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6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无人报考的岗位可以全部取消,缺人的话我们就自己培养。估计就算考试通过了,很多人都不想去穷乡僻壤。

      他们不想去就算了,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军队不是有复员士兵么,这些偏僻角落贵族子弟看不上,士兵总不会也看不上吧?

      从中挑选识字的士兵,培养一下,充当偏远地区的基层公务员。

      对一人报考多个岗位的情况,这次就算了,事先我们没有做出规定,他们的做法是合法的,就当吸取教训了。

      不过在考中了一个部委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参加下一个的部委考试,报名费不予退回。”

      弗朗茨没有提转业军官们的问题,这个年代奥地利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就算他自己没有了贵族头衔,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叔伯,总会有是贵族的。

      作为贵族子弟,他们的待遇又不一样。退役前在军队中的级别,转业过后就有等同的待遇。

      换句话说,在军队中他们是军官,转业过后他们同样是官。如果能力不济无法胜任,那么就只能降级了,但是在工资待遇上不会降低。

      当然,这仅限于有军功的。没有军功的军官转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弗朗茨提出的从士兵中挑选人才培养,同样仅限于有功之臣,没有战功的大头兵,自然不在培养范围之内。

      对于重复报考的考生,弗朗茨是非常理解的,当年他也经历过,谁都想多一次机会,多一个选择。只不过这样一来,会给招考部门增加工作量。

      弗朗茨还是有节操的,既然事先政府没有说清楚,那就不能推卸责任,增加工作量就增加工作量好了,自己挖的坑自己负责填。

      ……

      政府一下子取消了三万五千多个岗位,开考比例总算是攀升到了2:1,有几分竞争残酷的意思了。

      各个招聘单位,还在为出题而烦恼,欧洲舆论已经沸腾了。

      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观点,有支持的也有反对,总之奥地利的这次公【创建和谐家园】,成为了欧洲社会的焦点。

      恩格斯就在莱茵报上面发表了文章,充分肯定了奥地利政府的公【创建和谐家园】制度。

      理由非常的简单,奥地利政府公布的限制条件,排除了资产阶级后,却没有限制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理论上,只要他们的学历到了,就可以通过选拔进入政府体系中。

      加上奥地利政府前段时间提出的义务教育,让很多~~主义者认为奥地利政府正在积极改革,准备吸纳工人阶级进入政府中。

      好吧,这个美丽的误会,弗朗茨是不会出来解释的,多一帮拥护者总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名皇帝,他需要的是一帮忠心度在及格线上的人,帮他管理好这个国家,至于这些人的出身并不重要。

      只能说面对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用人机制。在奥地利就必须要倚重贵族,如果是在英法,那么资产阶级同样可以国家的支柱。

      这是社会环境决定,要是在一个新兴国家,没有根深蒂固的贵族,没有实力雄厚的资产阶级,那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支柱。

      如果盲目改革,背离了支持自己的阶级,那么王莽就是最好的榜样。

      第十一章、奥地利经济圈计划

      在公【创建和谐家园】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远在教皇国的奥地利军队在庇护九世教皇的欢送下踏上了归途。

      刚刚登上总统之位,想要利用干涉教皇国刷存在感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得不遗憾的选择了放弃。

      奥地利军队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庇护九世教皇完全没有换个老大的意思,法国军队再过去就成入侵了。

      如果奥地利军队不走,或许庇护九世还会找法国人制衡一下,可是现在都开始撤离了,他干嘛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法国人的势力没有能够借机深入到意大利地区,通过干涉教皇国的军事行动,奥地利保住了在意大利邦国的影响力。

      这对奥地利的工商界来说非常的重要,保住了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意味着保住了这一片商业市场,给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新的一轮政府会议上,财政大臣卡尔路德维希冯布鲁克意气风发道:“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

      纵观世界各国,只有英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庞大殖民地的基础上。

      奥地利没有广袤的殖民地,我们想要追赶英国人的步伐,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属于奥地利的市场。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释放本土市场,但是这还需要时间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利用外交手段,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首的商业圈,这将大大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加速我们工业化的进程。

