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盛唐剑圣》-第4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是常元楷的心腹,也是除常元楷、李慈之外,羽林军中地位最高的人,负责军中的所有事物。

        魏良看着常元楷的头颅,眼中刺红:常元楷待他极好,即便让他为常元楷牺牲性命却也在所不惜,可是常元楷已死,他若一意孤行,为其报仇,自己身死倒是无妨。然而他还有妻子还有儿子更有母亲,连累妻儿老母,他如何下得了这个命令。

        听着屋外的喊杀声已经消散,李隆业苍白的脸色好过了些,五兄弟中他是最小,平时又多受长兄照拂,极少有独当一面的时候,突然遇到这种大场面,心底有些茫然,缺乏自信。

        裴旻劝道:“薛王,该你上场了,放心,我会护着你的。”

        李隆业点了点头,咬了咬牙,猛地拍了拍脸道:“一直受三哥照顾,也该为他做些事情。”他将手中染血的圣旨,举在手中,大步的走出了帅帐。

        帅帐外残留着先前拼杀的痕迹,先前的拼杀只是短短盏茶功夫,地上却已有三十余具尸体,还有诸多人在一旁哀嚎着,可见拼杀的惨烈。

        李隆业见此情形,面色抽了抽,但见裴旻手持秦皇剑屹立身侧,想起那如龙飞凤舞般的剑技,心中大安,又见他面色如常,心中也甚是佩服:裴旻年岁小他许多,却丝毫不受影响,委实了不起。他却不知,此间情形与当年奚族入侵怀柔县的一片狼藉相比起来,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李隆业再次将圣旨摊开,高声念道:“奉上皇圣谕:镇国太平长公主意欲谋反,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有负上皇圣恩,身居重任不思报国,居心叵测,跟随逆贼,欲行谋逆之事,罪无可恕。特令就地正法,以显国威。羽林军余者因不知情,特赦无罪。另命薛王知右羽林大将军一职,领军中将士为国讨逆,钦此!”

        李隆业的话音落下,魏良哪里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变!又一次政变来了,而待他恩重如山的常元楷是第一个牺牲者……

        ……

        老四李隆范在与李隆业裴旻告别后,一头冲进了左羽林军军营,他官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将军,这回自己的军营,自然无需任何通报!

        一入帅帐,李隆范毫不犹豫的命人聚鼓升帐!

        咚、咚、咚!

        巨大的牛皮鼓震响,不过一刻,左羽林军的将校齐聚帅帐!

        左羽林军的将校一个个茫然的看着李隆范,在他们的记忆里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常年不来点卯,两三个月都难得见到一次。今天一大早来了不说,还敲响了聚将鼓,难道有什么大事发生?

        便在他们疑乎的时候,李隆范从案几上拿起了圣旨对着诸将高声道:“奉上皇圣谕!”

        李隆范话音一落,诸将登时躬身听谕。

        “镇国太平长公主深得恩宠,却不思感恩,勾结内外,意欲谋反,有负上皇圣恩……”他一字一句,犹如警钟在耳,左羽林军将校震撼的欲呼出声来。

        李隆范将“圣旨”念完,立刻下达命令道:“太平公主勾结内外,刻不容缓!曹将军,你立刻领五百人随我去右羽林军军营!赵将军,你将军中所有兵马聚集起来,随时准备出战。”

        曹将军、赵将军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羽林军向来是政变拉拢的主要目标,曹、赵两位将军虽不是太平一党,却也没少受到拉拢,但秉承忠义不愿意涉入其中,属于中立一派。现在李隆基面临的危险局面,人尽皆知,太平公主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造反,完全说不过去。

        李隆范比起李隆业要沉稳许多,见曹、赵两位将军迟疑,一手握着剑柄,双目怒视帐内文武将校,喝道:“你等还不接旨,难不成也是叛贼一党,胆敢抗旨?”

