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20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由我们四国分摊军费,实际上的开销并不会太大。奥地利人都敢派出一支远洋舰队,我们为什么不敢?”

      财政大臣詹姆斯摇了摇头说:“奥地利人这么做是为了中美洲地区,他们加入殖【创建和谐家园】动的时间已经晚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区都已经被瓜分一空。

      维也纳政府都可以不顾成本的开发非洲大陆,更何况是自然条件更加优越的中美洲地区呢?

      可是,我们不需要。不列颠现在需要修养生息,再次发动一场规模难以控制的大战,完全是得不偿失。”

      这就是弗朗茨开发非洲大陆,给外界留下来的印象。在很多人看来,奥地利的非洲殖民地都赔掉了裤衩。

      事实上也是如此,除了有金矿的西非地区勉强收支平衡了。剩下的地区都一直在赔钱,并且赔的还不是一笔小数字。

      这和各国经营海外殖民地的理念完全不一样。这个年代,大家都是在想法设法的尽快获得收益,很少投入资金建设殖民地。

      海军大臣爱德华开口说道:“阁下,这次干涉计划我们准备的越充分,最后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就越小。

      不要忘了干涉联盟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联邦政府,他们凭什么敢和我们进行战争。

      就算是打起来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南方邦联政府就牵制住了他们大半的实力,我们联合奥西法三国打上去,直接灭掉这帮叛乱分子,重新瓜分北美大陆。”

      灭掉联邦政府,想想就算了。除非英国人舍得爆肝,不然最多也拿下沿海地区。

      美国的领土面积可不小,要进入内陆地区军费开销就如流水。历史上美国能够独立,就是伦敦政府财政受不了。

      包括第二次英美战争,当时英国人都火烧了白宫,最后因为军费开销太大,还是放弃了灭亡美国的计划。

      首相约翰-罗素开口缓和了一下气氛:“诸位,你们跑题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要保障海上运输畅通,确保国内棉花正常供应。

      因为这次印度叛乱对地方的破坏太大,我们在印度地区再造第二棉花中心的计划,不得不推迟了。

      而埃及地区的棉花种植推广,进行的也不顺利。一方面是埃及当地人的【创建和谐家园】,不愿意种植棉花;另一方面是正在施工的运河,抢占了大量的劳动力。

      所以,争议是否增兵北美,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我们必须要增兵,不然棉花供应链被北方政府切断了,我们拿什么和国会交代?”

      这是现实问题。种植棉花也需要时间。没有几年时间的推广,根本就无法形成规模。

      偏偏这次印度叛乱波及范围、持续时间都远超历史同期,前面英国人开辟的棉花种植园,也被叛军给破坏了。

      三五年内印度地区的棉花,都难以形成规模。埃及地区棉花种植又推广不顺利,国内的棉纺业可等不起。

      至于世界上别的棉花产地,伦敦政府都不用考虑,那点儿产量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没有新的棉花来源,伦敦政府选择的余地就不存在了。国内的棉花商人,只是想要赚上一笔,可没有准备玩死国内的纺织业。

      ÏÖÔÚËûÃÇÊÖÖжڻýµÄÃÞ»¨£¬×î¶àÒ²¾ÍÖ§³Åµ½Ã÷ÄêÉϰëÄê¡£

      如果今年获得不了足够的棉花,那么从1862年中开始,英国棉纺业就要关门大吉。

      财政大臣果断的选择了沉默,这个时候再拿缺钱说事,就太不顾大局了,会被资本家打黑枪的。

      万一因为缺乏原材料供应而崩溃,导致了棉纺织业崩溃,那就真的是天塌下来了。

      只要想想看,产业链上那占据英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没有任何人敢承担这个可怕后果。

