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15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要看统一意大利的口号喊的惊天动地,实际上在民间对这感兴趣的人并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撒丁王国能够统一意大利地区。

      尤其是经历了一次战争后,大部分撒丁民众都是主和派,家家戴孝、人人泣哭的情况经历了一次,没有人再想来第二次了。

      越挫越勇?不存在的!

      因为战争的关系,撒丁王国财政破产,为了还债,那现在连军队都只是名义上的存在,拿什么去报仇?

      ……

      撒丁王国的外交政策转变,弗朗茨是一无所知,这些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近东战争结束了,奥地利大发战争财的机会也结束了。军工企业刚刚发了一笔财,在战争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自然不存在所谓的危机。

      在这次战争中,奥地利一共向俄国人出口了一百二十万条步枪、两千余门火炮,各种武器弹药共计十余万吨,杂七杂八的武器装备若干。

      武器弹药总交易价格高达25亿卢布,创下了人类历史上武器交易最高纪录,超过了过去一百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武器交易总额。

      这个数据在未来不起眼,在现在可是一笔巨款,足以令奥地利军工企业进行全面技术升级。

      军工领域不需要操心,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暴利行业。

      其它产业就不行了,因为战争结束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势必要调整生产线。

      本来战后重建是一笔大买卖,可惜沙皇政府太穷了,根本没钱进行战后重建。

      客户没钱,弗朗茨也无能为力。以目前的国际政治形势,沙皇政府想要对外寻求贷款,依旧非常的困难。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1855年,奥地利经济必然会受到挑战,当然市场反馈也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内危机还不会爆发。

      就算是战争结束了,奥地利也抢占了不少市场,这些市场还可以给国内的工商业续命。

      维也纳宫

      弗朗茨严肃的说道:“近东战争结束了,国内的经济势必要进行调整,民营企业由资本家们自己决定,不需要我们帮他们操心,但是国营企业必须要做好产业转型。

      战争中很多大量消耗的物资,现在市场已经不需要了,那么这些生产线就必须要进行调整,该裁减的裁减,该关闭的关闭。

      将生产方向调整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实在是调不过头的产业,或者是利润太低的产业,都可以拍卖出去。

      政府只是控制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就可以了,对普通行业只要保持一定影响就可以了。”

      不能赢利就放弃,弗朗茨可没有抱着国有企业不可动摇的观念,这个年代的主流经济都是私有资本。

      奥地利政府拥有这么产业,也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并不是政府一开始就准备搞这么多产业,现在卖掉一些弗朗茨也没有压力。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现在处理这些产业恐怕不是一个好机会,大家都知道战争结束了,没有外贸订单这些企业根本就卖不上价。

      况且,国企人员的安置也非常麻烦,不如先缓缓,等市场完成自我调节后,再处理这个问题。”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行,等市场完成调节过后,新的企业早就拔地而起了,我们手中这些价值不高的企业卖给谁?

      同样的企业,在政府手中和资本家手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政府直接管理失败的企业,卖给资本家过后很来就翻了身。

      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考虑价格问题,还要从全局出发,保证国内的经济迅速发展。

      人员安排怕什么,直接进行调岗,巴尔干半岛还缺少行政官员,可以派一部分人过去。

      一家企业在他们手中走到了要拍卖的地步,难道他们还好意思以有功之臣自居么?”

      别人不知道经济危机快要来了,弗朗茨却感觉到了资本市场上的不同寻常,在危机爆发前,尽可能的筹集资金才是王道。

      员工安排弗朗茨完全不担心,无论是谁当老板,对底层的普通员工来说都一样。

      奥地利国企存在的时间还短,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利益集团,根本就没有和政府讲条件的能力。

      企业都被卖掉了,要调整的领导干部没有被追究责任就算是幸运的了,想要享受功臣待遇做梦吧!

