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级风水师》-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汤裘沉吟了下,就缓缓的点头道:“让他道歉,这事一笔勾销。”

      “多谢汤老师。”

      王教授欣慰一笑,然后招手道:“高阳,来道歉!”

      “……对不起。”

      高阳脸色灰白,尽管不怎么情愿,还是低头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不想丢了学位,只能开口道歉。

      “哼。”

      汤裘不屑,他也看出来,高阳是口服心不服。但是他懒得计较,不想跌份儿。不过经此一事,他也不想再敷衍下去,直接挥手道:“王教授,我还要继续待客,你们没事的话,就先回去吧。”

      “好……”王教授答应,也随之赶人道:“你们愣着干嘛,还不走?”

      “哦。”

      一帮学生,如蒙大赦,纷纷离开。

      不过王教授,却留了下来。在看到学生们都走了,他才笑道:“汤老师,小孩子没见识,脸皮薄,心气高,难免口不择言,得罪了人,你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见怪。”

      “王教授放心,我汤某人不至于这样小气。”汤裘淡声道:“不过,我最近挺忙,你没事少带学生来,我没空招呼。”

      “知道,知道。”

      王教授点头之余,仿佛没瞧见汤裘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潜在意思。他硬站着不走,然后转头看向叶川,一脸和煦的笑容:“小哥,你刚才说的……气场,我很有兴趣,能不能给我详细说一说呀。”

      “咦?”

      叶川一怔,有些意外:“您老真信了?”

      “有道理,我为什么不信?”

      王教授笑道:“不要把我当成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别看我年轻大了,其实我心态很年轻,还能接受新鲜事物……况且风水之说,也不是新事物,古代就有了。只不过在几十年以前,不怎么受人待见而已。现在社会开明,包容性很强,可以容纳一切,才重新抬头。”

      “我坚信,存在就合理。几千年来,多少次移风易俗,许多盛行一时的东西,都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风水却一直流传到现在,没有就此灭亡,说明其中肯定有可取之处。”

      王教授评点道:“所以我好奇,想要了解一下,不稀奇吧?”

      “不稀奇。”

      叶川笑了,友好道:“您老想知道什么,尽管问便是。我要是明白,肯定言无不尽。要是不清楚,绝对不会不懂装懂……”

      第24章 汤裘的机密

      “那是刚才的问题……”

      察觉到叶川的真挚友好,王教授也是心情愉快,直接问道:“为什么给罗汉开眼,会让木雕摔裂了呢?”

      “不不不……”

      叶川笑道:“王教授,不是给罗汉开眼,让木雕碎裂。我强调过的,那是高阳乱来,是他行为不当,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什么原因?”王教授好奇道:“你知道的,我是美院的教授,学校也有雕塑课的,雕塑人物那是常有事情,都没见有事……”

      “如果你非要说,汤老师有什么天赋,也未必见得。因为在我们学校中,也有与汤老师齐名的雕刻【创建和谐家园】,本事不比汤老师差多少。他们雕刻人物的时候,也故意留白,让学生补上,以考校学生的能力。那种情况下,木雕作品却从来不出事。”

      王教授认真道:“小哥,这情况你怎么解释?”

      听到这个问题,汤裘不厚道的笑了,以戏谑的目光看向叶川,看他怎么回复。

      要知道,但凡能称为【创建和谐家园】的人,都是有天赋的。没天赋的,早泯然于众了,也不可能在行业中出头,受人景仰。

      汤裘也没自大到,认为自己是雕刻界第一人。事实上,就是由于雕刻界的高手太多了,他觉得以自己的本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顶尖的存在,所以才决定改行混风水圈。

      果不其然,他一转型,就在风水圈中脱颖而出,成为顶峰的几个人之一。别的雕刻家,见他转型之后,居然这么风光,也跟风转型。但是这些人,却没有他成功。

      这其中,自然有一些原因,也是他的机密,一般人可不清楚……

      汤裘抱着手臂,心中暗笑,摆明了打算袖手旁观。

      这时,王教授又补充道:“小哥,你别说特质什么的,不然我肯定要问,为什么就汤师傅身上有特质,其他人身上没有……”

      赶尽杀绝,堵尽后路。

      叶川无奈一笑,耸肩道:“王教授,你存心为难我了。特质这种东西,有人身上有,有人就是没有,真是说不清楚的……不过你放心,我要说的,不是特质。事实上,别人之所以不能【创建和谐家园】汤师傅的事例,主要是……材料上的区别。”

      “什么?”

