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至于塞浦路斯现在只是对奥斯曼帝国拥有战略价值,对奥地利来说或许要下个世纪中后期,才能够看到战略价值。
利比亚就更不用说了,沙漠之国可不是浪得虚名,总人口也就五六十万游牧民族,英法都没有向这里扩张,不是因为没有实力,主要是没有价值。
同一个时代的精英,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英法看不上眼的地方,维也纳政府自然也没有兴趣了。
弗朗茨若无其事的说:“奥斯曼帝国的财政非常糟糕,如果不是将巴尔干半岛剩下的地盘卖给了法国人,估计他们连利息都还不上。
现在苏丹政府正在改革,想必非常的缺钱,外交部可以和他们接触一下,购买或者是租借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地区。
如果他们肯卖利比亚地区的宗【创建和谐家园】,也可以拿下来。未来没准我们可以修一条铁路,从利比亚连通到几内亚湾,这对我们的巩固当地的统治非常有帮助。”
说别的都没有用,什么预知未来、战略性眼光,那都是脑残才会干的事情。没有主角光环,都是活不过三集的那种。
用来忽悠普通人还可以,忽悠这个时代的精英,还是不要做梦了。人家只会得出一个结论——皇帝疯了!
直接拿大家看得到的利益说话,才是最管用的。要是不能让大家信服,就强行去蛮干,那就准备做孤家寡人吧,还是那种随时可能众叛亲离的。
就像是现在,弗朗茨认为刚果盆地才是奥地利最有价值的殖民地,而维也纳政府则认为几内亚湾才是奥地利最有价值的殖民地。
知道归知道,可是弗朗茨没有准备说服大家。
几内亚湾的利益是看得到的,再过一两年就可以赢利了,而刚果盆地没有三五年的持续投入,都看不到回报。
说未来是最扯淡的,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未来殖民地的归属都是未知数,谈什么发展前景?
欧洲各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都差不多的,短期内能够赢利的殖民地,那就是好地,无法获得收益的地区那就是烂地。
路易斯大公反对道:“陛下,我们没有必要在地中海地区投入太大的精力,除了科浮岛外别的地区都非常鸡肋。
既没有多少战略价值,又看不到经济价值。不如趁机向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前不久远东地区还传来了消息,英法准备搞一次大行动,我们也可以参加进去。”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跟在英法后面,我们能够拿到多少好处?
海军往远东地区一个来回,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加上战争时间,没准要两年。
要是有这功夫,不如我们继续在非洲大陆上开辟殖民地。战线拉的太长对我们没有好处,守得住的利益才是真的利益。”
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不过却很对大家的胃口。维也纳内阁没有激进派,弗朗茨认为自己已经够激进了,要是维也纳政府中再增加几位激进派,那么就要出事了。
纵观世界历史,凡是激进派执政的国家,最后都是悲剧收场。就算是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成功,最终免不了连本带利的赔出去。
就像是现在,如果是激进分子主政,谁会用外交手段,早就直接莽上去了。
在很多人看来,欺负奥斯曼帝国而已,完全不需要担心。
实际上呢?在不断扩张攫取土地的同时,敌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距离失败都更近了一分。
各国的容忍都是有底线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各国看到了德国的威胁,就发动了战争。
更多的还是德国不断的扩张,挑动了各国的神经,一次两次涉及的利益不大,大家也就忍了,十次八次过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揍他丫的了。
如果威廉二世政府能够忍住,不去【创建和谐家园】英国人,多装几年孙子,情况还会那么糟糕么?
答案是:不会!
只要德国人不盲目扩充海军,不急着拉意大利上船。那么外界看来,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就是势均力敌,出于欧洲大陆平衡战略,约翰牛也不可能亲自下场。
别的情况不敢保证,多争取十年时间还是可以做到的。
十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德国国力可以更进一步,人口可以增加一千万,对咸鱼法国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西线消耗战法国人根本就打不起。
同样意味着俄罗斯帝国更加衰落,内部矛盾更加激烈,东线的压力也变小了。
一增一减之下,就算是不能够取得完全的胜利,也可以打垮法俄两国,逼迫英国人妥协,共同分享世界霸权。
历史没有如果,激进的容克贵族们一手造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辉煌,同样也一手埋葬了这个帝国。
第二十七章、撤退
弗朗茨最近很忙,经济危机要来了,他必须要把手中大部分产业都进行套现,能上市圈钱的企业,都要上去走上一遭。
股票、债券之内的投资,更是要全部清空。没有足够的钱,怎么能够抄底呢?
