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老司农,能不能透露一下考哪些经著?给我等圈些重点呀?”有吏员发问。
薛闻仲微微一笑:“当然可以,尔等听好了。大观木、本草经、天时百解、四农真章、月令物候、地脉三光、利物万篇……”
得,这问了等于白问,全他娘是重点!
博闻强记是司农官的必备素质,十九州地大物博,天时、地利都有很多种,更别提各类植物了。
朝廷派你去一处上任,你连那块地方适合种什么、什么时候种都不知道,那要你何用?
以上还是基础要求,属于跪着求老天爷赏饭。
很多特殊环境,是要求司农施法,改天时、寻地脉、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再决定种什么。
“广陵州南部,有一源陵县,其春可种五嘉禾,春种春熟,一穗可供五人吃。”
“其夏可种百血藤,夏种夏收,藤果可补百型血。”
“其秋……钱冬,其秋什么来着?”陈子余歪头看向钱冬。
后者摊了摊手:“你背这么冷门的《洞天利物》干什么,难不成你还有机会去洞天福地做官?”
“说的也是。”陈子余打算放下,却只听旁边的赵兴慢悠悠道:“其秋能养黄金菽,秋种秋收,三日聚元,一月入品,价比黄金。”
“其冬可挖续骨参,十日可接骨,百日断肢生。”
陈子余翻开书本一看,由衷赞叹道:“不亏是兄长,功底真扎实。”
赵兴略带怀念道:“倒也不全是,你们若是能到那里住上几年,你也能了如指掌。”
“兄长说得好像亲自去过一样,广陵州隔着咱平海州何止万万里?”
“我梦里去过不行吗?”赵兴笑道。
“行,当然行,谁叫你是大哥呢。”
“哈哈哈。”
.............
时间流逝,转眼间白露节气将近。
赵兴也在日夜刷书备考,一旦转正入品,不止能入气运王朝体系,增福增寿,很多事情他也可以尝试去做。
就比如大梦学宫这座宝山,入品之后,估计就能再度尝试去获得好处了。
成为入品的正式司农,也能扩大赵兴的行动力,学会更多的法术。为将来的复苏版本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赵兴不是为了转正努力,而是为了长生努力,要是把他丢再远一点的太祖版本,他直接就摆烂了。
可是丢在景帝时期,他觉得自己还可以争取一下熬到复苏版本。
这种动力很朴素也很强大,想想看要是有人跟你说,你从现在开始健身,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再活二十年就能等到科技突破,长生不死了,你会不会干?
“不娶妻,不生子,升官受品,注寿的气运福泽就不会被分散,全归官员本身。”
“另外,但凡有延寿的宝物,越早用越好,否则后面桎梏会越来越强,难度越来越大。”
“受品之时,会连带提升其他方面,但若是我在受品时,已达到相应的品阶,则会全部用来加寿,所以在明年开春时,我最好达到聚元九阶,让受品的好处,全部归到寿元上面。”赵兴心中盘算着。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丢官降品,受到的影响也会变得很小,甚至于完全无影响。
等于说我自己就有能力跳上你大周这辆气运快车,不用你过多拉我,只需你把车门打开就好,到时候你赶我下车,我也有能力跳车而不伤。
“天命即吾命,天运即吾运,天寿即吾寿,还运于朝?还不了一点。”盘算了一下将来,赵兴又回到眼前的事情上来。
..........
九月初七,白露。
司农监迎来了今年的首次理论考试。
整个考试持续两天时间,入场不得迟到,但可以提前交卷。
主命题人仍旧是薛闻仲,但需其余司农官一齐审题,并且要符合南阳郡的命题思想,不能太跳脱也不能太死板。
考卷被打分后,需要存档上交给南阳郡复查。别的节气考试成绩也要存档上交,但南阳郡一般不会细看,只会抽查,除非有人举报。
可理论考试,是必会全盘复查一遍。
因为吏员的法术歪了没什么大不了,但理论思想要是歪了就会很危险。
太祖时期南阳郡曾有位司农吏员,也不知道在哪看的歪书,在考试的时候,为了彰显自我,写了一个‘绝天地通’的理论思想,结果同时得罪了天时派和地利派,直接给抓去坐牢了。
连本我派都不否定天时派和地利派,只是有主从,但‘绝天地通’却否定了当今的历法,甚至否定了道本身,属于妥妥的邪道思想,这都不是离经叛道了,简直是背叛侮辱国家。
大周对言论还是相对自由的,后来这人被查了查,关了半年就放了出来,他没啥大事,那些贩卖邪门书籍的书商就遭了殃,严打查抄之后,全部被诛了族。
“一会考试,我可得收着点写,别搞出什么太超前的思想,超了那么小半步都够得个甲上了。”赵兴心中反复叮嘱,随后走进了考场。
第44章:五行天灾情景题
考试地点在县衙,因为司农监没那么多桌椅。
县尊同时兼掌文治,一有理论考试,基本都在县衙的考房。
县尊李文正没见到,主考官和监考依旧是司农监的熟人,但县衙出人监考的人数增至五十,还多了送饭送水的吏员。
这次不必考耐力,所以考试中途会有人送饭至考房。
考试要两天,试卷自然不会少。
赵兴找到自己对应的考房坐下之后,就等待试卷分发,下来之后共有四十张!
