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哈布斯堡王朝在意大利地区经营了上百年,还是等弗朗茨掌权过后,对当地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又靠解放农奴、土地赎买收买了底层民众,才真正的稳定下来。
因为奥撒战争的关系,弗朗茨让撒丁王国当了背锅侠,为那几十万人的死负了责。
看看现在伦巴第王国和撒丁王国的民间关系就知道了,尽管双方接了壤,两边的人还是老死不相往来,就知道仇恨的威力了。
在找不到背锅侠的情况下,法国人敢进行大清洗么?如果不进行大清洗,民族主义又怎么镇压的下去?
梅特涅回答道:“是,陛下!”
财政大臣卡尔提醒道:“陛下,既然意大利激进主义分子阴谋了刺杀拿破仑三世,那么很有可能也会对你不利。
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治安严打,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
弗朗茨是很怕死的,对于这种可能威胁到他生命安全的存在,从来都是有杀错莫放过。
不要说是赦免刺客,就算仅仅是有刺杀的动机,还没有来得及行动,那也要被送上绞刑架,在这方面奥地利的法律可要严厉的多。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杀气腾腾的说:“嗯,确实要进行严查。这件事情,就由内政部负责了,把这些隐藏在角落里老鼠都抓出来。
对于和这些老鼠有关联的个人和组织,全部都要一查到底。我到要看看,维也纳到底隐藏了多少老鼠。”
毫无疑问,有人要倒霉了。不管是什么身份背景,一旦沾染到了弑君罪,那都死定了。尽管他们还没有采取行动,结局也是一样。
在此之前,最先倒霉的肯定是帮会分子、街头混混。弗朗茨继位过后每一次治安严打,政府都会拿他们祭旗。
只要逮住了,那都是十年起步,截止到目前都只是有人进去,还没有人从里面出来。
搞的维也纳现在都没有上得了台面的帮会组织,能够逃过一劫的都是胆小如鼠的老江湖,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在灰色地带悄悄的捞钱就算了,敢跑出来称王称霸的,都是短命鬼。
……
伦敦
自从印度叛乱爆发过后,英国政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几大列强纷纷搞起了小动作。
俄国人也就罢了,本来就是敌人,双方早就撕破了脸皮,沙皇政府公开支持印度乱党,两国就差宣战了。
奥地利在地中海、非洲大陆扩张势力,这还在他们的忍受范围之内,反正没有损失自家的利益。
本来以为亲英的法国政府会安分一点儿,在殖民地占点儿便宜也就算了,结果格兰维尔无奈的发现法国人对意大利地区的野心还是不减。
更可气的是:借口还是意大利人自己送上门去的,就算是伦敦政府愿意支持撒丁王国,也底气不足。
耍流氓也要分对象,法国可不是什么软柿子,属于要讲道理的对象。
偏偏现在法国人还有道义上的优势,意大利烧炭党成员阴谋刺杀拿破仑三世,凶手被当场抓获。
格兰维尔越想越头疼,愤怒的咒骂道:“该死的激进主义分子,难道他们的脑子里都是屎么?
刺杀拿破仑三世,这样的馊主意他们也想的出来,该不会还有人去刺杀弗朗茨吧!”
格兰维尔不知道自己一言中的,烧炭党确实也有刺杀弗朗茨的计划,并且已经采取了行动。
可惜碰上了老宅男弗朗茨,天天窝在王宫中不出门,根本就没有下手的机会。
直到严打的时候,因为形迹可疑被人举报了,警察在搜查住所的时候发现了炸弹,才暴露了出来。
当然,格兰维尔宁愿自己没有猜中,一个法兰西就够麻烦的了,再增加一个奥地利,那就真的兜不住了。
外交大臣托马斯分析道:“首相阁下,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法国人向撒丁王国问责,如果不能给拿破仑三世一个交代,恐怕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各国是不会支持撒丁王国的。现在还是撒丁政府把激进主义分子交出去,不给法国人动手的理由。”
交出凶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烧炭党在撒丁王国的势力可不小,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在民族主义爆发的情况下,撒丁民众显然冷静不下来,不会认真考虑孰是孰非,只会一味选择硬抗。
在民意的压力下,撒丁政府敢对烧炭党动手么?或者说他们有实力对烧炭党动手么?
