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神圣罗马帝国》-第10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保加利亚游击队的贡献,被一笔带过了,他们的伤亡自然也被忽略掉了。反正仗打赢了,具体情况沙皇政府就不关心了。关心也没有用,欺上瞒下已经深入了俄罗斯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既然奥斯曼军队号称是五十万大军,他们击败的就是五十万大军,敌人的实际兵力数据,自然是被大家果断的忽略了。

      ……

      庆功宴会结束后,尼古拉一世再次回到了正题中。法国人出兵参战了,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尽管从英法舰队抢占黑海海权过后,沙皇政府就在考虑英法出兵参战的可能,现在真的发生了还是让他们感到难受。

      或许是前线的军官们还有点儿节操,又或许是他们知道这场战争还要继续下去,自己还要和法国人拼命,还怕把自己给坑了进去。

      在战报的末尾,他们还是重点描述了法军的威胁。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不是五万法军突然出现在了战场上,这次保加利亚大会战就是奥斯曼人的末日。

      如果没有法国援军,要不了多久,伟大的沙皇陛下就可以在君士坦丁堡阅兵了。因此对这些邪恶的法国人,伟大的沙皇陛下必须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尼古拉一世笑呵呵的说道:“诸位,法国人真的出兵参战了。从伦敦传来的消息,不久之前英国国会也通过了决议出兵参战。

      从现在开始,我们又增加了两个敌人。英法不是奥斯曼人那么好对付,这场战争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后面的仗该怎么打,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畅所欲言。”

      前线取得了大胜,尼古拉一世的心情很不错。就算是知道英法参战了,他心里很愤怒,却没有爆发出来,对赢得这次战争他的信心非常充足。

      强者总是要保持风度的,尤其是胜卷在握的时候。

      这不是夸大其词,从明面上的陆军实力来看,俄国人是真有这份儿实力。至少从人口上来看,俄国人有这份儿实力。

      1852年俄罗斯的总人口,大约在6500万~7600万之间,比英法的总人口都都多,英伦三岛总人口大约在2800万上下,法国的总人口大约在3600万上下。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沙皇政府没有人口统计,资料上的数据差异很大)

      奥斯曼帝国已经自动被尼古拉一世忽略了,保加利亚会战已经暴露了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堪的事实。

      在后面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即将从主角沦为配角,英法才是新的战争主力。

      “陛下,英法既然跳进来了,我们就让巴尔干半岛变成他们的坟墓,让他们知道谁才是世界第一陆军强国。

      现在我们应该立即增兵前线,一鼓作气灭亡奥斯曼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陆军大臣阿塞-尼古拉斯杀气腾腾的说道

      在近东地区和英法决战,俄国人占不到什么便宜,也不会吃太大的亏,地理位置上大家是半斤八两。

      俄国人可以由奥地利支持,可以通过多瑙河运输补给,英法也有海路运输物资,后勤环节大家算是打平了。

      增兵前线是必然的,打赢了这次会战,俄军付出的损失也不小,战争要继续下去肯定需要援兵。前线的指挥官们,已经向国内请求增援了。

      “陛下,由于事先的估计错误,没有预料到英【创建和谐家园】直接参战,我们将大量的战略物资囤积在了乌克兰沿海港口。

      现在海路被封锁,我们只能通过陆路运输物资。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只能够供应前线大军百分之三十的物资,剩下的都要从奥地利采购。

      我们的财政压力很大,尽管奥地利给我们提供了一亿盾的战争贷款,也支撑不了多久时间。”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提醒道

      为了供应现在这支部队作战,他们就不得不从奥地利采购大量的战略物资,如果继续增兵巴尔干前线的话,军费开销还要继续增加下去。

      不是阿瑞斯坦利罗德在反对增兵,他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避免盲目制定计划,到了后期没钱打仗那就尴尬了。

      一亿奥地利盾看起来不少,实际上到了战场上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俄军总人数已经突破了三十万。

      一次保加利亚会战,俄军就损失了4.5万人,就算是灰色牲口再怎么不值钱,多少也要开销一笔抚恤金出去。

      仗打赢了,论功行赏也是少不了的,这些还是要钱。

      战场上消耗掉的武器弹药,损坏的武器装备需要更换,这些都是钱。

      就算是不打仗,这三十万大军每个月光吃喝拉撒睡的开支都超过了400万盾。不是俄军的标准高,而是战争时期物资运输成本高,一旦打起来了更是花钱如流水。

      一次保加利亚会战,俄军就打掉了数千吨弹药,平均下来每天都要消耗近百吨弹药,光这一项就是上千万盾的开支。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开支加在一起,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保加利亚大会战,俄军的军费支出就不会低于四千万盾,这还没有计算薪水支出。

