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1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希腊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无疑是令双方都不能满意,可以说是两边不讨好。

      俄国人还可以勉强接受,不管希腊人在打哪里,都牵制了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精力。现在是关键时刻,多一个盟友多一份力量,增加一份胜算。

      英法就无法忍受了,尤其是英国人,在他们看来希腊的做法,就是【创建和谐家园】裸的背叛。

      1850年的两国冲突,被伦敦政府无视了。忽略早在数年之前,帕麦斯顿下令封锁比雷埃夫斯港口的时候两国就翻脸了。

      当然,约翰牛也不想这个时候【创建和谐家园】希腊人。万一他们不管不顾直奔君士坦丁堡而去,顺路切断他们的后勤运输线,不用半个月巴尔干半岛上的联军就完蛋了。

      在伦敦国会讨论开辟新战线的时候,外交大臣帕麦斯顿闯祸了。没有管住下半身,和女王的侍女搞上了。

      这也不算什么,贵族的烂事多的去了,再增加一件也无妨。私下里偷情,偷了也就偷了,大家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

      偏偏他们作死在王宫中幽会,还运气不好,被阿尔伯特亲王给当面撞上了。

      事情摆在了明面上,这就是宫廷丑闻了,阿尔伯特亲王怒了,维多利亚女王也怒了。

      ÒªÊDz»É±Ò»ÙÓ°Ù£¬ÍõÊÒµÄ×ðÑϺÎÔÚ£¿

      事情闹大发了,倒霉蛋帕麦斯顿和那名侍女当场被王宫中的侍卫给抓了起来,好好招待了一顿。

      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历史发生了拐点。历史上帕麦斯顿坏了女王侍女贞操,那是私底下的事情。

      窗户纸没有被捅破,还有回旋的余地。历史上帕麦斯顿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但下了野,还花费大代价找人说情,进行了一番政治利益交换后,最后才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上。

      现在被抓了一个人赃并获,甭说以后会怎么样了,怎么度过眼前这一劫都是一个问题。

      外交大臣【创建和谐家园】宫廷,这个消息要是传了出去,那就热闹了。英国民众的八卦之火可是非常厉害的,不知道还要编排出什么画本来。

      约翰-罗素傻眼了,对于帕麦斯顿他是佩服的无话可说,这位同僚的艳遇是羡慕不来的,对他的作死能力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然后,他还不得不想办法去善后。王室那边必须要给一个交代,这位同僚也不能就这么无端的消失了。

      帕麦斯顿可不是小人物,不但是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还是资产阶级在政府中的代言人,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

      阿尔伯特亲王问道:“首相,这个问题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把人抓了过后,阿尔伯特亲王就后悔了。要收拾帕麦斯顿后面有的是机会,干嘛要立即动手呢?

      嘴长人别身上,天知道外面会怎么编排。搞不好还会有人认为这是王室在迫害大臣,才搞出来的戏码。

      为了王室的声誉,这件事情注定只能够冷处理。政治头脑过硬的阿尔伯特亲王,很自然的选择了踢皮球了。

      ……

      突然爆发的丑闻,直接影响到了伦敦政府的效率,拖延了开辟第二战线的时间,为俄国人创造了机会。

      普罗夫迪夫的一座破败的小村庄内,保加利亚游击队正在秘密开会。

      “诸位,刚刚我们受到了情报,奥斯曼帝国把围剿我们的军队撤走了,接替他们的是刚刚抵达的三万英国陆军。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英国人的战斗力要比奥斯曼人强的多,没有两三倍的优势兵力,我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显然,我们没有那么多军队,这是我们即将遇到的挑战。

      从俘虏口中我们知道,英国人和奥斯曼人之间也是矛盾重重,他们虽然是盟友,可是傲慢的英国人只是把他们当炮灰用。

      这就是机会,既然他们存在着矛盾,双方就很难亲密合作。

      英国人毕竟是外来户,他们对保加利亚地区的环境不熟悉,这个时候正在和奥斯曼人进行交接,短期内出现混乱是必然的。

      根据内线传递来的消息,昨天普罗夫迪夫城内的五千奥斯曼守军撤离了,现在就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人,其中英军士兵只有八百人。

      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几家联手一举攻克普罗夫迪夫,捣毁敌人这个物资中转站,索非亚前线的战争必然会受到影响。”

      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就是这几支保加利亚游击队联盟的主要领导者人迪米特尔。

      不要看现在保加利亚游击队的人数已经不少了,就认为他们已经建立了体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统一起来,依然是各自为战。

