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9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钱是一个大问题,尽管菲克文娜是一名收入不低的作家,同样也无力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

      募捐?研究一下匈牙利民族学校建立的原因就和道,现在想要募集经费是不可能的。

      这和1848年的大革命有关系,强烈主张推广匈牙利语言文字的人,大都是倾向于革命党的,这些人差不多都见了上帝,或者是在为奥地利的铁路事业而奋斗。

      侥幸逃过一劫的人,大都是温和派的,这些人往往谨小慎微,并且数量不多,无力承担这笔开销。

      匈牙利语言文字,经过十个世纪的演变才成型。起源很早公元9世纪,中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字,他们担心这种教育经历,会降低下一代进入大学的机会,捐款自然也无从谈起。

      没有金主支持,这些学校自然陷入了困境,不得不接受奥地利教育部的诏安。

      佩斯,这座匈牙利曾经最辉煌的城市,现在已经没落了下来。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战后奥地利政府没有拨款重建布达佩斯,现在再次被拆分为两个城市。

      往日热闹的贵族俱乐部,现在也冷清了起来。步入大门,看着里面稀稀散散的几个熟人,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生面孔。菲克文娜原本娜也不会不认识,毕竟这个民族主义温和派的圈子又不大。

      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依旧,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菲克文娜最终还是没有开口,文人的傲气不容许他低三下四。

      政府确立了奥地利语为通用语言,宣布废除方言报刊,这些人没有任何反应;在学校废除方言教育,也没有让这些人动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菲克文娜也接受了“方言”的说法。

      当然说是方言也没有错,匈牙利语主要集中在匈牙利地区,整个奥地利帝国也就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

      一名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打招呼道:“菲克文娜,来喝一杯!”

      菲克文娜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和中年男子碰了一下,然后风度翩翩了喝了一口,说道:“汉克斯,好久不见,在忙些什么?”

      汉克斯微笑着说:“确实有些日子没见了,最近在备货。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维也纳政府有意对奥斯曼帝国动手,正在储备战略物资,我就顺便蹦了一口汤喝。

      你呢?怎么愁眉不展的,还在为你那家小报社难过?

      不要想那么多了,这是民族议会决定,不可能改变的,据说是为了推进奥地利一体化进程。”

      菲克文娜摇了摇头说:“我那家半死不活的小报社,你又不是不知道,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关了也就关了。

      可是,这么下去我们匈牙利的民族文化就完蛋了。报纸、书籍被禁止,佩斯城硕果仅存的一所民族学校,现在也取消了匈牙利语。

      我真担心……”

      汉克斯立即变脸道:“打住,这个问题到此为止。统一语言文字是大势所趋,你不要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想想看,在此之前光一个匈牙利地区,就有十五种主要的语言文字,当年你还鼓吹要统一语言文字,现在就不行了?

      你的心态没有摆正,统一语言文字最好,我们还可以省下大量的翻译费,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

      菲克文娜有些哭笑不得,这是被教育了。他后悔跟这位老朋友交流了,现在这位老朋友已经变了,资本家总是逐利的。

      当初这些人是最反对奥地利政府的,现在他们又成为了最拥护奥地利政府的。世事无常,只要利益永恒。

      统一过后的奥地利,无论是市场,还是经济发展速度、潜力,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匈牙利。

      对资本家们来说,这个时候的奥地利无疑是最好的时代。只要脑子没有问题,现在投资什么行业,几乎都能够赚到钱。

      “经济过热”这个词,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只认为是奥地利政府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物过后,经济的自然增长。

      从自由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个说法也没有错。大量的外资涌入,也是市场经济决定的,政府的政策因素只占一小部分。

      “好吧,当我什么也没说,喝酒!”菲克文娜无奈的说道

      无法改变社会,那就只能适应社会了。在他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认可了这种说法呢?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匈牙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早就已经习惯是奥地利的一份子了。

      独立?从头到尾不过几个月的闹剧,就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近百万人无家可归,匈牙利地区的贵族直接减员一半。

      这么大的损失,现在劫后余生的人,都谈革命闻风色变。修筑铁路的那支大军是怎么来的,可不是什么秘密,这里面匈牙利地区起码贡献了二十万人。

      这种活生生的例子,已经让大家知道造反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利益集团支持后,所谓的革命党人在匈牙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匈牙利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都对他们恨之入骨。

      底层民众看来,正是这些乱党人,再剥削、压破他们。因为皇帝禁止他们压迫剥削,才发动叛乱的。

      证据就是:乱党被镇压过后,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不少。农奴获得了自由,工人拥有了劳工保【创建和谐家园】,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被一扫而空。

      当然这是奥地利政府宣传的结果,底层民众不管那么多,高深的道理他们不懂,可是现实摆在了眼前他们就信。

      逃过一劫的贵族,不敢挑衅政府的威严,在有心人的引导下,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如果不是革命党叛乱,他们也不会失去土地和特权。

      不管信不信,他们都拿政府没折,只能搞仇恨转移【创建和谐家园】。心里怎么想没有人知道,嘴上已经把所有的责任都扣在了乱党身上。

      损失惨重的市民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亲身感受过乌合之众革命军有多么可怕。有了切肤之痛,自然敌视革命党了。

      这种仇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掉,不过这一代人是不可能了。人都会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了一次,这种观念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大环境是很能影响人的,菲克文娜这种温和派,开始发生了蜕变。

      在思想混乱的年代,一旦对曾经的理念产生了怀疑,那么距离改变就不远了。

      自认为说服了好友的汉克斯,高兴的说道:“好,喝酒!”