      将那不勒斯王国、教皇国、托斯卡纳、巴伐利亚、符腾堡等地区纳入经济圈中,我们将形成一个六千七百万人口大市场,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

      ”

      拉上意大利邦国和南德意志组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这可不光是经济上的,在政治上这同样可以巩固奥地利的南欧霸主之位。

      顺便还可以打击一下正在崛起中的普鲁士王国,以奥地利为核心的商业圈建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就名存实亡了。

      因为交通的关系,就算是让普鲁士人加入新的经济体,意大利地区他们也够不着,在铁路没有贯通前,光运输成本就能让他们的产品丧失竞争力。

      新市场够不着,原本德意志地区的市场却将要面临奥地利商品的冲击,现在的普鲁士王国可不是二十年后的普鲁士王国,制造业对上奥地利并不具备优势。

      计划虽然不错,可是要具体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就是靠什么让大家相信,共同的经济体对他们有利。

      无论是任何同盟,利益都是最好的纽带。以奥地利为主导的经济圈,显然是符合奥地利利益的,可是对这些加盟国就不一定了。

      奥地利工业革命需要从外界吸血,至少在初级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够否认。

      只有到了后期才可以打着贸易平衡的幌子,利用产品的高附加值牟利,让吃相变得好看一些。

      梅特涅反对道:“卡尔先生,你的计划确实很不错,但遗憾的是这项计划成功率太低了。

      无论是意大利邦国,还是南德意志邦国,一旦盘剥过头了,他们都会跳槽,奥地利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这些小国跟着奥地利混是为了利益,如果奥地利不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了,那么换一个老大也未尝不可。

      国与国之间不要谈忠心,那是不存在的。没有背叛,那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财政大臣卡尔胸有成竹的解释道:“但奥地利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共同经济体,的确是我们获得的利益最大,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没有好处了。

      至少和我们合作的一部分人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把统治阶级变成这个利益集团,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只要我们还可以控制好这个度,底层民众是感受不到的,比如说德意志地区的关税同盟,民众不就没有【创建和谐家园】普鲁士王国么?

      一旦工业革命完成,凭借技术上的优势,我们还可以推动商业平衡贸易,进一步隐藏这种财富掠夺。”

      弗朗茨的心中一惊,这是要扶持买办阶层了。

      意大利地区的工业萌芽在北边,中南部地区是一片空白,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南德意志地区也好不了多少,同样是经济发展缓慢,市场上充斥着来自普鲁士王国的商品。

      现在奥地利要建立经济圈,对这些邦国的统治阶级来说,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相反大家还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其他列强的态度呢?如果我们推动这项计划,会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外交局面?”费利克斯首相关心的问道

      梅特涅起身,在室内徘徊了几步,才给出了答案。

      “问题不大。上述地区都是我们的传统势力范围,我们并没有捞过界,列强的反应不会太激烈。

      前不久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访问维也纳,我们还重新确定了大家在意大利地区的势力范围,英国人就算是不满,也没有干涉的理由。

      俄国人那边,我们还可以获得支持,沙皇政府是不会在意这些小问题的。

      法国人自顾不暇,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为了当选总统,采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共和派是不会服他的。

      有共和派主导的内阁和议会和总统对着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法国人什么也干不了。

      估计普鲁士人会强烈反对,不过他们的意见可有可无,无力阻止我们的行动。”

      “英国人没有干涉的理由”,这是一个笑话,弗朗茨宁愿相信英国人没有干涉的实力,或者是说没有让他们不顾一切采取行动的利益。

      这个年代大英帝国不缺市场,作为唯一的工业国,加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他们的日子过的实在是太舒服了。

      英国人在意大利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撒丁王国,还有就是伦巴第和威尼斯,没有几个商人会傻不拉几的投资要什么、就没有什么的南意大利。

      意大利邦国都还是封建王朝,商业市场对约翰牛来说可有可无,并不值得为此和奥地利翻脸。

      加上俄国人的支持,英国人就算是反对也无效。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英国人还没有获得大家公认的霸主地位,至少奥地利就不承认。