      扶持他们的俄国人,真实目的是为了给奥斯曼帝国添乱,可没有准备让他们真的独立,自然不会让他们统一起来了。

      这个年代,保加利亚民族主义还没有觉醒,后世的保加利亚国父——赫里斯托·波特夫,还是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有幼儿园的话)

      保加利亚人抵抗的动力,主要是源于奥斯曼政府的压迫,和宗教信仰上的迫害。

      一名黑头发绿眼睛的青年军官站了起来,反对道:“迪米特尔先生,普罗夫迪夫距离阿塞诺夫格勒只有15公里,距离帕扎尔吉克只有30公里。

      这就意味着,一旦我们向普罗夫迪夫发起进攻,敌人阿塞诺夫格勒的援军当天就会抵达,帕扎尔吉克的援军最多拖到第二天。

      帕扎尔吉克还有三千守军,阿塞诺夫格勒也有两千守军,我要面对的敌人不是两千而是七千。

      敌人刚刚撤走了五千守军,肯定会有新的部队换防过来,我们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情报,这非常的不合常理。

      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三种可能:第一、敌人的指挥官忘了,忽略了普罗夫迪夫的重要性;第二、我们的情报系统出了问题;第三、这是敌人的陷阱,故意诱使我们上当。

      第一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敌人没有那么蠢,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到。

      给我们提供情报的是各地保加利亚民众,大军行动是无法保密的,从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现在还没有大股部队向普罗夫迪夫赶来。

      那么这是一个陷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普罗夫迪夫,最多三天时间周边的敌军就会蜂拥而至,把我们困死在这里。”

      迪米特尔解释道:“塞普洛斯,你说的没错。这里很可能是敌人的陷阱,但是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都清楚,敌人在普罗夫迪夫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就算这是一个诱饵,我们也有机会捣毁这些物资。

      虽然我不确定敌人在索非亚囤积了多少战略物资,但是看敌人对后勤运输的重视,大致可以判断索非亚地区的战略物资,不足以支撑他们前线大军使用到战争结束。

      毁掉了这些物资我们就跑路,至于普罗夫迪夫这座城市,还是暂且留给奥斯曼人吧,等这次会战结束过后,我们再回来。”

      迪米特尔的分析是有根据的,战争进行到现在,索非亚地区的敌军兵力已经下降到了八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蒙特斯还抽调出来了一万五千英军士兵负责后勤运输。

      由于后勤占据了大量的兵力,这才造成了索非亚前线,联军被俄国人按在地上揍的局面。

      因为兵力紧张,蒙特斯才向国内求援的。迪米特尔急着破局,主要还是敌人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再不打真的就打不赢了。

      这是联军仓促应战的后遗症,俄国人事先有准备,前线的部队损失惨重,马上就退下来进行补充。

      补充兵都送到了瓦拉几亚公国,没有直接送到前线来,那是因为后勤负担不起,只能在多瑙河边待着。

      奥斯曼帝国直接玩儿了梭哈,现在就靠抓壮丁补充兵力,由于巴尔干半岛沦陷了大半,壮丁都没地方抓了,补充速度已经赶不上前线的消耗速度。

      英法距离巴尔干半岛太远,想要补充部队必须向国内打报告,还要经过官僚们层层审批,一来一回时间就过去了。

      从这方面来说,英国人准备开辟第二战线的确是高瞻远瞩,一旦克里米亚半岛战争开打,俄国人就要疲于奔命了。

      就算准备的再充分,也不是没有极限的。国内糟糕的交通无疑是最大的敌人,制约了俄国人力量的投放。

      一名中年男子冷笑着说:“迪米特尔先生,我们几支游击队联合起来也不过五千多人,武器装备怎么样你也清楚。

      如果这是一个陷阱的话,敌人肯定会有所准备。表面上看来敌人有战斗力的部队,就是那八百英国士兵。

      可实际上谁知道呢?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如果都是一帮废物,我们早就复国了。

      万一这一千多奥斯曼守军,是奥斯曼人的精锐部队,加上八百英国士兵,战斗力并不比我们差多少了。

      我认为冒然对普罗夫迪夫下手风险太大了,就算是我们在城内有内应,成功的几率也太低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保加利亚游击队本来就分成了很多支,大都是按地域形成的,对于游击队的领导权很多人都在窥视。

