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盛唐风流》-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太子哥哥有事请吩咐,臣弟听着便是了。”

        李显虽已决定不参与此事,可也不想太过得罪李弘,这便站住了脚,回过身来,躬着身子,摆出一副恭听训示的姿势。

        “唔,七弟可愿替为兄往英公府上一行?”李弘瞄了李显一眼,嘴角抽搐了几下,沉吟着问了一句道。

        去找李勣?干啥呢?要这位老爷子出面去上本反对武后?扯淡罢!李显虽与李老爷子交往不多,可对其为人还是有些了解的,在李显看来,这位老爷子就是个明哲保身的主儿,哪有可能冒着得罪武后的危险去动本章。

        “太子哥哥有令,臣弟自当遵循,只是不知太子哥哥有何话要臣弟代转,还请明言,臣弟也好照着去做。”李显十二万分地不想去英国公府,可又不好当面拒绝李弘的要求,无奈之下,索性将话题给挑了出来。

        “为兄也无甚特别交代,七弟就算替为兄前去道贺罢。”李弘见李显话里话外都透着拒绝当说客的意思,自也不好强迫,只好随便吩咐了一句道。

        “是,臣弟遵命,定会转达太子哥哥对英公之问候。”见李弘不再紧逼,李显也就此松了口气,这便恭敬地应了诺。

        “也罢,那便如此好了,尔且去罢。”

        这一见一番苦心全都落到了空处,李弘心中已是不耐,自也懒得再跟李显瞎唠嗑,这便挥手示意李显自行退下。

        “臣弟告退。”

        尽管心里头对李弘的用心嗤之于鼻,可该尽的礼数却是少不得的,李显躬身唱了个诺,转身退出了书房,径自出了东宫,趁着马车转回自家府上,一路走一路苦思,到了末了还是没能找到不让武后担当亚献的办法,虽不甘,却也无奈得很。

        “下官参见殿下。”

        周王府门外,李显刚从马车厢里钻将出来,脚都尚未站稳,林奇已从旁冒了出来,躬着身子问安道。

        这厮来得好巧么?嘿,十有【创建和谐家园】也是冲着封禅泰山一事而来的!李显扫了林奇一眼,心中微微一动,已猜出了其之来意,不过也没出言点破,只是平淡地抬了下手道:“免了,随本王进府罢。”

        “谢殿下。”林奇自前番被李显教训过一回之后,如今已不敢在李显面前流露出丝毫的矜持,恭敬地应了诺,屁巅屁巅地跟在李显身后进了前厅,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恭听李显训示。

        “林御史来找孤可有甚事么?”

        李显并没有急着发话,而是任由林奇站在那儿,自顾自地饮了几口凉茶,这才慢条斯理地问了一句道。

        “下官敢问殿下,今日您进宫可是为了封禅泰山一事么?”林奇拱了拱手,陪着笑脸地问道。

        “不错,是有此事,怎么林御史对此有甚看法么?”李显头也不抬地饮着茶,声线平淡地回道。

        这一听李显言语间似有不悦,林奇忙小退了半步,紧赶着回答道:“不敢,不敢,下官也是得知了些消息,特来请殿下明示行止的。”

        行止?唔,这倒是老六那厮还朝的好机会!李显眉头一扬,心中已有了计较,不过却也没急着表态,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慎重地开口道:“此事暂不着急,唔,先等几天再看。”

        “啊,这……”林奇心中其实已有了主张,本想在此事上好生表现一回的,这一听李显要其按兵不动,登时便有些子丧了气。

        “怎么?林御史别有主张么?”李显对林奇可是半点好印象都欠奉,若不是李贤宠信着此人,李显连理都懒得理会其,此时见其似有不同意见之状,立马不悦地皱起了眉头,冷冷地哼了一声。

