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算是一战后,哈布斯堡家族在普通民众心目中都是非常有地位的,如果不是后人实在是太烂泥扶不上墙,奥匈帝国也不会崩溃。

      历史上,维也纳革命爆发过后,就有人提出要废除皇帝,不过遭到了维也纳民众的反对。

      维也纳

      【创建和谐家园】的人群已经包围了政府、王宫、议会,要求政府同意他们的条件。

      罢免内阁,释放政治犯,进行【创建和谐家园】改革,开放选举限制条件,废除农奴制,没收贵族的封地,将土地分给农奴,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局势依然到了失控的边缘,维也纳政府不可能同意这些条件,这意味着帝国的毁灭。

      历史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已经不能满足普通的改革了,他们想要夺取这个国家的权利,以便度过危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已经不在意奥地利的未来了,爱国者被阴谋家们利用,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么干的后果。

      普通民众更加没有辨别力,大部分人都是跟着瞎起哄。甚至更多的工人参加这次【创建和谐家园】,是因为有钱拿。

      没错,参加【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是有工钱的,否则革命可没有这个能耐,在短时间内组织这么多人来。

      要是没有资本家们的配合,这个年代通讯全靠吼,想要去做这十几万人的思想工作,光靠那百八十号革命党人,给他们一个月时间也组织不起来。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梅特涅滚出来”,然后迅速蔓延了开来,成千上万的人同时齐呼:

      “梅特涅滚出来!”

      “梅特涅滚出来!”

      这个时候场面已经失控了,年迈的梅特涅首相,此刻已经脸色苍白,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

      出去?

      这是不可能的,梅特涅又不傻,这个时候敌人就等着他出去呢?

      不要妄想着解释,更多的可能还是他刚冒头,就有人冲上来将他打死,造成既定的事实。

      这种事情,历史上发生的已经不只是一起了,大部分都是春秋笔法带过去了,或许是再摸黑一下,变成被愤怒的民众现场打死。

      如果解释有用的话,政治斗争也没有那么复杂了。

      “首相阁下,下令驱逐【创建和谐家园】人群吧,不然局面很快就要失控了!”

      说话的是维也纳警察局局长奥本海默,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的压力是最大的。政府中的很多人都认为梅特涅大势已去,这个时候已经在准备后路了。

      可惜别人可以走,他这个警察局长是跑不掉的。一旦梅特涅倒台,他也要跟着滚蛋,搞不好还要被清算。

      梅特涅徘徊了几步,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命令城防军驱散人群!”

      不待他的命令传出,外面的局势就已经失控了。混在人群中的革命党人找准了机会,对着拦截的士兵开了一枪,习惯性的反射之下,士兵们也跟着扣动了扳机。

      “军队杀人了!”

      一声高呼过后,很快人群就陷入了混乱之中纷纷逃跑。

      这次不用驱散人群了,人家自己都散了。

      只不过后遗症非常的严重,除了一小部分群众外,大部分都知道军队开枪杀人了。

      而挑起纷争的革命党,真相自然是被掩盖住了。

      愤怒的民众,这个时候正被忽悠着发动革命,资本家们想办法筹集了一部分武器,这个时候也送了过来。

      挑选了一些热血青年,革命武装建立了,当天晚上起义军就进攻了警察分局。已经倒向了革命党的维也纳市政府,这个时候为叛军提供了方便。

      当革命的枪声响起过后,维也纳的局势很快就失控了,烂泥始终是扶不上墙的。

      留下的城防军果然不愧他们的废物之名,经过短暂的交火过后,胆小的贵族军官居然退缩了,没有在第一时间镇压这场叛乱。

      维也纳的警察,也因为市政府的倒戈,变得盲从了起来,暂时处于了中立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起义也是一场宫廷政变,部分在经济危机中被套牢的贵族,这个时候抛弃了他们的阶级立场,站在了革命党一方。