      迪米特尔只是这几支游击队名义上的领袖,对他不满的人也不少。只不过面对共同的敌人,这种矛盾被压制了下来。

      “哈米尔先生有何高见?”迪米特尔淡定的问道

      他听的出来,哈米尔并不是反对进攻普罗夫迪夫,而是另有打算。

      哈米尔微微一笑说:“高见算不上,既然不确定这是不是陷阱,那我们就先试探好了。

      先进攻三十公里外的扎尔吉克,那边的情况我们已经摸透了,三千守军都是奥斯曼人,战斗力非常的一般,我们联合起来吃掉他们不难。

      如果敌人有陷阱的话,这个时候也就暴露了,他们不可能布置一个三十公里的包围圈。

      要是没有陷阱,我们在抄近道直奔普罗夫迪夫。周边的敌军都被吸引到了扎尔吉克,我们突袭的成功率很高。”

      迪米特尔想了想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不过两地奔袭对游击队来说,压力还是太大了。

      看来有必要联系一下鲍里斯他们了,由他们负责进攻扎尔吉克打破局势,我们先帮忙打援。

      普罗夫迪夫和阿塞诺夫格勒的敌人一出城,就先干掉他们,为攻城降低难度。”

      这不是保加利亚游击队的第一次攻城战,但这是他们在索非亚会战中被击溃后的第一次大反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修整,他们已经恢复了元气,虽然没有达到巅峰时期,可是信心已经打了出来。

      这方面来说,撒丁军队也是有功劳的。要不是他们给保加利亚人创造了机会,现在这些游击队还在阵地上和联军死磕。

      估计这个时候,他们早就伤亡惨重了。毛熊也不是好相与的主,一开始就把游击队当炮灰用。命令保加利亚游击队撕开联军的防线,穿插到后方前后夹击联军,明显就是想要借刀杀人。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谁知道撒丁军队那么怂,居然真的被保加利亚游击队打穿了阵地,穿插到了后方。

      俄国人根本就不相信游击队能够做到,没有能够及时策应,丧失了一次赢得战争的机会。

      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训

      雪花纷飞,又是一年冬来到。被裹上了一层银装的维也纳,在这个冬天变的格外怡人。

      美泉宫

      梅特涅汇报道:“陛下,英法两国公使向外交部转呈了奥斯曼人的停战谈判书,看来苏丹政府在准备善后了。”

      这并不令弗朗茨感到意外,战争打了现在,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奥斯曼人,其次才是俄国人,英法的损失都是毛毛雨不值得一提。

      没有实力一切都是虚的,未来奥斯曼人收缩势力范围是必然的,趁着现在有英法支持,提前结束同奥地利的战争,收缩兵力回去揍希腊人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弗朗茨想了想说:“按照我们的原计划进行,慢慢和奥斯曼人谈,先摸清楚他们的底线再说。”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打到现在,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了。连日来的高强度作战,士兵们的厌战情绪与日俱增,交战双方的军心士气都不可避免的下滑。

      除了刚刚参战的希腊人,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黑山人外,剩下的都是在强撑着。

      明面上俄国人占到了上风,弗朗茨非常清楚这只是表象,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

      看看俄国人的伤亡就知道了,经过了四个多月的鏖战,俄军伤亡已经突破了十七万人。

      这其中直接战死的只有不到六万人,剩下的的十余万伤员,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和缺医少药的原因,最后活下来的不足八层。

      战场急救是不存在的,俄军中的医护兵是凤毛麟角,他们只能够保障军官们的生命安全,至于士兵对不住了,没空!

      灰色牲口不值钱,受了伤只能简单的包扎一下,然后就靠士兵自己慢慢熬。

      俄军没有进行过战场急救培训,与其说是包扎不如说是困绑伤口更合适。没有专业的医用纱布,没有进行消毒,随便找一块布裹上就算完事了。

      重伤员不说,根本就不可能活下来,直接算到了战死人员中。

      很多轻伤员,明明只是被子弹击中胳膊、大腿等非要害部位,本来只要经过妥善的伤口处理就可以活命,同样也因为救治不利一命呜呼。

      在瓦拉几亚公国,弗朗茨开设的战地急救医院,现在就非常的忙碌,每天都有俄国人的伤兵退下来,然后第一时间就跑过来就医了。

      “就医”这是贴金的说法,无非只是清洗一下伤口、消一下毒,然后重新进行包扎,随便开出一些功效未知的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5 19: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