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实习期就有八十万美元的年薪啊,还能推荐到普林斯顿这种数学天堂去带薪学习,却被宁为如此轻易的放弃了,不止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这邀请函里可还附带了签证的申请表……
这孩子……
激动之下,陆昌斌拿起了电话:“喂,老孔,来我办公室一趟。我告诉你,你要不把这封OFFER裱起来,挂到你们数院的最醒目的位置,我就把这东西挂到咱们软室大厅门口去!”
第094章 捧上云端
已经回到实验室的宁为当然不知道他的表态竟然把一个五十岁的老头感动到眼角想要飙泪。
毕竟他的思想道德情操真没有那么高尚,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生节点选择了从心而已。
但别人当然不会这么看,或者说不敢这么看。
……
这两天宁为感觉项目组的副教授跟研究员们面对他时的态度有些不一样了。
毕竟他的年纪摆在那里,太年轻了,项目组除了余兴伟外,最次也都是三十多岁的副研究员。大家平日里对宁为这个项目负责人其实也还算客气,但那种带着疏离的客气,宁为能感觉到。
最近不太一样了,他能甚至能从几位大叔级副教授身上感觉到一丢丢客气中还带着尊敬的味道。
比如以前他因为代码问题找到项目组的这位副教授时,沟通过程中,多少会有些不太顺畅,但现在大家的态度不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但起码也有一百度了。
还是送饭时余兴伟帮他揭开了谜底。
“小宁总,你是真牛逼啊!”
“嗯?”
“思科开出那么好的条件,你说拒绝就拒绝了,连offer都丢给我们老板,把老板激动的,拉着你们数院的孔院长昨天下午把所有人都叫去开会,会议四十分钟,你的名字贯穿其中39分。”
“啊?昨天下午你们去开会就讨论这个?”
“谁说不是呢!而且你们孔院长表态,要把那封offer挂到数院办公大楼的大厅里,让大家都看看数院培养出孩子的铮铮铁骨呢!对了,孔院长还说了,以后数院的目标就是为国内数学基建培养顶尖人才。牛不牛?”
听了这话,宁为整个人都愣了。
所以他这算是怂得人心?
真的,如此高帽子带到头上,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他在陆昌斌面前表现出的态度有老宁从小教育的成分,更因为对自己能力持久性保持着警惕心理。
谁想到竟然还能被动刷一波荣誉?
要知道所谓数院办公大楼除了行政功能外,一楼还有很多教室,经常会有专业课跟公共课安排到大楼的教室里,也就是说把他的offer挂到那里,看到的可不止是数院的老师们,还有几乎全数院的同学们。
“对了,你们孔院长还说,最初以为你是个贪财的小朋友,但没想到啊,你是贪财有道的小朋友!未来数院的十年目标是培养出十个像你这样的本科生!还有啊,不管以后你到哪,这里都是你的家。”
听了这些,宁为得出一个结论。
当一个人牛起来的时候,即便出现了误会,大多也是挺美好的误会。
“这个……”
“别这个那个了,小宁总,以后你在数院能横着走了。”
……
是不是真能在数院横着走宁为不知道,但班级群里是真的炸锅了。
思科开出八十万美元的年薪外加保荐普利斯顿大学硕博生的待遇却被宁为直接拒绝的消息早已经在整个数院不,应该说整个学校学生中间传开了。
出圈大概只是时间问题。
挂在数院行政楼的那封offer可没专人盯着,谁都能凑过去拍张照的。
虽然说整篇offer是全英文的,但能考上985的孩子英语就算再差劲,边蒙边猜也能把大概意思看懂。
这也就是官方很贴心的把最下方留了电话的部分隐去了,不然说不得还会有人会无聊到直接打个越洋电话,毛遂自荐一番。
毕竟思科给出的各种福利待遇还是能让不少人心动的。
放弃这种待遇,真的要决心咧。
……
“宁为,出来接受下采访!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
“普伦斯顿大学啊,那可是疯子的天堂!”
“我跪了!真的。我想问问思科敢不敢这么诱惑我,美国总部可以不去,华夏区研发中心可以去啊,听说福利超好的。”
“这特么才是境界啊!宁为同学,你天天看新闻联播吧?”
……
可惜宁为一直没在群里冒泡。
闲下来的时候他偶尔会翻翻聊天记录,但从不回复任何内容。
因为每当想回复点什么的时候,他发现不管自己说什么,都能被理解成凡尔赛。
谦虚点,说这没什么,我现在就想安安静静做项目……
凡尔赛。
说外国也不一定比华夏好……
凡尔赛。
说普伦斯顿不一定比国内学校好……
凡尔赛。
算了,干脆保持沉默。
沉默是金!
