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1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弗朗茨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他们想多了。不吞并这些邦国除了降低统一难度外,更重要的还是武力统一会消化不良。

      国家统一,不同于对外扩张,很多过激的手段都不能用。在无法进行大清洗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收复人心,未来十年二十年当地都不会稳定。

      被推翻的王室和利益集团会想要复辟,没有办法复辟,他们还可以化身为革命党掀翻桌子,大家一拍两散,谁也不要想好过。

      具体可以参考一下法国二月革命,这拿破仑三世都可以当选总统,就知道波拿巴党在这场起义中扮演的角色了。

      所谓的篡夺革命果实,实际上并不准确,从头到尾人家都是革命的领导者,只不过隐藏在幕后操控,最后关头才跳了出来,不然拿破仑三世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夺权呢?

      作为一名皇帝,弗朗茨不想给自己的统治留下隐患,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稳定。

      历史上第二帝国俾斯麦主张留下那么多邦国,除了实力不济吞不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长治久安。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很有效,不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多少矛盾,都是在规则范围之内进行的,从来没有听说某个邦国造反了。

      兼并这几个德意志邦国最大的收获,不是资源、不是战略、更不是政治利益,最大的收益还是人口,并且还是高素质的人口。

      根据两年前的人口统计,奥地利帝国总人口就突破了三千七百万,在欧洲大陆仅此于俄国人,可是主体民族仅有八百七十多万。

      为了让数据好看一些,在弗朗茨的示意下,奥地利政府直接把一些有德裔血统的混血儿,直接人为的划分成了德意志人。

      然后主体民族的数量迅速膨胀到了一千零三十多万,主体民族才从235上升到了278。

      好吧,这有些太过牵强了。很多德裔血统仅有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都变成了德意志人,弗朗茨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人,灵活一下数据就好看的多了。

      这一情况,现在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主体民族数量总算是突破百分之四十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这种跨越民族的联姻,未来肯定会大大增加。

      不得不承认这种最古老的民族融合方式,实际上也是最有效、最没有隐患的民族融合方式。

      目前推动这种民族融合的动力就是德意志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男多女少是迫切的社会现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战后,才发生逆转。

      而匈牙利地区恰恰相反,女多男少,这里面除了内战造成当地青壮数量减少外,还有就是本身地理环境造成的了。

      当然,塞尔维亚、多瑙河流域两公国的情况更加严重,犹豫战争的关系,当地的青壮数量急剧减少。

      如果什么都不干的话,弗朗茨可以肯定未来二十年,这些地区都会出现人口负增长,尤其是塞尔维亚地区更为严重。

      这些社会背景,都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机会弗朗茨怎么可能放弃呢?

      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办,才能够让大家进行联姻,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方面,弗朗茨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µÚÒ»°ÙһʮÆßÕ¡¢ºÃÖ÷Òâ=âÈÖ÷Òâ

      克里米亚半岛,英法俄三国继续火拼中,准确的说是英法进攻,俄国人在全力防守。

      武器装备上的劣势是一个硬伤,不同于巴尔干半岛上的俄军,清一色的换装了奥械装备,在装备上和英法是旗鼓相当。

      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军就没有这么好运了,本来就是国内的二线部队,又是仓促应战,加上沙皇政府官僚体系的【创建和谐家园】,多重因素下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实际上这个时候,尼古拉一世已经决定全面换装奥械装备了,可是因为国内引进了生产线,坑队友的官僚们一拍脑袋就把订单给了国内的军工企业。

      生产线按照调试需要时间,重新培训工人还是需要时间,和平年代等等也无妨。现在是战争时期,战场上的俄军等不了啊!

      截止到目前为止,俄国人都没有能够把产能发挥到巅峰状态,按照他们速度要给克里米亚半岛的俄军全面换装,没有一两年时间是做不到的。

      刚刚调任克里米亚半岛的总指挥官的费兹罗伊·萨默塞将军就怒了,在巴尔干半岛打仗的时候还不觉得,缺什么直接向奥地利采购好了。

      到了这里,他才发现俄军的后勤是如此的烂,不但是新式武器换装不及时,就连普通后勤物资也时常出现错误。

      值得庆幸的是对面的联军没有巴尔干半岛上遇到的强,君士坦丁堡攻坚战打的还是有意义的,至少把法国人的精锐部队给牵制住了。

      费兹罗伊·萨默塞想了想说:“给圣彼得堡发报,说明我们的情况,要求国内立即补齐我们的物资。

      如果不能保障后勤补给,那么就只能放弃克里米亚半岛,退守乌克兰沿岸地区了。”

      缺医少药也就算了,反正灰色牲口不值钱,死了他也不心疼。缺枪少炮,这就不能忍了,家伙事都没有,仗还怎么打?

