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相声大师_校对版by:唐四方》-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过了许久,黄华才叹了一口气,说道:“方老哥,我决定不说相声了。”

        方文岐眼眸微微一凝,问道:“为什么?”

        黄华苦笑:“钱,因为没钱,我女儿大了,也要上学了,父母年纪也大了,家里方方面面都要钱,可是我说相声连吃饭钱都挣不来。”

        方文岐也沉默了。

        黄华狠嘬一口烟,最后把烟头扔在地上,狠狠碾上了一脚,叹道:“我很爱相声,从小就爱听,可以在广播里面一宿一宿地听,我真的爱相声,长大了我也报考过曲艺团的学员班,可是考不上。”

        “但是我没有死心,我去那些曲艺名家相声【创建和谐家园】家里拜师学艺,可是他们都不肯收我,说我天分不够。我知道我笨,也没有天分,但是我相信勤能补拙,我开始一整天一整天的练贯口,练身段,练快板,没人教我就偷学,趴在人家院墙上偷看,打我我也不走,一天一年十年,我就一直这么过下来。”

        “我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让我一直能说相声就好,可是我却连饭都吃不饱,到了三十岁连老婆都讨不到,后来还是父母花了半辈子积蓄才算是给我娶了个老婆,也算是有了个家。”

        “我老婆在纺织厂工作,家里的开支都是她赚来的,我就是街坊邻居的笑话。呵,这两年要不是方老哥你带着我,我连自己饭钱都挣不出来。我喜欢相声,可是相声却不能当饭吃,现在我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了,其实我知道她一直是看不起我的。”

        “我已经自私了半辈子了,我不能在这么自私下去了,我不能让我的家人再为我的爱好受苦了,我真的不是这块料,我决定再也不说相声了,再也不说了,不说了……”

        两行浑浊的泪水从黄华的脸庞滑落。相声这一行实在是太难了,也太不好干,80年代相声还算是火的,可是民间艺人还是连饭都吃不饱,到了九十年代相声市场就消失了,除了拿工资的,其他人都活不下去。

        方文岐默默叹了一口气,起身从里屋拿出叠好的一件黑色大褂,那个幽默风趣充满【创建和谐家园】的男人却被现实逼成了这样,他说道:“你不是一直求我给你做一件大褂嘛,我做好了,不管你以后说不说相声,我都希望你一切都好。”

        黄华接过大褂,把脑袋深埋进大褂里面,嚎啕大哭起来。相声是他半辈子的梦想,而今天……这个梦终于碎了。

        他也终究倒在了追逐梦想的道路上。

      第0055章 到天津

        第二日,何向东和师父收拾了一下东西,带上锅碗瓢盆,棉被铺盖就离开了这个住了两年的农家小屋。

        当门锁上的那一刻,何向东和方文岐都注视着门许久,默默不语,两年内点点滴滴,嬉笑怒骂都在这扇小门里面,虽然破旧,但很美好。

        拥有的时候倒不觉着有什么,反倒嫌这嫌那的,等到分开的时候还是非常不舍的,就仿佛在身上硬生生撕扯掉一块东西似得。

        心头压抑的很。

        何向东问:“师父,我们以后还会回来吗?”

        方文岐答道:“会的吧。”

        何向东再问道:“那是什么时候啊?”

        方文岐答道:“不知道,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也许……也许吧。”

        两师徒拉着大量行李,慢慢远行,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成一点微光消散不见,而那栋小院依然破旧地坚挺在那里,或许是在等他们回来……

        或许吧……

        相声界有一句话,叫做“相声的出处是北京,聚处是天津”,这是因为天津的地理位置、民众生活,还有风土人情很适合相声的发展。首先一点,天津是京畿门户,交通发达,东靠渤海,从海上也能到达大连、烟台、青岛、上海这些海上重镇。

