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19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次出兵完全是自带干粮上阵,除了收获国际声誉、和刷一波存在感外,根本就无利可图。

      军事制衡做不到,那么就靠政治外交制衡好了,托马斯立即做出了决定——扬长避短。

      推书:《我真的长生不老》

      第五十章、不能堕落的阶层

      看到手中的两份辞呈,弗朗茨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岁月不饶人,非人力所能够改变。

      拉德基斯元帅已经91岁了,历史上这个时候他都领了盒饭。现在实际上也差不多,虽然名义上担任总参谋长,实际上他几年前就在养老了。

      反正总参谋长位高权重,那是指战争时期,和平年代主要是制定战略,具体事务并不多,弗朗茨就保留老元帅的职位。

      显然,拉德斯基元帅不愿意混日子,发现身体坚持不住过后,隔三差五给他递交辞呈。

      措辞也是越来越激烈了,再不批准人家就要猝于任上了。犹豫了一下过后,弗朗茨才不情愿的批准了。

      如果拉德斯基元帅的离职,更多的是让他感情上难受,那么梅特涅的辞职,就真的让他头疼了。

      外交大臣可不是什么虚衔,这是可以和首相、财政大臣并驾齐驱的三大要职之一。

      梅特涅也85岁了,到了这个年纪显然是撑不住了。现在外交部的大部分事务,都是由副手在管理,只有重要事务他才过问。

      两年前,弗朗茨就给他特批,上班时间自定、工作地点随意,休假不需要打报告。

      感叹了一番过后,弗朗茨不得不接受两位老臣的离任。或许不是两位,而是三位,路易斯大公也差不多要离开了。

      弗朗茨敢肯定,只要梅特涅离职,他也不会留下。都八十好几的人,斗了几十年的政治对手都离开了,还留下来干嘛?

      这位的能力不能和前面两位比,只能算是中人之姿,甚至有些平庸。可是在最初弗朗茨挑起资产阶级和贵族矛盾的时候,这位可是他的支持者。

      政治上很多问题,不能看表面,当初路易斯大公可是替弗朗茨背了锅。即便是后来发现了被算计,也没有把他卖出去。

      抛开能力不提,人家忠诚度还是够高的。这些年替弗朗茨拉足了资本家的仇恨,坚定不移领导者贵族集团打压资产阶级。

      要是没有他们,估计国内资本家也不会这么老实。别的不说,劳工保【创建和谐家园】就执行不下去,国内的阶级矛盾也不会被压制下来。

      没有办法,治国首要就是平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资产阶级的实力自然是急剧扩张。如果没有束缚,这些人早就已经把国内搞的乌烟瘴气了。

      原始资本的积累都是血腥的,这些人都还处于唯利是图阶段,什么生前身后命,全然不在乎。

      为了保证国内的稳定,弗朗茨不得不给他们加上链子。

      而这道链子,也需要有人去实施,这个执行者不能是皇帝,保守派就充当了这一把刀。

      效果也相当的明显,有了约束过后,资本家们知道了天高地厚,吃相总算是稍微好看了一些。

      弗朗茨可不会听他们瞎吹,什么人力成本上涨,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实际上这大都是用来忽悠人的。

      说人力成本,怎么不和英法同行对比一下?作为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奥地利的生活成本可是低于英法的。

      明明就是为了谋取暴利,才违法的,偏偏说是市场竞争造成的。要鼓吹人力成本高,也要对比才知道。

      这个年代,有资格和奥地利对比的就是英法,和这两家比奥地利还是有优势的。

      如果和毛熊比人工成本,那肯定没得说。人家工厂都在用免费的农奴,总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回去?

      弗朗茨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个年代投资工业还是处于黄金阶段,企业毛利润低于百分之三十的,都属于可以淘汰的那种。

      那怕利润增长十倍,资本家们还是会觉得利润低。这一点弗朗茨是深有体会,他还觉得挖金矿的回报率低呢!

      最大的反面教材就是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他们工业生产就掉队了。

      掉队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也不是因为市场。现实原因非常令人哭笑不得,躺着就能够赚钱为什么还要努力?

