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任何人都不喜欢坚持原则的下属,这种人常常令领导的面子很受伤,既然皇帝带了头,他们自然要效仿了,最后政府中剩下的都是圆滑之辈。

      后果会怎么样,弗朗茨不敢想。反正一个国家,只要上层烂掉了,下层的堕落速度会超乎常人的想象。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只能制定一套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同样也要受到规则约束。

      “以奥地利的实际情况,你们按照年经济增长速度百分之五计算,考虑五十年内我们的运输需求,设计出一套适合奥地利的标准体系,有问题么?”弗朗茨问道

      “没有!”施泰因回答道

      技术上东西他还是有信心的,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那个是政府的问题,能不能达到百分之五,这就不管他的事了。

      弗朗茨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等一等,还要考虑到连通神圣罗马同盟和巴尔干地区,未来我们会向他们推广这一套标准,最终大家的铁路网会连成一体。”

      建立神圣罗马同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统一铁路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巴尔干半岛别的地区可以不要,但是贝尔格莱德必须要拿下,这是巴尔干半岛的门户,掌握了这里就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命脉。

      多瑙河流域两个公国也必须要掌握在手中,这关系到匈牙利的粮食出口,同时这里也是奥地利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通道。(瓦拉几亚公国、摩尔达维亚公国)

      在铁路没有贯通之前,匈牙利的粮食都是经过多瑙河流域,进入到黑海中运往欧洲各国销售的,匈牙利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也严重依耐于多瑙河。

      这也是为什么奥地利坚决反对俄罗斯占据黑海海峡的原因,这威胁到了奥地利的国家安全。

      专业的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干的好,奥地利的大铁路计划,上马的还是有些仓促。

      谁让弗朗茨低估了贵族们的投资热情呢?

      或许在很多资料上,贵族都是腐朽、落后的,可实际上他们在保守的同时,也有着进步的一面。

      贵族从小到大都接受着最好的教育,接收到了常人接触不到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怎么可能都是傻子【创建和谐家园】呢?

      他们保守反对政治变革,那是自身利益决定的,怎么可能让既得利益者反对自己的利益呢?

      真正的蠢货早就见上帝去了,1848年奥地利大革命,贵族集团内部也发生了一次大洗牌,很多判断失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贵族,已经被除名了。

      贵族们的观念,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是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进行转变。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弗朗茨推动解放农奴、土地赎买,实际上也是贵族阶级做出的让步。

      法国人的例子告诉了他们,要是不让步革命蔓延,最后的损失还会更大,所以他们一面做出让步,一面又帮助政府镇压叛乱。

      其中有一部分处于革命漩涡中的倒霉蛋,在这场变局中选择了逃避,结果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土地已经被强制赎买了。

      这些人在丧失了土地这个支柱过后,率先开始了寻找新的项目进行转型。这个时候铁路出现了,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潜力。

      他们需要一个新的产业,维持家业不坠落,铁路就是很多人的选择,在这么多的人努力下,铁路建设速度被人为的加快了。

      才会出现这种,前线已经在开始做施工准备了,铁路轨道的标准还没有出炉。

      运输要求的基本资料,政府已经提供了。铁路设计师们要计算出运力需求并不难,再由运力需求决定铁路标准,这就更加简单了。

      很快设计标准就摆在了弗朗茨的面前,别的各种参数他这个外行也看不懂,唯一引起他重视的还是轨距。

      铁道部提出了四中方案,即:1524mm标准体系、1600mm标准体系、1665mm标准体系、和1712mm标准体系。

      前期开工的主干道,都是商业繁华地区。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量都是最高的。

      在建立铁路标准体系的时候,自然是重点考虑了这一地区的要求,加上考虑五十年时间,这个标准自然就上涨了不少。

      没有窄轨铁路,这个年代受限于火车制造技术,窄轨铁路的运输量受到了限制,由于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少被用在主干道铁路建设上。

      最终的选择权又到了奥地利政府手中,理论上来说上面的几种方案现在都是可行的,选用哪一种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第二十八章、头疼的战略

      弗朗茨眼中的难题,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都不是问题。

      从建设成本上分析,这四套标准之间的最大差距不过1.2%,也就是说铁路的建设成本不是影响决定的主要因素。

      想想也对,这个年代的铁路轨距普遍都比较大,俄国人的第一条铁路轨距还是1829mm的,后来官僚们为了捞钱,才听了美国工程师的建议改为了1524mm。

      从六英尺缩小到五英尺,节省了多少成本?