凡是涉及到巨额资金的,弗朗茨都亲自过问了。都是自己的钱,完全不过问全部交给手下人打理,谁能够放心啊?
尤其是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
不光是个人资产要处理,哈布斯堡家族的产业同样需要进行处理,这么多产业交织在一起,搞的弗朗茨都有些头皮发麻。
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在主导哈布斯堡王朝的这几年,家族产业也在急剧扩张,在不少领域都有投资。
平常时期这是一件好事,遇上经济危机就不一定了,一旦决策失误,这几年幸苦努力的结果,都会烟消云散。
蝴蝶效应的作用力是强大的,历史上这次经济危机是1857年下半年从美国开始的,现在增加了一个快速工业化的奥地利,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前段时间维也纳政府,不断的启动市政工程项目,吸引资本家们投资,本质上这也是延缓经济危机爆发的一种手段。
这些基础工程项目启动,自然要消耗掉一部分工业产能,缓解了产能过剩的危机。
利用这个机会,维也纳政府也出手了很多利润微薄的产业。黑暗一点儿的说法,弗朗茨这也是在给自己撤退争取时间,只不过这也是对国家有利的。
这个撤退还必须要慢慢进行,寻找到足够多的接盘侠,不然一下子从市场上抽调了这么多资金离开,还不马上【创建和谐家园】啊?
不确定经济危机什么时候爆发,弗朗茨从1856年初,就开始缓缓的将手中产业变现,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约翰-斯特瓦汇报道:“陛下,最后一批铁路股票已经全部抛出去了,共计套现一百八十万神盾;这个月出售了五家水泥厂,共计套现了七十八万神盾……
预计在未来两个月内,我们手中准备抛售的产业将全部清空,大约能够筹集到6680万神盾。”
弗朗茨点了点头,对约翰-斯特瓦的工作他还是满意的,从1856年初开始,平均下来每个月,他都要从市场上套现四五百万神盾。
没有引起市场动荡,约翰-斯特瓦是居功甚伟的。这些钱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一是弗朗茨的个人财产,剩下的都是家族产业。
足以看出来,这个年代欧洲皇室还是非常富裕的,几百年的积累不是开玩笑的。
而这些资金只是皇室资产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不动产。包括维也纳都是皇室直属领当中的一部分,哈布斯堡家族怎么可能穷呢?
在弗朗茨掌权前,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靠土地和不动产收益过日子,流动资金自然不多了。
自从维也纳政府实施土地赎买政策过后,作为皇室自然要带头了,弗朗茨一口气放出了七十万公顷偏远地区的土地,换取了大笔的现金。
这些钱大都投资到了房地产和制造业中,目前套现的部分就是制造业,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中,制造业已经变成了不良资产。
相比之下,房地产就稳定的多了。在自家的土地上盖房子,拿地成本都省下来了。像维也纳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只租不卖。
反正没有房产税,囤积不动产没有任何压力。什么时候价格到了极限,又找到了接盘侠,房产税就差不多该出炉了。
貌似这关系不大,皇室直属领的税收属于皇室,不然弗朗茨怎么养的起私军?
包括维也纳的城防军,都先属于皇室私军,其次才是奥地利军队。不然弗朗茨当初也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拿下军权,没有引起反弹。
改革归改革,对自己统治有利的方面,弗朗茨可是不会碰的。要是把这些权利都给了政府,谁知道下面的官僚会不会有一天把他给架空了?
