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无人报考的岗位可以全部取消,缺人的话我们就自己培养。估计就算考试通过了,很多人都不想去穷乡僻壤。
他们不想去就算了,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军队不是有复员士兵么,这些偏僻角落贵族子弟看不上,士兵总不会也看不上吧?
从中挑选识字的士兵,培养一下,充当偏远地区的基层公务员。
对一人报考多个岗位的情况,这次就算了,事先我们没有做出规定,他们的做法是合法的,就当吸取教训了。
不过在考中了一个部委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参加下一个的部委考试,报名费不予退回。”
弗朗茨没有提转业军官们的问题,这个年代奥地利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就算他自己没有了贵族头衔,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叔伯,总会有是贵族的。
作为贵族子弟,他们的待遇又不一样。退役前在军队中的级别,转业过后就有等同的待遇。
换句话说,在军队中他们是军官,转业过后他们同样是官。如果能力不济无法胜任,那么就只能降级了,但是在工资待遇上不会降低。
当然,这仅限于有军功的。没有军功的军官转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弗朗茨提出的从士兵中挑选人才培养,同样仅限于有功之臣,没有战功的大头兵,自然不在培养范围之内。
对于重复报考的考生,弗朗茨是非常理解的,当年他也经历过,谁都想多一次机会,多一个选择。只不过这样一来,会给招考部门增加工作量。
弗朗茨还是有节操的,既然事先政府没有说清楚,那就不能推卸责任,增加工作量就增加工作量好了,自己挖的坑自己负责填。
……
政府一下子取消了三万五千多个岗位,开考比例总算是攀升到了2:1,有几分竞争残酷的意思了。
各个招聘单位,还在为出题而烦恼,欧洲舆论已经沸腾了。
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观点,有支持的也有反对,总之奥地利的这次公【创建和谐家园】,成为了欧洲社会的焦点。
恩格斯就在莱茵报上面发表了文章,充分肯定了奥地利政府的公【创建和谐家园】制度。
理由非常的简单,奥地利政府公布的限制条件,排除了资产阶级后,却没有限制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理论上,只要他们的学历到了,就可以通过选拔进入政府体系中。
加上奥地利政府前段时间提出的义务教育,让很多~~主义者认为奥地利政府正在积极改革,准备吸纳工人阶级进入政府中。
好吧,这个美丽的误会,弗朗茨是不会出来解释的,多一帮拥护者总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名皇帝,他需要的是一帮忠心度在及格线上的人,帮他管理好这个国家,至于这些人的出身并不重要。
只能说面对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用人机制。在奥地利就必须要倚重贵族,如果是在英法,那么资产阶级同样可以国家的支柱。
这是社会环境决定,要是在一个新兴国家,没有根深蒂固的贵族,没有实力雄厚的资产阶级,那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支柱。
如果盲目改革,背离了支持自己的阶级,那么王莽就是最好的榜样。
第十一章、奥地利经济圈计划
在公【创建和谐家园】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远在教皇国的奥地利军队在庇护九世教皇的欢送下踏上了归途。
刚刚登上总统之位,想要利用干涉教皇国刷存在感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得不遗憾的选择了放弃。
奥地利军队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庇护九世教皇完全没有换个老大的意思,法国军队再过去就成入侵了。
如果奥地利军队不走,或许庇护九世还会找法国人制衡一下,可是现在都开始撤离了,他干嘛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法国人的势力没有能够借机深入到意大利地区,通过干涉教皇国的军事行动,奥地利保住了在意大利邦国的影响力。
这对奥地利的工商界来说非常的重要,保住了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意味着保住了这一片商业市场,给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新的一轮政府会议上,财政大臣卡尔路德维希冯布鲁克意气风发道:“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
纵观世界各国,只有英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庞大殖民地的基础上。
奥地利没有广袤的殖民地,我们想要追赶英国人的步伐,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属于奥地利的市场。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释放本土市场,但是这还需要时间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利用外交手段,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首的商业圈,这将大大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加速我们工业化的进程。
将那不勒斯王国、教皇国、托斯卡纳、巴伐利亚、符腾堡等地区纳入经济圈中,我们将形成一个六千七百万人口大市场,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
”
拉上意大利邦国和南德意志组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这可不光是经济上的,在政治上这同样可以巩固奥地利的南欧霸主之位。
顺便还可以打击一下正在崛起中的普鲁士王国,以奥地利为核心的商业圈建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就名存实亡了。
因为交通的关系,就算是让普鲁士人加入新的经济体,意大利地区他们也够不着,在铁路没有贯通前,光运输成本就能让他们的产品丧失竞争力。
新市场够不着,原本德意志地区的市场却将要面临奥地利商品的冲击,现在的普鲁士王国可不是二十年后的普鲁士王国,制造业对上奥地利并不具备优势。
计划虽然不错,可是要具体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就是靠什么让大家相信,共同的经济体对他们有利。
无论是任何同盟,利益都是最好的纽带。以奥地利为主导的经济圈,显然是符合奥地利利益的,可是对这些加盟国就不一定了。
奥地利工业革命需要从外界吸血,至少在初级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够否认。
只有到了后期才可以打着贸易平衡的幌子,利用产品的高附加值牟利,让吃相变得好看一些。
梅特涅反对道:“卡尔先生,你的计划确实很不错,但遗憾的是这项计划成功率太低了。
无论是意大利邦国,还是南德意志邦国,一旦盘剥过头了,他们都会跳槽,奥地利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这些小国跟着奥地利混是为了利益,如果奥地利不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了,那么换一个老大也未尝不可。
国与国之间不要谈忠心,那是不存在的。没有背叛,那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财政大臣卡尔胸有成竹的解释道:“但奥地利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共同经济体,的确是我们获得的利益最大,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没有好处了。
至少和我们合作的一部分人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把统治阶级变成这个利益集团,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只要我们还可以控制好这个度,底层民众是感受不到的,比如说德意志地区的关税同盟,民众不就没有【创建和谐家园】普鲁士王国么?