这也让宁为有了些新的感悟。
难怪人越是达到一定高度就越要谨言慎行,表态越少越好。
因为在不自觉中,便已经被抬到了一个标杆的位置,一言一行,都被无数人盯着,然后翻译成千万种不同的理解。在网络时代,还会飞快的散播出去,被各种解读……
但世事就是难料,或者说事情发展从来不会以当事人的意志转移。
在宁为觉得他最需要保持低调的时候,《科学》上关于湍流算法的第二篇论文重磅发表了。
《Turbulence Algorithm: A New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正刊第一篇论文,便是宁为的。
之所以说是重磅,因为这篇论文不但刊载在正刊第一版,宁为的半身像还直接被放到了这一期《科学》期刊的封面上,下面介绍很简单也很显眼,Chinese wisdom。
宁为的肖像很明显是从传到外网的那次访谈中单独抠出来的,有P的痕迹,尤其是那看向远方的眼神,像是在思考宇宙的奥秘。
当然,这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一次《科学》杂志用人物做封面还要追溯到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就是这种情况了。
宁为终于体验了一把被捧的感觉。
难怪有个词叫捧杀!
当有些人决定捧人的时候,足以让被捧的那个感觉晕头转向,不能自己,飘飘然到觉得天下之大,也能一手掌握……
真的,如果稍微不够理智,宁为大概真会试试在学校横着走是种什么感觉。
真实情况却是他现在真不太敢走出实验室了。
这得感谢余兴伟。
这位博士师兄当看到《科学》上又一篇论文二作印着他名字的时候,每天午餐从两菜一汤直接升级到四菜一汤,而且每顿都不重样的,眼角更是因为那热切的笑容,开始有了不太明晰的纹路……
第095章 偶像
其实对于江大本部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内部对宁为这个名字出现在顶级期刊上已经快免疫了。
第一篇顶刊论文让大家震惊,第二篇顶刊论文让大家膜拜,第三篇顶刊论文——这不是学神的基操吗?
真正让大家佩服的还是宁为果断拒绝了思科的邀请,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狗们。
在连考研都要内卷的时代,能拿到世界五百强的offer,还能带薪读研博绝对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能想象出的最美好未来,没有之一。
这份offer大概是清华北大的那批精英们都无法拒绝的诱惑,但宁为可以。
哪怕是在心里骂一句这货是不是有点傻?但明面上,大概也只能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宁为“够爷们!”
但在江大之外,尤其是网络上,还是炸开了锅。
最先依然是在知乎上探讨起来,这次直接有三个针对宁为的提问上了热搜。
“横跨三个月,三篇顶刊论文,这样的学神未来会是什么样的?预测一下,宁为未来能拿到诺贝尔或者菲尔兹奖吗?”
“江大学神宁为的个人形象被《科学》杂志直接用在了封面上,历史上达到这一成就的华夏科学家多吗?”
“专门在学校图书馆下载了宁师兄的论文,发现关于湍流算法的两篇论文属于一脉相承,而且间隔时间并不长,请问这是科研常态吗?针对一个项目真可以发多篇论文吗?这算不算水论文?”
……
第三个问题热度排在第十,前两个直接占据了当日热度第一跟第二。
可贵的是这次可不是寝室的室友为了装逼提问,也不是江大官方账号引流,全是网友自发的提问。
对于江大官方来说,绝对是乐见其成的。
可以说为学校免费宣传了一波。
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12月不是招生季,不然的话,说不得抓住热点一波宣传,能让分数线提高个十来分,把几公里外那个天天吵着跟江大争北湖第一的学校,强势的碾压下去。
对宁为来说最好的消息却是,EDA软件的框架终于在项目组众人的努力下,搭建出了一个轮廓。另外对象库里已经上传了上百个元、组、群以及完成了第一个容器架构。
遗憾的消息则是,又是半个月的数据收集,但从数据中进行比对分析,依然还没找到影响湍流算法智能识别爬虫跟非法攻击请求出错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哪。
这让宁为意识到了做项目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容易,哪怕有一个超级大脑的辅助,还是需要他不断学习。这也坚定了宁为明年一定要参加考研去北大数院好好再学几年的决心。
并不是母校开出的条件不好,而是京城有着最好最丰富的高校资源,最适合他目前的情况。
只要有一张北大的学生证,哪里的课不能蹭?
哪怕是北大对面那所在宁为心里觉得不太正经的学校,有需要的课程同样也是能去蹭的。哪怕教授在课堂上讲的只是本科阶段的内容,但经过大脑的深入剖析跟联想,足够让他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在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争取来的EDA项目。
但今天宁为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
从开始湍流算法项目住进实验室开始,他已经在实验室里以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状态度过了一个半月,身体上到是问题不大,但精神上的疲惫实在有些扛不住了,带来的后果便是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
这很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