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盛唐崛起》-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黄牛在地上躺了片刻,四肢一弹,呼的站起来。杨守文本能向后退了一步,警惕看着那头黄牛。见黄牛晃了晃脑袋,然后哞哞叫了两声,并且把硕大的脑袋伸过来,贴着杨守文的身体摩挲,那模样,就好像是在向杨守文承认错误一样。

        杨守文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他拍了拍了黄牛的大脑袋,而后看了一眼身后那两个惊魂未定的小孩子。

        “天不早了,赶快回去,免得让你爹娘担心。”

        说完,他嘬口吹了一声口哨,站在溪边的那头黄牛慢悠悠向他走来。杨守文跨坐在那头被制服的黄牛背上,拍了拍牛头,那头黄牛便优哉游哉的向山路上走去。

        直到那两头黄牛都上了山路,踏踩着落日的余晖,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之后,两个小孩子反应过来,站在溪畔哇哇大哭,哭声惨烈,更在这山谷之中,回荡不息。

        “好个凶悍的小子,看他体型瘦弱,没想到竟有如此神力?”

        事情发生的突然,从杨守文冲过去救下两个孩子,到他制服那头黄牛离开,不过十几息的时间。骑士本打算射杀黄牛,却不想会是这样的结果,也不禁啧啧称奇。

        他突然跳下马,把缰绳丢给了身后的骑士,快步走到路边。

        “娃娃,刚才那少年是谁?”

        几个站在路边,还有些后怕的熊孩子扭头看去,然后回答道:“你是谁,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这昌平,毗邻居庸关,汉胡杂居。

        而虎谷山更是距离居庸关不远,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天生有一股子野性,所以也不惧怕那骑士。

        骑士笑了!

        只是那帷帽垂下的黑纱,遮挡住了他的笑容。

        他也不生气,从身上的皮兜里取出一口短剑,递给熊孩子。

        “若你告诉我,这口短剑就是你的。”

        短剑长不过一尺出头,绿鲨鱼皮剑桥,黄铜吞口煞是漂亮。

        唐代一尺,约等于后世三十一厘米。只看那做工精美的剑鞘,就知道这口短剑价格不菲。

        山里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就喜欢这种玩意。

        那熊孩子眼睛一亮,想了想,伸手一把夺过了短剑,“你是说杨阿痴吗?”

        他话音未落,就觉得腿上一疼。

        原来,旁边的孩子听闻他的话,立刻毫不客气的在他腿上踹了一脚,怒气冲冲道:“不许你说阿閦奴哥哥……山狗子,以前你吹得天花乱坠,刚才却跑的最快。如果不是阿閦奴哥哥,小石头他们就没命了!我告诉你,再敢叫阿閦奴哥哥‘杨阿痴’,我们以后就不和你玩了。还有,以后谁也不许在唱那首歌,听到没有。”

        小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熊孩子山狗子显然有些怕那个孩子,连忙低下头,嘴里嘀嘀咕咕道:“本来就是阿痴嘛……我阿娘说,他前世肯定是坏人,不然的话,好人又怎可能被雷劈中?”

        “你还说?”

        “好嘛,我不说了。”

        熊孩子闭上了嘴巴,而旁边的孩子却抢过那口短剑,看着骑士,满脸警惕之色。

      ¡¡¡¡¡°Äã´òÌý°¢ézÅ«¸ç¸ç×÷Éõ£¿¡±

        骑士没想到,这形式说变就变。

        他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小娃娃不要担心,我只是看那少年神力惊人,故而有些好奇,所以才来询问。”

      ¡¡¡¡¡°ºß£¬ÎÒ¸æËßÄ㣬±ðÏëÆÛ¸º°¢ézÅ«¸ç¸ç¡£

        他阿爹是杨县尉,如果你们敢欺负他,到时候我就让我爹告诉杨县尉,把你们抓起来。”

        “唔,原来是县尉公子。”

        骑士故作畏惧状,却让那孩子立刻放松了警惕。

        “阿閦奴哥哥一个人住在山下,他虽然有些傻傻的,却是个好人。

        以前不管我们怎么欺负他,他都不生气,还陪我们玩,给我们好吃的……只是前些日子,他被雷劈了一下。从那之后,就不怎么陪我们玩了,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我阿爹阿娘虽然不让我找他玩,可我却知道,阿閦奴哥哥是一个好人。”

        骑士轻轻点头,然后笑道:“当然,他刚才为了救人独斗狂牛,不是好人可做不来。”

        和孩子又聊了几句,骑士临走时还是把短剑送给了那些孩子。

        “将军,怎么样?”

        他上了马,身后有骑士上前问道:“那小子有如此神力,而且胆气过人,是个人物。”

        “可惜,是个阿痴。”

        “啊?”

