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名撒丁军官义愤填膺的说:“将军,俄国人还是咬着我们不放,现在怎么办?”
都把英国人所有的军事情报都泄露给了俄国人,他们居然还敢继续进攻这里,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曼图亚咬牙切齿的说:“现在我们不能退,这关系到了我们的荣誉,也关乎到了撒丁王国的荣耀。
你们也不想顶着败军之将的名头回国上军事法庭吧,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成为最先丢失阵地的人。
既然俄国人欺人太甚,那就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俄国人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告诉士兵们,我们的薪水还在英国人手中,现在要是跑路这次就白忙活了。谁要是敢逃跑,老子现在就毙了他。”
“是,将军!”青年军官立即回答道
曼图亚不放心的补充道:“等一等,私底下放出消息,就说英国人就要快顶不住了,等他们的防线崩溃,我们就立即撤退。”
事实证明,撒丁军队一旦拼起命来还是有战斗力的,所谓的伤亡惨重,那也要看标准是什么。
出现了几个伤员,他们也可以在后面添上两三个零,往上回报是伤亡惨重。
如果有人注意撒丁军队之前给联军递交的伤亡报告,就会发现他们的伤亡率已经逼近五分之一了。
这个报告英国人是相信的,因为英军的伤亡情况,距离这个数据也不是太远了。以己度人,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怀疑过。
面对猛然爆发的撒丁军队,俄国人发现这个软柿子也不好捏。
费兹罗伊·萨默塞决定试一试上面的情报是不是真的,毕竟这一路打过来,保加利亚人给他们提供的情报已经太多了,对面的敌军中有保加利亚人并不奇怪。
……
俄国人一动手,蒙特斯快要被刚收到的战报气疯了。突然一阵炮击响起,准确的把炮弹到了他们的炮兵阵地上。
如果只是一处的话那还可能说是运气,偏偏所有的炮兵阵地一个没落下,被给全部光顾了一遍。
这还不算玩,炮兵阵地倒了霉过后,军事物资仓库又被准确的洗礼了一遍。
就算是距离远,俄军的炮兵命中率低,可是这么一番炮轰下来,他们也是损失惨重。
炮击完成了,俄军又准确的找到了他们的兵力薄弱点,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蒙特斯知道有叛徒泄露了情报,可事已至此,他只能呼叫援兵了。就算要秋后算账,那也要把俄国人挡住了再说。
“奥立弗那个蠢货还有多久抵达前线?”蒙特斯再次问道
侍从官紧张的回答道:“奥立弗少将报告说,他们刚刚从游击队手中收复了普罗夫迪夫,预计一个星期过后就可以抵达索非亚。”
一百二十多公里路,走上一个星期没有毛病。英军的正常行军速度每天也就二三十公里,现在有游击队袭击慢点儿情有可原。
蒙特斯命令道:“命令那个蠢货给我加快速度,三天之内必须要抵达前线,否则军法从事!”
“是,司令官!”侍从军官立即回答道
蒙特斯不放心的嘱咐道:“等一等,告诉那个蠢货,先派一半的部队轻装简行赶过来,把辎重物资放在后面的部队中,这样加快速度。”
俄国人玩梭哈了,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只要援军能够抵达,联军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不然蒙特斯早就跑路了。撒丁人不想继续打下去,可以想办法让英国人当替罪羊,蒙特斯又如何不能让撒丁人背黑锅呢?
