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科学家闯汉末》-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所以说,你们村子里只有二十多户人家?”马强一边走着,一边和吕青橙说着话。

      “对,最开始只有我们五户,后来陆续从山外迁进来了十几户。”

      吕青橙一边看着拉着熊在走的巨虎,一边木然的点头应和着。

      虽然已经一起走了快一天了,吕青橙依旧感觉此情此景如此的梦幻。

      从未见过的巨虎不单单不吃人,还真的听得懂人话,而且还可以帮人拉东西。

      这手段恐怕只有传说中的仙人才能有吧。

      吕青橙有些好奇的看着一路上不断问着各种奇怪事情的马强,这少年到底是什么人啊。

      看这少年的衣服,虽然有些破烂,但明显不是什么葛布或者麻布,而是极为细腻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村子里也只有林伯父才有一件吧。

      还有那个鞋子,花花绿绿的,可真好看,看向自己脚上那用兽皮缝制的皮鞋,吕青橙不由的有些脸红,甚至觉得自己走路都快走不来了。

      还有这少年的皮肤,怎么会这么白,难道他都不晒太阳的吗?

      马强本来就是象牙塔的人,还真的是不晒太阳,运动都是在健身房解决的,现在还是在野外生存了一段时间,要是吕青橙是马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遇见的,大概要怀疑马强的性取向了。

      汉朝可是相当流行哲学之爱的。

      而马强则是在从吕青橙的话语中结合自己对两汉的了解分析此时天下的现状。

      汉朝虽然自称四百年,但实际上西汉和东汉完全是两个朝代,尤其是在政治上,更是有天壤之别。

      西汉最开始的权力架构是皇权、相权、王权三权分立,王权也就是各地的诸侯王,由于王权代表了地方割据,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景两地都在致力削藩,从而引起了一系列动乱,直到七王之乱结束,各地诸侯王再无能力和中央皇权叫板,周亚夫之死也宣告了相权弱于皇权,从而导致了西汉的皇权独大,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可以想怎么浪就怎么浪的原因之一。

      但权力这东西就像空气,它永远不会消失,即使一时有强者将它大部分夺在自己手中了,时间也会让它不断流逝到其他的地方。

      汉武帝在全面压制地方王权和相权的同时,也培养出了新的实力团体,这就是豪族。

      很多懂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武帝连年征战,使得最后国库空虚,史书上说是四海虚耗,户口减半。

      但读过中国人口史的马强却知道,汉武帝时期的人口最多损耗不过八分之一左右,那所谓的户口减半实际上是有接近三成到四成的人口隐匿了起来,不在官方户口登记之中,也就是成为了豪门的匿户或者躲在山林里的隐户。

      而这些拥有了大量隐匿人口的各地豪族也成为了此时东汉世家的前身。

      而为了制衡豪族,尤其是当皇帝年幼无法使用皇权的时候,皇权的替身外戚就开始发挥作用,无论是废帝的霍光还是篡汉的王莽,都是附属于皇权的外戚势力,外戚、皇权、豪族的斗争贯穿了西汉的下半部分。

      王莽篡汉后,豪族在刘秀这个秀儿的带领下全面反攻,成功再造大汉,而刘秀这个秀儿在军事一路开挂下也开始设计东汉的权力游戏规则,由于吸取了东汉外戚势力过大的经验教训,秀儿将皇权替身一分为二,一为外戚,一为宦官,这使得东汉的权力游戏基本上就是皇帝小的时候,外戚代表皇权和豪族斗争,皇帝大的时候宦官代表皇权灭了外戚后再和豪族斗争。

      本来秀儿这个设计也还可以,毕竟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附属于皇权存在的,可以保证皇帝年幼时不被外朝篡权也可以让皇帝长大后有办法夺回权力。

      但大概是秀儿吸收了太多位面之力了,使得他的后代就没几个活得长的。

      东汉从第三个皇帝汉章帝算起,汉章帝三十一岁病逝,汉和帝二十七岁病逝,汉殇帝一岁时夭折,汉安帝三十二岁病逝,汉顺帝二十九岁病逝,汉冲帝两岁夭折,汉质帝九岁被毒杀,可以说,东汉的董事长就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就没几个活过三十五的,想享受后世刘老板兄弟的待遇都享受不到。

      按道理来说,中央乱成这样了,地方还不早就被当地的豪族瓜分了,但秀儿仿佛早就知道会这样一般,在东汉王朝创立之初就将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