        曹、赵面面相觑,李隆范是他们的上司又是皇子,真要以抗旨罪杀他们,他们也不敢抵抗。圣旨虽假的可能性居多,但凡事皆有万一,万一是真的呢?

        最终曹将军先一步道:“末将领旨!”

        有了表率,赵将军与其他人也不再迟疑,领旨谢恩。

        曹将军点齐五百兵卒与李隆范一起进入了右羽林军的军营,李隆范来势汹汹,营外守卫如何有胆子抵挡,纷纷逃避。

        当时正值李隆业念完圣旨,目视周边右羽林军兵士。

        裴旻仗剑高喝:“上皇格外开恩,你们莫不是想抗旨不遵?”

        “哈哈!”李隆范慷锵有力的声音传来:“本王今日倒要看看,谁敢抗旨,翻天了不成?”

        有了李隆范的五百左羽林兵士的加入,裴旻一行人胆气更是足了。

        魏良见右羽林军的将士早已没了气势,丢下手中兵器,拜服在地:“谢上皇特赦!”

        李隆业见四哥来了,底气也是十足行至魏良面前道:“本王命你为知右羽林军将军,速速点齐兵马,随本王剿灭叛党!”

        魏良做梦都想升任右羽林军将军,光宗耀祖,只是怎么也想不到竟会在这种情况下升任,虽然是暂代,却可以想象只要自己听命行事,今日过后“知右羽林军将军”前面的“知”会去掉,不再是暂代。

        “末将遵命!”魏良毫无疑问,给收服了。

        左右羽林军自此策反成功!

        裴旻他们这一路的任务也以完成了一半,有了不错的开始。

        李隆范、李隆业、裴旻三人眼神交流,羽林军策反成功,等于掌控了一半北衙禁军,要对抗南衙禁军,还需要万骑的相助: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正是策反万骑!

        ……

        几乎在同一时间,类似的事情同样发生在中书省:老二李成义与李守德手持圣旨,闯入了中书省。中书省虽是三省之一,国之重地,防守深严,但李成义身为皇子,又持拿圣旨,哪有人有胆子阻挡在他的面前:直接将右散骑常侍贾膺福、中书舍人李猷拿下,并且控制了中书省。

        他们这一路,任务最轻也先一步获得了全功。

        但政变并非完全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李隆基自己这一路就发生了意外,依照他的计划是将忠于太平公主的五位宰相一网打尽,以皇帝的敕令将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等人请至武德殿议事。

        虽然他们是太平一党,但尊卑礼仪还是必须遵守的。皇帝亲自召见问政,身为宰相,哪有不去的道理。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自然不敢不去,但是其中出现了小小的意外。窦怀贞、萧至忠临时收到了一封急报,十万火急,需要及时处理,当误了片刻。

        岑羲、崔湜先行一步,到了约定时间,李隆基只能先行斩了岑羲、崔湜。晚一步行至路上的窦怀贞、萧至忠,察觉了情况不对,逃回了尚书省。他们一边联系太平公主,一边当机立断效仿当年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逼迫武则天逊位的做法,以宰相大印写下一道调兵公文,揣在怀里直奔南衙击鼓聚将,召集各卫将领。

        越到紧急关头,身居高位的人越会满嘴放炮:李隆基的做法是假传太上皇李旦的上皇圣旨!

        窦怀贞、萧至忠更是直接,当众宣布李隆基意图弑父,招各卫兵士起兵勤王……

        不只是李隆基这一路,老大李成器这一路也遇到了意外!

        这意外还有点啼笑皆非!