他可是联军司令官,想要坑人的办法多的去了。
现在是英军和奥斯曼军队联放,承担了战场上的主要压力,只要他让出部分阵地,交给撒丁军队和奥斯曼军队联防,估计一天时间不到,俄国人就可以打穿防线。
蒙特斯还是想要军功的,要是丢了索非亚地区,就算是让盟友帮忙背了黑锅,他这个指挥官也难辞其咎,会留下一个永久的污点。
……
奥立弗还是有能力的,只不过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才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败。
蒙特斯的命令抵达前,他就已经加快了行军速度,只不过沿途的道路实在是太坑了。
作为保加利亚游击队的活动区域,怎么可能不破坏交通呢?他们是边修路边行军,顺便还要应付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冷枪。
偶尔还有突如其来的地雷,这是弗朗茨友情赞助的,本来担心俄军战败,就给他们提前准备了一批,好用来阻挡追兵。
没有想到联军居然昏招不断,一个个都不想出力让盟友捡便宜,硬是把优势给折腾没了。
俄国人看不上这些土鳖炸弹,就给了保加利亚游击队,现在轮到奥立弗头疼了。
这些地雷都是最简单的埋设,想要排雷非常的简单,唯一需要的只是时间。
好办法没有,笨办法却好想。英国人驱赶着牲口趟地雷阵,行军速度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拖延了。
……
1853年1月2日,保加利亚游击队突然袭击了英军阵地的后背,联军出现了混乱,在这个关键时刻撒丁人撒丫子跑路了,蒙特斯苦心经营的防线告破。
没有办法,兵力实在是不足,蒙特斯没有足够兵力防范背后可能出现的保加利亚游击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最坑的是这个时候,援军距离前线只有不足十五公里的路程。如果撒丁军队不跑路,倾尽全力去帮忙的话,还是可以撑到援军抵达的。
显然,曼图亚没有和俄国人死磕到底的觉悟,能够跑路那就绝不犹豫。反正是英军防线失守,这个责任不能怪他们。
甚至为了避免受谴责,曼图亚还拐带了部分英军士兵一起跑路。
这一跑就坑死了蒙特斯,作为败军之将距离上军事法庭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他能够活着回去的话,免不了要走上一遭。
一路急行军赶来的奥立弗成为了第二个倒霉蛋,累死累活、不计损失的赶过来,好不容易在最后的时间抵达,结果马上就和俄国人来了一场遭遇战。
没有意外,战场上人少的总是要吃亏的,奥立弗为了赶时间没有携带大炮,一交手就吃了亏。
经过一番苦战,奥立弗成功的带部队跑路了,顺便还解救了一帮溃散的英军士兵,总算是努力没有白费。
俄国人也是人困马乏,士兵们没有体力继续追击。看到这种情况,费兹罗伊·萨默塞自然选择了见好就收。
死守索非亚不存在的,蒙特斯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可惜这座城市被奥斯曼人折腾的太厉害,城防工事早就没了。
城内的民众对联军恨的咬牙切齿,依托城市和俄国人打巷战,首先陷入人民战争中就是他们。
况且,奥斯曼政府的效率太低,在索非亚囤积的物资还不够联军一个月的消耗,他们要是敢坐困孤城,就等着全军覆没吧!
这次大会战进行到了现在,联军的兵力已经很紧张了,不要指望有人来给他们解围。
那怕是从国内抽调援兵,时间上也来不及。战役失败过后,联军就争先恐后的跑路了。
长达十几公里的战线,全歼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的,俄国也只是撕开了联军的一段防线。
如果不是为了解救更多的士兵离开,奥立弗可用不着赶过来和俄国人打遭遇战,他们掉头就跑俄国人根本就不会追。
历时半年时间,双方投入近二十万兵力的战役,以俄国人的惨胜而告终。
看着伤亡报告,费兹罗伊·萨默塞可以负责任的说:他很好的完成了沙皇政府的任务,真的是不计伤亡的取得了胜利。
前前后后的总伤亡加起来高达6.7万,俄军士兵基本上换了一遍,其中阵亡了2.6万人(包含没救过来的伤员)。
就算是后方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到了现在这支俄军部队也打残了,急需修整。最后的攻坚战,明显可以看出来俄军战斗力的下降。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取得的战绩是:击败了10万联军,干掉了3.4万联军士兵,俘虏联军2.5万人,包括高达1.1万余人的联军伤员。
从双方的伤亡来看,这次战败的是俄国人才对。要不是保加利亚游击队的爆发,这次战役胜负犹未可知。
为了面子上好看,费兹罗伊·萨默塞还是毫不犹豫的吞掉的保加利亚游击队的战绩,又无视了他们付出的伤亡。
当然,为了让保加利亚人继续给他卖命,费兹罗伊·萨默塞还是向国内给他们请了功,重点强调了保加利亚游击队拖延敌人援军,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光这一条就足以让沙皇政府同意他之前许诺的条件。
本来沙皇政府就准备吞并保加利亚地区,圣彼得堡还担心这些游击队会不会成为阻碍,现在能够收编他们,尼古拉一世怎么可能拒绝呢?
