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盛唐烟云》-第8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是义和公主?”猛然间,心中闪过一道白电,追问的话脱口而出。问过了,王洵才缓过神来,冲着阴影处的女道士长揖及地,“下官王洵,见过公主殿下!”

        “什么公主殿下啊。那不过是个糊弄人的头衔而已。”阴影中,女道姑笑着侧开身,微微下蹲,以平辈之礼相还,“陛下可没我这号女儿,大人还是别折我的阳寿了罢!”

        “这个……”“这个……”一时间,王洵竟有些语塞。用普通宫女冒充公主,赐给周边的小国藩王和亲,是大唐朝廷拉拢周边势力的一贯手段。那些藩王对此其实也心知肚明。然而和亲的女子毕竟顶着个公主头衔,能代表他得到了大唐的支持,并且多为年轻貌美。所以便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但万一大唐与该番邦交恶,那名顶着公主名头送出的女子,便成了第一个牺牲品。丈夫要拿她的血,表明自己从此与大唐势不两立的态度。而故国这边,因为她根本没有皇室血统,也不会拿她的死活来当做一回事。

        如果换做三年之前,王洵肯定觉得,用一个不相干的女人令两国平息干戈,是个非常合算的办法。但是,现在的他却能理解被当做货物送人的女子,心中藏着多少无奈和悲苦了。因此,嘴唇嚅嗫半晌,居然没找出半句合适的话来。只好讪讪地笑了笑,再度长揖及地。

        那女道士这回没有躲闪,站在远处完完整整地接受了王洵一揖。然后摇头笑了笑,低声道:“你这钦差,脸皮可真够薄的。跟我进来吧,这个院子是大汗专门赐给我的,这会儿不会有外人来打扰。”

        “钦差大人里边请!”没等王洵表示犹豫,矮胖子六顺儿已经抢先一步,拉住了他的胳膊,“我家主人只是想问您几句闲话而已,无关国家大事。所以您尽管放心!”

        我是怕阿悉兰达误会!王洵心中悄悄嘀咕,却无法将此话宣之于口。只好笑了笑,跟在了矮胖子身后。

        院子不大,却真的是一座道观。左廊右厢,清净庄严。正殿后方有一个小小的水池,水面上飘着几片残荷。与残荷相映成趣的,是一座老旧的小木桥,晃晃荡荡架过池塘,通向旁边的一处小矮厢。

        女道士领着王洵走过木桥,低头进了矮厢门。分宾主落座,然后命六顺朝摆在屋子正中央的铜盆里滴了几滴蜡泪,将里边的炭火重新引燃。

        炭的质量很一般,带着股没烧透的松木味道。女道士对此浑然不觉,亲手取来一个铜壶,当着王洵的面反复拿水冲洗了几遍。然后命六顺儿将其重新灌满,架在了炭盆之上。“钦差大人稍候片刻。贫道已经很久没摆弄这些了,因此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准备!”

        “能在几千里之外见到故国茶艺,王某已经惶恐不堪,岂敢再挑三拣四!”王洵实在猜不出对方的目的,微笑轻轻拱手。

        若是在中原,他们这么晚了来见一个已婚【创建和谐家园】,已经是失礼之极。而对方明明请客前来喝茶,却事先不做好准备,更是极其不该。但今晚喝茶肯定只是个幌子,【创建和谐家园】想必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信息,需要当面讲给他听。所以他也就没必要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了。

        义和公主微微点头,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然后摆手命令六顺儿退下,再次站起身,从上了锁得柜子中取出个陶土罐儿,慢慢打开,慢慢又坐了下来。

        此刻,木炭火之上的铜壶已经隐约有声。义和公主抱着陶土罐子走过去,拎住半边裙脚蹲了,然后把陶土罐子在距离炭盆稍远的地方摆正。接着又慢慢地站起来,从柜子上取了一柄非常干净的银勺,在两个瓷瓶其中之一舀出小半勺雪花一样白的精盐,打开铜壶盖子,轻轻放进了水里。