      第二十章 听天由命

        依照李隆基与李成器、郭元振的原定计划,先是由李成器入宫面见李旦,向李旦说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谋反一事。依照他们的估算,李旦将信将疑,未必会全信,但也不会完全不信,他必然会召见大臣查问缘由。

        郭元振是兵部尚书,他的证明可以让李旦认清事实。李隆基在处理完武德殿事情后,也会前来禀报情况。到时候三人成虎,由不得李旦不信。一步一步,多么巧妙。

        李成器也是依照这个剧本来写的,他面色震恐,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跑进了太极宫。

        作为李家五兄弟的老大,李成器固然比不上李隆基的英明神武,在稳重阅历上却更胜一筹,表情乔装的极像,一口气冲到了太极宫的后殿,人还未到,已经高呼起来:“父皇,父皇,不好了,大事不妙,姑母,姑母……她……”他跑到了近处,看到了面前的光景,所有的话卡在喉咙里,一句也说不出来了,表情如见鬼了一样。

        李旦继承着了李家儿郎的优秀血统,是一个容颜俊秀,眼精目灵,额角宽广,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他头带翼善冠前圆后方,一身黄色镶着金龙的外袍,赋予了他君王的威严。只是他经历了太多风浪,不过半百之龄,面色有些苍老,须发已成灰白,一点儿也不想是养尊处优的太上皇,反而有几分像似小康人家的老翁。

        他见李成器大呼小叫的跑来,脸色有些古怪,五个儿子中他最钟爱稳重懂事的李成器,当初即便李隆基立有问鼎之功,他依然觉得李成器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不顾众多大臣的提议,欲立李成器为太子。只是李成器推辞不受,觉得李隆基更为合适,这才轮到李隆基。

        向来稳重的李成器,竟然这般不顾仪态,李旦不免怒道:“老大不小了,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让你姑母看笑话呢!”说着对着一旁的太平公主道:“也不知怎么了,大郎向来稳重,今日却如此浮躁。”

        李成器呆傻的原因正是太平公主,他哪里想得到告发的谋逆叛乱的人就在他的面前。这人在跟前,告她谋反?

        太平公主今日本不打算进宫的,她打算去大慈恩寺为悼念死去的父亲,是李旦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孤零零的一人,突然心生悲凉,将太平公主叫来宫里陪他,这谁也预料不到的意外就这么出现了……

        太平公主抿嘴一笑:“皇兄,大郎或许有急事呢!我怎么了,你姑母姑母的叫,不像是有事寻我。”她与李成器也不是很亲,李成器过于持重,与她而言,不好控制,不能立为傀儡。敏感的她,对于那一句句语气不善“姑母”起了疑心。

        李成器惊愕之下,当机立断直接抽出了腰间的佩剑,喝道:“大胆逆贼,你在我父皇身侧,居心何在。”说着竟直接去砍太平公主。

        李旦神色骤变,根本不及反应本能的挡在了太平公主的面前,伸手去夺李成器手中的剑。

        李成器忠孝双全,哪敢对他父亲动手,由得李旦夺去了他的兵器。

        李旦一脚将李成器踹倒在了地上,怒视李成器,将手中的佩剑丢在地上,咆哮道:“逆子,疯了不成?”他双目瞬间赤红,犹如一头受伤怒吼的雄师,不,是已经是伤痕累累的雄狮,只是平时掩盖的很好,无人看的出来。只有见李成器意图伤害太平公主的时候,他满身的伤口瞬间撕裂了。

        太平公主看了李旦一眼,强横强势如她者,在这个时候眼圈竟然一红,泪水差一点点就滚落下来,李旦的满身创伤当今世上只有她一人能够明白,能够懂得……因为她也有,只是她更加坚强。

        太平公主扶着摇摇欲坠的李旦,凤目看着李成器道:“大郎,本宫好奇你口中的逆贼是什么意思,莫不是说我李令月与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羽林军常元楷、李慈合谋里应外合,弑君篡位?”以她的智谋哪里还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李成器敢在这时摊牌,已经说明,一切以箭在弦上,这里不久就会得到兵变的消息,虚与委蛇的时间都没有了。

        李成器从地上起身,厉声道:“难道不是如此?”