      普鲁士王国的态度现在还不足以令奥地利忌惮,现在他们还没有统一德国,还不是后世那个牛逼哄哄的第二帝国。

      1848年的普鲁士王国,人口不过1300万,不足奥地利的百分之四十,经济总量大约是奥地利的一半左右。备注:经济总量不等于工业

      “西班牙呢?”弗朗茨关心的问道

      别的欧洲国家可以无视,但是西班牙的态度不可以不考虑,在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的影响力丝毫不弱,甚至还要更大。

      西班牙已经不是哈布斯堡王朝时代了,现在是波旁王朝伊莎贝尔二世时代,他们的态度也必须要考虑到。

      梅特涅解释道:“陛下,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西班牙王国内部矛盾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革命。

      我们只是建立商业同盟,并没有损害到他们的利益,西班牙政府干涉的可能性不大。”

      弗朗茨点了点头,不就是最常规的操作捏软柿子嘛,只要奥地利没有吞并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人就可以接受。

      再说了,就西班牙现在的工业水平,出口到那不勒斯王国的工业制品还真的不多。

      “卡尔先生,我们这么扩张市场,国内的工商业能够跟的上么?如果不能够第一时间抢占市场,要是培养一帮竞争对手出来,我们就丢人现眼了。”费利克斯首相皱着眉头问道

      不要笑话别人,这个年代的奥地利工业也发达不到哪里去。在东南欧那是发达水平,和英国人比就差的远了,就是和法国人比都要差一点儿。

      “首相阁下,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我们工业部可以保证击败任何竞争对手!”工业大臣卡斯钦屈贝克信心十足的说

      他的自信是建立国企制度初步成功的前提下的,和私人企业追求利益相比,国有企业现在的战略目标是尽快完成工业革命,利润都是浮云。

      奥地利政府没有从企业抽血,现在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利润,自然是全部投入到了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当中。

      因为战争对工商业的造成的伤害,现在已经恢复了过后,奥地利的制造业正在快速攀升中。

      这个速度还不是极限,只要政府肯往这上面砸钱,还可以继续提升下去。

      这在弗朗茨的意料之中,不管后世如何抨击国有体制,但是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国有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要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烂掉,拥有众多优势的国企,绝对比私企更加有战斗力。

      苏联就是最好的例子,短时间内就跨越式的发展,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至于后期衰落的问题,弗朗茨完全是不屑一顾。想要衰落,也得要先崛起再说。都还没有出现问题呢,想那么远干嘛?

      大不了等国有经济不行了,再进行经济转型好了。反正奥地利又不是光国有经济,私有企业同样在发展中。

      等工业革命完成后,再陆续把不赚钱的轻功业企业甩卖出去,政府控制住关系到国际民生的行业就行了。

      见大家没有了疑问,弗朗茨说道:“如果大家没有疑问,那么建立以奥地利为核心的商业圈计划,现在就开始表决,赞同的请举手。”

      民主表决,这不是弗朗茨的创新,在欧洲早就有了,他不过是学习了一下前人的先进经验。

      奥地利有资格参与决策的都是部长以上【创建和谐家园】,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权利制衡。

      弗朗茨不是爱揽权的人,大部分的政务都被他丢给了内阁,为了避免被架空,他在政府扩大会议上又增加了一项民主表决。

      部长级以上官员,都是国王亲自任免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被收买的。他们都是内阁大臣的候选人,在接受内阁领导的同时,又分了内阁的权利。