        这是正宗的中原茶道。当面煮给客人,一举一动都蹁若惊鸿。王洵不是没有见过美女的初哥,然而却被义和公主的动作弄得有些眼睛发直。失神了好半天,才猛然想起自己此刻身处异域,而不是长安城中。烧茶的人也不是紫萝,而是一个随时可能给自己带来【创建和谐家园】烦的番邦王妃。

        女道士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收在了眼底,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笑了笑,做了个少安毋躁的手势,然后就又把心思放在铜壶上。撇水,放茶、养味、温盏,动作越来越流畅,中原神韵也越来越清晰。

        当壶中的水再次发出淡淡的气泡声,女道士缓缓起身,提了铜壶,给王洵倒了半盏,也给自己也倒了半盏,轻轻地把铜壶放下,举盏于眉间相邀。

        “多谢了!”笑了笑,王洵举起茶盏,以礼相还。有股淡淡的乡愁同时从茶盏中冒出来,霎那间飘满眼角眉梢。

        已经出来一年半了,家中的情况也不知道怎样。想当初,跟云姨和白荇芷等人夸下海口要建功立业时,说得是何等的轻松。而现在,即便有假期,自己也不敢回长安去。在西域,凭着封常清这棵大树,好歹还能让别人有所顾忌。如果回到长安的话,恐怕家人都会因为自己而受到牵连。

        “还是前年的茶叶呢。钦差大人不要见怪。商贩们运到这边来的只有茶砖,新茶在拔汉那很难见到!”女道士见王洵的表情有异,以为他挑剔茶水的滋味,赶紧低声道歉。

        “我对茶叶没什么挑剔的。”王洵笑着回应。随后发觉自己的话里语病很大,又赶紧追加了一句,“我一般只喝白水,或者喝酒。对茶涉猎很少。所以公主殿下此刻即便拿小龙团招待我,也是白瞎。我根本喝不出好坏来!”

        这句话纯属顺口瞎编,却引得美女莞尔一笑。“难道中原的风气又变了,文人都不喜欢喝茶了么?还是钦差大人,本来不是个文人?”

        王洵吃一惊,强稳住心神才没把手中的茶水撒在大襟上。正犹豫着是不是把说给大相张宝贵的那些谎言再重复一遍的时候,义和公主笑了笑,继续补充道:“若不是军中男儿,想必也不会说出每个大唐百姓,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唐的话来!换了个无良文人,才不会在乎区区几个商贩的死活呢!”

        她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千百个念头从王洵心里闪过。跟拔汗那土王阿悉兰达交涉之时,他根本没注意到周围有没有向义和公主这样一副面孔。如今对方借着将其请过来喝茶的机会,不断地对他的真实身份刨根究底,莫非是想找机会向阿悉兰达邀宠?或者说想借机报复大唐皇帝将她冒充公主远嫁之仇?

        偏偏出门之时,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即便王洵现在想杀人灭口,都不可能令自己全身而退。义和公主见他迟迟不肯回应,笑了笑,低声解释道:“贵使尽管放心。今天贫道跟你说的话,不会有第三个人听见。你来自军中也好,来自朝廷也好,总归都是为了大唐。而贫道这个嫁出门的女儿,纵然对这桩婚姻有千般不满。今后想在婆家有个地位,背后的娘家当然是越有实力越好。否则,一旦年老色衰,还不是被夫家欺负得生不如死?!”

        闻听此言,王洵已经提到嗓子眼的心脏终于再度落回肚子内。放下茶盏,微笑着冲对方拱手,“如此,末将就不瞒公主殿下了。末将的确是从军中而来,但出使的事情,却经过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大人和太子殿下认可,所做一切承诺,都可以代表朝廷。”

        “这么说,安西军西征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义和公主眉毛一跳,脸上的表情有些迫不及待。

        王洵想了想,真真假假地回应,“三万将士厉兵秣马,只是因为天气已经转冷,才不得不在小勃律国先停一停。待到明年开春,无论这边有没有人响应,也会开过岭来。将河中各地,重新纳入大唐版图!”