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斗得过整个官僚集团,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把他们的权利给限制住。
“从现在开始收缩银根,对贷款客户进行严格的评估,不再接受股票和债券抵押。”
弗朗茨可没有忘记自己的皇家银行,已经是奥地利数一数二的大银行了,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不知道要出现多少烂账。
他筹集资金是为了抄底,可不是为了给皇家银行填窟窿。现在没减少一笔贷款,就降低了一分风险。
约翰-斯特瓦解释道:“陛下,这么做很容易引起市场动荡,还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目前,我们的贷款审核标准,一直都是同行中最严的,出现烂账的几率不会太大。
从两年前开始,我们重点开发了殖民地贷款业务,贷款给那帮幸运儿。截止到目前为止,皇家银行已经陆续发放了八百万神盾贷款。
这些贷款业务,大部分客户都是用黄金还款的,加上从殖民地收购的黄金,目前皇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已经高达五十八吨,足以应对任何危机。”
听了约翰-斯特瓦的解释,弗朗茨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财团们不在经济危机前收缩银根,减少损失了。
这些损失都是必要的,要是提前收缩银根,不是告诉了大家危机要爆发了——快跑。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聪明人,一旦消息提前泄露,想要撤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穿越中,主角在股市【创建和谐家园】前提前预警,美其名曰减少民众们的损失。弗朗茨想想就笑了,都跑了谁来接盘?
没有人接盘,那么就要一跌到底,最终蒸发的财富只会更多,而不是减少。
为了混淆视听,几乎每天都有专家在预言股市【创建和谐家园】,听的多了大家也就麻木了,真假谁能分清?
弗朗茨想了想说:“既然已经准备好了,那就按照你们的计划进行。尽快把殖民地的黄金运回国,经济危机一旦爆发,这个世界又要不太平了。”
“是,陛下!”约翰-斯特瓦回答道
第二十八章、债券
财政大臣卡尔欣喜的说:“陛下,我们在伦敦发行的5000万英镑债券,已经销售一空了。”
实在是太顺利了,或者说是英国人的剩余资本太多了。独霸大半个国际贸易市场,英国人积累了太多的资本。
国内市场无法消化,自然就只能面向海外了。不过海外市场也是有门槛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玩儿,实力不足的就只能投资股票、债券了。
维也纳政府发行的建设债券,怎么看都是优质资产,自然受到了小资本家和中产阶级的热捧。
五千万英镑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这个速度完全就是在抢购,要知道这次债券的年息也只有6.5%,并不算太高。
当然这不是发行债券最终成本,还要支付债券的手续费、宣传费、印刷费,钱到手了还要支付汇兑费用。
弗朗茨关心的问:“巴黎和国内呢?”
既然是发行债券,自然不可能只针对伦敦金融市场了,巴黎、维也纳和法兰克福同样是欧洲的金融中心,弗朗茨怎么可能忽视呢?
财政大臣卡尔回答道:“巴黎那边已经销售出去了6.5亿法郎,剩下的预计在一个月内可以售空;国内已经销售了9480万神盾,预计两个月内就可以售空。”
£¨1Ó¢°÷¡Ö2Éñ¶Ü¡Ö25·¨ÀÉ¡Ö7.32¿Ë»Æ½ð£©
弗朗茨诧异的问:“维也纳的金融市场承载力有这么强?”
做戏做全套,既然要忽悠资本家们跳坑,维也纳政府手中也必须要有真金白银。资本家们不是傻子,一个个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为此维也纳政府就向外界发行建设债券3.5亿神盾,并且保证这笔钱专款专用,只用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其中向伦敦发行了1亿神盾债券,向巴黎发行了8000万神盾,剩下的1.7亿神盾,分别在法兰克福和维也纳发行。
按照弗朗茨的估计,以国内金融市场的承载力,建设债券还没有消化掉,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民间的资金购买了债券,那么流入股市的资金就减少了,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同样会减少。
经济危机爆发后,大家的损失可以降到最低,跳楼的人应该会减少很多,尽可能的保存元气。
卡尔解释道:“陛下,法兰克福在中欧影响力很大,吸引了来自德意志联邦帝国、瑞士、比利时和普鲁士王国的投资者加入,债券销售量还超过了维也纳。”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突然明白了过来。正常情况下,法兰克福是不可能和维也纳比肩的,就算是吸引了周边的资本也不行。
可是法兰克福的资本财团却有这份儿实力,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先把债券买下来,再慢慢对外销售。
他们这么干除了向政府示好外,也有向维也纳政府展示实力的意思,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意思弗朗茨读懂了,自然知道投桃报李了。坦率的说如果维也纳不是首都,拥有太多的资源,还汇聚了一大帮有钱人,否则根本就竞争不过法兰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