      第十二章、神圣罗马同盟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打造奥地利经济圈的计划,自然是高票通过了。 具体怎么实施,老实说弗朗茨还真的不知道,时代不同、国情不同,很多东西是不能够生搬硬套的。 包括拉小弟,都要一个一个去做思想工作,可能给每一个邦国许诺的利益,都不一样。 这一点弗朗茨还是相信梅特涅的,毕竟这位“欧洲宰相”经验丰富,平衡各方利益是他的拿手绝技。 在弗朗茨看来,这个经济同盟,在未来还可以变成政治同盟、军事同盟,伴随着经济发展,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是早晚的问题。 未雨绸缪,就很重要了。 比如说:联盟的名字就必须要有代表性,弗朗茨觉得神圣罗马同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陛下,如果以神圣罗马命名的话,恐怕意大利邦国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费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说 “如果我们把联盟的总部放在罗马呢?甚至还可以放在圣地梵蒂冈隔壁,既有了神圣,又有了罗马,这么称呼没有问题吧?”弗朗茨反问道 梅特涅劝阻道:“陛下,将联盟总部放在罗马,这有损帝国在联盟中的声誉啊。” 弗朗茨想了想说:“这并不重要,经济同盟本质上就是围绕着奥地利展开的,我们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声誉上的影响微乎其微。 我们还可以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这仅仅只是经济上的联合,降低各国的警惕性。 这个名号我们可以不用直接提出来,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决定总部设立在什么地方,只要奥地利不参与竞争,什么地方能够比得上罗马更加有竞争力? 等总部确定了,在让教皇陛下提出这个名字好了,能够扩大影响力的事情,庇护九世是不会拒绝的。” 虚名神马的,他是最不看重的。如果将经济同盟总部放在维也纳,就算是大家都同意,弗朗茨也不敢打出神圣罗马的旗号。 不要以为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了这么多年,大家就不记得了。欧洲各国可是非常警惕的,奥地利敢流露出重建神罗的意思,在外交上就不要想有好日子过。 现在这样打个擦边球还可以,总部在【创建和谐家园】世界的圣地梵蒂冈隔壁,既有神圣又有罗马,这么叫也说的过去。 “陛下,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利益呢?”梅特涅疑惑的问 换了一种说法,这都成了宗教版的神圣罗马同盟了。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对奥地利来说貌似没有多少好处。 “表面上当然没有任何利益,可实际上神圣罗马同盟和神圣罗马帝国就只有两个字的差距。 如果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未来还可以让媒体把名字改一改,比如说称呼:神圣罗马经济帝国,或者是直接叫神圣罗马帝国。 这些都是媒体自己的称呼,和我们没有关系,各邦国政府有意见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弗朗茨平静的解释道 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可是深远的,尤其是在德意志地区,被成为德意志第一帝国,也是德意志各邦国唯一承认的帝国。 这是哈布斯堡王朝遗留下来的巨大政治资源,弗朗茨怎么可能不利用呢? 叫的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普通人可没有那么多功夫去分辨,此“神圣罗马帝国”和彼“神圣罗马帝国”的区别。 当大家都认可了神马罗马帝国后,奥地利兼并南德意志邦国的民众基础也就有了。 靠着经济上的捆绑,政治上的渗透,到时候根本就不用采取武力,就能够完成合并。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左传》-《鞌之战》 弗朗茨这是利用时代差距抢注冠名权了,只要奥地利能够发展壮大,加大对各邦国的优势,就可以李代桃僵造成既定事实。 人心思变,历史意大利地区的统一和德意志地区的统一,都是因为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要是没有这个基础,撒丁王国也没有能力统一意大利地区;普鲁士王国多半会感受一下哈布斯堡王朝的苦楚,被德意志邦国联合国外势力揍的半身不遂。 费利克斯首相冷笑着说:“只要德意志地区民众认可了,各邦国政府就算是不想认,到时候也由不得他们了。 为了避免外力干扰,我们最好还是秘密行动,先和这些邦国一家一家签订密约,等协议达成过后再对外公布。” 作为坚定的德意志派,费利克斯首相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向德意志地区扩张的机会。 在他看来神圣罗马同盟,或者说是神圣罗马帝国,就是用来抗衡普鲁士人提出小德意志思想的最佳利器。 如果普奥两国实力继续壮大下去,摆在德意志邦国面前的就只剩下两条路了,要么加入普鲁士领导的小德意志,要么加入奥地利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 没错,到了未来就不是神圣罗马同盟,而是神圣罗马帝国了。 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北德意志邦国多半会倒向普鲁士王国,可是南德意志邦国就不一样了,他们天然倾向于奥地利。 在弗朗茨的影响下,奥地利已经出现了普奥联手瓜分德意志地区的声音,这个声音不光是在奥地利有市场,在普鲁士同样也不乏支持者。 