财政大臣约翰-罗素摇了摇头说:“到了现在,这已经不是交出几个替罪羊,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了。
法国人要撒丁王国交出凶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利益,要不然他们就不会指责撒丁政府涉嫌策划这次阴谋。
如果撒丁政府给出的利益不能令他们满意,这个涉嫌也可以变成真凶,一旦法国人将凶手定义为撒丁政府,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凶手肯定是要交出去,不给法国人出一口气,事情就完不了。利益同样也是少不了的,不付出令法国人满意的代价,拿破仑三世同样不会罢休。
怎么说也是一国之皇帝,光受到惊吓的精神损失费,那都要割地赔款才能够弥补。具体的割地,还是赔款,就要看实际操作情况了。
格兰维尔想了想说:“外交部出面调停这次冲突,先看看法国人想要什么再说。
最好能够拉上奥地利人,一起给法国人施压,想必维也纳政府也不想看到法国人继续扩张势力。”
对法国人的警惕,伦敦政府从来都没有放松过,阻止法国人扩张是英国政府一贯的国策。
英法百年世仇不是开玩笑的,不要以为现在法国政府亲英,双方的矛盾就少了,实际上在海外殖民活动中,英法仍然互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有之一。
第四十六章、又一个欧陆平衡
弗朗茨诧异的问:“真的抓到了刺客?”
按照他的想法,巴黎刺杀失败过后,这些人早就躲起来了,怎么可能继续留在原地等死呢?
然而他忽略了这个年代通信不便,政府早早的收到了情报,可不等于这些刺客也收到了情报。
现在维也纳报纸上刊登的消息,还是拿破仑三世遇刺,刺客落网、巴黎政府向撒丁王国问责,这些事情传播的还没有那么快。
烧炭党在撒丁王国势大,不等于在奥地利也势大。实际上他们在奥地利属于邪教组织,深入伦巴第威尼西亚的触角早就被斩断了。
即便是撒丁国内的组织收到了消息,他们也没有能力通知这些刺客撤退。甚至是这次的刺杀案,就是底下人一拍脑袋决定的,烧炭党高层根本就不知道。
烧炭党属于同盟性质,对党员只有名义上的领导权。实际上大家还是各行其事,对成员不存在任何强制约束力。
路易斯大公笑呵呵回答道:“是的,陛下!这些刺客被抓住过后,还一口咬定自己是法国人,说是奉拿破仑三世的命令前来刺杀你。”
确实很搞笑,这么拙劣的栽赃嫁祸也有人会搞。真以为换了一个国籍,就能够令人相信了?
弗朗茨冷笑着说:“那么先看好他们,不要让他们死了,到了后面没准还有大用处。”
现成的借口送上了门,维也纳政府支持法国人的理由出来了。没有行动的刺客也是刺客,感同身受的情况下,法奥两国同仇敌忾没有毛病。
更加好笑的是这个年代烧炭党就是一个明面上的组织,成员身份都公开的。想要丢出几个替罪羊出来都不行,牵扯到了弑君案,谁也不要想脱身。
“意大利建国三杰”马志尼、加里波第、加富尔,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甚至有传言拿破仑三世也加入国这个组织。
撒丁政府能怎么办,把这些人都交出去?遗憾的是撒丁王国除了国王外,所有的高层都在其中,壮士断腕也不是这么断的,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路易斯大公回答道:“是,陛下!”
为了鼓动法国人吞并撒丁王国,弗朗茨也是操碎了心。就连讹诈撒丁王国的机会,都暂时放弃了。
圣彼得堡
不管沙皇政府在干嘛,这个年代欧洲出事了,总是少不了他们的。作为欧洲霸主,调节各国矛盾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
当然,这个责任义务是俄国人自认为的,欧洲各国从来都没有承认过。沙皇政府的欧洲霸权地位,完全是建立在武力上的。
尼古拉一世很为难,一方面他仇视刺杀皇帝的意大利激进组织,一方面他又不想看着法国人扩张势力。
不光是尼古拉一世,整个欧洲大陆除了弗朗茨这个另类外,所有的国家君主都面临同样的烦恼。
不管拿破仑三世是不是爆发户,既然被大家承认了皇位,那么就是君主集团中的一员。普通的政治刺杀,都会受到大家的集体【创建和谐家园】,更何况是刺杀君主呢?