其中三十张是考题,十张是空白。
赵兴不着急动笔,先大致看了一下考题,及要求,另外再看是否有错漏。
前十五张为送分题,属于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题。
比如:“《月令七十二物候》,出自哪本古书?由何人何时编著?”
赵兴都不用想,直接写下答案:“出自《时训解》,开平九年,由大司农吴澄编著。”
或是从著作中截取一句话,填上前一句或者后一句。
如:萍不生,阴气愤盈。________
答: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兵;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
此题是‘阴阳物候题’,说的是如果阴阳之气中的阴气过重,那么相应的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物候’现象,国家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动刀兵,也不要下达一些新的政令,否则收效会比较差。
赵兴流畅的解答,很快送分题就结束。
来到了筛选考生的情景问答题。
“城南有风,暴虐而行,春秋多干旱,城东有河,雨量过载,夏冬多洪涝,五谷难以存活,何解?”
要换做基础理论不扎实的吏员,肯定是直接答,‘以风调雨顺法术改之,则五谷丰登。’
这么答,如果10分只能给2分,甚至也可以一分都不给。
因为只有答案,没有过程,对理论考来说不行的。
而且答也没到点上,这属于是没审清题或者是法术知识理论储备量不够。
“小城常年刮南风,暴虐而行,吹走了春秋两季的云雨,导致了干旱。但城南又有海,云气升腾,导致夏冬两季出现洪涝,所以这根本不是一道天时题,而是一道地利题。无论用什么天时派的法术都是错误的。”看清楚题中蕴含的陷阱后,赵兴开始答题。
其实也很简单,解决它的办法,就是曹溪真君曾经做过的事。
“养地脉于南,地高则风调,修渠道于东,引水绕城而行,另择城东洼地,蓄水于湖,再修归元水车,则四季雨量均衡。辅以节气令,三年则风调雨顺。”
赵兴写完,确定能拿满分数,这才继续往下作答。
一直到最后一题才碰到了难度。
这是一个涉及到五行四时宜忌的情景问答题:
“地阴寒,春木不用,夏阳蒸,蝗虫茂生,何解?”
字数越少,题越难。
更何况还是一个联动题。
因为它描述季节紊乱和天灾异象,题目把两者都联系在了一起,那么答题的时候,也必须要联合来答,不能分割开来。
标准答案必须是从五行四时说的方向出发,而且最好是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到依据,否则用考生自己的话,会缺少依据,没有说服力。
没说服力,哪怕答到点上了,也会扣分。
想明白这点后,赵兴开始思索,并且遍历各类著作,争取找一个完美答案。
一刻钟后,赵兴提笔作答。
“春有余寒则地阴,百木不生,需取地脉丙火调候,若地无丙火,则取丁,丙丁皆无,则顺延天时。”
“夏阳过蒸为春短,虫灾肆虐需直改,复天时为春,地火为丁,复时一候,再复为夏,夏短一候,归顺四季正时。”
标准答案参考了著作《四时五行说》地利篇和天时篇的内容。
这道题说的是如果司农官治下出现,春木不能取用,地力阴寒,夏季酷热,进而诞生蝗虫天灾时,该如何解决。
题目内涉及到了五行,四时,还有天灾。
答的时候得以五行天干地支来答,并且给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答案。
先用地利派的方法,调节地脉之力,地脉有不同属性,丙火最旺,可用来调节阴寒现象,丁火次之,但也勉强能用。
如果那个地方环境实在苛刻,无法导引丙、丁之火,就只能改变天时,使得春天快速过去,到下一个季节,也就是‘顺延天时’。
夏天阳过重,导致蒸热,产生了各类虫灾,这是因为春季过短的原因,承接上一句,是为前因后果。
这个时候不要多想,直接改变天时,因为虫灾已经出现了,夏季是最适合虫灾猖獗的时候,你待在夏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需要复‘天时为春’,那能不能改为秋、冬呢?
不行,因为之前春季使用了‘地脉丙火’来解决阴寒的问题,导致春短了一截,现在需要补上一候时间的春季。
地脉为丁火,是比较温和的,不会导致阴寒复现,也不至于太脱离夏季,因为解决完虫类天灾,还是要返回夏季的,这叫‘归顺四时正位’。
赵兴在答题的时候,考虑到了虫灾复发的可能,所以归顺复位的时候,他写了让夏季短一候。
因为夏秋之热区别并不是太大,短一候夏,多一候秋,是没什么问题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少一候春,多一候夏才会出大问题。
“考官要是不眼瞎,这题我怎么着也得给满分。”赵兴检查了一下,翻过了这一张,开始继续作答。
.............
时间缓缓流逝,到晚上,很多考生已经开始停笔,因为大部分吏员,都没有明眸夜视的能力。
赵兴也不愿意在这瞎耽误时间,所以他是打算尽早做完提前交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