      程弯弯无奈将玉笋捡起来,虽然王婶子从头到尾板着脸,但她必须承认,王婶子是个可以深交的人。

      她走进屋子,看着准备出门的四个孩子道“昨天干了一天活不累吗,都歇歇吧。”

      赵大山扛着锄头道“娘,我不累,我下地看看,拔拔草。”

      “稻子都快【创建和谐家园】了,拔草意义不大。”程弯弯将他肩膀上的锄头拿下来,“听我的,都先睡一觉,有什么事下午再说。”

      这四个孩子都在生长期,累了一天,夜里又没睡好,影响发育。

      她一发话,四个小子都不敢再反抗,乖乖爬床上去休息。

      吴慧娘坐在院子的大树下,借着明晃晃的阳光缝补家里六口人的衣服,衣服越穿越破,几乎每天都要缝缝补补,补丁上面缝补丁,衣服原本是什么样早就看不出来了。

      程弯弯则坐在堂屋里,手撑着下巴,微微思索着地下水的事。

      她努力去回忆当初学习的地理知识,寻找地下水的精准方位,好像需要专业仪器勘测。

      她点开商城,搜索勘测仪器,麻蛋,确认过眼神,是她买不起的东西。

      古代没有这种东西,那古代人是怎么寻找水源的呢?

      程弯弯找了半天,商城里也没有类似书籍。

      最后看到了一本书,竟然是关于地下水开采的历史文献,售价三十个铜板。

      她二话不说,将这本书买下来。

      她拿着书,绕到后院没人的地方,认认真真的开始阅读。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程弯弯看了一个多时辰的书,终于找到了一个执行操作相对简易的办法。

      但是书上说的未必是对的,她必须实际操作一番才能知晓。

      她站起身,将书本藏在屋檐下,然后走到前院去,赵大山已经起来了,正在劈柴。

      他劈完一根柴,就会看一眼坐在树下的吴慧娘,吴慧娘的水眸也会静静地看着他,两人对视一眼,然后飞速收回视线,空气里浮动着甜蜜的粉红泡泡。

      程弯弯捂住眼睛。

      大龄光棍剩女,拒绝吃【创建和谐家园】。

      “娘……”

      吴慧娘看到她站在边上,羞的脸都红了。

      程弯弯咳了咳道“那啥,大山,你过来帮我认认这种植物。”

      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株草,主要是画这株草的叶子形态。

      赵大山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蕲艾,屋后就有不少。”

      。

      第25章 明的不行,那来阴的

      赵大山带着程弯弯去屋后。

      这里长满杂草,但因长时间的暴晒,这些生命力旺盛的杂草差不多都【创建和谐家园】了。

      蕲艾也不例外,叶子干枯,根茎也变成了枯黄色。

      程弯弯低头闻了闻,香气浓郁,确实就是现代俗称的艾草,她要找的就是这个东西。

      她开口道“这一片的蕲艾,都割下来扔到院子里。”

      赵大山挠挠后脑勺“娘,蕲艾烧不起来,烧的时候很多烟,我去割点别的干草吧。”

      “谁说我要拿来烧柴了?”程弯弯笑着开口,“我就是喜欢它烟多,烟不多我还不要呢,赶紧割了放院子里,我有大用。”

      赵大山拿着刀飞快收割,一大片蕲艾割下来其实也没多少,堆在院子里放着。

      ³ÌÍäÍäÄóöÒ»¸ö±³Â¨£¬½«Þ­°¬°´Êµ³Á·Å½øÈ¥£¬ÕýºÃ×°Âú¡£

      赵二狗起来,好奇的问道“娘,这是要干啥?”

      “吃完午饭跟我上山一趟。”程弯弯将背篓放在门口,“到时候去了就知道了。”

      午餐吃的是大白米饭,一个清炒玉笋,一个野菜蘑菇,简单清爽,六个人都吃的很饱。

      饭后,母子五人上山。

      昨儿村里人都是在山上度过的,今天上山的人寥寥无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