      在预算上节省了3%,当然以沙俄官僚们的作风,最后肯定是省不下多少钱的。

      标准轨距是英国人向全世界推销的,从1846年开始约翰牛就出台了法律,从这个时候开始1435mm体系,就成为了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的标准轨距。

      不过,很快印度就成为了例外,标准轨距无法满足他们的运输要求,英国人是务实的不行就放大,所以印度的铁路大部分都是1676mm标准,其它乱七八糟的轨距铁路自然也不少。

      经过了英国人近百年的努力,到了20世纪中期1435mm体系才成为国际标准轨距,最初的牛牛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英国技术体系。

      有没有限制大陆国家货运能力的目的,这个就不得而知,反正弗朗茨不信约翰牛会这么好心。

      以19世纪中期的技术,宽轨铁路货运量是超过窄轨铁路的,并且安全性和速度都要高的多,这和21世纪完全不一样。

      后世靠科技解决了列车的稳定性问题,窄轨铁路的货运能力、速度都被提升了上去,这个时代是做不到的。

      铁路维护成本,实际上都差不多。铁路建成后构造完全一样,差距只是枕木长短,窄轨铁路维护简单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占地面积的问题,那就完全是在扯淡了,谁家的铁路两边不留隔离带,难道还要利用火车下面的土地么?

      ……(不扯了,都快成科普了)

      “陛下,既然要统一标准,那么不如让神圣罗马同盟一起统一标准,把大家召集起来,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或许更好。”梅特涅提议道

      “时间来得及么,我们的铁路已经开始施工了?”费利克斯首相关心的问道

      “没有问题,铁路施工才刚刚开始,在一年之内做出决定,都不会影响施工。”铁道部长施泰因回答道

      这个年代的铁路施工真的很慢,现在才开始【创建和谐家园】,完了之后该挖的挖,该填的填,没有一两年的功夫都到不了路基施工。

      “那就拉着大家一起搞,铁道部负责选出一项最优方案,作为我们的意见,尽量说服大家一起推行。

      如果争执不休,就把这几套标准拿出来,让大家进行投票,反正这些方案都适合奥地利。”弗朗茨无所谓的说道

      “那就1676mm吧,这个标准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安全性也有保障。”施泰因迅速给出了答案

      至于铁路国际标准,这个年代有这个东西么?谁承认啊?

      要知道英国人在修西部铁路的时候,因为技术的关系发现他们的标准体系无法保证安全,都改用了宽轨,到了19世纪末期技术达标了,才推倒重建的。

      一旦神圣罗马同盟建立了新的标准,那么未来国际铁路轨距标准或许就变成了两套。

      别的不说,南德意志邦国铁路标准统一了,普鲁士跟进还是不跟进?

      要是不跟进的话,在经济上双方就被切割开了;要是跟进的话,中欧、南欧就统一了标准体系,造成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皇帝,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考虑政治军事。比如说现在,让奥匈帝国和毛子统一铁路标准,弗朗茨马上就会怂。

      原因不说都知道,任何国家和毛熊做邻居,都必须要小心谨慎。那怕大家是盟友,该防备的还是要防备。

      这个时期,欧洲各大列强实际上都有几分外强中干的样子,奥地利也不例外,社会改革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来得及转化为国力。

      英国人的国力同样没有达到巅峰,印度还没有完全被他们吃下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还有土著势力,南非只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据点,东南亚殖民正在进行中,埃及还是法国人占主导,大殖民帝国还没有完成拼图。

      法国人忙着内部斗争,俄国人内部矛盾只是被压下去了,只待被外力引爆。

      普鲁士王国还要靠对外战争转移社会矛盾,内部改革才刚刚起步,表面上军事实力不错,可是国内经济不给力。

      西班牙继续没落中,社会改革还没有启动;远在大洋一边的美国,这个年代还只是一个人口刚过两千万的农业国,主要经济收入是出口棉花,南北矛盾已经出现了矛头。

      想到了这里,弗朗茨猛然间浮现出了一个念头,要不要找个机会去搞一下南非?