        这本来就是安西军的既定计划,即便传播出去,也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大食人东征军已经被打残了,九姓诸胡都是手下败将,并且彼此之间相互擎肘,根本无法统一行动。放眼整个河中,唯一有实力给安西军扯一扯后腿的,便是前几年彻底倒向大食的葛逻禄。而无论葛逻禄投降还是死撑,在封常清等人的计划里,这个反复无常的部落都要被彻底抹除。否则,当年战死在怛罗斯河畔的大唐将士们根本无法闭眼。

        “那就好。那就好!”义和公主双手合拢,冲着正殿方向喃喃祷告,“真武大帝保佑,让封节度的兵马早日打过来。贫道愿意早晚焚香,永远感念大帝的恩德!”

        “莫非公主在此地还有别的仇家?需要安西军帮忙铲除么?”王洵见她说得虔诚,忍不住惊诧地追问。

        “柘支城!”先前还温婉善良的义和公主突然变得满脸仇恨,咬牙切齿地回应,“如果安西军到来,请钦差代我祈求封节度。整个柘支城中,不要留一个活物!”

      第一章 看剑 (五 上)

        “这?”如此狠辣的事情,王洵可不敢答应。且不说安西军向来以仁义之师自诩,光是自己心里那一关,就不可能过得去。“公主跟伪大宛国主有仇么?还是为了尊夫请求此事。我记得,今天奉化王也要求本使,千万不要放过伪大宛国主?”

        “他真的向你这样请求?”义和公主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瞪着眼睛追问。

        “嗯。他的确建议我不要给俱车鼻施汗任何机会!”王洵点头头,笑着回应,心里感觉好生奇怪。阿悉兰达是窥探整个大宛的国土,所以才要求安西军将现在的大宛王俱车鼻施汗驱逐。而义和公主居然要求安西军更进一步,做出屠城灭族这种事情。她们夫妻两个到底跟俱车鼻施有什么怨仇,居然恨得如此铭心刻骨?

        义和公主满是仇恨的目光中,难得涌上了一丝温情。伸手擦了擦眼角,喃喃道:“他,他终于想起来自己是个父亲了!他,他终究不敢自己去报仇,还是要假安西军之手!”

        “莫非俱车鼻施害了你家王子殿下?”王洵想了想,犹豫着追问。

        “我是大唐的和亲公主啊!”义和公主转过头来,脸上的笑容如霜花一样惨烈,“安西军战败了,大食人打到家门口了。如果想要证明已经跟大唐一刀两段,阿悉兰达总得拿出点让人信服的证据来!”

        “他把你的孩子交了出去?!”王洵的差点把眼眶瞪裂。据他所知,义和公主下嫁奉化王阿悉兰达,不过是天宝三年的事情。即便二人成亲后很快便有了王子,在天宝十年,也不过才【创建和谐家园】岁的模样。兴数万大军,对付一个垂髫小儿,大食人怎么下得了手?!

        “他是王子,身上流着大唐血脉的王子!”义和公主伸出干瘦的手指,轻轻擦拭眼泪。“大宛国有两个王,一个是俱车鼻施,一个是阿悉兰达。都说自己是正统。阿悉兰达当日抢先一步迎娶了我,自然可以仰仗大唐的威风,将俱车鼻施压得无法喘气。而俱车鼻施勾结替大食人带路,在怛罗斯河畔打败了安西军,回过头来,打着大食人旗号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让阿悉兰达选择,要么交出我和孩子,要么交出拔汗那!”