      至于会不会得罪人,费兹罗伊·萨默塞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仗打输了他就完蛋了,再严重的后果也不外乎是如此。

      作为俄军的高层将领,只要打赢了这场战争,就算是得罪了国内的利益集团,他也抗得住压力。

      克里米亚半岛俄军的运输工具主要是牛车,这个时空还算是好的,俄国人准备的比较充分,囤积了一批物资在沿海地区,克里米亚半岛上都有不少。

      就算是被官僚们给漂沫了,他们拿着这些物资又没有用,最后还是要转手卖给沙皇,所以费兹罗伊·萨默塞还不用为粮食发愁。

      武器装备就没有办法了,沙皇政府既然已经确定换装了,这些破烂货就不知道遗弃在什么地方了。

      同样的武器装备,经过俄国兵工厂生产出来的,重量上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那么一点点,故障率也高了那么一点点,但是绝对耐操。

      费兹罗伊·萨默塞也不挑剔,只要有就行了。现在给圣彼得堡政府施加压力,就是让他们加快补给速度,如果国内生产来不及,就赶快去买啊!

      反正无论如何,克里米亚半岛俄国人也不敢放弃,一旦英法在这里站稳了脚跟,黑海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为了打击最大的竞争对手,想必英国人不介意为每年的军费买单。只要堵死了克里米亚半岛,毛熊不但是近东战略完蛋了,一半的进出口贸易都被他们握在了手中。

      不需要坚持多长时间,最多年,俄罗斯帝国的欧洲霸权就【创建和谐家园】了,再策动波兰独立,英国人的战略就成功了。

      当然这种好事,显然没有那么容易成功,至少弗朗茨就不答应,他现在就准备给英国人制造点儿麻烦。

      俄国人不能倒下,至少在新神圣罗马罗马帝国完成内部整合前不能倒下,不然他们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弗朗茨关心问道:“元帅,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俄国人攻克君士坦丁堡?”

      在弗朗茨看来,近东战场上最容易破局的就是君士坦丁堡,只要俄国人攻克了这里,这场战争就打不下去了。

      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的地方就那么750米,最宽的地方也就那么37公里。只要给俄国提供一批岸炮往岸上一布置,就隔绝了黑海和外界的海上通道。

      没有海上通道连接,奥斯曼帝国的交通和俄国人有得一拼,如果从小亚细亚半岛陆路转运物资,那么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英法联军后勤补给必定出现问题,除了灰溜溜的跑路别无他法。

      拉德斯基元帅分析道:“陛下,君士坦丁堡本来就是一座要塞城市,易守难攻,驻守的又是法军精锐部队,还有海军提供火力支持。

      想要正面强攻,唯有靠实力硬耗。打到法军承受的极限,才有可能攻破这座城市。

      现在俄国人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调集大量的火炮对着君士坦丁堡狂轰,再坚固的堡垒也是有极限的。

      奥斯曼帝国早就腐朽了,君士坦丁堡百年来都没有遭到过威胁,他们早就放松对城防工事的升级改造。

      在近东战争爆发过后。奥斯曼政府才进行了一下抢修、加固,可时间还是太短了,这就是俄国人的机会。

      这些防御工事,大部分都是无法抵挡重炮攻击的。只要俄国人舍得下本钱,弄上几百门重炮一点一点儿敲,也可以打破这个乌龟壳。”

      这是纯粹的笨办法,完全是以力压人,但却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

      问题是英法也可以弄来大量的火炮和俄国人对轰,最后双方还是要拿人命往上填。不死上十万八万,估计君士坦丁堡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这个年代的火炮命中率很低,俄军只要分散炮兵阵地,对着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轰就行了,目标那么大总是可以把炮弹打进去的,英法要摧毁俄军的炮兵阵地就难了。

      弗朗茨觉得伤亡吓不倒俄国人,没准军费开销先把俄国人给拖垮了。单单是几百门重炮,没有几千万卢布就搞不定,一轮齐射下来还要几十吨弹药。

      既然要达到狂轰的效果,一天打出去几千吨弹药,都只是普通操作。要轰平君士坦丁堡,天知道最后要消耗多少弹药。

      可是不这么打,按照俄国人目前的进攻方式,交换比都打出了四比一,就算是灰色牲口不值钱,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啊?

      按照现在的情况,弗朗茨可以肯定的说,最多再坚持一年半载时间,沙皇政府就会因为伤亡过大而被迫放弃。

      弗朗茨想了想说:“参谋部整理一份计划,转交给沙皇政府,用不用就随他们去吧!”