        太平公主心急如焚,却依旧保持从容,对李旦作揖道:“是非黑白,皇兄自有定断,容臣妹告退!”她实在想不到李隆基有勇气在这个时候孤注一掷,已经失去了先手,急于挽回劣势。她清楚她的部下只有几个能够独当一面,万一受到了限制,缺少她这个主心骨坐镇,局面一旦【创建和谐家园】,想要挽回就不容易了。

        “在事情没有清楚之前,谁、也、不、许、离、开、这、院、子!”李旦刺红着眼睛,以是泪流满面,一字一字咬的特别清晰,声音仿佛野兽的低吼。“来人!”在他一声令下,太极宫四周涌出来近乎五十位骁勇的武士,这能够在皇帝寝宫护卫的兵卒都是精心挑选无比忠贞的义士,他们唯李旦一人的命令是从,即便是李隆基也休想指使得动他们。

        “看住长公主跟宋王,他们若想离开这院子,不必留情,朕许你们格杀勿论!”李旦瞪着李成器、太平公主一眼,眼中警告之色甚浓。

        看的李成器、太平公主心中具是一震,知道李旦这不是开玩笑,不管眼前这瘦弱的男子再如何的优柔寡断,在这个太极宫,他终是王者。

        李旦警告后转身就走。

        “父皇!”李成器神色骤变,慌忙挡住李旦的去路道:“父皇,你,你这是去哪?”

        李旦一字一句的道:“朕要看看,这大唐,朕还能不能做得了主!”说着他一把推开了李成器,向外走去。

        李成器悲呼一声,跪在了地上,一头撞在了地上道:“父皇,别去,这事情一起,回不了头了……孩儿不孝,今日已【创建和谐家园】父,若父皇真要去,孩儿不敢阻拦,唯有横死当前,祝父皇万寿无疆!”

        李旦瘦小的身躯一颤,缓缓的转过身子,一脸的不可置信,用那颤抖的手指着跪伏在地的李成器道:“逆子,你,你竟然为了三郎,如此逼迫为父?”

        “不!”李成器抬起了头,血丝从额上留下,不住摇头呜咽道:“不,不,不只是三郎,还是父皇您,回不了头了。在孩儿走进太极宫的那一刻起,事情已经发生,箭已射出,收不得了。您这出去面对的是一群红了眼的乱兵,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孩儿摧骨扬灰也无法弥补自身罪孽。”

        李旦看着言辞恳切的李成器,失魂落魄的摇着头,长叹一声道:“延寿,你去武德殿,将三郎那个逆子给我叫来,朕要看看,他那什么脸来面对朕……延喜,你去看看,外边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能劝得住,若能劝得住,给朕下一道口谕,让他们停止当前愚蠢的举动,李唐的江山,还是朕做主!”

        “是!”李旦最亲信的宦官许延寿、许延喜领命作揖,匆匆出了大院。

        太平公主上来将李旦扶住,柔声道:“皇兄,坐下吧,到了今日这局面,只能听天由命了。”她了解他这位兄长,李旦因为这半身的经历,将亲情看的无比的重。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就算有眷恋皇位的心,依旧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因为在他看来李隆基要比皇位更重要一些。若不是李隆基的手下刘幽求意图逼宫,犯了大忌,李旦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废李隆基的。

        如今事情演变到这一步,她知她这位兄长的心,想必是伤透了。也知道事已至此,李旦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她们离去的,就如她说的一样……听天由命。

        是李隆基的布局强,还是她残留的硬实力厉害!

        窦怀贞、萧至忠在南衙焦虑的等着,聚将鼓已经敲出,就等十六卫大将军、将军的道来。

        同时整合了左右羽林军的李隆范、李隆业,将羽林军合并为一军涌向了万骑营。

        万骑最早源于李世民的百骑,李世民喜好狩猎射箭,因为外出邀十六卫兵卒保护太过麻烦,就从元从禁军中选出百骑为心腹,名为飞骑,专门护卫他外出打猎的。至李世民之后,历朝的皇帝越来越虚,觉得百骑的数量太少,一套扩增,到了今时今日已经扩充至万骑。当然万骑也是虚数,并非是真正的万人,比羽林军规模还要差一千人左右,分为左右万骑,共计五千余数。

        羽林军大军气势汹汹的压境,左右万骑一下子慌了神。万骑的统帅称——使。左万骑使薛君故、右万骑使马旭得讯,铠甲都来不及穿,慌里慌张的闭上了营门,做好战斗准备。

        裴旻见状笑道:“左右万骑这是不欢迎我们啊!”