        “啊,不敢,不敢,下官唯殿下之命是从。”一见李显脸色阴沉,林奇登时便有些慌了手脚,忙不迭地低下了头,紧赶着回答道。

        “那就先如此罢,过几日孤自会派人传讯于尔。”李显将手中的茶碗搁置在了几子上,语气淡漠地下了逐客令。

        “是,下官告退。”李显既已如此说了,林奇自不敢多逗留,忙躬身行了个礼,退出了厅堂。

        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蛋,老六那厮还真是瞎了眼,将这么个货色当成宝了!李显瞥了林奇的背影一眼,在心里头恶狠狠地鄙夷了一番——李显不待见林奇是一回事,更主要的是李显深知林奇的个性,纯属一个得了三分颜色便敢开染坊的主儿,若不以强力来压制其,一准要误大事,此时见其已乖乖离去,李显自也懒得再多加理会,心思再次转到了封禅泰山一事上,突地想起一事,脸色瞬间就变了……

      第六十章 虎爷犬孙(上)

        我勒个去的,上当了,晕!李显先前在东宫时心思始终放在如何阻止武后担当亚献上,却没有多从李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待得被林奇一搅合,李显突地醒悟了过来,察觉到自个儿不经意间居然中了李弘的圈套,心头不由地滚过一阵气恼,但气的不是李弘的阴险,而是气自个儿着实太过大意了些。

        李弘的设计虽隐蔽,说穿了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利用的便是李显轻忽的心理,这其中的关键便在李显所应承的英国公府一行上——李勣是个很谨慎之人,在事涉天家之争时,往往采取置身事外的做派,观其一生,唯有在立武后时,被逼不过之下,才说了句含糊话,其它时分遇到天家内部之事皆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曾问计于其,可李勣一言不发,不仅如此,还特意辞官归府,死活不愿帮李世民起事,后头李世民诸子夺嫡正酣时,李勣一样是冷眼旁观,不置一词,此番封禅泰山大典能出任终献于常人来说,那是天大的荣耀,抢都抢不赢,可放在李勣身上就未必会是如此,本来么,若是圣旨下达,李勣可能还会考虑一下要不要出这么个风头,担不担任尚在两可之间,可李显只要一出现在其府上,李勣百分百会上本推辞终献一职。

        理由?很简单,倘若李弘真有心要恭贺李勣担当终献的话,应该是亲临英公府表示祝贺,至不济也得亲笔写封道贺信着人送了去,哪有派李显代为转述的道理,这不明摆着是在告知李勣他李弘很不乐意看见李勣担当终献么?要知道李弘乃是储君,未来的皇帝,他要是不喜的事儿,以李勣的谨慎个性,又怎可能会去做,毫无疑问,上本推辞就是必然之事了的,如此一来,李弘的目的倒是达到了,可李显却平白被利用了一把,硬是得白当了回“小人”,这叫李显如何能不恼火的。

        大意了,确实大意了!李显气恼之余,也在反思着,自是知晓近来诸事太过顺遂了些,以至于必要的警惕居然都险些丢了个干净,毕竟无论李弘还是李显,都不是省油的灯,稍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被这哥俩个给算计了去,如今这桩差使还是小事,顶多被英公一家老小暗中埋怨几句,倒也无妨,可这等不警醒要是持续下去,将来怕是要吃大亏了的,一念及此,李显额头上的冷汗不由自主地便狂淌了下来。

        气归气,恼归恼,可该做的事却还是避免不了,纵使李显再不情愿,英国公府一行依旧是避无可避,毕竟李显也不愿因此事太过得罪了李弘,也就只能是抱着挨骂的心理准备,顶着【创建和谐家园】辣的日头赶往下马陵的英国公府去了,到了地头,着人上去递了名刺,旋即便有一壮实青年大步从府门里行了出来,李显只一看,便已认出了来人,赫然竟是李勣的长孙李敬业。

