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7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果没有列强干预的话,两线作战弗朗茨倒是不怂。可实际上,除了已经被忽悠的俄国人外,剩下的列强国家就没有一个支持奥地利的。

      别的不说,只要英国人肯砸钱,普鲁士王国就会刺背奥地利,法国人出兵干预的可能性高达九点九层。

      如果只是在一个方向作战,那么集中实力的奥地利,还是有几分震慑力的,分兵两路的话就吓不到人了。

      陆军大臣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提议道:“陛下,我建议优先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可以争取到德意志邦国的支持,又和俄国人达成了一致,阻力只是英法。

      俄国人想要吞并奥斯曼帝国,英法的第一打击目标,必然是俄国人。只要我们见好就收,他们多半会默认我们的扩张。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出兵统一南德意志地区,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所有邦国都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法国人想要出兵干预,也要容易的多,我们可能会面临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等国的联手打击。

      一旦战略失败,奥地利就只能离开德意志联邦了。现在建立起来的神圣罗马同盟,也会土崩瓦解。”

      了解历史的弗朗茨清楚,要是这个时候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只要坚持了立场,几乎就是躺赢。

      就连历史上奥地利站错了队,都有机会吞并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只不过维也纳政府舍不得放弃意大利地区做代价。

      (备注:瓦拉几亚公国今罗马尼亚南部地区;摩尔达维亚公国今罗马尼亚东北部、摩尔多瓦、乌克兰的局部地区)

      费利克斯首相急忙反对道:“不行,奥地利缺的不是领土,而是主题民族数量不足。即便是我们已经开始推行全民一体化,可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

      这种时候,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确实容易成功。可是吃的越多,我们想要实现一体化的难度就越大。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小半个塞尔维亚拥有五六十万人口,波黑地区拥有四五十万人口,瓦拉几亚拥有近百万人口,摩尔达维亚拥有一百四五十余万人口。

      这意味着奥地利一下子增长百分之十的人口,并且全部都是少数民族,他们和国内的民族不一样,对这个国家没有认同感。

      想要同化这些人,我们要花多少功夫?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在没有完成民族融合前,我们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如果我们兼并南德意志邦国地区就不一样,民众的认同感十足,最多三五年功夫我们就可以建立有效的统治,把潜力转化为国力。

      到时候再掉头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完全来得及。

      至于风险,实际上都是可以控制的。

      普鲁士王国有意见,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吞并北德意志邦国,大家一起瓜分德意志。他们要是不同意,就拿俄奥同盟威胁他们统一。

      法国人有意见,我们可以把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他们,在意大利地区我们也可以做出更大的让步,甚至还可以支持他们吞并比利时。

      这个世界上所谓的矛盾,无非是利益问题,只要大家各取所需,就没有什么了解决不了的!”

      不得不说,费利克斯够狠。真要是这么干了,就变成了欧洲列强集体集体对外扩张领土了。

      普奥法俄同时开始扩张,这个问题有解么?就算是剩下的国家联合起来【创建和谐家园】,都没有什么卵用,英国人的态度自然可以忽视了。

      可这个问题,欧洲政治家们怎么会想不到么?为什么没有实施呢?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分赃不均就是无解的难题。俄国人拿的太多,大家都感到了不满。

      加上毛熊的体量太大,引起了大家的恐惧,担心他们继续扩张下去,谁也扛不住。

      英国人又在一旁捣乱,这样的联合对外扩张计划,实际操作性就大大降低了。

      第三十三章、净化官场对伍

      路线之争,在任何一个有理想的国家都存在。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不存在所谓的对错,只看是否合适。

      眼下巴尔干派和南德意志派的主张,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巴尔干地区的土地更加肥沃、资源更加丰富,可以加快奥地利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南德意志地区有奥地利最需要的人口。

      两边都很重要,不过考虑到民族融合问题,弗朗茨还是倾向于优先南德意志地区。

      一旦兼并了南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就稳了。政府可以通过【创建和谐家园】的方式,让各民族杂居,加快民族融合的步伐。