不管双方的损失如何,都不能影响这次战役的历史地位,此战被历史学家公认是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的转折点。
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样炼成的》
索非亚战役结束过后,逃过一劫的蒙特斯就被伦敦政府召唤回国,等待他的是军事法庭一日游,这次英国人丢人丢大发了。
尽管蒙特斯一再解释,由于叛徒的出卖,才导致了战争失败,都没有任何作用。
输了就是输了,那怕是战术上他们给俄国人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可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战役,联军一方输了。
罪魁祸首就是英军没有能够守住防线,让俄国人给突破了。被游击队前后夹击的事情,大家果断的忽略了,英国人也不好意思提这件事。
救援有功的奥立弗荣升英军指挥官,升职本来是一件好事,奥立弗少将却没有半点儿喜色。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所谓的救援有功都是托词,如果不是背景深厚,这场战争的失败他也是难辞其咎。
要不是他搞所谓的诱饵计划,企图把游击队一网打尽,援军提前驻防各个要地,游击队主力也不可能集结起来从背后偷袭,这次战役实际上是他坑死了蒙特斯。
这种事情糊弄得了国内官僚,忽悠得了作战的士兵,却无法蒙蔽前线作战的军官们。
这种情况下,他出任远征军指挥官,能让大家信服么?
“我们的伤亡清点出来没有?”奥立弗问道
络腮胡子模样的中年军官回答道:“只是统计出了一部分,远征军第三军团,战死、失踪或者是被俘人员共计6876人,受伤2847人。
远征军第一二军团,伤亡还在统计中,目前我们已经收拢溃兵11621人,其中包括924名伤员,据说还有一部分溃兵和撒丁人一起撤往了马其顿地区。”
这已经不仅仅是损失惨重了,远征军根本就被打残了。半个月都没有归队,能够归队的几率已经非常低了。
这也没有办法,打了败仗逃命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窝蜂的乱跑,谁管什么方向不方向。
随着索非亚战役的失败,整个保加利亚西南部都是俄国人的地盘了,有多少人能逃过俄国人和保加利亚游击队的追捕,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个年代通讯不畅,士兵们语言又不通,就算是逃过一劫,他们想要找到归途也是非常困难的。
要是方向感不强,直接背道而驰也不是没有可能。
奥立弗拍了拍脑袋,件通知他们,大家可以装糊涂说不知道,他们就可以推说是正常的撤退,然后误入奥地利的地盘。
伦敦政府的官僚们必须要认,这是符合规定的,他们就是靠这套机械的规则,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自然不可能轻易打破了。
实际上不光是英国人这么干,就连撒丁军队中也有人跟着跑过来了,只不过因为和奥地利有仇,跑过来的人不多。
至于会不会给伦敦政府带来麻烦,或者是影响英奥关系,这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反正奥地利人必须要好吃好喝的把他们款待着,这是可以和伦敦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甚至为了更有说服力,他们还找了一个台阶,一口咬定俄国人已经占领了科索沃地区,把他们的归路给切断了。
海顿中校想了想说:“可以,不过所有的英军士兵都必须要在协议上签名。
确定你们是自己误入克拉列沃的,由于俄国人切断了归途,你们丧失了后勤补给,才向我们求助的。”
变换了一下说辞,大家的面子都被照顾了。还给解除武装换了一个说法,未来英奥两国也不会因为这个问题产生矛盾。
丹尼尔上校报怨道:“没有问题,那么海顿中校请尽快为我们提供补给,这一路上走来,我们好几天都没有吃上一吨正常的饭。”
海顿中校问道:“可以,你们有多少人,我马上派人给你们送一批物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