        李勣一生威名赫赫,南征北战打下了偌大的家业,可惜在子息上头却是少得可怜,到了近四十岁方才得了一子李震,宝贝得不行,可惜此子福薄,二十余岁便得病死了,好在李震死前留下了两子,这才算没绝了李勣的嗣,其中李敬业为长,年方十九,李敬猷为次,十八岁,皆已成家,于子息上倒是颇有所出——老李头怕绝后,一口气给这小哥俩都娶了一大堆的侍妾,于是乎,这对兄弟皆可着劲地造人,尚不到二十呢,兄弟俩都各已有了四子,倒也是京师佳话一桩。

        “周王殿下驾到,末将有失远迎,海涵,海涵。”

        李敬业大步行出了府门,在门前的台阶上顿住了脚,略有些矜持地左右看了看,这才向已站在了照壁前的李显迎了过去,一躬身,行礼问了安,只是却并没有自报家门,语气里也颇有些自傲之意味。

        呵,这混球还真是人模狗样的,骚包一个!李显这一世是不曾见过李敬业,可前一世与其可是没少打过交道,更曾险些被其连累得小命不保,对其印象实在好不到哪去——李敬业就是徐敬业,前一世李显第一次登基被废之后,李敬业在扬州起兵,打着匡扶李显的旗号,实则起了替代唐室的野心,可惜此人有勇而无谋,志大而才疏,起兵不久便被武后派兵剿灭了,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他自己死了不打紧,却让李显吃挂落,险些被武后借此事除掉,若不是李显见机得快,趁着李敬业尚未兵败之际,早早地便上了请罪本章,与李敬业划清界限,再加上群臣纷纷相谏,只怕李显也难逃武后之毒手。

        “审宁(李敬业的字)兄客气了,小王来得匆忙,多有打搅了,还望恕罪则个。”李显虽不喜李敬业,可却绝不会带到脸上来,而是一副温和的姿态,煞是客气地还了半礼。

        “殿下见过李某?”

        李敬业一听李显一口便叫出了自个儿的字,登时便是一愣,他自忖一向与李显并无交道,话便不由地脱口而出了。

        “那倒不曾,不过小王对将军可是慕名已久,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英公府上除了审宁兄,又有何人能有此行色?英公后继有人啊,实朝廷之大幸也!”李敬业这一发问其实颇为失礼,然则李显却并不计较,至少表面上是不计较,不单不计较,反倒可着劲地捧了李敬业一把。

        “岂敢,岂敢,殿下过誉了,末将惭愧,惭愧!”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敬业的虚荣心自是大大的满足了一番,口中说着岂敢,可脸上的笑容却明白无误地写着“当之无愧”四个大字。

        “审宁兄过谦了,呵呵,小王此来乃是奉了太子哥哥之命前来拜访英公,不知审宁兄可否代为引见?”趁着李敬业高兴之际,李显立马挑明了正题,颇有趁热打铁之用心。

        “这个……”

        李敬业并不清楚李显的来意,不过么,在出来迎接之时,其祖李勣曾有交代,说是能推则推,这便是李敬业一出面便摆出一副不怎么在意李显的架势之根由所在,此时被李显奉承得正爽,拒绝的话自是不好说出口来,可又顾忌着自家祖父的交代,一时间不由地便有些子语塞了。

        “好叫审宁兄得知,小王此来可是有着天大的好消息要转告英公,还请审宁兄行个方便才好。”李显机敏得很,一见到李敬业的神情窘然,立马便猜出了其心里头的小勾当,心中暗笑不已,可脸上却满是诚恳之色地再次进言道。

        “哦,原来如此,殿下请。”李敬业愣了愣,到底是不好拒绝笑脸之人,只能是向旁一让,比了个“请”的手势。

        “审宁兄,请!”

        一见李敬业让了路,李显自是不会跟其客气,哈哈一笑,也比了个“请”的手势,抬脚便向府门行了去,李敬业见状,忙落后小半步陪在了一旁。

        “殿下,您所言的天大好消息是……”

        李敬业到底年轻气盛,心里存不住话,好奇心一起,也不管失礼不失礼的,这都还没走上几步呢,便憋不住开口探问了起来。

        啧啧,这厮气量城府都不行,怪不得前世坐拥几十万大军却数月便败得个一干二净!李显在心里头狠狠地鄙视了李敬业一番,可脸上却是笑得极为的灿烂,眯缝着眼道:“审宁兄可知陛下将封禅泰山之事么?”