      反正他们有更加廉价的原材料,有丰富的市场,不进行技术革新一样赚钱。

      从利益上来说,更换机械设备也是需要投资的。偏偏在日新月异的年代,机械设备更新速度又快,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干脆不换了。

      反而是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更高的德意志帝国,迫于市场上的残酷竞争,他们不得不推动技术革新,只要新技术才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日积月累之下,拥有绝对优势的英法,就这么被超车了。

      如果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弗朗茨非常怀疑奥地利会步英法的后尘,一旦大家养成了这种坏习惯,那么再想要改正就难了。

      甚至这些人为了拥有更廉价的劳动力,还会推动一些奇葩政策出来,脑袋里根本就没有国家利益的概念。

      不光要防范资本家们堕落,同时还要警惕贵族堕落。人都是一样的,一旦没有了压力,就很容易堕落下去。

      对弗朗茨来说,贵族阶层堕落比资本家堕落更加可怕。这可是他的统治基础,一旦这个阶层出现了问题,统治就不稳了。

      这些人才是真正和皇帝绑在一起的,根基都在奥地利,背叛的成本相当的高。不可能学习资本家,只要看到了更大的利益,说背叛就背叛。

      现在的推动的海外殖【创建和谐家园】动,国内公【创建和谐家园】制度,挑起了贵族同资产阶级矛盾,实际上这些都是在给贵族压力。

      让他们知道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会被别人取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濒临破产、或者是已经破产贵族,都成为了殖民的急先锋。

      为了不让国内的精英阶层堕落,弗朗茨也是操碎了心。很多政策,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

      ……

      接下来的人事调整,又让弗朗茨头疼了。

      总参谋长的位置最好办,候选人多的是,能够胜任的人也不少。

      反正到了后期,比拼的就是国力,综合国力上去了,直接靠实力压死对手,就是最可靠的战略、战术。

      外交大臣的继任者也培养了出来,虽然能力比不上梅特涅,那也高于各国的平均水平。

      本质上,外交也是建立在国家实力上的。弱国无外交,要是没有实力,再厉害的外交官也没有用武之地。

      反而是内政大臣更加麻烦。为了国内政治上的平衡,这个人必须要出身保守派,且具备一定的能力,可以让大家信服,还要能够按照弗朗茨的意志行事。

      单独满足其中一条的人一抓一大把,能够满足所有条件的人,整个维也纳政府都没有几个。

      第五十一章、人事调整

      巴黎会议,因为奥地利的搅局,让撒丁王国丧失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以近乎闪电般的速度结束了,这在外交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大出风头的法国人,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撒丁王国还没有吞下去,法国【创建和谐家园】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这点儿小问题,自然没有引起巴黎政府的重视。法国【创建和谐家园】的说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持续了数十年,大家都听的麻木了。

      说就说吧,反正又不会掉一块肉。这个时候,法国人还在庆祝这一次外交胜利。

      弗朗茨只能归结为法国人的意大利情结,就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瑞士情结一样,总是想要兼并这些地区。

      在他看来,这些地区除了感情上的收益外,实际上能够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当然了,法国人这么做是符合奥地利利益的,有了他们当出头鸟,英俄两国对奥地利的忌惮都下降了一个档次。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很多时候都是凭借主观意识判断。从综合国力上来说,奥地利并不比法国人弱,可是在大家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法国人的威胁更大。

      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历史上俾斯麦就利用大家这个潜意识,孤立了法国人。

      要不是后面威廉二世玩崩了,让伦敦政府发现了德国的威胁更大,协约国也建立不起来。

      现在法国人正得意,估计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历史上为了消除法国【创建和谐家园】,法国政府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为了拉拢俄国人,法国政府将大量的资金以贷款的方式送了出去,拖慢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为了拉拢英国人,不惜故意示弱,放弃了20世纪初的海军军备竞赛。当然,政府财力不足也是一方面因素。