没有统一德意志地区前,普鲁士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们能够统一德意志地区,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最高目标只是兼并北德意志地区。 容克贵族们还没有后世那么牛逼哄哄,让他们去打败奥地利、法兰西,估计还没有开战一个个就怂回去了。 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打不赢。 要不然克里米亚战争中后期,普鲁士王国就动手了,英法和俄国人陷入了苦战,只要击败奥地利,他们就可以统一德意志地区。 不要看后世的德国军队天下无敌,但那是未来不是现在,普鲁士王国的崛起是1848年改革过后,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现在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综合国力制约了他们的军队实力。历史上的成功充满了巧合性,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都是在赌国运。 根本就不是教科书上说的那样,赢在制度上、赢在了义务教育上、赢在了综合国力上。 要是奥地利政府自己不作死,用人失当、军事部署失误,普奥战争就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只要拖上三五个月普鲁士就只能哭了。 普法战争更是喜剧,已经飘了的拿破仑三世自认为是军神再世,根本就没有进行全国动员,匆匆就对普鲁士王国宣战,用22万法军和47万普军决战。 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统一经过一番包装过后,德军的军魂就建立了起来,战斗力达到了巅峰。 成功者总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弗朗茨对正在崛起中的普鲁士非常忌惮。 在他看来要么提前打断普鲁士王国的统一之路;要么就干脆放任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奥地利转移发展方向。 这个选择题由不得他来做,现实已经帮他做出了决定。奥地利民众无法容忍丧失德意志领导者的地位,奥地利政府也承担不起这个政治后果。 既然如此,弗朗茨就只能沿着第一条路走下去了。光打断普鲁士的计划还不够,既然奥地利的精力被牵制在了德意志地区,自然就要有所收获了。 普奥联手瓜分德意志地区,就是一个不错的构想。作为补偿,奥地利将会支持普鲁士向别的方向进行扩张。 好吧,这是纯粹在忽悠了。除了中二少年外,绝大部分政客都不会相信,奥地利会真的支持普鲁士对外扩张,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扩张方向了。 向北欧扩张,问过俄国人没有? 向低地国家扩张,先看看法国人答不答应? 去海外抢殖民地,强大的海军在哪里? “谈判的问题,我们外交部会做好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同盟的共同利益在哪里,我们又靠什么诱惑他们加入进来?”梅特涅不咸不淡的问道 既然是利益捆绑,就必须要先让大家看到利益所在。 “我们可以仿照德意志关税同盟,大家共同降低关税,促进商品流通。 我们还可以把某些商品的销售权,分包给各国的实力派,用利益收买他们。 比如说:我们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如果我们直接销售,肯定会损害当地贵族的利益,可是转手给他们销售,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 本来这些邦国都要从外界进口粮食,从什么地方买不是一样?关税降低了,大家的利润还增加了。”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 简单的说,就是出让部分利益给当地贵族,换取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的畅通无阻。 贵族们的利益被满足了,资本家们的利益自然就牺牲了。这些邦国都还是封建王朝,贵族还掌控着主导权,收买他们就收买了政府。 “不行,如果这么做,我们的农产品利润如何保障呢?”路易斯大公反对道 任何行业的利益都是有限的,构成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从中获取利润,一个环节拿多了,另一个环节自然就拿少了。 “不要忘了,我们可以以更低的关税进入市场,在价格上是拥有优势的。我们还可以操纵同盟提高外来农产品关税,保障大家的利益。 在排挤掉别的农产品入场后,我们的粮食出口总量还可以继续扩大,甚至是垄断掉各邦国的粮食进口。 奥地利的粮食生产,还没有达到极限,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 在解放农奴过后,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内的粮食产量即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如果不开辟新的市场,国内的粮食恐怕会大量的滞销。卖都卖不出去了,还谈什么利润? 为了开辟新的市场,放弃一点儿眼前的利益,换取未来更大的利润,难道不可以么?”财政大臣卡尔忽悠道 不得不说,他的理论是非常有道理的。利润不利润,也必须要粮食先卖出去了在说,滞销在家中谈什么利润? 这和后世的低价倾销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低价仅仅只是在于批发,利润都到了权贵手中,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依然不会降低太多。

      第十三章、残酷社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3: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