        江山和妻儿之间,英雄们当然要选择前者。王洵自己做不得英雄,却明白阿悉兰达会如何选择。娘家败了,义和公主便失去了价值。连带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也要为此付出生命。

        “出城那天,靖儿还以为我要带着他出去打猎,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义和公主将头转向旁边,缓缓地说道,声音低沉沙哑,仿佛要把满腔的抑郁,一并倒个干净。“他那没胆子的父亲就在城头看着,连句告别的话都不敢说。我将他带到了俱车鼻施汗的马前,跪下来求他,请念在靖儿年幼的分上,放他一条生路。我愿意拿自己拥有的一切报答他。他先是冲着我大笑,然后就命人将靖儿绑到了马尾巴上,从门口一直拖回了柘支城。二百六十四里路,整整二百六十四里……”

        “禽兽!”王洵忍无可忍,拍案大叫。“阿悉兰达呢,阿悉兰达呢,难道他就一直看着!”

        义和公主低头掩面,泪水顺着指缝往外冒,落在火盆中,溅起淡蓝色的烟雾,“他找人帮忙。找人帮忙向俱车鼻施说情,用一千匹骏马的代价,把我从柘支城的那伙禽兽手中赎回来。他说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只要我活着,他活着,就有机会卷土重来!”

        “这样的废物,也配叫男人?”王洵以手捶地,低声唾骂。然而,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声音清楚地告诉他,阿悉兰达做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好歹他还记得将自己的妻子赎回来。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可是把两个儿子直接推下了马车。父亲被烹,要分羹一盏。妻子落入项羽手中数月,他的选择亦是不闻不问。最后逼得楚霸王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派人专程将老人和女人给刘邦还了回去。

        然而世人只会在意英雄们最后的收获是如何辉煌,却很少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英雄们弃之如弊履的妻儿老小,到底承受了怎样的伤害。恐怕英雄们自己也不会在意。就像现在的阿悉兰达,与义和公主一样,他也打算借助安西军势力。可他只在乎能不都能得到大宛王位,对杀子之仇提都没提。

        “公主但请节哀。在下无法保证帮你屠城。但只要有机会,在下绝不会让俱车鼻施再活在世上!”心中被某种火焰慢慢灼伤,王洵坐直身躯,郑重许诺。不代表朝廷,也不代表安西军,只代表他自己。

        “那,那我就先谢过王将军了!”义和公主慢慢收起眼泪,整顿衣衫,冲着王洵深深俯首。

        “公主殿下!”王洵可不敢接受大唐公主的跪拜,本能地起身闪避。义和公主却膝行着追了过来,再度顿首于地,“我不是公主。我跟陛下没有半点儿血缘关系。我只是陛下拿来安抚奉化王的一件礼物而已!王将军,请接受民女谢意!”

        王洵躲无可躲,只好站稳身形,结结实实收了义和公主三个响头,然后伸手将对方扯了起来。“你放心,答应你的事情我一定做到。哪怕是俱车鼻施见机得快,主动投降。我也一定要他死无葬身之所!”

        “我相信!”义和公主抓着王洵的手,仿佛能从那里汲取力量,“今天听了你那句唐人背后站着大唐的话,我就相信。在你之前,从没有人这样说过,从没有人……”

        应该还有一句,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可那里的强汉天威,指的是大汉天子的脸面,跟升斗小民恐怕没半点儿关系。想到这儿,王洵忍不住摇头苦笑。自己今天借着酒力,居然吹了这么一口大气。可能做到么?那样一个大唐真的可能存在过么?他自己也无法相信。然而,从这一刻起,他却被自己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烧得热血沸腾。直到很多很多年后,脉搏里还回荡着同样热浪。

        过了好一会儿,义和公主才突然主意到自己还抓着王洵的手。不觉脸色一红,悄悄地将手指撤回来,慢慢走回烧茶的铜壶前。

        铜壶里的茶汤早已冷了。她的心却是热的。揉了揉哭红了的眼睛,不好意思地冲王洵致歉,“看我,本来是想请你过来说几句家乡话的。结果一不小心就扯到国仇家恨上面。坐吧,水马上就能烧热,我再重新煮壶茶来!”