        在陆路也可以从我国最早的京山铁路出关,到达东北各地,还可以沿着津浦铁路南下,到达济南、徐州、南京这些大城市。

        交通发达,南来的北往的也就多了,各种手艺人也就来了,人员也复杂,各种艺术也都有人听,慢慢的天津就成为曲艺之乡。

        相声行里面,早在光绪年间相声前辈沈春和就和【创建和谐家园】来天津说相声了,这位前辈的辈分极高,是和相声老祖穷不怕先生同一辈的人物,原本是跟随张三禄先生学艺,后来转行说相声,因为本身辈分很高就由穷不怕先生代拉为师弟,两人也是同门,他也是相声最初的三大门派,沈派的创始人。

        在辛亥革命之后,又有大批相声界第三代传人到天津来卖艺,收徒传艺香火传承,使天津成为相声的故乡,当时领头的便是那一批德字辈的老前辈。那个时候还是以撂地为主,后来进入杂耍园子说相声也是相声八德之一的万人迷李德钖先生带的头,那时候天津最出名的园子一个叫“四海升平”还有一个叫“宝和轩”。

        到20世纪30年代,天津也出现了剧场式的园子叫“燕乐升平”“小梨园”,李德钖先生在搭档离开后也和相声第四代门主张寿臣先生一起说过一段时间的相声,也有提携后辈的意思,所以相声界的前辈提携后辈的传统古已有之,只是到后来慢慢地被人为的消灭了。

        在李德钖离开天津去往东北之后,张寿臣先生就代表了当时京津相声界最高水平,包括其徒小蘑菇常宝堃先生也是一时之选,声名赫赫。

        就连相声界为常宝堃先生改过辈分字号的事情都有发生,最初相声界的大辈商议的辈分字号的排序,是“德寿立仁义”,到常宝堃先生这一代应该是“立”字辈。

        张寿臣先生也的确给常宝堃起了艺名常立桐,包括其他的徒弟田立禾、冯立樟、康立本,可惜这些名字没有叫响。反倒是因为小蘑菇的年幼出名,常宝堃三个字在相声界响了腕儿了。

        后来再有相声名家收徒,就不按照“立”字排辈分了,反倒是按照“宝”字来排了,侯宝林、赵宝琛、孙宝才这一批宝字辈前辈都是从这儿来的。

        再到后来的“仁”字排辈,也是因为常宝堃先生的徒弟苏文茂先生的人品艺德让同行很敬佩,后来再收徒就都改成“文”字辈的了,就像范文泉、方文岐这一批文字辈的先生。

        既然改了这么多,后面的也就改了。原本的辈分叫“德寿立仁义”,后来改成了“德寿宝文明”,到明字辈就到新中国了,那时候连拜师都不提倡,更别说师父赐艺名了,大家伙都用原名了,就像何向东,也没跟“明”字有什么关系。

        师徒两人废了好一番周折才到的天津城里面,林正军也早就蹬着一辆三轮来接他们了,他知道搬家肯定东西多。

        三个人跑了好远才到的住处,是一个老式的筒子楼,房东是个退休老头,单位分的房,老头一个人住不了那么大的地儿,就隔了一个单间出来出租。也都是认识的人,商量了一番,约定每个月房子30块钱就好了,两个老头都好说话,互相客套了一番,也就搬进去住了。

        到傍晚,何向东和方文岐跟着林正军再一次去了连城曲艺俱乐部,这一次是见其他演员去的。

        后台里面演员也很忙碌,对着镜子化妆,这个剧场主要是还是唱戏的,以唱京剧为主,偶尔也唱评剧的,在有就是偶尔来串场子的,来唱大鼓书,坠子,快板书之类的。

        这个京剧班子里面也有一个班头,叫白凤山,是唱老生的,也是这个俱乐部里面的大角儿,台柱子,是拿加份儿的。

        林正军走到人家身边说道:“白老板,我跟你说的方文岐先生来了。”

        白凤山头都没转过来,依旧是对着镜子在试他的髯口,这个砌末京剧老生都要戴的,就是那个大假胡子。

        方文岐倒是不以为意,拱手笑道:“白老板,有礼了。”

        白凤山是一个模样俊朗的中年男人,此时脸上妆容也画好了,看不出来面部表情,他淡淡说道:“方先生您客气了,恕我正在试装,不能见礼了。”

        方文岐呵呵笑道:“倒是无妨。”

        白凤山继续说道:“我们连城俱乐部就我们一个京戏班子,偶尔也有唱大鼓,唱坠子的来串场,来搭班说相声的贵师徒倒还是头一个。”

        方文岐也不说话,就静静看着白凤山,看他到底想说什么。

        白凤山道:“行有行规,门有门规,我们连城虽然庙小,但是也是有规矩的,所有搭班的艺人都是要从开场做起,不知道这一点方先生是否有异议?”