        “知晓是知晓,不过此事……”李敬业虽算不得大才,可也不傻,一听李显提到了封禅泰山之事,心里头立马便是一动,隐约猜到了李显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只是并不敢肯定,惊喜之色溢于言表地问了半截子话,一双眼满是热切地死盯着李显不放。

        “此即小王来贵府之用意所在,恭喜英公了,陛下已有旨意,让英公担当终献大任。”李显意味深长地瞄了李敬业一眼,笑眯眯地回答道。

        “啊,真有此事?”

        一听李显说得如此肯定,李敬业立马有种天上凭空掉下无数金钱的喜悦感,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起来。

        好事?嘿,也就只有你小子会这么想,你家老头子听了只怕不会作如此想罢。李显知晓李敬业就是一俗人,自不会跟其分析内里的利弊,哈哈一笑道:“圣旨都已到了东宫,又岂能有假,莫非审宁兄信小王不过么?”

        “呵呵,岂敢,岂敢,殿下既如此说了,末将岂有不信之理,殿下,您请,家祖已在二门厅堂相候。”李敬业兴奋地一握拳,振动了下手臂,暗自发泄了一把,那副得意之状丝毫不加以掩饰,若不是李显在场的话,只怕其便会仰天狂笑不已的。

        废材就是废材,没头脑的家伙!李显原本就对李敬业印象不佳,此时见其表现得如此之肤浅,心里头自是更厌恶了几分,当然了,再怎么讨厌这厮,李显也绝不会表露出来,只是陪着笑了笑,抬脚便向二门厅堂缓步行了去……

      第六十一章 虎爷犬孙(下)

        “英公,小王给您老见礼了。”

        李显由李敬业陪着刚转过前院的照壁,入眼便见白发苍苍的英国公李勣正领着一大群的家人等候在厅前,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疾步抢上前去,一躬到底地行了个礼。

        “不敢当,殿下切莫如此,这是要折杀老朽么?”

        不等李显将礼行到底,李勣已一个大步抢到了近前,双手一伸,托住了李显的胳膊,温和地笑着说了一句道。

        呵,这老爷子好大的手劲!李老爷子虽没用啥力气,可李显一点都动弹不得,只能是顺着老爷子的搀扶之势站了起来,笑着寒暄道:“英公,一别数月不见,您老愈见精神了,实乃我大唐社稷之福气也。”

        “老喽,老喽,老朽今年七十有一了,比不得殿下这等年轻俊秀喽,来,来,来,里面请。”一听李显如此奉承,李老爷子不由地便哈哈大笑了起来,松开了左手,右手依旧握住李显的小胳膊,比了个“请”的手势,半拉半请地将李显让进了厅堂,又逐一为李显介绍了侍候在一旁的家人,那等热情让李显有种很不适应感——李显往日里与李勣不过就是年节上皇家赐宴时间照过几次面,话都不曾说过几句,彼此间其实半点交情都没有,实是难以消受老爷子这份热情的,不过么,李显毕竟不是寻常之辈,场面话说得倍儿溜,加之来前便已备足了礼物,一番应对下来,却也无甚纰漏可言。

        “英公,小王此来乃是奉了太子哥哥之命,前来恭贺英公荣任泰山封禅之终献的。”好不容易总算是将场面应付了过去,有些子吃不消的李显立马转入了正题,一脸恭维之色地开口道。

        “哦?竟有此事?”