      战争的主要经费,还是要俄国人自己想办法解决,奥地利的贷款只能作为弥补,财政部的压力自然大了。

      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提前做好战争准备还是有效果的。至少在1852年,沙皇政府不用担心财政的问题。

      如果战争持续下去,那就不一定了。热武器时代的战争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冷兵器时代。

      “那就想办法速战速决,尽量在年内击败敌人,不给英法留下机会!

      我的陆军大臣,要在年内结束战争,还需要增援多少兵力?”尼古拉一世关心的问道

      沉思了半响功夫后,阿塞-尼古拉斯才缓缓的回答道:“陛下,至少需要增兵30万,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能够增兵40万。”

      实际上阿塞-尼古拉斯心里也没有底,战场上面千变万化,英法的实力可不弱,还有一个爆肝的奥斯曼帝国,谁知道多少军队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

      可是沙皇陛下既然问了,他就必须要回答,不然就显得无能了。

      阿塞-尼古拉斯还是有点儿水平的,他不看好俄军能够在年内结束战争,直接说出了一个不可能做到的数字。

      此前在巴尔干半岛投入三十万大军,俄罗斯帝国就已经尽力了。要是把这个数字提高一倍,士兵俄国人是不缺的,可是后勤补给就完蛋了。

      就算是加上奥地利,合两国之力也难以保障六七十万大军,在巴尔干半岛作战。

      这不是缺乏物资,而是交通运输支撑不起。要是在多瑙河流域作战,后勤补给还可以保障。

      可是随着战争的推移,俄军的补给线越来越长,距离多瑙河也越来越远,需要靠畜力运输和人力肩挑背扛的路程也随之增加,后勤补给压力自然是大大增加。

      尼古拉一世不是军事小白,陆军大臣的话一出来,他就知道想要在年内结束战争是不可能了。

      英法拥有海权在,就算是俄军占领了巴尔干半岛,他们只要愿意,还是随时都可以登陆,想要结束战争那有那么容易?

      况且,奥斯曼帝国虽然腐朽了,可是烂船还有三斤钉,生死关头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非常有眼色的说道:“阿塞先生,现实情况不允许我们在巴尔干半岛投入那么多的军队,这份计划看上去可行,实际上并不存在可操作性。

      如果在巴尔干半岛无法赢得战争,我们可不可以在高加索地区取得突破呢?

      任何一个方向上的胜利,都可以打击奥斯曼帝国的信心。只要这个腐朽的帝国崩溃了,这场战争我们也就赢了。”

      在高加索地区取得突破,没有问题啊!只不过攻克了一个山头,还有下一个山头。

      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快则三年五载,慢则十年八年,只要持之以恒,他们早晚都可以磨死奥斯曼帝国的。

      前提条件是沙皇政府能够支撑下去,不要在战争结束前,先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现实虽然残酷,可是理想还是要有的。

      在发起保加利亚会战的同时,俄国人也没有忽略高加索地区,只不过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在那边投入的精力要小些。

      随着巴尔干局势对奥斯曼帝国的持续恶化,苏丹政府肯定要从小亚细亚半岛抽调大量的援兵过来,到时候能够增援高加索地区的兵力就减少了。

      这对俄国人开始,同样也是一个机会。从高加索地区一路打到博斯普鲁斯海峡有困难,可是打到小亚细亚半岛就未必做不到了。

      任何一个国家前线的接连战败,都会影响到国内的稳定,何况是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呢?

      以俄国人在东正【创建和谐家园】中的影响力,加上奥斯曼帝国的不得人心,在前线不断失败的情况下,策划几起民族起义,似乎也不是太难。

      万一民族起义成功了,奥斯曼帝国也就寿终正寝了。没有这个地头蛇支撑,英法两国想要在近东地区击败俄罗斯,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既然是理想主义,自然不能追求完美了。只要理论上可行就够了,尼古拉一世批准了卡尔-渥赛尔的建议。