      东汉的官员以六百石为分界线,六百石以上可以说是高级官员,以下则是低级官员。

      低级官员的选取是各郡县的一把手每年去自行招募“廉吏”,说白了,就是给地方势力的红利,由地方豪族自行解决,这就是给豪族的下线,你后代再差也可以当个小官,有了下线,做事也就容易有底线。

      高级官员则是通过举“茂才”和举“孝廉”来解决的,茂才其实就是秀才,只不过因为秀儿叫秀儿才改叫茂才。

      所以这个茂才可比后来的秀才值钱的多,基本相当于宋朝的进士了。

      这些茂才和孝廉各地按照人口有推荐人数的限制,推荐后统统进京由皇帝面试,考的就是儒学经义和时政对策。

      所以后来的科举考试内容是从汉朝就基本定型的,考试通过的统统进尚书台当“郎官”

      这个尚书台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也就是说这些高级人才不仅仅要为皇帝站岗,还要承担核心政事的处理。

      当然,所谓的处理大概就是写个政策件什么的,这个件能不能过还是要三公九卿这些大佬点头的。

      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本事可以说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不仅仅要求身体好要轮流站岗,还要求即懂儒学理论,还懂政法税收,要求相当的高。

      前面说了,低级官员其实就是地方豪族瓜分的,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当过两百石就想六百石,当过六百石就想两千石,东汉的所有豪门家长都拿出了鞭子,拼命鞭打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骑马练剑,要么自己开学堂开始经书传家,要么砸钱也要进太学学习。

      如果说西汉的豪族在史书中的代名词是什么横行乡里,侵渔小民这样的贬义词,东汉则是赈赡宗族、好施周急这样褒义词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被诸葛丞相天天念叨的桓灵这两个打破了当东汉皇帝活不过三十五岁魔咒的皇帝出现开始有了改变。

      第十三章 马强的路上思考(二)

      汉桓帝刘志当皇帝是被跋扈将军梁冀捧上去的,刘志当时坐上皇位都快哭了,因为上一个坐上皇位的就是被眼前这个笑呵呵的将军给毒杀的,恩,我的好将军,你能别笑了吗,我不喝酒的。

      刘志坐上皇位后先是战战兢兢的活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梁冀的权势可以说让后来的董卓都要羡慕的流口水,不仅仅一家有七侯,三后,六贵人,还有两个大将军,卿、将、尹、校者五十七人,而且四方进贡先入梁府,百官升迁先谢梁冀。

      梁冀是外戚,那么按照老祖宗光武帝的指导,刘志自然就和宦官们结合在了一起。

      其实道理很简单,宦官的权力是依附皇帝的,你梁冀再怎么样也给不了宦官权力,因为外戚的权力也是依附皇帝的,你多我就少,两边是天生不合。

      刘志在当了皇帝十三年后,在厕所中和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唐衡商量,最后找到单超、徐璜、具瑷、左悺四个宦官一起歃血为盟,发誓诛杀梁冀。

      天上的光武帝都快哭了,自己的后人居然要躲在厕所里和宦官歃血为盟,而地上的刘志更是牢牢记住了这屈辱的一幕。

      其实刘志还是不明白,梁冀是外戚,本来就是依附他存在的,因此当他长大并且下定决心除去梁冀时,梁冀是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因为士族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支持刘志的。

      毕竟士族早就看丫的不爽了。

      何况这本来就是当年东汉王朝成立时就写好的剧本,大家按剧本走就是了。

      但当梁冀覆灭后,刘志看向一脸正义脸的士族们,心理很不爽了。

      好嘛,之前都干嘛去了?我这十几年天天睡觉都恨不得学后世的某人睁着眼睛,你们有谁帮过我吗?还天天去梁冀那里喝酒请安的,现在想我重用你们?做梦!

      我才不用你们呢,我要用我的好兄弟们!

      刘志的好兄弟是谁呢?当然就是歃血为盟的那五个宦官。

      得嘞,先是这五人都被封为侯,汉朝的侯是有封土的,既然有了封土,就得有继承人啊,宦官是没有后人,不代表没有家人,没亲生的就过继一个,你不能只安排一个继子啊,这四大姑八大姨的都要安排,位置从哪里来,还不得从世家豪门手里拿。

      前面说了,东汉的世家在百年儒学的熏陶下,已经有了底线,毕竟大家都是世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家的利益都是互相照顾着,但还没被熏陶过的宦官家人可是没有底线的,习惯了东汉士族官员的世家们第一次尝试起西汉式的官员作风。