      他们企图通过革命手段重组政权,顺便把银行家们给革命了,摆脱债务危机。

      历史发生了改变,起义军第一时间就抢占了银行,烧毁了借据,奥地利的金融集团倒了血霉。

      面对纷乱的局势,梅特涅首相慌了,贵族们慌了,摄政委员会慌了,维也纳宫廷也慌了。

      发生在法国的二月革命刚刚过去,他们还在看法国人的笑话,没有想到这么快危机就蔓延到了维也纳。

      法国人这是第二次大革命了,上一次就已经重创了贵族阶级,农奴制早就被废除了,贵族的特权也不复存在了。

      奥地利这可是刚刚开始,贵族依然拥有大量的特权,拥有一大堆的利益,这次革命显然是冲着他们来的。

      按照法国人的惯例,他们大概会被送上绞刑架,或许是被乱兵打死。梅特涅首相早已没有了往日的从容,这个时候他已经无计可施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背锅侠,梅特涅可是民众眼中最可恶的人,一旦他落入了叛军手中,就是怎么死的问题。

      一名身着燕尾服的男子,焦急的说:“公爵大人,马车已经准备好了,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梅特涅内心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成为了靶子,留在维也纳是非常危险的。

      可是作为一名贵族,他也有自己的骄傲,不愿意这个当逃兵。早在今天上午,他就送走了家人,独自留下来应对眼前的局势。

      “霍尔德,我”

      不待梅特涅把话说出口,霍尔德就反应了过来,充分发挥了一个好管家的职责,吩咐道:“你们几个快把公爵大人送走!”

      这些侍卫都是梅特涅首相的家臣,忠心度是没有丝毫问道的,这个时候大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理会梅特涅首相的挣扎,强行将他待上了一辆破旧的马车,匆匆从维也纳离开。与此同时,还有人架着他最常用的马车,向王宫赶去。

      患难见忠诚,这个时候贵族们家臣充分发挥的时候到了。不光是梅特涅首相,还有很多贵族在这个时候选择逃离维也纳。

      现在维也纳唯一安全的地方就只有皇宫了,起义军中绝大部分士兵,这个依然是对皇帝有敬畏之心,他们拒绝进攻皇宫,革命党人也无能为力。

      甚至革命党内部,很多人都没有做好推翻哈布斯堡家族的打算,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改革派,对改革绝望过后才加入革命党的。

      这个时候,乱七八糟的革命武装力量一大堆,他们连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都来不及建立起来,纷纷各自为战。

      绝大部分起义军连枪都没有,他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中世纪。

      很多普通人都对革命没有兴趣,革命思想在奥地利实际上是没有市场的,发泄完愤怒之情过后,许多人就散去了。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为了压制住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武装,革命党不顾一切的拉人,刚刚开起的起义军就发生了质变,变得良莠不齐了。

      比如说以解放政治犯的名义,释放了维也纳监狱中的所有犯人,许多穷凶极恶的罪犯,摇身一变成为了革命党中的一员。

      帮派分子、混混,这个时候也纷纷出来趁火打劫,杀人、放火、抢劫、【创建和谐家园】各种花样式的犯罪,不断在维也纳上演。

      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贵族,反而是普通的维也纳市民、小商人和中产阶级。

      黑夜掩盖了无尽的罪恶,维也纳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在这一夜沉沁在了罪恶的海洋里。

      第三十四章、慌乱的大公们

      霍夫堡皇宫中,收到了消息过后,一群皇室的大公们都在焦急的思考对策。他们不是不想跑,而是已经跑不了了。

      在局势失控前,维也纳宫廷正在召开秘密会议,考虑要不要撤换掉梅特涅首相,平息一下民众的愤怒。

      结果突如其来的大乱,打破了很多人的部署。现在外面到处都是叛军,他们可不敢冒险离开。

      法国大革命的教训告诉了他们,叛军可不管什么贵族身份高贵,人家杀的就是贵族。

      实际上,这个时候只要宫廷卫队出去平乱,依然有很大的可能将这次叛乱掐灭在摇篮之中。

      可惜,这帮贵族中连一个敢担当的都有,没有人敢做出这个决定,甚至连出去指挥城防军平乱的勇气都没有。

      皇帝斐迪南一世的态度,已经可以忽略了,突然受了这么大的【创建和谐家园】,这会儿癫痫症又犯了,不能指望来做决定。

      没有人想要背黑锅,安娜皇后也不傻,她从来都不喜欢参合政治,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表态了。

      身份仅次于皇帝的弗朗茨卡尔大公,这个时候也吓得脸色惨白,要他做出决定显然是不可能了。

      唯一有点儿能力的路易斯大公,也没有能力应付这种大场面,否则在摄政委员会中也不会被梅特涅首相压制住了。

      “消息已经送出去了,最多两天时间,城防军就会回来平叛,命令部队坚守待援吧!”