      在弗朗茨看来,加快民族融合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一对夫妻诞生相当于两个家庭的认同,还可以影响一堆亲戚朋友的立场。

      联姻数量多了,下一代都是混血民族了,这些人对民族融合的产物,认同度自然也是最高的。

      梅特涅缓缓的说道:“先向西还是先向南,这个问题必须要谨慎。

      国际形势千变万化,现在我们就算是做出了决定,到时候仍然可能遇到不可抗力被迫放弃。

      俄国人可能对奥斯曼帝国动手,那也只是可能,最后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

      俄土战争打了这么多次,奥斯曼帝国依然屹立不倒,谁能够保证俄国人能够一口吞下他们?恐怕大家也不认为俄国人能够做到吧?

      既然如此,那就要看英法的反应了。如果他们为了奥斯曼人和俄国人开战,那么无论是选择向西还是向南,我们都有操作的可能性。

      如果英法不参战,我们想要兼并南德意志地区,恐怕就是一个梦,甚至想要在巴尔干半岛获得太大的利益,都会遭到他们的干涉。”

      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充满了巧合性,拿破仑三世刚刚复辟,需要一场对外的军事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英国人希望打击俄国人,确保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

      恰好这个时候,俄国人图谋黑海海峡的掌控权,同时损害了英法的经济利益。伦敦政府和巴黎政府一商议,就决定干他丫的。

      然后【创建和谐家园】式的克里米亚战争就爆发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比烂的战斗。无论是英法一方,还是俄罗斯,被后勤坑死的人都比在战场上死的多。

      不论历史学家们如何掩盖,都不能改变士兵上了战场,最大的敌人不是敌军,而是疾病和后勤的事实。

      一场【创建和谐家园】式的战争,打到了最后自然是两败俱伤了,克里米亚战场上毛熊输了,不过在高加索战场上他们又找回来了场子,揍的奥斯曼人哭爹喊娘。

      战争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赔款、没有割地,损失最大的反而是胜利者奥斯曼帝国,暴露了自身虚弱的本质,成为了接下来列强们瓜分的肥羊。

      英法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将俄国人关外了黑海中,拆分了“北方三宫廷联盟”,终结了俄罗斯的欧洲霸权地位。

      弗朗茨很认可恩格斯的评价,这是一场“大型误会喜剧”。

      在他的蝴蝶效应下,历史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又会走向何方呢?

      如果俄国人选择改变战场呢?比如说把主攻方向放在高加索,又或者是提前出兵偷袭博斯普鲁斯海峡,甚至是从巴尔干半岛一路横推过去。

      这么多如果,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有俄奥同盟在奥地利是不会倒戈的,俄国人的战略选择空间更大了。

      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俄国人提前行动,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没有完成复辟大业,法国政府继续忙着内斗,估计光约翰牛自己是不可能上阵的。

      没有了英法奥斯曼群殴俄罗斯,奥地利除了跟着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外,根本就没有向西的机会。

      “梅特涅先生说的不错,战略抉择的问题还太早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准备扩张,而是梳理政府的内部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执行能力不足。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现象,这是当前政府中最大的毒瘤。

      如果官员不能将政府的命令切实贯彻下去,那么留着他们有什么用?

      奥地利政府不是他们养老的地方,能力不足、不安心做事、企图混日子的官员,趁早让他们回家种土豆去!”

      路线之争,短时间出不了结果,弗朗茨果断的选择了转移话题。内政问题,他早就想要处理了,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

      1848年,政府忙着打仗,顾不上这些问题,只是大略的梳理了一遍,干掉几个脑子不清醒的官僚立威。

      1849年,政府忙的不可开交。弗朗茨刚继位不久,要保证国内的稳定。又启动了义务教育,创造性的采用了公【创建和谐家园】制度,确定了奥地利的支柱产业。

      现在政府终于闲下来了,弗朗茨自然不会让内阁没事干了。别的事情没有了,那么就净化官场队伍好了。

      反贪是好武器,只不过弗朗茨这个皇帝不能够喊,现在奥地利政府中的贪官遍地,容易人人自危。

      事实上,自从弗朗茨继位过后,奥地利的官僚集团就干净了不少,面对一个强势的皇帝,很多人都自觉的收敛了一下自己的行为。

      政府上层变得清廉了,中下层肯定要受到影响。能够进入政坛的就没有几个傻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斐迪南一世时期,皇帝无法处理政务,权利落到了执政委员会手中。

      一帮权臣相互斗争,争先拉拢底下人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为了【创建和谐家园】这点儿小事情,就大动干戈呢?