      士族开始反击了,先是东郡白马县县令李云第一个出来弹劾宦官,刘志挥挥手,抓起来给我打。

      弘农郡五官掾杜众又站出来表示李云说的对,刘志再次挥挥手,再抓再打。

      啊呀哈,玩真的?士族领袖出场,弘农杨氏代表太常杨秉、汝南陈氏代表大鸿胪陈蕃等人开始下场,这场斗争持续了数年,可以说激烈之极。

      激烈在什么地方呢,激烈在这段时间洛阳城见鬼了一般火灾不断,甚至在一年的正月里烧了三把火。

      这些火烧的刘志没了脾气,因为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原理,这是皇帝失德啊。

      刘志也试过让大臣背锅,但不管撤了哪个大臣都没用,可见鬼的是只要他一撤宦官支持的人就可以安稳一段时间。

      这斗争的五年里,那些在厕所中和刘志歃血为盟的五侯在死了四个,刘志为了让硕果仅存的具瑗活下来,将其贬职令其回家,在这一次的士族和宦官的战斗中,士族全面胜利。

      谁都不傻,刘志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没办法,只能暗暗记下,梁冀他能忍十三年,现在对付士族一样可以。

      士族们在此时此刻的确飘了,外戚消失了,宦官也消失了,没有了外戚和宦官的皇帝那就是用来繁衍后代的!

      那就好好的繁衍后代吧,已经三十而立的刘志,此时依旧没有儿子,在之前是因为惧怕梁冀,只敢宠幸梁冀的妹妹梁皇后,但怨恨梁冀之下又怎么可能真的宠爱梁皇后呢,梁皇后没几年就郁郁寡欢的病逝了,同年就是刘志诛杀梁冀的时候。

      诛杀完梁冀后,刘志把还叫梁猛女的邓猛女立为皇后,刘志对她抱有很大的期待,一方面是因为邓猛女容貌绝色,另外一方面是邓猛女,不,梁猛女是昔日少有的对刘志极为温顺的梁家人。

      但姓梁还是不好,刘志让梁猛女改叫薄猛女,这个薄是取自汉帝生母,是西汉著名的贤后,这是极希望梁猛女为他生儿子,还希望她贤惠,并且隐隐许诺只要生下儿子就是太子!

      但刘志大概忘记了,西汉除了汉帝生母这个薄皇后外,还有一个汉景帝的薄皇后,后来的事情表示,此时叫薄猛女走的是汉景帝的薄皇后的路。

      没过多久,有人上奏说薄皇后其实是和熹皇后邓绥从侄邓香之女,不需要改姓,刘志又让她叫回邓猛女。

      古人认为取名字的好坏会影响一生,刘志是皇帝,既然给邓猛女用了薄姓,那么命运就开始了。

      刘志是个男人,还是个皇帝,你这要他专情实在太难了,没多久刘志就又宠爱起新人郭贵人,本以为有过患难的薄猛女又妒又狠,宫心计开始上演,这天天两边撕的啊,让本来就因为士族和宦官斗争不顺心的刘志更加烦闷了。

      说到底,女人最大的武器是温柔,如果放弃了温柔改用骄横,那么男人就会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横。

      延熹八年,因为五侯陆续死亡而烦闷无比的刘志看着邓猛女发现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丫的,那些大臣我治不了,我还治不了你?刘志一道圣旨将邓猛女打入了冷宫,原来因为邓猛女而封侯的邓家人也纷纷入狱,说到底,外戚的力量是皇权的影子,如果一个皇后即不能让皇帝欢心,家人还不能帮皇帝在朝堂上冲锋陷阵,又没有一个强大的子嗣,那么被废就是迟早的事情。

      邓猛女最后还是没有辜负薄皇后的姓氏,和薄皇后一样走上了被废的结局。

      刘志不能没皇后啊,环绕一周,王贵人也很烦,现在的刘志喜欢上了年轻乖巧的田圣,田圣没法不乖巧,她出身平民,连寒门都算不上。

      在马强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有人在网上说现在寒门再难出贵子,以此话来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先不说平衡的问题,首先,后世的人就没几个可以说自己出身寒门的。

      寒门也是有门的,古代还有句话叫上品无寒门,但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下品无势族,寒门实际上是指世代担任六百石以下官职的家族,而五百石便是县令了,也就是说,你要说自己出身寒门,那最少三代内有两个处级干部,恩反正马强家里是没有的。

      第十四章 马强的路上思考(三)

      刘志在群臣的反对下最后立了昔日三公的窦融后人窦妙为后,并且很快将窦妙的父亲窦武拜为城门校尉、槐里侯,希望重建外戚势力,以便和朝堂上的士族抗衡。

      可惜的是,窦武一点也没明白刘志的想法,反而和士族走到了一起,毕竟窦家也是士族豪门,是一家人,并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快速转变立场,就这样外戚和士族站到了一条战线,全面对宦官势力反攻,最终两方开始兵戎相见。

