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盛唐剑圣》-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除了蝴蝶效应,裴旻找不到任何理由解释。

        事实正是如此:因为裴旻的出现,导致了东北的局面一片大好,历史上薛讷出兵征伐奚族契丹:因为崔宣道、李思敬相互争功,不听主帅调遣再度吃了败战。此役由李隆基决策,伤了他身为皇帝的威严:李旦、太平公主乐得见到如此,也没有深究。可现今薛讷因得过裴旻的提醒,崔宣道、李思敬直接让他给砍了,没有掀起风浪,致使战胜了奚族契丹,收复了辽东辽西。如此一来,李隆基即位第一次对外征战,取得了奇效,收复了失地,臣民称道,令他的地位巩固了不少。如此胜果,反而不是李旦、太平公主愿意见到的,因故加紧了对于李隆基的逼迫,而李隆基也不得不提前做出应对。

        对于裴旻的震撼,郭元振并不觉得意外,兵变意味着流血屠杀,意味着朝野震动,赢了固然是皆大欢喜,可输了却是要付出灭门诛族的代价:“以你的才智应该可以看出来,此计算得上是孤注一掷,险中求胜。至关重要的便是第一步,不斩杀常元楷、李慈就不可能震服羽林军,不取得羽林军的归顺,也无法带动万骑的加入。只有羽林军、万骑这北衙禁军一并归附,我们才能与手握南衙禁军的太平公主一战。能够担任这第一杀之人,必需要拥有出神入化的武艺跟超凡的胆略,不只是杀,还要震慑不服者!老夫见过你的剑术,你在武举上前后与人大战十场,无一人从你手上走过五招。老夫也是军旅出身,看出了你还未使用全力。昨夜我又与薛老哥聊过此事,更一步的了解你的剑术。如此重担,非你不可。”

        裴旻摸了摸鼻子道:“郭公太抬举晚辈了。”

        郭元振笑道:“不是抬举,是事实。常元楷、李慈身旁都有高手护卫,非常人可为之。如何……裴旻,你可愿意肩负如此重担?陛下亲口许诺,只要事成,从龙之功,有你重重一笔。另外常元楷与你有隙,你也说过。对于常元楷这样的人物,要不就不动手,要动就让他翻不了身。现由你亲手执行,岂不快哉,一举数得。”

        富贵险中求,裴旻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陛下信任于我,敢将此重担托付。旻必不负厚望,尽力为之。”

        “太好了!”郭元振激动的拉着裴旻,全盘计划他反复揣摩许久,最为关键的正是裴旻执行的这一环节。其他环节有个错漏,都有应对的办法弥补。唯独第一步,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他信自己的眼光,也信薛讷的眼光,裴旻绝对是执行这第一步的最佳选择。

        裴旻慎重道:“要想做到万无一失,我有一个条件,需要你们满足!”

        “你说!”郭元振毫不犹豫的应诺。

        “我需要一把剑,一把宝剑!”裴旻现在用的是李五义送给他的秋水剑,秋水剑是新罗匠师用长白山里的冰川寒铁精心打造,外观确实优美,但华而不实,只能算是一把好剑,离宝剑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仗剑对敌,向来都是依仗出神入化的剑术,对于剑并没有多少硬性要求。对他而言不论是秋水剑,还是最早从店铺里十个通宝买的铁剑,除了长相美观外有着差异外,别的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剑,在裴旻这位未来的剑圣手中就能发挥威力……

        但是裴旻不否认,一柄趁手好剑,对于一位剑客的加成是无比巨大的。

        裴旻不怀疑自己的剑术,但想要尽可能的将事情做到万全,一把趁手的宝剑必不可少。

        郭元振答应的毫不犹豫,“我府中并无宝剑,不过陛下那里一定有你趁手的利器。有你为他抵定大势,我相信陛下不会在乎一把宝剑的。”

        裴旻沉声道:“那什么时候动手!”

        “明日!”郭元振没有任何迟疑的说了两个字,顿了顿道:“明日一早,你去兵部,我带你入内城觐见陛下。”

        裴旻想不到事情如此的急快,一点准备也没有。不过正是这种迅雷不及掩耳,才能让太平公主这样的人物,措手不及。

        “行!”裴旻给出了答案!