      第0056章 其实我没私心

        林正军当时就不乐意了:“老白,你这是干什么,人家方先生怎么说也是一个角儿,你怎么可以让人家演开场。”

        白凤山笑笑:“角不角的不是我说了算的,要观众认可人家肯给钱肯捧才行。”

        林正军微怒道:“反正方先生就不能说开场,人家再怎么说也都是从北京专业的曲艺团退出来的啊。”

        一听这话,白凤山更是自嘲地笑了:“老林,你这话可就错了,我们这里谁不是从专业团体退出来的啊?”

        林正军语塞:“你……可是人家方先生当年……”

        “好了。”方文岐出声打断了林正军为他辩解的话,他看着白凤山,微笑说道:“白凤山,白老板是吧,江湖的规矩我懂,我们师徒就从开场演起。”

        “方先生。”林正军立刻担忧地看过来。

        方文岐却只是笑笑,以示无妨。

        白凤山也才第一次转过头来,认真地看着方文岐。

        方文岐也回看,苍老的脸庞带着淡淡的笑意,问道:“那我们爷俩什么时候可以上场表演?”

        白凤山深深看了眼前这位老者几眼,道:“今晚就可以,六点开场。”

        方文岐一拱手:“既然如此,我们爷俩就先去准备了,告辞。”

        白凤山伸手送客道:“请便。”

        方文岐便和何向东走了,何向东走之前还深深看了这个画着花脸的男人好几眼,又看了看林正军好几眼,见师父都没意见,他自己也就跟着走了,这些年走南闯北,街头卖艺的经历也让这个孩子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待到两人走后,林正军才不无责怪道:“老白,你这是干什么啊?”

        白凤山反问道:“你还问【创建和谐家园】什么,咱们俱乐部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啊,咱们兄弟都快活不下去,你让我怎么办?”

        林正军争辩道:“人家方老先生是个有本事的人,是个好角儿,是个大角儿,他能把我们俱乐部盘活,能让兄弟们日子都好过起来。”

        白凤山却道:“是不是好角儿不是你说了算的,也不是我说了算的,要看观众肯不肯捧他,肯捧才是角,不捧他就什么都不是。”

        “你……”林正军气到无话可说,方文岐的本事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他和范文泉是多年好友,也无数次听范文泉提起过他这位师哥,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足以证明这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

        后来在得知方文岐在天津撂地的消息之后,范文泉就想让师哥安定下来,就来找林正军了,两人是一拍即合。林正军也正缺一个大角儿来盘活他们的场子,两人也是费了好一番心思的,又是比赛打赌,又是联系场地,又是找观众的。

        那晚来的那么多观众,都是林正军一家家一户户挨门上去说的,就是为了给方文岐留下一个这是个好穴的好印象,不然单凭挂一个相声专场的牌子就能吸引那么多人啊。

        这不费了那么多心血,好不容易把人给留下来了,结果还没上台就让白凤山给支到开场去了,他怎么能不气,他是真怕方文岐一怒就走了,他可没少听范文泉说他师哥这个倔脾气啊。

        白凤山叹了一口气道:“老林啊,真的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啊。咱们剧场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今晚来了几个人,十五个啊,咱们后台的演员都比观众要多了,扣除场地茶水各种费用,咱们兄弟每人就只能分个几毛钱啊。”

        “你让我怎么办,把方文岐他们师徒放到中场?放到压轴?放到压场?这越往后排分的钱越多,在没看到他们的确值那些银子的时候我敢这样做吗?他们要是不值那些钱,咱们后台这么多兄弟就得饿肚子啊。”

        后台在化妆的那十几个京剧演员也都扭过脸来在看林正军,四处都是大花脸,看的林正军一阵心烦,他道:“我就是知道咱们剧场的情况我才费劲心思让人家留下来的,我相信人家是能把咱们剧场带火起来的,你没见上次相声专场多么热闹啊?”