        “不必了!”王洵摆了摆手,笑着告辞,“我该回去了。明天使团就准备离开这里,我得早点回去安排行程!”

        “这么急着走么?”义和公主脸上隐隐透出几分失望,抬起脸,再度反复打量王洵,“也是,王将军此行,恐怕还要替安西军招揽很多帮手呢?拔汉那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其实只是为了师出有名。”王洵笑了笑,坦言相告,“打这么大一场恶仗,也得跟朝廷上的某些人有个交代。毕竟某些人总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上,每次对外用兵,都比打了他们的爷娘还难受!”

        义和公主被王洵逗得展颜而笑。不经意间,眼角上居然流露出几分昔日的娇艳。“我知道,比起打仗,他们更愿意用女人和财帛买平安。反正女人不是他们的女儿,财帛也不用他们自己出!”

        “男人无能,才用和亲这种蠢办法!”想到义和公主的境遇,王洵顺嘴骂了某些人一句。“如果连自家姐妹都保护不了,朝廷养我们这些兵大爷干什么用?!还不如都回家种地,也好替户部省点儿粮食!”

        义和公主又笑了笑,然后像个邻家姐姐般起身相送,“那你路上小心些。这些蛮夷之国,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礼义廉耻……”话说到一半儿,她又意识到自己将丈夫也骂了进去,摇摇头,讪讪地补充,“反正做出的承诺,未必可信。哪怕是一句落到纸面上的东西。特别是靠近吐火罗一带,受天方教影响甚久。已经很难再找到心‘向大唐者!’”

        “多谢公主提醒!”王洵拱拱手,转身出门。已经到了亥时,深秋的夜空中,繁星如斗。走在这样一个纯净的夜空下,让人很容易就想起很多事情。有关长安,有关大唐,有关安西军,还有自己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很多东西交织叠杂在一起,王洵心里本来找不到半点儿头绪。然而今天跟义和公主谈了一阵子话,却隐隐约约,仿佛看到点什么。

        那像一丝光亮。如同在慢慢的长夜中,点亮人眼睛的唯一一星萤火。可到萤火到底喻示着什么,他却又很茫然。仿佛已经把答案抓在了手里,仿佛手中根本没有答案。一切都似是而非,似梦似醒。

        就在此时,耳畔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响。“谁!”凭借多年习武练就的本能,王洵手握刀柄,迅速转身。

        “我!”黑暗中,露出六顺儿胖胖的脸。“我家主人说钦差没提灯笼,特意又派我送一个出来!”

      第一章 看剑 (五 下)

        “哦!那就多谢公主了!”王洵笑了笑,接受了对方的解释。

        矮胖脸而六顺儿提着灯笼,一直将王洵送回馆驿之内。待看到大门关好,立刻转过身向不远处的王宫跑去。附近的巡逻侍卫纷纷退让,不一会儿,他已经来到阿悉兰达平素处理公务所在。站在门外向里边探了探,随即压低了声音喊道:“启禀大汗,六顺儿有事情汇报!”

        “滚进来吧!”阿悉兰达正在里边跟大相张宝贵议事,二人脸上都看不到半丝酒醉的痕迹。

        矮胖子六顺儿将灯笼交给门口的侍卫,笑嘻嘻地快步走入。临进门,腿脚故意绊了一下,如同个肉球般滚到了阿悉兰达的脚边,趴在地上轻轻叩头,“启禀大汗。正如大汗所料,王妃今晚召见了唐使!”

        “是么?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一一学给我听!”阿悉兰达被六顺儿的滑稽举动逗得哈哈大笑,看了自己的大相一眼,随口吩咐。

        “是!”矮胖子六顺儿低声答应,慢慢爬起来,笑嘻嘻地说道:“王妃她把唐使召过去,先是请对方喝茶。然后趁机套问安西军的真正出兵时间。随后,便请求唐使帮忙,杀光柘支城中所有人!替小王子报仇雪恨!”