      甚至连干涉联盟他们都不敢信任,谁知道奥法西会不会和北方政府妥协,把他们给卖了。

      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还是自己亲自上阵比较好。

      国务大臣皱着眉头说道:“首相阁下,建立一个完全由我们控制的棉花产地刻不容缓,我们不能一直被人这么卡着命脉。

      就连奥地利人都不顾成本砸出了一个棉花种植基地,满足了国内的需求,我们没有道理做不到。”

      约翰-罗素脸色一变,惊呼道:“不好,我们必须要立即派出舰队前往美洲,震慑住奥地利人,不能让他们倒向北方政府。”

      众人都反应了过来,在欧洲各国棉花供应都出现问题的时候,奥地利纺织业还不出来抢市场。

      那怕是为了棉纺业的霸主地位,维也纳政府都有理由坑他们一把。至于外交协议,本来就是用来撕毁的。

      这种事情英国人干多了,自然也认为维也纳政府也是如此。

      为了利益,突然改变立场支持北方政府,换取联邦政府断绝他们的棉花供应,没有毛病。

      国务大臣阿加瓦尔补充道:“奥地利人确实有可能在窥视我们棉纺业霸主的地位。他们往年的棉花消耗量来看,西非地区的棉花产量已经超出了不少。

      但是他们并没有出口,而是全部运回了国内。因为美国内战的关系,今年世界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但是西非地区的棉花种植园却在增加。

      我们可以派人前去试探性购买,如果他们坚持不对外出售的话,那么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

      第十六章、棉花危机

      英国人的担心弗朗茨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时候他还在为苏伊士运河工程而头疼。

      主要问题有两个:

      其一、运河公司大量使用奴工,引起欧洲舆论的谴责;

      其二、运河施工经费超支,需要增加投入。

      第二个问题好解决,运河公司已经决定对外增发股票募集资金,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法奥两国联手要压下欧洲舆论并不难。这个年代圣母不多,没有几个人会为了一帮埃及奴工出头。

      况且,这些奴工又都是由埃及政府提供,运河公司是向埃及政府付了钱的。

      此前,就算是报纸有报道,也都是冲着埃及政府去的。毕竟劳工是他们组织的,又扣发了薪水。

      反正埃及不是欧洲国家,欧洲舆论神马的,他们又感受不到,背锅就背锅好了。

      现在不一样了,为了在埃及地区推广棉花种植,英国人必须和运河公司争夺劳动力。

      英国人修建的苏伊士铁路,同样和运河公司处于竞争状态。

      双方的利益冲突无法避免,矛盾也就产生了。为了打击运河公司,约翰牛就挑起了舆论给运河公司施加压力。

      搅屎棍一出手,遮羞布就不够用了。法奥两国又不是做慈善的,运河公司要节省成本,不可避免的压缩了劳动力成本。

      现在运河公司每年支付给埃及政府一百万神盾费用,看上去是不少,不过分摊在十五万劳工身上,人均也就6.66……神盾。

      这个数字,还不足奥地利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何况这笔钱还包括了征地补偿款、劳工管理费等等。

      约翰牛不但这些内幕全部给揭露了出来,还附带了几张照片,包括劳工们的生活工作照片。

      血淋淋的照片,配上艺术加工的文字说明,弗朗茨看了都同情心泛滥。

      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施暴的监工是埃及人,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

      劳务分包的好处出现了,多了一个顶雷的。要不是约翰牛故意制造舆论,运河公司把责任往埃及政府身上一推,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弗朗茨问道:“法国人准备怎么办?”