        李勣一脸诧异状地惊咦了一声,似乎极为震惊之状,然则李显却从其那双虽老却不浑浊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片平静。

        嗯哼,这老爷子看来早就知道了?李显心中咯噔了一下,不过脸上却依旧是笑的灿烂无比,一击掌道:“确实如此,好叫英公得知,圣旨如今已到了东宫,不日将公告天下矣,小王不敢不为英公贺之。”

        “得蒙陛下爱重,老朽实感激在心,恨不能即刻启程,奈何,唉,奈何老臣年岁已高,前几日偶感了风寒,腿脚上的旧伤也犯了,今日方才稍好些,却是不耐远路,恐愧对圣上洪恩矣,殿下若是得便,还请代老臣婉谢了方好。”李老爷子眼睛巴眨了几下,捶着左腿,一脸惋惜状地说道。

        啥?要咱帮您老婉拒,搞没搞错?李显一听此言,立马便有些子笑不出来了——李显此等敏感时分出现在英国公府上,已是大大不妥,若真要是再帮李老爷子代奏上一本,知道的说是李显转达了圣旨,不知道的那还不得说李显逼迫李老爷子婉拒终献一职,真要是胡乱传了开去,他李显岂不是要倒大霉了?这等事自然是万万做不得的,偏生这会儿人在英国公府,要想置身事外,哪有那么便当的事儿,真可谓是黄泥巴丢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这老滑头,明明是自己不想去,偏要让咱吃苦头,真不是啥好东西!李显恸哭的心都有了,可惜他就算是哭,也没人可怜,头疼了,这回可真有些子头疼了,没奈何,李显也只好强笑着道:“英公说笑了,您乃国之拄石,封禅大典怎能缺了您老,若不然,父皇定会焦虑在心的,还请英公务必拨冗前往方好。”

        “这个不好罢,老朽体弱,万一要是在大典上闹了笑话,岂不误事,不妥,实是不妥,圣上及殿下的好意老朽心领了,这终献一事还请殿下禀明圣上,为老朽告个罪罢。”李老爷子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地,口口声声就死咬着李显不放。

        我勒个去的,这老滑头还真赖上咱了,该死,着实该死!被李勣连番追逼之下,李显满心不是滋味,再一想起先前一不留神中了李弘的圈套,就更是郁闷在心口难开了,然则不管怎么说,自个儿惹出来的事,终究还得自己去解决罢,万般无奈之下,李显也只好陪着笑脸道:“此等大事,实非小王可以参预,倘若英公真有不便,且容小王回禀了太子哥哥,由太子哥哥再与英公商榷可好?”

        “啧啧,好倒是好,只是一事何须烦二主,不就是一本之事么,殿下就代劳了罢,老朽在此先行谢过了。”任凭李显如何说,李老爷子就是不松口,直咬得李显冷汗狂冒不已。

        耍无赖是不?得,那就来好了!李显被老爷子的胡搅蛮缠给气得乐了起来,心一横,可就准备端出后世混官场的嬉皮劲头了,这便嘿嘿一笑,挠了挠头,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道:“英公明鉴,小王年幼,本就不善文,今又弃文习武已久,文字上的本事着实稀烂,若是要代英公奏本也不是不可,倘若内里有误,那就得请英公海涵则个了。”

        李显这一招以毒攻毒着实有趣得紧,虽是赖皮话,可毕竟他也就真只有十岁出头,说些浑话也没啥大不了的,可真要是出了啥岔子的话,那后果李勣还真就未必能担得起,很显然,李勣也没想到李显说着说着就这么耍起赖来,不由地便被逗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哦?哈哈哈……”李老爷子好一通子大笑之后,这才伸手一捋胸前的长须,笑眯眯地开口道:“有趣,很有趣,老朽已好久不曾如此畅快过了,只是人老喽,笑一多伤气啊,老毛病怕是又要犯喽,按医嘱,老朽得卧床将养些时日,就不多留殿下了,敬业啊,替爷爷送送周王殿下。”

        呵,这老爷子还真是的,耍咱玩了一大通,够呛!李显乃灵醒之辈,只一听,便已明白了李老爷子话里的意思,那是在说——太子与你这小子的小算计,他老人家心里都有数,甭想蒙混过关,当然了,他老爷子帮个小忙可以,但别指望太多,该如何去做,你们小哥俩自己一边玩儿去,成与不成他老爷子都一概不过问。