      他不信俄国政府中没有聪明人看出来,在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盲目的拿人命去填君士坦丁堡这个巨坑,完全就是找死的行为。

      根据弗朗茨收到的情报,君士坦丁堡战役爆发以来,俄军的伤亡人数已经逼近了两次保加利亚会战的总和。

      圣彼得堡都在准备换掉缅什可夫了,在这位“天才”指挥官的指挥下,俄军的伤亡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这份计划不是给圣彼得堡政府看的,而是给俄军巴尔干总指挥缅什可夫看的,如果不想灰溜溜的回到圣彼得堡,他就一定会考虑奥地利的建议。

      作为俄军的高层将领,没有人能够忍受攻克君士坦丁堡的诱惑,只要完成了这一伟业,就会以俄罗斯“民族英雄”的身份,被记录在俄国历史上。

      不光是俄国人有兴趣,实际上弗朗茨也想要完成这一伟业,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也是世仇,攻克君士坦丁堡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大量的政治声望。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对这座城市有特殊的感情,现在法国人帮奥斯曼人守卫君士坦丁堡,弗朗茨可以肯定如果有机会的话,拿破仑三世不会介意夺下这座城市。

      完成了这一伟业,丝毫不比击败俄国人带来的声望低。如果克里米亚半岛会战失败,拿破仑三世多半就会直接把君士坦丁堡吞了,挽救战争失败带来的政治灾难。

      伦敦政府多半也会默认这一切发生,君士坦丁堡落在法国人手中,怎么也比落在俄国人手中好。法俄两国死磕,英国人绝对是乐见其成的。

      如果可能的话,弗朗茨也不介意推一把,让法俄两国的仇恨更深一些。

      可惜俄国人不争气,沙皇政府的官僚拖了后腿,克里米亚半岛俄军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太渺茫。

      做不到这一点,弗朗茨只能寄希望于俄国人爆发攻克君士坦丁堡,一举把英法的仇恨拉到满值。

      拉德斯基元帅的办法,站在维也纳政府的立场上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实际上对俄国人来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馊主意。

      原因非常的简单,战争消耗太大,不适合毛熊这种农业国玩。

      这种打法很容易超过了俄罗斯帝国的承受极限,纵使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也会因为财力耗尽无法进行下一步战略。

      毕竟还有一个达达尼尔海峡呢?光掌握一个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不足以让俄国人掌控黑海海峡,况且夺下了君士坦丁堡,他们才掌握了半个博斯普鲁斯海峡。

      从战略上来说,现在分兵夺下加里波利半岛封锁住达达尼尔海峡,同样可以结束这场战争。

      不是什么地方都有一座君士坦丁堡,守卫加里波利半岛的难度,绝对要比守卫君士坦丁堡难得多。

      就算是夺不下这里,分兵进攻也可以给逼迫英法驻扎重兵守卫,减轻克里米亚半岛上俄军的压力。

      只能说君士坦丁堡的诱惑力太大了,俄国人无法抵御这种诱惑,就直接一波莽上去了。

      弗朗茨自然不可能提醒俄国人,近东战争提前结束,没能最大限度消耗掉英法俄三国的实力,这不符合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利益。

      况且,再好的战略也需要人去执行,弗朗茨不认为俄国人有这么强的执行能力,至少缅什可夫将军就做不到。

      以俄国人的效率,想要打英法一个突然袭击,无疑是在痴人说梦。现在加里波利半岛只要几个奥斯曼守备团,很容易被突破。

      一旦英法反应了过来,进攻希腊人的联军马上就可以增援加里波利半岛,到时候又是一场大会战。

      英法的国力雄厚,纵使再开一条战线,他们咬咬牙也就撑住了,俄国人就不行了,国内的组织能力就快到极限了。

      如果再增加战线,恐怕毛熊也会感受到什么是兵力不足。当然这不是说他们缺兵,而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军队投入到前线。

      后勤补给更不用说,就算是可以从奥地利获得物资,以他们的效率运到前线去,黄花菜都变凉了。

      一个操作不好,好心办了坏事,因为后勤补给不到位,让俄国人输了战争,弗朗茨就只有和尼古拉一世一起哭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巴尔干半岛开发计划

      布拉格一座古朴的城堡内,一名年过五旬的长者严肃的问:“霍尔斯特,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一旦接受政府调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要过苦日子了,到时候想要反悔可就晚了。”

      霍尔斯特认真的回答道:“父亲,维克斯家族已经没落了,上一次的权利斗争中,我们在政府中的关系网损失惨重。

      想要进入政府中谋职位,就只能通过公【创建和谐家园】。这一条路上的竞争对手太多了,况且我们家族一直都是在军队中发展,在这方面没有优势,我没有把握混出头。

      欧洲大陆的局势正在趋于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奥地利都不会有战争,这又断了战场上一搏的机会。

      现在是一个机会,凭借在战场上积累下来军功,现在我留在国内最多也就成为一名荣耀骑士。

      家族补点儿钱,才可以向政府换取一座庄园,但是现在去巴尔干半岛却可以跨越成为世袭骑士,直接拥有面积翻倍的庄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0 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