      不能够一棍子打死,那么抓执行能力总可以吧?弗朗茨又不准备大开杀戒,只是把无能的官员赶回家。

      要是运气不好被查到了【创建和谐家园】,那么没办法,奥地利是一个法制国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和【创建和谐家园】相比,无能更可怕。既【创建和谐家园】又无能,那就十恶不赦了。

      不需要多,只要把百分之一的无能之辈赶回家,再从中挑选出几个倒霉蛋出来杀鸡儆猴,奥地利的吏治问题就遏制住了。

      把贪官都杀光的中二想法,弗朗茨是不会有了。如果是在新兴国家还差不多,奥地利这种老牌帝国,利益集团早就勾结了起来。

      作为皇帝,每一次打击一小撮没有吃相、肆意妄为之辈,那没有问题,只要借口合适,大家会很积极的配合。

      如果想要把利益集团一网打尽,被逼急了,换皇帝的事情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官僚的节操不能够期待,只要他们不触犯底线,弗朗茨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清官要用,贪官也要用,甚至昏官都可以留下几个,只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是,陛下!”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他已经准备推动考功制了,这是奥地利政府为了避免底下官员消极怠工,专门设计的政绩考核制度。

      这个标准并不是很高,只要能够完成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就算是合格了。

      如果在这基础上,还做出了成绩,那么恭喜你准备升官了。

      反之,既没有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又没有拿的出手的政绩,就是要清洗的无能之辈了。

      发展经济是政绩,推广民族融合是政绩,普及义务教育是政绩,把政府的政令切切实实执行了下去,那也是政绩。

      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做出了成绩,那都是政绩。

      奥地利政府要打击的是那种不听话,又无能的官员。

      中央政府让你推广奥地利语,你跑去推广地方方言,你不完蛋谁完蛋?

      作为政府打击的对象,查一下你的钱包自然是少不了的。要是查出来了问题,正好拿来当典型杀鸡儆猴。

      有多少官员因此而丢掉帽子,又有多少官员因此获得升迁,弗朗茨并不是很关心,他只要最终的结果。

      第三十四章、被带偏的话题

      1850年2月21日,在英法俄的外交压力下,普鲁士政府同丹麦王国在柏林签订了《普丹柏林条约》。

      普鲁士政府承认丹麦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创建和谐家园】,普丹战争正式结束。

      在条约签订前,在俄国人的强势压力下,普鲁士军队实际上已经撤出丹麦王国,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都被放弃了。

      条约签订过后,德意志联邦代表团愤怒离场,拒绝承认丹麦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创建和谐家园】。

      普鲁士政府被坑了,这次坑他们不光是德意志地区各邦国,还有俄国人,显然尼古拉一世在用实际行动警告普鲁士人老实一点儿。

      谈判的时候,刚开始德意志联邦代表团还支持普鲁士,和俄国代表发生了激烈争吵,在英法俄立场一致的态度下,很快代表团就怂了,认可了英法俄的调停。

      本来说好的大家一起签订条约,结果普鲁士政府把条约签订过后,联邦代表团就马上开溜了,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普鲁士政府。

      没错,就是开溜了。所谓的愤怒离场,那都是说给民众们听的,反正联邦代表团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怎么说都可以。

      普鲁士人还以为英法俄会逼迫德意志联邦签订条约,一劳永逸的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问题,结果俄国代表满意的离开了。

      没有了俄国人,英法自然也懒得管了。

      反正德意志联邦就只有普鲁士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接壤,别的邦国不管口号喊的有多响,实际上都只能放空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0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