        “英公多保重身体,您老的健康便是社稷之福,小王告辞了,您老请留步。”此来的目的既然已经达成,李显自也不想多留,一来是要紧赶着回太子的话,二来么,李显也有些子怕了这个难缠的老头,能早走自然不想多呆,这便起了身,恭敬地行了个礼,而后由着李敬业陪同着出了英国公府,自行乘马车赶往东宫不提。

        “爷爷,封禅乃大典,千古都少有,能任终献,何其荣耀哉,旁人且求之不得,您老为何……”李敬业到底年轻气盛,先前李显还在时,他碍于场面,不敢插嘴,待得送走了李显,几乎是用狂奔地冲回了二门厅堂,也没管李老爷子正与其弟李弼低声商议着事情,急吼吼地便嚷嚷了起来。

        “闭嘴,此是尔等小儿辈能参预之事么?还不回房温书去!”李老爷子治家素严,哪能容得李敬业放肆如此,没等其将话说完,已毫不客气地喝斥了起来。

        “是,孩儿遵命。”

        面对着老爷子的喝斥,李敬业尽自满腹的委屈,可却不敢稍有违逆,不得不低下了头,告了声罪,拖着脚向厅外行了去。

        “站住,今日之事任何人不得再提起,若是有违,家法侍候,记住了么,嗯?”

        没等李敬业走到厅口,背后又传来了老爷子冰冷无比的叮咛声。

        “是,孩儿记住了。”

        李敬业魁梧的身子顿了顿,缓缓地回过身来,再次躬身应了诺,这才心有不甘地退了出去,一双眼中满是怨怒之色,至于究竟是在气恼谁人,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了。

        “大哥,小业说的也颇有理,您……”李弼自是知晓兄长一向行事谨慎,不喜出风头,可心里头对终献之职还是有些放不下,待得李敬业去后,小心翼翼地探问道。

        “嗯。”李勣一抬手,止住了其弟的话头,摇了摇头道:“此事为兄自有主张,二弟休要再提起,哎,社稷怕是要就此多事了,为兄一生唯谨慎,或能保得晚节,只是孙儿辈们却恐难预料,二弟不见房玄龄、杜如晦等辈皆因子孙不肖,终落得个家毁人亡乎?此不可不慎也,业儿一向气盛,二弟须着紧些,莫要让其胡为方好。”

        “大哥教训得是,小弟自当牢记在心。”一听自家兄长如此说法,李弼自是不敢再多问,恭敬地应了喏,又见自家兄长一派忧心忡忡状,有心转开话题,这便略一沉吟道:“大哥,您一向有识人之明,今观周王殿下若何?”

        “不好说。”李勣瞥了其弟一眼,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道:“此子心机极深,气度也佳,若是能得风云,或许能化龙也说不准,此时言之尚早,再看看罢,罢了,不说这些了,为兄乏了,二弟且自去好了。”

        “是,小弟告退。”李弼侍奉其兄多年,自是了解李勣的行事风格,知晓其这是要通盘考虑事情了,自不敢多加打搅,忙不迭地起身告退而去。

        “多事之秋啊!唉……”众人皆退下之后,李勣呆坐了良久之后,这才缓缓地站起了身来,踱到了厅前,仰头看着天空,发出了声悠长的叹息……

      第六十二章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殿下,周王殿下已在宫门外候见。”

        东宫显德殿书房中,李弘正与阎立本、刘祥道等朝廷大员低声商议着事情,显德殿副主事王德全匆匆而入,凑到李弘身旁,小声地禀报道。

        “哦?”李弘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眼珠子微微一转,突地笑了起来,对着阎、刘等心腹大臣摆了下手道:“诸位爱卿且在此稍坐,容孤去会了我家七弟,回头再议好了。”

        “臣等谨遵殿下之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