      眉头紧锁的路易斯大公,最后还是做出了一个不是决定的决定。

      放弃维也纳逃跑?

      这个后果没有人能够承受,路易斯大公同样也承受不起。

      一旦放弃了维也纳,造成的影响就大了,搞不好哈布斯堡家族就要和法国的奥尔良皇室做伴,一起丢了皇位。

      这个时候,大家看着小孩子般的斐迪南一世,所有人都感到前途无“亮”。

      如果斐迪南一世是正常人的话,这个还可以召见叛军头目谈判,毕竟城内大部分的叛军是打着皇帝的旗号起义的。

      利用政治手段,还是可以拉拢部分叛军,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他们自认为政治斗争能力,不会输给一帮暴发户。只要在规则范围之内,大家就有得是办法应对。

      这对弗朗茨来说是一件好事,为了自身的利益,贵族们现在需要一个有为的君主,重塑君主威严保护他们的权益。

      维也纳叛乱的消息,已经传递到了弗朗茨手中,只是比政府命令晚来了一天功夫。

      “阿尔布雷希特,维也纳出事了,3月7日【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的对伍和拦截他们的军队发生了冲突,当天晚上维也纳就爆发了叛乱。”

      听到了这个消息,阿尔布雷希特脸色一变,急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叛乱有没有被镇压下去?”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叛乱被镇压的可能性非常小,梅特涅首相已经老了,维也纳政府中可没有人有这个担当!”

      奥地利帝国已经老了,没有人愿意承担镇压叛乱的后果。

      皇帝不能正常主事,谁做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搞不好还要蹲监狱。

      Õâ²»¹âÊÇÀ´×ÔµÐÈ˵ÄÃþºÚ£¬»¹Òª³ÐÊÜÀ´×ÔÄÚ²¿µÄ¹¥Ú¦£¬Ê²Ã´¿ë×ÓÊÖ¡¢ÍÀ·òµÈµÈ×ïÃûÒª±»¿ÛÉÏÒ»´ó¶ÑÔÚÍ·¶¥ÉÏ¡£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成为替罪羊,在叛乱爆发的初起,很多人都会畏首畏尾,不敢下令进行血腥镇压。

      基本上都要等事情闹大了,大家都意识到了威胁,保守派才能够齐心协力的镇压。

      这是欧洲老牌帝国的共性,以巴黎革命为例,死亡人数仅仅是个位数,这哪里是在闹革命,分明就是一起村级规模的械斗。

      维也纳三月革命,差不多也是如此,叛军和政府军交火造成的伤亡,绝对没有地痞流氓趁火打劫造成的多。

      很多历史书上所谓的军队同情革命,在革命中保持中立,实际上是根本就没有人给他们下命令镇压。

      这个年代,”交通靠走,通信靠吼”,信息传递是非常不便的,初起没有下令镇压,等叛乱闹大了,想要镇压连命令都传递不下去了。

      这就是欧洲政治,底层军官们不敢做主,镇压叛乱要层层上报,等待内阁做出决定,等他们做出决定黄花菜都凉了。

      阿尔布雷希特叹了一口气,望了望维也纳方向,无奈的说:“那我们就加快速度吧!”

      “用不着!按照现在的速度,后天上午,我们就可以抵达维也纳,就算是加快了速度,我们也不可能在夜间发起进攻的!

      维也纳不会这么快陷落的,城里还有那么多警察和五千城防军,就算他们都是废物拖延一下时间,应该会没有问题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