        李隆业现在与裴旻特熟,打趣道:“咱们气势汹汹的上门,他们还能高高兴兴地开门欢迎,我们反而不敢进了。这样也好,省的我们在这等他们整备。”顿了顿道:“四哥,等会我们两个谁上?”

        “严肃点!”李隆范整了整衣冠,来到近处,再次打起来李旦的幌子,高举着圣旨,道:“圣旨到!上皇有旨:左万骑使薛君故、右万骑使马旭速来接旨!”

      第二十一章 胜负已定

        李隆范的话音落下,不远处的左右万骑营一阵议论,最终左万骑营的营门先行开打,左万骑使薛君故领着两位偏将出营听旨。右万骑使马旭见此也开了营门,不过他带的人较多,足足有十人。

        “末将薛君故恭听圣谕!”薛君故见李隆范、李隆业、裴旻等人来者不善,也知宫中有变,但是万骑的数量逊色羽林军千余人,外加毫无准备,真要打起来。吃亏的肯定是他,与其给以抗旨罪斩杀,不如老老实实的出来接旨。其后而来的马旭也躬着身子,眼中有着骇然,外带几分不知所措。

        李隆范念经似地的念着圣旨,圣旨里的一字一句,他都能背诵下来,念得特别顺口。

        这圣旨方落,马旭身后的一名果毅不服的叫了起来道:“不可能,长公主怎么可能造反?定……”他话还没说完,头却不见了。

        周边皆露着惊骇之色,他们只觉得剑光一闪,然后便见一具无头的尸体站立着,犹自不倒,可见速度之快,约莫三个呼吸,尸体方才落在地上,咂起一片尘土。

        这尸体倒下的短短三个呼吸的时间,周边只觉得有半刻钟那么长。

        一时寂静!

        一滴血从剑尖流落地上,裴旻仗剑而立冷声道:“太上皇亲自颁布旨意,太平公主谋逆,证据确凿,竟然有人质疑圣旨,该杀!”

        裴旻一脸煞气!

        作为剑术名家,他出手偷袭的快与猛威慑力十足,几乎没有人反应的过来,给他偷袭的人已经身首异处了:看着一脸煞气的裴旻,薛君故、马旭一脸苍白,尤其是马旭。那说话之人叫许容,已经给太平公主收买了,是太平公主的人。这些天没少在他面前嚼舌根,为太平公主充当说客,眼瞧着李隆基皇位不保,而太平公主的势头越来越好,马旭也渐渐动了心,虽未明确的给太平公主答复,但也做了暗示。只要许他【创建和谐家园】厚禄,右万骑可以效忠太平公主。却不想还没有得到太平公主明确的答复,牵线的人就这样在他面前没了脑袋!若面前的这个煞星知道自己与太平公主的密谋,那一剑砍的是自己,自己躲得了?想到这里,马旭一阵头皮发麻,只觉得许容的下场就是自己的警钟,若不做好当前的应对,下一个没有脑袋的尸体没准就是他。

        心念于此,马旭哪敢有半点迟疑,反正许容已死,他背地的勾当无人知晓,直接扯着嗓子高声道:“万骑马旭领旨,愿助太上皇、皇上讨逆。”

        马旭已经表态,薛君故想着双方的实力完全不成正比,只能一并领旨。

        李隆范大喜过望,先前他还觉得裴旻这一剑杀的有些草率,担心会引起哗变,却不想效果如此之好,不免另眼相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