      王教授一愣,汤裘却是一惊,眼睛闪过一抹亮光。

      “王教授,具体的东西,我也不方便细说,不然汤师傅该骂我了。”

      叶川似笑非笑道:“反正你只要知道,这些材料不简单,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会具备特殊的效果就行了。”

      王教授人老了,眼睛可没花,他目光一转,也注意到汤裘脸色的不自然,顿时就知道叶川没有撒谎。问题在于,这些木料在他眼中,都十分平常呀,也不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他人老成精,更清楚这是汤裘的机密,不能随意打听。所以王教授哈哈一笑,点头道:“原来如此,是我唐突冒昧了。”

      “木料是一方面,汤师傅雕刻的手法,也是一方面。”叶川又多说了一句。

      “咦?”

      王教授惊讶道:“雕刻的手法,也无非是那么几种而已,难道其中还有什么说法?”

      “基本的雕刻手法,您老是行家,不用我多说。”叶川笑道:“但是我却留意到,在这些木雕之中,也暗藏了一些玄机。汤师傅,这些玄机,我能说么?”

      “呃……”

      汤裘脸色阴晴不定,他琢磨了下,不动声色道:“你且说说看,我都不知道,我些木雕到底蕴藏了什么玄机。”

      第15节

      “真不知道么?”叶川促狭道:“汤师傅,如果我说了,你别怪我就好。”

      “快说,不要卖关子。”汤裘似有不耐,他不觉得叶川真知道。毕竟他的机密,哪怕是叶九,也看不出来,叶川肯定不会知道。

      “汤师傅,可能你不知道。昨天我在金玉堂,买了一个葫芦。”叶川眼中充满了笑意:“你应该知道,那是什么葫芦吧。”

      “葫芦……”汤裘的瞳孔,顿时收缩了下,仿佛一点针芒。不过他还沉得住气,面无表情道:“金玉堂中的葫芦很多,谁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葫芦。”

      “对,金玉堂的葫芦很多,但是我说的葫芦,汤师傅你肯定知道。”

      叶川比划道:“那是个品相完美的葫芦,在葫芦的表皮上,还有细密的小黄星。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那些黄星是天然成型的,但是我买下葫芦之后,回去研究却发现,那星星点点的黄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

      说到这里,叶川盯住汤裘的脸庞,只见对方表情平静,不露出半点端倪。这养气的功夫,也让他心里佩服。

      “不是吧?”

      旁边的张扬,再也忍耐不住,惊声道:“那葫芦上,可是密密麻麻的黄星呀,难道都是点出来的?”

      “没错,是人为点出来的。”叶川点头道:“有人用针,一点一点的尖刺,让葫芦表面布了一层针孔,犹如满天星一般。之后再把一层铁皮,裹在葫芦表面,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铁皮长了锈斑,这些锈斑渗入针孔内,就形成了漂亮的黄星。”

      “为什么这样做?”张扬惊愕道:“这工序很繁琐的,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漂亮,又何必这么麻烦呢?”

      “当然不是单纯为了漂亮。”叶川轻笑道:“其实在那密密麻麻的黄星之中,也蕴含了一个玄妙的……”

      “好了,不必再说。”冷不防,汤裘开口打断,皱眉问道:“小子,你老实告诉我,这些事情,是不是叶九告诉你的?”