        “呵。”白凤山轻笑一声,说道:“老林,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观众都是你腆着脸挨门挨户上去说的,上次演出的还有两位是专业曲艺团出来的人,到底是谁本事好还说不定呢,至少我听过范文泉的大名,却从来不知道还有个方文岐。”

        “还有,一次观众多并不能说明什么。你当初也拉了不少观众来,整个剧场都满座的情况都有,可是咱们水平差留不住观众,现在也就那么几个人来听戏。他们师徒留不留得住观众现在还不好说,谁敢保证还有那天晚上的盛况?”

        林正军也沉默了,深深叹出一口气,再没有确实证明力的情况下,他的保证都是空虚无力的。

        白凤山也终于把髯口戴好了,他一撩髯叹道:“老林啊,我也没什么私心,只要他们师徒能把场子带旺了,让咱们这些兄弟的日子都能好过起来,我这个班头让给他方文岐做又何妨?”

        林正军最终点点头,然后用手狠狠搓了脸庞几下,眼神中都是疲惫。

        后台,方文岐和何向东也在换衣服,这二位说相声倒是也简单,穿上两件大褂就是了,道具也就那么几样,桌子、红布、折扇、手绢、醒木。

        何向东边穿衣服边问道:“师父,人家把你支到开场来,你不生气啊?”

        方文岐在给桌子铺红布,头都没抬就说道:“有什么好生气的啊,作为班头他这样做是合格的,不明白人家底细本事的情况下,来搭班的还是从开场演起最好,不然就是对场子里的其他演员不负责了。”

        何向东憋着坏笑,故意拉长了音说道:“哦,原来他们不知道您的本事啊,师父您不是说您当年在京津这一带很知名的嘛。”

        方文岐鼻头发出一声轻笑,用手拍拍自己徒弟的小脑袋,说道:“我在京津成名的时候那都是解放前了,那时候人家白凤山还没出生呢,天津也我来说过相声,就在鸟市的声远茶社。到后来新中国进入曲艺团广播里播的相声我也录了不少,可惜呀,人家白老板出生的时候,我已经离团。再到后来,我四处奔波到处撂地,人家不知道我的本事很正常。”

      第0057章 来了一老头儿

        何向东一撸袖子,恶狠狠道:“既然他们不认识我,今天我就让他们认识认识。”

        “嗬。”方文岐来了兴趣,问道:“你这小鸡崽子还想跟人家硬干啊?”

        何向东学了京剧的念白道:“硬拼岂是明智之选哇。”

        方文岐转身一拱手,也学京剧的念白:“将军待如何?”

        何向东学唱马派京剧老生,唱腔倒是也极为老道:“打的他们儿子落花流水哇~啊~啊~啊~”

        方文岐一拍何向东脑袋,笑道:“瞧你这出息。”

        何向东也笑,问道:“师父,我们等会开场表演什么啊?”

        方文岐说道:“对唱文王卦吧。”

        “好啊。”何向东应道,这段太平歌词是他唱给田佳妮听的第一段,也是送她走唱的最后一段,也不知道现在妮儿在北京过的好不好。

        “对活吧。”

        师徒俩开始对活。

        过了一会儿,林正军也从后台化妆间出来了,他一件方文岐师徒在这里,就快步跑过来,嘴里连连说道:“哎呦,方先生,抱歉抱歉,实在是……哎呀,我这……”

        方文岐倒是很大度,说道:“你甭客气,这都能理解,如果是在我在白老板那个位置上我也会那样做的。”

        林正军感激道:“哎呀,您太大度了,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方文岐笑道:“嗨,有什么好说的,请吃宵夜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1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