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一数字超过了满清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最高时期的三倍,奠定了2000年封建社会颠峰时期到来的基础】
玄烨:“……”
说大宋就说大宋,拉踩他大清做什么。
而且康熙是他的年号,后面的雍正乾隆大概是他的子孙,先帝刚刚入关大清处处危机,经济不够发达还能解释,他的子孙这么无能吗?
【公元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5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开始向工商业社会迈进】
【宋朝的公务员在历史上相比于各个朝代俸禄都是最丰厚的。比如,宋朝的正一品官员月工资为禄米150石,月俸钱12万文,年领绫20匹,罗1匹,绵50两】
【农业上,宋朝三百多年共生产粮食1250亿斤,而唐朝在近三百年间共产出了519亿斤粮食。宋朝的粮食产量比唐朝高一倍还多】
“这宋朝这么强大?”大唐众人默默地记着数据,与前面的开元盛世进行对比。
一对比就发现,大宋的经济着实不差,其他各个行业也百花齐放,众人奇怪了:
“我怎么记得天幕前面骂过宋朝弱宋?”
李世民肯定地点头,拿过笔吏的记录:“没错,还骂了好多次。”
魏征忍了又忍,还是提醒道:“陛下没发现,天幕说宋朝三百年,唐朝也是三百年吗?”
李世民一愣:等等,难道说大唐国祚只有三百年!
这么短吗?!
之前不是开元盛世黄金时代,怎么会这么短!
不妙的预感来得如此之快,下一秒,天幕就为他们拉开暴风雨的前奏:
【从经济上来说,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确与【创建和谐家园】人一样富足】
【但是,】
【也同样,都是昙花一现】
第14章 四大文明古国14
【在东西方的交流中,不仅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样有着军事碰撞】
荆咕的语气一变,背景音乐也变了。
从之前繁荣盛世的铿锵华丽,变得哀哀戚戚。
天幕下尽管还没看到内容,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公元751年,大唐与【创建和谐家园】发生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
【虽然官方上表示,怛罗斯之战后,【创建和谐家园】没有乘胜追击,对大唐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大唐的影响力在周边国家一落千丈】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西域诸国倒向了【创建和谐家园】】
【而这场原本不需要发生的战争,只是因为将领高仙芝的蛮横无理】
【在战争的过程中,突厥还发生了叛变,这也是导致大唐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唐对藩镇、对西域的掌控力,从这时已经开始失控】
李隆基有点慌了。
怎么回事,刚刚不是还夸他开元盛世吗,怎么突然就来掌控力失控了?
而且听起来,还只是个前奏?
【公元755年,即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后的第四年,安史之乱开始】
【安史之乱也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从此走向末路】
李世民:“都是那李隆基!他怎么回事!”
如果说昏庸皇帝,那怎么打造的开元盛世?
如果说开明皇帝,那又怎么会有安史之乱!
【原本可以快速解决的安史之乱,因为皇室父子夺权,以及皇帝的昏庸拖后腿,足足持续了八年】
【八年内乱,不但导致人口锐减,还导致战后藩镇割据,彻底无法挽回的局面。此后的大唐,不过是苟延残喘】
“陛下,我们的士兵是临时征兵,没有训练过配合不当,只能防守不能出兵!”
高仙芝、封常清在关中受命平叛,但大军都在边关,朝廷刚开始没有军队,只能在关中和洛阳就地招兵,这样根本没有训练的临时兵素质差的根本不能上战场。
但是李隆基不听,还有小人不断地进谗言。
“陛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必定是有异心!”
李隆基亲小人亲到导致了安史之乱,怎么会突然就清醒。
所以他继续相信,对大将下了无情的击杀令:“杀!”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大将人头落地。
……
天幕放出的画面,皇帝明显拖后腿。
可悲的是,这并不是第一例,如同每一个王朝末世,朝廷从不缺名臣名将拼命救国,更不缺昏庸无能还尽拖后腿的皇帝。
……
老将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
原本守城有余,李隆基却非要让他出城迎敌,哥舒翰苦苦相劝:“陛下,士兵疏于训练,以城池为依,防守为主!”
李隆基恐慌中,还夹杂着被背叛的愤怒,失去理智命令:“出城迎战,必须出!”
副将不忍中,又担心主将的生命,只能偷偷劝道:“将军,您想步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后路吗?”
哥舒翰只能悲愤命令:“出城!”