      南非那么大,英国人只是在沿海建立了殖民统治,内陆地区还是无主之地,除了好望角外,别的地区英国人根本就没有重视。

      现在英国人很忙,还顾不上非洲更多的地区,切入点那么多,要是现在加入进去,没准还可以分一块肉。

      实在不行就从纳米比亚入手,再占领博茨瓦纳,打个擦边球;或者是从坦桑尼亚入手,占领赞比亚、津巴布韦,由内陆杀入南非的腹地。

      理论上都挺不错的,实际操作起来貌似不怎么靠谱,这个年代的非洲大陆一点儿都不可爱,疾病、毒虫猛兽一堆,要殖民这里先准备承受超高的死亡率。

      理论上也不算很高,只要小心一点儿,把死亡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这话说说还可以,真要是去实施了就会发现大家其实没有那么勇敢,活的好好的谁愿意过去冒险呢?

      有利益【创建和谐家园】除外,比如说南非的金矿被发现了,那么大家一下子就变得勇敢了起来,疾病、毒虫、猛兽都不算啥。

      令人遗憾的是,等黄金被发现了,就轮不到奥地利了。除非是提前占领,然后和布尔人联手,不然根本就抢不过英国人。

      理智归理智,这个念头一出来,弗朗茨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反正距离南非发现黄金的时间还长,大不了支持一下国内的非洲殖民派,让他们先过去建立据点。

      等英布战争爆发的时候,奥地利大概已经雄起了,到时候无论是支持布尔人给约翰牛添乱,还是参合进去瓜分一份,都需要立足点。

      动手的时机必须选好,最好是英国人自顾不暇的时候,突然发动造成既定事实。

      这个年代的国际法则,无主之地,谁先占了就算是谁的,前提条件是要能够保得住。

      时间还早,不用急着动手。弗朗茨不是盲目行动的人,现在看来还是要推动苏伊士运河建设了。

      独霸这条运河,奥地利没有那个能耐,但是鼓动一下,变成国际共管运河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历史上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英国政府可是全力反对的,他们认为这条运河会威胁到他们的海运霸主地位。

      英国民众认为这条运河无法通行大型船舶,运河公司的股票在英国几乎是无人问津。

      反倒是在法国卖的不错,运河公司中途还出现了资金不足停工,差点儿变成烂尾工程,最后在罗斯才尔德家族的周旋下才顺利完工的。

      历史上运河通航已经是1869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奥地利的海军也差不多有点儿分量了。

      别的不敢保证,成为运河的股东还是可以做到的。

      历史上法国扛不住英国人的压力,还有财政出现问题才被迫放弃的,要是变成法奥联合主导苏伊士运河,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

      具体怎么操作,弗朗茨就头疼了。列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大家是既有合作,又在互相捅刀子。

      今天在这里联手,明天换个地方大家又干一仗。

      想要减少矛盾,除非想俄奥密约那样,大家各取所需,提前把势力范围约定清楚。

      只要想象就不可能,奥地利可以对俄罗斯做出让步,那是大家的核心战略不冲突。

      弗朗茨还知道俄国人的战略一启动,就要遭到英法奥斯曼三国的围殴,毛熊的国力无法支持这种长期的消耗战,失败是必然的。

      除非英法主动入侵俄国,奥地利才会受盟约影响被拉入战争。只不过打开地图就知道,除非是俄国主导杀出来,不然英法想进攻俄国都难。

      显然这种事情不能来第二次,奥地利只能选择一个大国做盟友,左右摇摆的二五仔很容易被拍死的。

      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

      在铁路计划启动的同时,弗朗茨也没有忘记另外两个核心产业,不过在这两项产业上,政府直接插手就少的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工制造业可以看为一个整体。农产品加工业能够被单独剥离出来,没有别的因素,就是单纯的能够赚钱。

      目前奥地利帝国最大外汇来源,就是农产品出口。其中包括精加工农产品出口、原生态农产品出口两部分。

      毫无疑问,完成加工过后的粮食出口利润要高的多,能够带动大量的人员就业,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税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9: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