俾斯麦遇刺身亡,作为背锅侠的波兰独立都损失惨重,不但遭到了普俄两国的残酷镇压,还受到了欧洲各国的【创建和谐家园】。
Íâ½»´ó³¼¿¨¶û-ä×Èü¶ûÒåÕýÑԴǵÄ˵£º¡°±ÝÏ£¬Õâ¸öÏëҪ߱¾ýµÄа¶ñ×éÖ¯£¬±ØÐëÒªÊܵ½³Í·££¬ËùÓеÄÊ×ÄÔ¶¼ÒªËÍÉϽÊÐ̼ܡ£¡±
这是政治正确,就连撒丁王国的盟友-英国人都让他们交出凶手,没有任何君主国家能够容忍刺杀君主的邪恶组织存在。
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说:“嗯,这个邪恶组织必须要铲除,外交部给撒丁王国发出照会,让他们立即抓捕凶手。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避免法国人扩张势力。拿破仑时代的教训不能够重演,我们必须要限制敌人扩张的脚步。”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胸有成竹的说:“陛下,遏制法国人扩张不是我们一家的问题。法国人在意大利地区扩张,首当其冲的是英国人和奥地利人。
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就算是法国人实力壮大,那也有普奥两国挡着。
今时不同往日,拿破仑三世不是拿破仑,没有他伯父那份儿天赋。一旦法国人进入中欧,就会遭到大家的联合【创建和谐家园】。
以法国人现在的实力,根本就没有能力横扫欧洲大陆。一旦法国人向中欧扩张,我们就组建反法联盟,一劳永逸的消灭这个敌人。”
警惕法国人,完全是出于本能。当年拿破仑可是一路打到俄罗斯腹地,如果不是靠冬天续了一波命,俄罗斯帝国就完蛋了。
因此在欧陆霸权争夺上,沙皇政府一直都视法国人为第一竞争对手,当然法国人也视俄国人为第一竞争对手。
法国人肯和约翰牛联手发动近东战争,除了转移国内的政治危机外,更多的还是法俄两国欧陆霸权之争的延续。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提醒道:“陛下,最近几年奥地利人发展的很快,虽然和我们是盟友,可是该防范的还是要防范。
现在既然法国人跳出来了,不如让奥地利和他们互相牵制吧!我们也可以学习英国人和奥地利人,玩一玩欧陆平衡。”
俄国人玩儿欧陆平衡,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可这也是不得不为之。
近东战争中的三大主角,英法两国已经恢复了元气,作为胜利者的俄罗斯帝国,居然还在修养生息中。
这让沙皇政府大为震惊,被迫进行了体制改革。尼古拉一世确实老了,没有年轻时代的锐气,面对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采取了稳扎稳打。
况且,俄罗斯帝国太大了,统治起来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有线电报在欧洲大陆都快要普及了,可是在俄罗斯仅仅只是覆盖到了几座大城市,想要覆盖到全国依然是遥遥无期。
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自然就不够了。好不容易通过的改革措施,到了最后执行的时候,又打了折扣。
改革的效果不明显,没有能够解决财政上的困境,俄罗斯帝国已经没有了威压各国的实力,改变国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尼古拉一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长期以来玩儿欧陆平衡的都是英奥两国,没有想到一直都想要打破欧洲局势的俄罗斯,现在也会变成欧陆平衡政策的支持者。
“罢了,就这么办吧!”
做出了这个决定,尼古拉一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一旦欧陆平衡政策开启,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帝国完全放弃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扩张,未来沙皇政府的战略选择余地也更小了。
可是在现实面前,由不得他们拒绝。就算是不放弃在欧洲大陆上的扩张,沙皇政府也找不到扩张之地了。和他们接壤的都是硬骨头,根本就无从下口。
在此之前,沙皇政府都已经在做了,维也纳体系重建就是欧陆平衡政策的一部分,只不过当时的出发点不一样。
最初,沙皇政府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给国内改革争取时间。现在是因为没钱,为了节省维护霸权的成本,不得不搞欧陆平衡政策。
第四十七章、风波
按照欧洲大陆的惯例,接下来又到了谈判环节。尤其是维也纳体系再次重立,法国人也不得不遵守这个规则。
自从法国人的外交照会传达,加富尔就急匆匆的赶赴巴黎,四处送礼公关。
还是没有什么卵用,法国的官僚们都不傻,知道什么钱可以收,什么钱不可以收。牵扯到了皇帝遇刺案,还是少参合的好。
外务大臣克里欧愁眉苦脸的说:“首相,礼都退回来了,这些人连门都不让我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