因平时疏于训练,加上不少士兵是临时征兵,用丝绸财物征来的士兵良莠不齐,掺杂不少无赖地痞,根本算不上训练有素的军队。
在城内防守还有依靠能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旦出城,面对着准备多年兵强马壮的叛军,没几个回合,20万唐军大败。
战败的20万唐军士卒争相逃亡,以至于踩踏而死,尸体、伤者堆积在一起,堵塞道路,导致所有人都逃不出去。
最后,主将哥舒翰被生擒,被叛军处斩,李隆基不顾一切,再次逃亡……
【据“中国古代人口记录”显示,大唐天宝14年,安史之乱发生的前一年,唐朝的人口创纪录的达到了5300多万】
【安史之乱战后全国仅存1700万余人,也就是说,安史之乱战争中人口死亡数量超过3500万,人口锐减50%!】
李世民刚刚还看得开开心心,听到大唐三百年就觉得不妙,再听到安史之乱,已经愤怒的不能自己。
直到现在人口锐减,直接一口鲜血气得吐出来,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后栽倒!
大臣们忙成一片:
“陛下,息怒!”
“太医!快传太医!”
关键时刻,还是被叫来前朝一起看天幕的长孙皇后知道丈夫怎么气吐血的,及时抱住了丈夫倒下去的身体,心疼而冷静地说道:
“陛下冷静,先听天幕说说安史之乱怎么形成的,现在避免还来得及。”
太医及时赶到,带了急救丹丸让李世民服下,总算是缓了过来。
“对,朕要冷静。”李世民强撑着身体坐了起来,咬着牙,“朕要好好听听那不肖子孙怎么祸害了三千多万的百姓!”
【为了镇压安史之乱,唐朝在内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调动镇守外藩的节度使,从而导致边疆兵力空虚,国土失守】
【安史之乱后,中央实力大幅度削弱,地方藩镇明显强化,藩镇割据成为常态,动辄发动战争,中央毫无办法】
【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将大唐多年累计起来的财富消耗殆尽,人口锐减,国家分崩离析】
【苦苦支撑150年后,农民军起义,大唐彻底覆灭】
李隆基慌了,愤怒地用大吼大叫来掩饰自己的心虚:“安史之乱,是哪个安哪个史!藩镇割据,又是哪几个藩镇!”
“一群逆贼!一群逆贼!”
【李隆基亲自打下的盛世,也由他亲手毁去】
【正如宋朝,皇帝们提倡经商,亲自挣来的钱,又亲自送了出去】
赵匡胤:终于还是来了。
多次愤怒之后,赵匡胤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冷冷地看着赵光义:来,让朕看看你的后代如何能祸祸。
【宋朝最大的开销,是战争赔款】
【没办法,弱,老是战败】
【宋朝交纳银绢的名义不同,给辽朝的叫“岁币”,给西夏的叫“岁赐”,用现代话语,都是战争赔款】
“无知女子,这怎么能一样,兄弟之国,给银绢是平等贸易……”宋朝还有文臣在嘴硬。
或者说,不是嘴硬,只是【创建和谐家园】的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
只要和平在,富贵生活还在,打不赢就打不赢,能用钱买来和平也得有钱,其他朝代还买不起。
【北宋每年给辽朝银10万两,绢20万匹。38年间,共计银383万两,绢753万匹】
【后来再次战败,宋朝每年增加至银20万两,绢30万匹,岁币的名目改成“贡”】
【这79年间,北宋向辽国输送的财物,共计银1580万两,绢3570万匹】
【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加起来,一共是1953万两银子,3133万匹绢】
武德昌盛但也同时国库告急的大汉君臣集体倒吸一口冷气:“真是有钱,也真是废物。”
汉朝还在用铜钱,汉初时天子座驾四匹马都凑不齐,还得坐牛车,宋朝竟然赔款都不用铜钱用银子!
“这宋朝为什么不是大汉邻居!”刘彻馋的恨不得自己也去抢一把。
这么弱,而又这么富有的邻居,谁看了不想抢一把!
“这大宋经济繁荣军事落后,如小儿抱重金过市,注定无法保住。”桑弘羊摇摇头,又很疑惑,“不过前面不是还说宋朝军事还有火器吗?怎么不行?”
“火器再厉害,也要用得人厉害。”卫青言简意赅解释道,看向刘彻的眼神充满敬佩。
还好他大汉的皇帝明智!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这里面还分种类,常规岁赐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节日与生日礼物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共计持续了约48年,共耗费银355.5万两、绢帛735.4万匹、茶144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