      喝了口酒后,他又补充道:“如果你想要复刊的话,也不是不行。只要去新闻局备案,换成了奥地利语就可以了。”

      菲克文娜点了点头,报社虽然半死不活,那也是他身份地位的体现,能够保住自然是最好了,理想总是要和现实妥协的。

      

      第五十七章、产业调控

      人心的变化是最难以琢磨的,发生佩斯城的小插曲,弗朗茨自然是不知道的。作为一名皇帝,只要天下太平就行了,个别人的想法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到了现在,奥地利政府官僚们已经习惯了三大考核指标:教化、稳定、经济。

      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社会稳定了,政府足够强势,地方实力派都安分守己,些许破坏社会稳定的不良分子处理掉就行了。

      其次,就是“教化”。规章制度在那里,配合教育部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推进就可以了。

      当然,想要在这上面做出成绩来,就必须要因地制宜,狠下一番功夫才行。

      最麻烦还是发展经济,繁华的大城市还好,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大城市更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只要制定适合的地方政策就行。

      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就要慢的多了。甚至有些地方,干脆就原地踏步。官僚们就算是想要努力,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已经成为了困扰奥地利政府的一个难题,还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弗朗茨对此也无能为力,不要说是现在,就算是一百年后、两百年后,这些问题依然是困扰着世界各国的难题。

      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交通、资源、气候、地理环境、人口……

      相比之下,最容易解决的反而是交通问题,大不了就是修路,只要舍得投入,早晚可以解决。

      人口问题也有办法解决,气候、资源、地理环境就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了,至少在19世纪还无法解决。

      看着手中的经济发展报告,弗朗茨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明知道政府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大城市中,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没有办法,这样做获得的回报率最高。要是投入穷乡僻壤中,连一个泡泡都不冒不出来,实在是令人绝望。

      “首相,这个水利工程投入,怎么全部都在平原地区啊?”弗朗茨关心的问道

      工业发展都在大城市,这没有问题,农业发展总不能也只考虑平原地区,很多山区同样也具备发展潜力。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政府再投资的时候,也必须要兼顾一下各个地区。

      费利克斯解释道:“陛下,主要是人口分布问题,目前奥地利的人口主要在平原地区汇聚,其它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我们先集中力量发展人口众多的平原地区,其它地区人口少、竞争压力小,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弗朗茨点了点头,从农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平原地区更加适合种植粮食,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量也更大。

      山区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种植经济作物更加合适。

      不要以为种植经济作物就更加赚钱,现在才是19世纪,民众们的生活水平有限。除了少部分需求量大的工业原材料外,绝大部分经济作物都不适合大力发展。

      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在这个年代的市场需求真的很小,普通民众根本就消费不起,具有购买力的人太少。

      反季节农业,根本就没有推广的必要。光农场主们自发的生产,就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了,想要大发展,等大家有钱后再考虑吧!

      弗朗茨想了想说:“做一份全国性的农业生产报告,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点经济农业,有成果的再逐步推广,比如意大利地区就可以种植生丝。

      最近几年国内的粮食生产增长速度很快,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万一发生了意外变故,谷贱伤农就不好了。”

      粮食生产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是建立了神圣罗马经济同盟,奥地利的农业现在就出现产能过剩了。

      在这种背景下,在某些地区推广一些适合的经济作物,就很有必要了。

      这个年代粮食需求市场的增长,可赶不上粮食产量增长的速度,盲目的增长粮食产量,并不适合奥地利。

      “是,陛下。”费利克斯回答道

      继续看着手中的报告,弗朗茨猛然间想起了后世的工业污染,他可不想让维也纳变成现在的伦敦。

      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是污染什么地方,这个却可以人为控制。

      为了自己下半生的美好生活考虑,弗朗茨认为有必要限制维也纳的工业发展,那怕是牺牲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在所不惜。

      弗朗茨想了想说:“维也纳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要不了几年,城市人口就要突破百万。人口数量增加了,城市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去,出现问题是早晚的事情。

      考虑到实际情况,政府要想办法分流一部分企业进入别的城市,污染性较大的企业,就不要放在维也纳了。”

      分流一部分维也纳的资源,投入到别的地区,又可以缔造一个新的工业城市出来,在弗朗茨看来是非常值得的。

      维也纳是一个内陆城市,把大量的资源集中到这里,实际上也是再浪费资源。

      城市发展并不是越大越好,更多还要考虑承载能力。在弗朗茨的规划中,未来的维也纳有两三百万人,就是极限了。

      人口过千万的巨无霸,奥地利不需要,也不具备承载这种特大城市的能力。

      费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说:“陛下,资本流入都是市场调节,我们这么人为干扰不好吧?”

      这个年代,欧洲各国的经济都是市场自然调节,奥地利算是一个例外,政府亲自干预了经济发展。

      不过这种干预,并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制定一些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市场,或者通过国有企业实现的。

      现在弗朗茨提出的,就是让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干预市场,这在全世界都很少发生。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对外解释一下好了,就说维也纳的承载能力到达了极限,人口增长速度太快,我们的资源供给无法保证。

      让媒体宣传一下,因为人口过快增长,造成的不良后果,比如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下降、物资供应不足等等。

      政府再出面给资本家们做工作,已经建立起来的工厂不管,还没有建设起来的,就让他们搬家去其它城市。

      未来五年之内,维也纳不再批准任何一家工厂建立。已经建立起来的工厂,也必须进行严格审核,不得从事重污染行业。

      关于企业污染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对环境的危害性,设定一个等级,在工厂建设中,进行优化配置。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重污染行业,还会继续增加下去,如果不进行综合考虑,一家工厂就可能毁掉一座城市。”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8 11: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