        “这个笨女人!”阿悉兰达生气地跺了一下脚,“一天到晚就想着报仇,报仇!本王都快被她给烦死了!那唐使怎么说?答应她了么?”

        “那唐使甚为心软。听了小王子的遭遇后,气得眼睛都红了。当下拍着胸口保证,一定要让俱车鼻施汗死无葬身之地!”六顺儿点点头,满脸献媚。

        “蠢!”阿悉兰达继续跺脚,不知道是骂王洵,还是在骂义和公主。

        大相张宝贵想了想,笑着开解,“其实王妃这样做,也是件好事。一则让大唐方面明白,你与大食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二来,也能加深大唐皇帝对你的印象。为了大唐天朝,您连自己亲生都搭进去了。难道天朝皇帝还不该给您点补偿么?”

        “嗯!”阿悉兰达笑着点头,显然被说到了心痒处。“那女人,见识虽然浅了些,对本王却是一向忠心。如果真的因为此举替本王谋得了好处,也不枉本王当日为她花费的那一千多匹骏马!”

        “中原女子,向来讲究的是出嫁从夫!”张宝贵得意地笑了笑,仿佛自己脸上也很有光彩般。“大汗对她如此宠爱,她当然要全力为大汗谋划。”

        说着话,又将头转向矮胖子,“柳总管,你刚才说王妃从唐使口中套出了具体出兵时间,你记住是什么时候么?”

        “记得,小的记得清清楚楚!”矮胖子笑着冲张宝贵施了一礼,大声学舌,“唐使说,唐使说,安西唐军已经厉兵秣马。因为担心下雪,才暂时停在了小勃律。据那唐使说,明年开春,无论这边有多少诸侯回应,安西军都会跨过葱岭来!”

        “废话。他们本来就是箭在弦上。”阿悉兰达悻然打断,“本王是奇怪,他们怎么在小勃律耽搁了这么久?!若是战后立刻兵出葱岭,此刻恐怕已经将半个河中抓在了手里,怎用担心冬天时在野外扎营?”

        其中缘由,张宝贵已经猜到一二。然而想起宋武白天时跟自己说过的话,他就有些犹豫自己是不是该将谜底揭开。阿悉兰达瞥了他一眼,笑了笑,假装自言自语:“奇怪。今年的事情件件都很邪门儿?那个钦差心软得就像个孩子一般。他的属吏一个个也都年青得不像话!莫非大唐没人了,随便拉一批武夫来就充当使者?!”

        钦差和他的随从身上都带着股杀伐之气,张宝贵这一点儿早就发现了。只是耐着同族的面子,没有继续深究。此刻被阿悉兰达戳破,心脏立刻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狂跳了起来。眼睛也下意识地侧开,不敢与阿悉兰达的目光相接。

        “难道大相对使者的身份一点儿也不怀疑?”阿悉兰达笑着上前一步,低下头追问。

        他的身材远比张宝贵高,此刻故意将距离拉得极近,立刻形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张宝贵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内心里反复挣扎了几次,终于还是功名富贵占了上风。拱了拱手,笑着道:“大汗果然慧眼如炬。臣的确对他们的身份有所怀疑,但苦于没有真实凭据,所以才不敢胡乱猜测!”

        “那你猜到了什么?说给我听听!”阿悉兰达点点头,笑着将身体挪开。

        头顶上的压力顿时缓解,张宝贵轻轻叹了口气,低声回应道,“臣只是胡乱猜测。如果猜得不对,还请大汗宽恕!”

        “没关系。你在本汗帐下也不是一两年了。本汗何时说过连一点儿小错都犯不得!”阿悉兰达大度地摆摆手,一语双关。“说吧,把你猜到的都说出来,本汗自会做出决断!”