      奥地利的国企自主性可是非常高的,在经济发展良好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都陷入困境、或者是走进了死胡同,都证明了他们的无能。

      无能之辈,弗朗茨自然不会给他们好脸色,没有把这些人都赶回家,那都是手下留情。

      当然,奥属巴尔干半岛基层公务员空缺严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人或许能力一般,但是胜在用起来安全,不用担心他们和漏网的奥斯曼余孽有勾结。

      第一章、沙皇想要废奴了

      1855年1月1日是欧洲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大日子,这一天四国公约正式生效,欧洲大陆进入他新维也纳体系时代。

      各国按照条约规定,开始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误入”塞尔维亚地区的英军士兵,也开始被遣返回国。

      本来在谈判开起的时候,这些英军士兵就可以离开了,但是在塞尔维亚地区待了那么久,他们也没有闲着。

      虽然伦敦政府给他们支付了生活开销,可是大家兜里没有零花钱啊,伦敦政府的官僚们可不会把军饷送过来。

      奥地利只是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并没有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除了固定的地方住宿用餐外,方圆几公里随便浪,酒馆就是他们的最爱。

      奥地利政府也只是负责提供一日三餐,额外的消费,自己掏腰包吧!坐吃山空的日子很快就让英军士兵赤贫了,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

      违反乱纪?现在塞尔维亚地区处于军管状态,逮住了是可是存在掉脑袋风险。

      这个时候当地在进行重建,缺乏青壮劳动力,为了自己的日子更加舒坦一些,不少士兵就干起了【创建和谐家园】赚零花钱。

      塞尔维亚地区青壮损失惨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混的时间长了,不少英军士兵还在当地组建了家庭。

      有了家庭,自然就和当地有了牵挂。这个年代交通不便,这一别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永别,如果不是英国政府一再催促,估计还要拖的更久。

      奥地利政府一共收容了2183名英军士兵,最后离开的时候这个队伍已经壮大到了3128人,增加出来的自然就是家属了。

      英国内阁收到这个消息过后有什么感受姑且不论,反正弗朗茨收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蒙圈了。

      不过考虑到塞尔维亚地区的特殊情况,他也就理解了。适龄女子总是要出嫁的,当地的青壮不足就只能外面找了。

      英国人的牌子这个年代还是很好用的,至少对塞尔维亚当地人来说,这个身份还是有诱惑力的。

      跨国婚姻,在奥地利是合法的,只要双方自愿,然后到教堂完成登记,就受法律保护。

      不光是英军士兵,不少奥地利驻塞尔维亚军队也有同样的情况,为此总参谋部还发生过争议,最后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政府给开了绿灯。

      阻拦是不可能的,这点儿气度弗朗茨还是有的,人家你情我愿棒打鸳鸯干嘛?只不过增加了一笔英军士兵家属生活费,让伦敦政府买了单。

      在政治上,这还成为了英奥友谊的见证,至少英国的媒体是这么报道的。约翰牛也是要面子的,真实原因已经没有人追究了。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无非就是给人们留下了茶余饭后的笑谈,很快就过去了。

      在条约生效的当日,奥地利也和奥斯曼帝国完成换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战败,割让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波黑地区给奥地利,上述地区领土【创建和谐家园】正式发生变更。

      领土割让这没有什么好犹豫的,都被法俄两国隔开了,这种地区就算是就给奥斯曼帝国,他们也无能为力。

      相比之下,法国人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交易就发生了争执,法国代表直接开出了一张贷款收据付款,奥斯曼人自然不满意了。

      说好的现金交易,现在怎么能够反悔呢?不过法国人就不这么认为了,从债务当中减去两亿法郎,不也是现金支付么?

      反正随便奥斯曼人怎么【创建和谐家园】,巴黎政府都打定了主意,现金不可能给的,就是减持债务。

      没有办法,法国政府现在也不富裕。近东战争打到了现在,法国政府的军费开销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拿破仑三世同样在为财政问题头疼。

      况且丢失了巴尔干半岛后,奥斯曼帝国的偿债能力也大幅度下降,如果不减持债务,这些贷款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资本家们不肯承担这个风险,就鼓动法国政府出头接过这笔债务了,为了拉拢人心拿破仑三世自然是同意了。

      争议归争议,还是不影响条约的履行。国际贷款通常都是霸王合同,很快法国人就找到了贷款合同上的解释条款,证明了他们这么做的合法性,让奥斯曼人乖乖的闭了嘴。

      条约全部正常履行,新维也纳体系建立了起来,笼罩在欧洲大陆上的战争阴云烟消云散。

      圣彼得堡

      大街小巷都在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不过这不包括沙皇政府高层,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非常清楚这次胜利的水分有多大。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瘟疫,打击了法国人的信心,估计这个时候俄军还在君士坦丁堡鏖战。

      冬宫中尼古拉一世咆哮道:“怎么伟大的俄罗斯帝国,连一点儿战后的抚恤金都拿不出来么?”