      很多人都以为英国人的外交厉害,实际上法国人的外交也很牛叉。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拉拢了英俄两国组建了协约国。

      只不过法国人太爱内斗了,内阁换的太频繁,很多的战略因为权利斗争,无法实行下去。

      坑了一把拿破仑三世,弗朗茨是神清气爽。不对,这不能够算是坑,应该叫双赢才对,大家是在各取所需。

      现在牛逼哄哄的法兰西,还如日中天,感受不到生存威胁。法国人还做着世界霸主梦,自然不在乎大家的羡慕嫉妒恨了。

      在切切实实的利益面前,拉一下仇恨又算得了什么?当年拿破仑单挑整个欧洲大陆,法国人都没有怕,现在仅仅是出出风头,更加不可能怂了。

      ……

      维也纳宫

      内阁会议上,弗朗茨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在梅特涅亲王和拉德基斯元帅离职后,外交大臣由驻俄大使韦森贝格接任,总参谋长先由埃德蒙元帅接任。”

      本来总参谋长弗朗茨更加中意朱利叶斯·雅各布·冯·海瑙元帅的,可惜这位哈布斯堡之虎已经奄奄一息了,只能够退而求其次。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朱利叶斯就是一位侩子手、屠夫,可是在弗朗茨看来却恰恰相反。

      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维护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隐患,他不惜背负骂名血腥镇压叛乱,完全就是人臣典范。

      在弗朗茨的强势干预下,朱利叶斯元帅还是成为了正面人物。没有变得和历史上一样,变得声名狼藉。

      事实证明,心情好坏确实影响人的寿命。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很多人的命运都被改写了。

      路易斯大公关心的问:“陛下,我的辞呈?”

      前面两位退休都被批准了,到了他这里突然卡住了。路易斯大公可不想继续耗下去,和权利欲无关,实在是身体撑不住了。

      欧洲可没有猝于任上的文化传统,基本上身体不行了,大家就会选择退休。

      弗朗茨解释道:“先等两个月吧,我准备让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接任内政大臣,需要提前熟悉一下事务。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职位调动过后,陆军大臣由巴尔干总督阿尔布雷希特上将接任;巴尔干总督由摩尔克斯中将接任。”

      这是弗朗茨继位过后确立的规矩,如果是跨部门官员任命,必须要先熟悉事务,免得闹出笑话来。

      重要的人事任命,由他这个皇帝亲自负责。再往下的职位调动,弗朗茨就不过问了。

      人的精力有限,弗朗茨不认为自己是超人。管好中央政府和地方要员,这百八十号人就够了,剩下的事情自然是交给他们管理。

      内政大臣的人事任命,弗朗茨是临时决定的,事先大家根本就不知道。

      此前,内阁会议中也讨论过,合适的人选实在是太少了,选择温迪施格雷茨亲王也是无奈之举。

      这不是奥地利人才凋零,而是奥地利大贵族中人才凋零。发生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人口基数在哪里放着,怎么可能代代都有人才呢?

      因为医学技术的关系,好些家族都面临着绝嗣的危险。在没有新血补充的情况下,大贵族这个阶层注定了无法长期把控权利。

      这种新旧权利交替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血腥的时候。如果不能把握这个度,很容易引发国内的动荡。

      “作为一名皇帝,用人的时候不能够看身份,同样也不能够不看身份。”这是弗朗茨接受皇帝教育时,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现在他可是深有体会,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肯定要提拔人才了,这个时候显然不能够看身份。

      可是在权利平衡的时候,就必须要看身份了。不然最后搞的一家独大,皇帝就变得可有可无。

      相对而言,所谓的阶级实际上并不重要。这个身份是可以转变的,弗朗茨压制资产阶级,却不压制资本家。

      压制这个阶级,主要资产阶级的侵略性太强了。

      一旦做大,在利益驱使下,就会把国家变成更加符合他们利益的金钱政治。

      皇帝贵族都是封建毒瘤,所以必须要清洗掉。如果运气好的话,皇帝还可以成为橡皮章,运气不好就上断头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08: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