        “他是昌平县县尉之子,不知道为什么却独居在这虎谷山下。

        算了,我们此次前来身负重任,还是尽量避免打草惊蛇。若你真有兴趣,等事情结束了,可以找那县尉询问……好了,咱们再赶一程,天黑之前必须抵达昌平。”

        ……

        夕阳,西坠。

        杨守文骑着牛,踏着暮色,慢悠悠来到山下的村庄。

        这是一个无名小村,人口满打满算不过百余人。这里距离昌平县城,大约有十里左右,毗邻官道。向北四五十里,就是居庸关;向西北五十多里,是一个羁縻州。

        时,圣历元年。

        圣母神皇,也就是那位千古女帝武曌已登基七载。

        在经历了无数次血腥杀戮之后,朝堂上的政局正逐渐走向平稳。然而已过古稀之年的圣母神皇,则呈现出迟暮之态。她坐镇神都,掌控天下,却始终无法平定边塞狼烟。

        没办法,当初为了稳定朝局,她不得已大开杀戒。

        无数能征善战的猛将死于莫须有的罪民之下,虽换来了朝局的稳定,却也使得兵备废弛。同时,由于均田制的瓦解,也使得府兵制度面临崩坏的局面。而随着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事接连失败,更让这位女皇对朝堂上的武将怀有莫名的怀疑。

        于是乎,女皇只能依靠武氏族人来强化军备,以期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扭转颓势。

        不过这一切,对于杨守文而言却显得格外遥远。

        昌平位于边塞,隶属于幽州都督府。而这幽州,自古以来便是苦寒之地,和那繁华的神都,有着千里之遥。所以,朝堂上的变化与他并没有太大关系。也许对那些达官贵人而言,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不得不说对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时代并不算太坏。

        杨承烈名下的两百亩职田,就坐落在小村周围。

        当杨守文骑着牛走进村庄的时候,就见炊烟袅袅,小村更呈现出宁静和祥和之气。

      第三章 杨二郎(上)

        杨守文的家,在村子的后面,坐落在一条小溪旁,隔溪而望,便是苍茫的虎谷山。

        一个独立的小院,三座五间七架的房屋。

        明堂在前,厢房在后,形成前后两进,更透着几分别样的雅致和朴素。

        杨守文在门前停下,还没等去叫门,就见院门打开一条缝,从门后扑出一道娇小倩影。

      ¡¡¡¡¡°Ùî×Ó¸ç¸ç£¬ÔõôÕâôÍí»ØÀ´¡£¡±

        那倩影扑进了杨守文的怀中,紧跟着便传来娇憨的声音。

        杨守文不禁笑了,眼眉之间更透出一抹难言的疼惜之色,把对方抱在了怀中。

        “今天大黄犯了性子,所以回来晚了些……嘿嘿嘿,幼娘今天在家,有没有乖呢?”

        杨守文怀中抱着一个小可人,看上去【创建和谐家园】岁的模样,梳着双丫髻,小脸更红扑扑,好像熟透的苹果一样,非常可爱。这小可人名叫杨暖,乳名幼娘。她和杨守文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是家中厨娘的女儿,杨守文可说是从小看着她长大。

        大约在九年前,一个怀着身孕的女人晕倒在杨家门口。

        当时杨守文的祖父杨大方看她可怜,于是收留了对方。几个月后,那女人生下了一个女孩儿,就是如今杨守文怀中的杨暖。杨暖出生后,女人便留在了村子里,变成了杨家的厨娘。至于杨暖的父亲是谁?杨氏没有说,杨大方也没有询问。

        总之,杨暖随女人的姓,变成了杨守文的小尾巴。

        在杨大方死后,杨承烈对杨守文不闻不问,杨氏就撑起了这个家。

        小可人所在杨守文话中,脆生生道:“幼娘最乖了,今天还帮阿娘给哥哥洗衣服。”

        “真的吗?”

        杨守【创建和谐家园】出赞赏之色,把小可人高高举起。

        “幼娘可真厉害。”

        小可人咯咯笑了,那笑声清脆,回荡在杨守文耳边。

        这时候,院门打开,从门后面走出一个中年妇人。她一身布裙,头上戴着一支木钗子,腰间还系着一块碎花布制成的围布。看到杨守文,妇人脸上也浮现出慈祥之色,轻声道:“大郎今天回来的有些晚了,幼娘刚才还哭闹着,说要去找你。”

        “让婶娘费心,明天我一定早些回来。”

        妇人,就是杨幼娘的母亲杨氏。

        至于她叫什么名字?杨守文并不是很清楚。

        以前他头脑不清,也记不得许多事情,所以一直是婶娘婶娘的称呼,甚至忘了杨氏的本名。

        杨氏上前牵着黄牛走进院子,直接拴在牛棚里。

        杨守文则抱着杨暖跟在后面,代杨氏拴好牛,他这才放下杨暖,牵着她的小手走进正堂。

        这偌大的房子里,只住了三个人。

        “幼娘去打水,大郎辛苦了一整天,先洗一下,晚饭马上做好。”

        杨暖答应一声,便跑出去打水。

        杨守文道:“婶娘,我先去给爷爷问安,待会儿就过来。”

        杨大方过世已经两年,但杨守文每天都会为他上香,也就是请安。

        杨氏答应一声,便去伙房准备晚饭。而杨守文则穿过正堂的后面,走进了后院。

        后院里,有一个花圃,就坐落在小溪旁。

        左右各一幢厢房,每幢厢房则有三个房间。以前杨大方在世的时候,杨承烈每逢休沐日,就会带着一家人前来拜见。不过杨大方病故后,这个家也就变得冷清许多。杨承烈一家习惯住在县城,除非固定的祭祀日子,他很少会来这里居住。

        不过,每间房子都保持着整洁。

        杨氏是个很勤快的女人,每天都会打扫房间。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

        杨守文走进一间厢房,点上油灯,而后走到屋中的灵位前,点上了三炷香。

        “爷爷,我回来了!”

        他上完了香,在灵位前坐下,仿佛自言自语道:“今天大黄犯了狂,险些伤了村里的孩子。不过好在我从小跟爷爷习武,有一身的好力气,总算是制服了大黄……也幸亏没有出事,不然指不定又会传出什么闲言碎语,到时候我又要倒霉。”

        杨守文说着,眼睛有些发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