      成功了固然是沙皇陛下英明,失败了大不了损失一批灰色牲口,沙皇政府又不缺。

      低风险搞投入的事情,尼古拉一世没有道理不做。

      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杀人

      碧水蓝天绿草地,百花争艳维也纳。

      五月的维也纳是花的天下,大街小巷总是充斥着花的身影,似乎维也纳人格外的喜欢种花。

      美泉宫更是百花争艳,给清爽的五月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读书、赏花、煮茶、音乐会,都是弗朗茨的业余爱好,如果没有两个小萝莉跟着,其实欣赏一下舞蹈也不错,尤其大长腿的那种。

      绝对只是艺术上的欣赏,弗朗茨的私生活是非常正派的。从来不和豪门贵妇鬼混,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就连情人都没有,堪称是贵族中的道德楷模。

      如果不是他左拥右抱搂着两个小萝莉的话,那么就更加能够证明这一点了。

      贵族嘛,私生活乱一点是正常的。生活那么累,天天都要勾心斗角,也是需要适当放松一下心情的。

      弗朗茨已经算是非常有节操的了,至少他还没有制造出任何一起宫廷丑闻,只是忽悠了一下两个小萝莉,完全不值得一提。

      哈布斯堡王朝的宫廷规矩还是很森严的,一起接受宫廷教育的两个小萝莉就深有感触。

      公主们虽然没有王子们要求那么高,可是比起普通人来说,她们学习的东西还是太多了。

      海伦公主还好,很快就适应了下来,还能够乐在其中。茜茜公主就惨了,愉快的童年生活和她告别了。这对一个渴望自由的少女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噩耗。

      逃课?如果一个学校有百八十名学生,有一个学生逃课也不要紧;如果就只有你一个学生,你要是逃课,那老师们还不得集体放假?况且在皇宫中,戒备森严,还能够跑到哪里去?

      宫廷生活虽然舒适,可是不自由啊?这对茜茜公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

      胳膊拗不过大腿,不管她愿不愿意学习,她母亲卢德维卡公主已经替她做主了。

      如果不是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茜茜公主早就接受这些教育了。这些宫廷礼仪课,都是贵族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海伦公主和弗朗茨在一起,那是苏菲皇太后安排的,美其名曰提前培养感情。茜茜公主加入进来,那就是单纯的为了逃课。

      世界就是这么的神奇,三个人的命运被搅和到了一起。后面发生了什么就不好言语了,总之弗朗茨一次性勾搭上了两个小萝莉。

      当然,在这个年代来看,她们的年龄已经不算小了。海伦公主快18岁了,茜茜公主也15岁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对于这一切,她们的母亲卢德维卡公主是乐见其成的。身份上的不对等,想要促成这次联姻,发生点儿别的什么在皇室中太常见了。

      至于苏菲皇太后就更加无所谓了,儿子是自己的,侄女是别人家的。只要不搞出未婚先孕的皇室丑闻来,她才不会管那么多。

      当然弗朗茨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邪恶想法,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在迷惑敌人,让巴伐利亚王国放松警惕,毕竟两国皇室都要联姻了,还用得着担心么?

      从小的方面来说,他这是在拯救未成年少女。巴伐利亚王室的出身就决定了她们的婚姻会被用来联姻。以茜茜公主的性格就决定了和任何人结婚,都不会有好结果。

      自由,对大贵族来说太奢侈了,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们就背负了承重的责任。

      19世纪又是贵族们最后的辉煌,这个时候聪明人都知道危险逼近了。一步踏错,一个古老的家族就要谢幕了。

      在政治上不灵光就已经很悲剧了,要是再立场不坚定,容易被人影响跑去参合政治,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悲剧收场。

      要是再加上一条不愿意生孩子,估计就没有那个家族可以接受了。爱情总是会在现实面前被磨灭的,容颜易老又靠什么来维系呢?

      ……

      费利克斯首相说道:“陛下,保加利亚会战落幕了,最终的结果没有出乎意料,俄国人击败了奥斯曼人。

      不过法国人这次表现很令人意外,居然这么快就将援兵投入到了巴尔干半岛,看来拿破仑三世已经稳定了国内。”

      俄军能够击败奥斯曼军队是正常的,尽管俄军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也是悍勇的乌合之众,对上同样是乌合之众的奥斯曼军队,自然是大战上风了。

      武器装备上面,俄罗斯和奥斯曼算是烂兄烂弟,大家都是一样的落后。到底是谁的武器装备更加落后,这就要看官僚们的节操了。

      法国政府的高效率,再次证明了一个人做决定的效率,要比几百个人一起做决定要高的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2 07: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