一旦工业革命完成,凭借技术上的优势,我们还可以推动商业平衡贸易,进一步隐藏这种财富掠夺。”
弗朗茨的心中一惊,这是要扶持买办阶层了。
意大利地区的工业萌芽在北边,中南部地区是一片空白,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南德意志地区也好不了多少,同样是经济发展缓慢,市场上充斥着来自普鲁士王国的商品。
现在奥地利要建立经济圈,对这些邦国的统治阶级来说,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相反大家还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其他列强的态度呢?如果我们推动这项计划,会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外交局面?”费利克斯首相关心的问道
梅特涅起身,在室内徘徊了几步,才给出了答案。
“问题不大。上述地区都是我们的传统势力范围,我们并没有捞过界,列强的反应不会太激烈。
前不久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访问维也纳,我们还重新确定了大家在意大利地区的势力范围,英国人就算是不满,也没有干涉的理由。
俄国人那边,我们还可以获得支持,沙皇政府是不会在意这些小问题的。
法国人自顾不暇,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为了当选总统,采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共和派是不会服他的。
有共和派主导的内阁和议会和总统对着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法国人什么也干不了。
估计普鲁士人会强烈反对,不过他们的意见可有可无,无力阻止我们的行动。”
“英国人没有干涉的理由”,这是一个笑话,弗朗茨宁愿相信英国人没有干涉的实力,或者是说没有让他们不顾一切采取行动的利益。
这个年代大英帝国不缺市场,作为唯一的工业国,加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他们的日子过的实在是太舒服了。
英国人在意大利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撒丁王国,还有就是伦巴第和威尼斯,没有几个商人会傻不拉几的投资要什么、就没有什么的南意大利。
意大利邦国都还是封建王朝,商业市场对约翰牛来说可有可无,并不值得为此和奥地利翻脸。
加上俄国人的支持,英国人就算是反对也无效。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英国人还没有获得大家公认的霸主地位,至少奥地利就不承认。
普鲁士王国的态度现在还不足以令奥地利忌惮,现在他们还没有统一德国,还不是后世那个牛逼哄哄的第二帝国。
1848年的普鲁士王国,人口不过1300万,不足奥地利的百分之四十,经济总量大约是奥地利的一半左右。备注:经济总量不等于工业
“西班牙呢?”弗朗茨关心的问道
别的欧洲国家可以无视,但是西班牙的态度不可以不考虑,在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的影响力丝毫不弱,甚至还要更大。
西班牙已经不是哈布斯堡王朝时代了,现在是波旁王朝伊莎贝尔二世时代,他们的态度也必须要考虑到。
梅特涅解释道:“陛下,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西班牙王国内部矛盾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革命。
我们只是建立商业同盟,并没有损害到他们的利益,西班牙政府干涉的可能性不大。”
弗朗茨点了点头,不就是最常规的操作捏软柿子嘛,只要奥地利没有吞并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人就可以接受。
再说了,就西班牙现在的工业水平,出口到那不勒斯王国的工业制品还真的不多。
“卡尔先生,我们这么扩张市场,国内的工商业能够跟的上么?如果不能够第一时间抢占市场,要是培养一帮竞争对手出来,我们就丢人现眼了。”费利克斯首相皱着眉头问道
不要笑话别人,这个年代的奥地利工业也发达不到哪里去。在东南欧那是发达水平,和英国人比就差的远了,就是和法国人比都要差一点儿。
“首相阁下,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我们工业部可以保证击败任何竞争对手!”工业大臣卡斯钦屈贝克信心十足的说
他的自信是建立国企制度初步成功的前提下的,和私人企业追求利益相比,国有企业现在的战略目标是尽快完成工业革命,利润都是浮云。
奥地利政府没有从企业抽血,现在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利润,自然是全部投入到了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当中。
因为战争对工商业的造成的伤害,现在已经恢复了过后,奥地利的制造业正在快速攀升中。
这个速度还不是极限,只要政府肯往这上面砸钱,还可以继续提升下去。
这在弗朗茨的意料之中,不管后世如何抨击国有体制,但是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国有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要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烂掉,拥有众多优势的国企,绝对比私企更加有战斗力。
苏联就是最好的例子,短时间内就跨越式的发展,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至于后期衰落的问题,弗朗茨完全是不屑一顾。想要衰落,也得要先崛起再说。都还没有出现问题呢,想那么远干嘛?
大不了等国有经济不行了,再进行经济转型好了。反正奥地利又不是光国有经济,私有企业同样在发展中。
等工业革命完成后,再陆续把不赚钱的轻功业企业甩卖出去,政府控制住关系到国际民生的行业就行了。
见大家没有了疑问,弗朗茨说道:“如果大家没有疑问,那么建立以奥地利为核心的商业圈计划,现在就开始表决,赞同的请举手。”
民主表决,这不是弗朗茨的创新,在欧洲早就有了,他不过是学习了一下前人的先进经验。
奥地利有资格参与决策的都是部长以上【创建和谐家园】,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权利制衡。
弗朗茨不是爱揽权的人,大部分的政务都被他丢给了内阁,为了避免被架空,他在政府扩大会议上又增加了一项民主表决。
部长级以上官员,都是国王亲自任免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被收买的。他们都是内阁大臣的候选人,在接受内阁领导的同时,又分了内阁的权利。
第十二章、神圣罗马同盟
第十三章、残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