      先是还是小黄门的张让的弟弟张朔被司隶校尉李膺抓到了滥杀无辜的罪证,害怕的连县令都不敢当的逃到张让家中,却被李膺带兵闯入张让府内,将其抓住后录完口供便将其处死。

      问题是李膺做为司隶校尉虽然有抓捕权,但没有杀张朔的权力,张朔是个县令,按律法只有廷尉有权力判决和处决。

      张让能在后来成为宦官头领,自然知道这些制度,立刻对刘志哭诉,表示自己弟弟虽然死有余辜,但是李膺不按照法令审判就杀害自己的弟弟,是目无王法的表现。

      刘志觉得有理,问李膺为何目无国家法令,李膺回道“昔晋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意也。”也就是说,他不光光觉得自己没做错,还觉得自己杀的慢了,并且拿孔子诛少正卯的事情为自己正名,说的没怎么认真读过书的刘志哑口无言。

      所以说,从古至今要想政治斗争中获胜,政治理论学习一定要到位,否则别人怎么说都是理,你怎么说都没理。

      就这样,李膺名动天下,宦官们休息日都不敢出宫,天下士人以拜见李膺为荣,如果谁被李膺接见了,就称其登龙门。

      龙门?你是龙,那我是什么?刘志咬牙切齿的看着这一切,但刘志没有注意到的是,从这一刻起,汉皇室的权威开始消失了,你皇帝就是个糊涂蛋,你用的人都是幸臣,只有我们这些士族才是清流,这代表皇权已经岌岌可危了。

      而刘志更加坚信必须用宦官,因为这一幕和当年梁冀实在太像了,当年百官升迁先去拜梁冀,如今拜李膺,而宦官推荐的那些人不管能力怎么样,但说到我这个皇帝会尊敬,得到我的赏赐会感激,见到我会拜谢,我说话会迎合,而你们呢?拿着我的俸禄,天天说我不好,还娘的互相评起了荣誉称号。

      当被刘志报以希望的窦武也被评为了“三君”的荣誉称号时,刘志知道自己这个外戚和自己八成是不会一条心了。

      什么是“三君”,这说白了就是士族们互相吹捧的称呼,“三君”也就是“一世之所宗“,可谓是最高的评价,士族和外戚为了互相抱团对付宦官,也算是花力气了。

      而与之相对的,还有“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外号。

      反正这些都是好人,那好人骂的必然是坏人。

      其实马强觉得,这两边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宦官依靠皇帝宠幸贪欺压百姓,横征暴敛自然是王八蛋,但李膺这群眼中完全没有法纪只有心中道义的也是【创建和谐家园】,因为在后世的马强太清楚一旦不遵守法律制度任由人根据道德或者喜好审判形成风潮,最后的结果就是再无一人有生命保障。

      后来的诸葛亮治蜀时解释自己之所以刑法峻急是因为是因为蜀地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从此时开始的。

      既然开始不讲规则的杀人,那么两边就开始彻底无规则了,最终从杀一人到杀全家。

      当时的刘志在私生活上已经放飞自我,有后宫佳丽超过五千人,但真正得到宠爱的也就那么几个,毕竟身体不允许,其中他宠爱的一个美人有一个亲戚叫张泛,走了宦官门路得了官位,因此仗势横行,被南阳太守成瑨、功曹岑晊抓住,当时刚好刘志下令大赦天下,结果成瑨和岑晊不但没有放人,反而杀了张泛全族两百多人,是真正的灭门。

      刘志得到消息后都要气疯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吗?

      别急,没完呢,太原太守得知小黄门赵津返乡,立刻将其抓住,也不遵守大赦,直接以贪横放恣为罪名将其处死。

      宦官高乡侯侯览母亲过世,他回家奔丧,大肆修建坟墓,被时任山阳东部督邮的张俭发现,张俭上书弹劾侯览,却被侯览拦住,于是张俭便带人杀入侯览的府中,砸毁了张俭母亲的坟墓,还没收了张俭家族全部财产,至于侯览家中宾客更是打杀无数。

      中常侍徐璜的侄子徐宣任下邳县令,因为向已故汝南太守李皓的女儿求婚不得而派人强抢,玩弄后将其射杀,东海相黄浮得知后派兵将其全家老小全部抓捕。

      总而言之,士族和宦官的斗争开始白热化,而两边优势也极为明显,在朝堂上宦官有皇帝刘志的支持和默许,往往可以获胜,而在地方上却是毫无还手之力,被地方的官员屠族的比比皆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5: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