      现在主导运河施工的是法国人,处于舆论中心的同样是法国人,压力最大的同样是法国政府。

      毕竟法国民众富有国际主义精神。法国国内的报纸都在抨击运河公司,更有甚者直接抨击法国政府,要求巴黎政府为此负责。

      同样的事情到了奥地利,舆论上就要缓和的多,报纸公正客观的分析责任,坚决不背这口黑锅。

      首先被批判的自然是埃及政府,主流舆论认为是埃及政府没有履行责任,要付主要责任。

      其次才是运河公司监管不力,这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

      上市企业、跨国股份制公司出了问题,自然不关奥地利政府的事。如果小股东都需要为此负责,那么股民不都有责任么?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法国人还在犹豫中,没有给出明确态度。法国国内的舆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很大。

      大使馆传来消息,巴黎民众已经走上街头【创建和谐家园】了,运河公司在巴黎的总部多次遭【创建和谐家园】人群包围,已经无【创建和谐家园】常办公。

      我们的代表已经向运河公司董事会提议,搬迁总部到维也纳,保证办公可以正常进行,目前还在讨论中。”

      搬迁总部的问题,弗朗茨没有怀疑。历史上被法国民众逼走的公司也不是一两家,企业无【创建和谐家园】常进行办公,不搬家都不行。

      作为一个投资人,弗朗茨也不希望法国政府认怂,干预运河公司的运营。

      反正运河公司的名声,不在投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除非是有政府出面干预,不然运河管理层肯定要死扛到底。

      现在的情况,怎么说也比历史上好得多。大家都知道苏伊士运河是法奥两国联手的项目,只是民间报纸骂得凶,各国政府都没有发表意见。

      政客们都不傻,现在是英法奥三国在进行政治博弈,表明态度就是在外交站队。

      英国人确实很牛叉,可是在欧洲大陆上法奥两国说话更加有分量,就算是英国人的小弟现在也知道沉默是金。

      弗朗茨想了想说:“这样吧,既然英国人先破坏了规矩,那就不用客气了。

      找个机会,把我们搜集到的英国黑历史卖给运河公司。让我们在运河公司的人动手,推动这次反击。”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个年代的殖民帝国,谁也不比谁干净多少。

      英国人可以揭露运河公司的黑历史,那么运河公司自然也可以曝光英国人的黑历史了。

      反正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背后是法奥两国,和英国政府对上也就对上了,根本就不用怂。

      当大家被拉到了同一水平,舆论忙了起来,也就不会继续盯着运河公司不放。

      新闻只因为新,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等风波过去了,运河公司管理层再宣布改善劳工待遇,比如说每天加一个土豆,再收买几家报纸洗洗也就白了。

      这是策论问题,现在运河公司是万万不能认怂的。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甚至有可能引起更大的风波。

      ……

      西非地区,大种植园主卡洛斯的庄园内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卡洛斯爵士,我们这次前来收购棉花是非常有诚意的。我们可以在去年的棉花价格上,再增加了百分之十。”

      卡洛斯微微一笑,说:“很遗憾麦克斯先生,我实在是没有感受到你所说的诚意。

      美国内战爆发,今年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加上北方政府的封锁,最后能够运出来多少棉花都是一个问题。

      而去年棉花大丰收,价格本来就偏低。在这么多利好条件下,棉花价格肯定会保障。

      据我所知,伦敦的期货市场上棉花价格,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六。”

      麦克斯若无其事的解释道:“卡洛斯爵士,期货市场上的棉花价格是炒起来的。

      你应该清楚棉花价格增加百分之五十六意味着什么,市场根本就承受不了这个天价。”

      这是事实,棉花价格上涨百分之五十六,棉纺业根本就无法接受。不然,就算是生产出来了棉布,最后也卖不出去。

      这个年代,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工业化的棉布能够大行其道,主要就是因为便宜。猛然间增加一半的价格,民众根本就消费不起。

      两人沉默了下来,半响过后卡洛斯爵士报出了价格:“在去年的价格上增长百分之四十,我今年的棉花就全部卖给你了。”

      麦克斯摇了摇头说:“在去年的价格上增加百分之十二,这已经是近十年来的棉花最高价格了。”

      卡洛斯爵士冷笑道:“据我所知,菲利克商贸公司今年的棉花收购价格似乎也准备提高了百分之十二,如果是同样的价格我凭什么卖给你?”

      麦克斯再次报价道:“好,我再提高两个点,这总可以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4 09: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