      “不是。”叶川道:“是我看出来的……”

      “真的?”汤裘目光锐利,表示怀疑。

      “千真万确。”叶川很坦然,迎向汤裘的目光,没有丝毫的退缩。

      “……我姑且信你。”

      汤裘没尽信,他上下打量叶川一眼,就转头道:“王教授,我知道你也是在怀疑,这是不是我在设局讹诈你的学生。这样吧,你也甭瞎猜了,干脆亲自验证下,怎么样?”

      “真的?”

      王教授本来想解释的,但是一听汤裘让他试验,顿时来了兴趣:“怎么验证?”

      第25章 二八分原则

      “想要验证很简单。”

      这个时候,汤裘随手拿起一件东西,示意道:“你看这作品,也是我亲手雕刻的,而且也没有给人物开眼。如果你不信,不防试验一下,看看胡乱开眼的后果,究竟是什么情况,你觉得怎样?”

      “……好。”

      王教授略微犹豫,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叶川看去,只见汤裘拿来的东西,那是一尊佛像。大肚子,嘴巴张开,哈哈大笑,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很有喜感。

      不过这尊佛像,与其它作品一样,并没有开眼。

      王教授拿起佛像,也有些为难:“汤老师,你应该知道,我的专业是国画,不会雕刻呀。我怕拿刻刀乱刻,就算毁不了佛像,也糟蹋了你的心血。”

      “没事,不用刀,你拿笔画吧。”

      汤裘递了一支小笔,笔尖是细细的鼠须毛,又尖又硬。他随手一蘸,以毫尖染了一些殷红的朱砂,就形成了一支画笔。

      “这个好……”

      画笔在手,王教授腰杆一挺,浑身上下自然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势。看起来,他就好像久经战场的老将,一枪在手,千军易辟。

      王教授提笔,也犯了职业病,仔细端详佛像的同时,口中说道:“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其中人物的眼睛,无疑是最难掌握的。”

      “绘画人物还好,只要不是正统的肖像画,都可以扬长避短,不刻意描绘眼神。但是雕塑却不同,雕塑人物到底传不传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神的塑造。”

      王教授侃侃而谈:“画龙点睛之说,没有半点夸张之意。要是一件人物作品,哪怕形态、衣理、躯体,都栩栩如生,细节处理到位,但是眼睛没刻好,歪斜了……这件东西,就毁了大半,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所以说,给雕像开眼点睛,确实是不能乱来,须再三小心。”

      王教授提笔凝视,用心观摩弥勒佛像,然后沉吟道:“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诞生于古印度,直到东汉年间,才传入中国腹地。不同时代的佛像,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汤老师你这尊佛像,看起来应该是明代的风格。”

      王教授评点道:“明代的汉传佛像,与藏地的风格融合在一起,造型比较多样化,所以佛像的整体塑形,就比较夸张一些,突出弥勒大肚能容的特点。”

      “夸张的造型,眼神肯定不能严肃。”

      王教授沉思道:“一般来说,但凡是严肃主题的佛像眼睛,向来是秉承二分开、八分闭的原则。其意是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这二八原则,使得佛像的眼睛似闭非闭,似张非张,眼神微睁,充满了慈祥、宁静、祥和之感。”

      “但是,这尊弥勒佛,大笑布袋和尚,肯定不能依照二八原则。”

      王教授分析之后,胸有成竹笑道:“大肚佛的眼神,肯定要圆润一些,炯炯有神,才配得上它的造型,增加喜庆感。”

      说话之间,王教授也不再迟疑,直接提笔在佛像眼睛位置,轻轻的一点。他的手法娴熟,犹如蜻蜓点水,飞快点了两下,立刻收功。

      一瞬间,佛像就多了一对眼睛,殷红润亮的双眼。

      “怎样,不错吧?”

      王教授微笑,顺手把佛像搁在桌面上,再顺势退开几步。就算他觉得,佛像不应该出现什么状况,但是出于安全起见,还是要小心为上。

      他仔细的观察,过了一会儿,佛像安然无恙,纹丝不动。

      适时,王教授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呢,还是要失望。反正他微微一叹,轻声道:“汤老师,你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4: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