        “其实安西军止步于小勃律,和使者身份存疑这两件事,彼此息息相关!”毕竟是头老狐狸,张宝贵只要突破了自己心里那道无形障碍,思路就变得非常清晰。“安西军坐视战机丢失,却迟迟不肯西进,依臣之见,恐怕不是因为天气,而是因为,大唐朝廷那边对是否拿下河中起了争执!”

        “打了胜仗不捞点儿好处,天下还有这么笨的人么?”阿悉兰达摇头大笑,有点不赞同张宝贵的分析。

        “那看好处能不能落到自己头上了!”张宝贵笑了笑,继续剖析,“据臣所知,大唐天子早就老得没力气处理朝政了。而他麾下的臣子,又分为很多派系。彼此之间争斗不休。安西军打了一个大胜仗,恐怕已经令朝中的几方势力失去了平衡。如果再把整个河中收归版图的话,恐怕……”

        “蠢!”阿悉兰达收起笑容,低声喝骂。随即,又迅速补充了一句,“我不是骂你。你继续说。为了打击自己的政敌,连唾手可得的土地都不去取,真是愚蠢透顶!”

        “好处反正落不到他的头上。损人不利己罢了!”张宝贵咧了下嘴,仿佛在点评一伙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并且,安西军本来距离长安已经有几千里路。很难被大唐朝廷掌控。如果再把河中拿下来,粮秣辎重就可以完全实现自给。如果连粮秣辎重都不依靠中原供养了,大唐朝廷拿什么来保证这支虎狼之师没有异心呢?!”

        “唔!”饶是奸猾无比,阿悉兰达也被中原那博大精深的权谋之术给折服了,沉吟了半天,愣是没找出一个合适的评价之词来。

        反正已经把王洵等人给卖了,张宝贵也不在乎卖多卖少。索性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了下去,“所以,依臣之见,安西军是因为受到了自家人的牵制,才止步不前。而使团出现的目的有三,第一,替大军探路。第二,联络河中一带倾向大唐的力量,一起对付大食人。第三,也是其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给安西军找一个继续西进的借口,堵住反对者的嘴巴。同时为自己化解来自背后的纠缠,赢取缓冲时间。最后这一点尤为重要,比起它来,头两项只是添头,顺手做的事情。”

        “你是说,使者全是安西军将士假冒的?怪不得,那个钦差居然对几个商贩动了妇人之仁。若是换了真正的读书郎,恐怕才不在乎牺牲几条人命来保守秘密!”阿悉兰达反应也不慢,顺着大相张宝贵的话头说道。

        大相张宝贵摇摇头,笑着给出自己猜测的答案,“假冒不假冒很难说。但他们来自安西军,这点可无疑!安西节度使有遇事决断之权,先将使团派出来,再发信请求朝廷追认,完全合情合理!一点儿也不违反典章制度!”

        “也对!”阿悉兰达再度沉吟。顺着大相的话往下捋,所有谜团便水落石出。一伙年轻的将领,在西域各地声名不显赫,被认出来的机率便降低了许多。因为都很年轻,所以心中的建立功勋的渴望远比老将们强烈,故而敢于冒险。同样是因为年青,这些人做事总透出一股生涩,一点儿也不像以前代表天朝前来的那些使节,每句话都能说得滴水不漏。还是同样因为年青,他们从头到脚透着一股勃勃生机,让人无论如何都不敢忽视。

        “所以,依臣之见,大汗需要做两手准备。第一,装作什么都没猜到,继续与大唐,其实是跟安西军保持友好。以便日后借助安西军的力量,一统大宛国。第二,则需要跟大食那边也留下一线余地,以免日后安西军的行程有变,咱们自己反被推到风尖浪口上。就像上次怛罗斯之战后那样,使尽了全身解数才得以化解。”

        这的确是老成某国之见,阿悉兰达不得不表示赞同。但他心里,却想到了更深的一层。“咱们两个跟安西军打交道,恐怕不下二十年了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5 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