      灰色牲口不值钱,可毕竟是打了胜仗,死掉的多少总要给点儿抚恤吧?活下来的也要给点儿嘉奖,加官晋爵他们够不上,一点儿赏金总是要发的!

      这些工作如果不做好,下一次谁还给沙皇卖命?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苦笑着回答道:“陛下,这次战争的伤亡太大,君士坦丁堡又需要重建,政府的财政早就入不敷出了。现在要一次性拿出上亿卢布,实在是太困难了。”

      君士坦丁堡必须要重建,这是政治、宗教上的双重需求,那怕是砸锅卖铁,沙皇政府都只能硬着头皮上。

      战后抚恤、赏金也必须要发,两者是同样的重要。这对俄国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

      俄国人必须要感谢这场瘟疫让战争提前结束了,如果再拖上一年半载,就算是砸锅卖铁他们也凑不出来钱。

      尼古拉一世厉声呵斥道:“没钱,就去想办法。财政困难的事情不需要你提醒,现在财政部的任务是想办法解决这次财政危机。

      无论如何,战后的抚恤金都必须要发放,君士坦丁堡的重建费用也必须要筹集出来。”

      “陛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民间募捐君士坦丁堡重建费用,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加税了。

      政府缺钱,战后奖赏我们可以尽量避免直接给现金,比如说给予士兵本人连同家属自由民身份。

      还可以学习奥地利人,根据功劳大小给普通士兵授予土地,减少财政开支。”阿瑞斯坦利罗德回答道

      俄罗斯帝国农奴摆脱身份限制,就是替沙皇陛下当兵打仗,立下了战功就可以变成自由民。

      这条路非常的窄,农奴是贵族的私有财产,沙皇也不可以随便剥夺,授予自由民身份的同时,也必须要给农奴的主人进行补偿。

      现在阿瑞斯坦利罗德的意思,无疑是在打新占领区的土地了。无论怎么说,保加利亚地区的土地要比俄罗斯帝国大部分地区都要肥沃。

      这些土地也是财富,可以拿出来和贵族们进行交易。农奴是没有私有财产的,给士兵们封赏土地,还不如说是给士兵的主人封赏土地。

      既然大家都拿到了好处,那么授予这些农奴士兵自由民身份,自然不是问题了,政府要收取君士坦丁堡重建税也就好说了。

      这是建立在近东战争获胜的情况下,不然想要给这么多士兵自由民身份,估计贵族们可没这么容易妥协。

      解放农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作为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都不敢直接说解放农奴,而是利用迂回的手段,借战后奖赏的机会释放一部分农奴。

      尼古拉一世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阿瑞斯坦利罗德的意思。参加这次近东战争的俄军士兵,前前后后加起来都快两百万人了。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农奴出身,如果把这些人、连同家属都变成了自由民,那么无疑是撕开了废奴的口子。

      农奴制的危害尼古拉一世是一清二楚的,如果不是阻力太大,他早就开始干了。

      近东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见识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后,俄国上层已经意识到了必须要废除农奴制,才能够追上去。

      借着大胜封赏的机会这么干,可操作性非常高。就算是这次试探失败了,政府也没有直接宣布废除农奴制,那么和贵族之间还留有缓和的余地。

      想清楚了这一切过后,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阿瑞斯坦利罗德的计划。

      第二章、夺权第一步——金本位改革

      进入1855年过后,奥地利政府的经济会议就多了起来,除了处理不良资产外,更重要的还是币值改革。

      不同于继位之初,奥地利的金银储备不足,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就是稳定币值。

      近东战争中,通过对俄贸易大量的金银流入了奥地利,金银储备不足的窘迫局面已经得到了改善,金本位改革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货币改革涉及到的范围太广了,不是弗朗茨一拍脑袋就可以做出决定的,内阁政府已经进行了多次论证,依然没有能够达成一致。

      现在大部分国家都采用的是金银复位制度,要不就是直接用金银充当货币,金本位国家还是很少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15: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