      第十三章 打虎亲兄弟

        当夜裴旻想着明日之事,无心睡眠。

        他来到唐朝已有一年余,干了不少的事情,但真正影响天下大局的唯有辽东、辽西的收复,为此他还激动了好一阵子。如今想来却不值一晒,明日他不再是影响,而是创造。亲自参与先天政变,开创一个新的局面,那种感觉自是不一样。

        虽说政变意味着血腥,但是比起现在这般政局混乱,早一日稳定,从而安心的发展军事政治才是国家崛起的真正大道。不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势在必行的。

        至于太平公主,裴旻心中有些小小的遗憾:凭良心说太平公主对他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彼此道路不同。太平公主重视内部的权谋争斗,而裴旻却不甚喜欢这种尔虞我诈,他觉得有那精力不如对付吐蕃,对付突厥,找更远的大食国一教高下,这才是利国利民且长远的计划。

        太平公主的权谋手段确实出类拔萃,但她的目光终究仅限于此,相比之下李隆基就要比太平公主好上许多,尤其是开元年间他励精图治,不断的以王忠嗣、高仙芝等人开疆拓土,令大唐威震四夷。若不是晚年昏庸,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将大唐推向深渊,李隆基的名字不说能跟李世民相提并论,却也不会逊色多少。

        裴旻也无心去想二三十年后的事情,目前的唐朝正面临着成魔成佛的困境,需要的是李隆基这样目光长远的英主而不是专于权谋内斗的太平公主。

        脑中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已然睡去:朦朦胧胧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仗剑三尺,一步步的发展崛起,成为了天下扬名的边帅剑圣,威震四夷,让大唐再现繁华之世……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裴旻醒来看着窗外昏昏沉沉的天气,似乎老天爷也知道今日事不寻常,给整片天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透着苍茫的气息。

        来到膳堂,裴旻发现薛讷已经在堂中就坐,笑道:“太公不多睡会儿?”薛讷尽管身强体健,终究上了年纪,较为嗜睡,往常这个时候,他都在梦乡中。

        薛讷笑道:“醒得早,懒得睡了。吃得已经准备好,今天第一次出勤点卯,可别误了时辰。”

        裴旻应了一声,不慌不忙的吃了早餐。期间薛讷并没有说任何的话,只是在裴旻吃饱以后,说道:“孝,顺于道,顺天之经;循于伦,循地之义。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一个孝。你以在长安闯出一片事业,是时候将你母亲接来,以尽孝道。我等会亲自派人去怀柔县接你母亲,一切放心。”

        裴旻感激的看了薛讷一眼:今日之事,若一切顺利,确实可行。但天下之事,哪有事事顺心如意的?李隆基的先天政变本就是给逼到了极处,险中求胜,冒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干的事情。一旦功亏一篑,死的不仅是自己,还会牵累家人。

        裴旻在这个时代无牵无挂,唯一有的只是家中母亲。薛讷话中涵义已经明了,若是事成,朝局稳定,裴母可来长安一享清福。若是失败,则裴母在他手中,他会另行安顿,不会让她收到牵累。

        这唯一的后顾之忧消除,裴旻更是精神百倍,骑着小栗毛赶往皇城。

        皇城分为内城与外城,外城是三省六部制的官署聚集之地,内城则是皇帝皇后一家人安居之所。

        有了身份令牌,裴旻这一次轻易的进了外城,抵达了兵部。

        兵部郭元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就等裴旻的到来。

        “朝会已经结束,你随我去武德殿去跟陛下汇合!”

        先天二年,四月三日,不论政变的成与败,注定这一日是载入史策的一天。

        李旦身为太上皇,他每隔五日会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满朝的宰相多是太平公主的人,所有要事他们都会等着李旦临朝的时候跟李旦商讨。至于李隆基,他的朝会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一说,很快朝臣自行散去。

        原本李隆基对此很是恼火,今日却异常利索,毫不留念的退了朝。

        回到了武德殿,当先迎上来的正是他的几位兄长: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义、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

        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这话在皇家原本是一句屁话,历朝历代为了皇权,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即便是唐朝最出色的帝王李世民,依旧背负着弑兄杀弟囚父的人生污点为后人诟病。

        李隆基这五兄弟却不一样,武则天掌权时期,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大肆的清洗李家皇族,只要阻挡在她面前的不管是亲儿子还是亲孙子都逃不过残害。那时李旦为傀儡太子,自身难保。而李隆基与他几位兄弟也给幽禁于东宫,朝不知夕死,兄弟之间相互激励,挣扎着活了下来。将近十年的时间,兄弟五人朝夕相伴、一同嬉戏玩耍、一同识字读书;炎炎夏日,相互挥扇;寒冬季节,一起相拥取暖。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意是经过时间磨练起来的,兄友弟恭,相互亲如一体。

        也是因为如此,唐隆政变之后,李旦意欲立老大李成器为太子,李成器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感念兄弟情义,特地命人制作了一张超大的可容纳五人的床被,供给兄弟一起安睡。

        太平公主一直位于上风,却处于被动的原因,也在这里。

        太平公主的实力完全可以扶持一个皇子来压李隆基,而且能将李隆基压的透不过气来。但是李旦就生了六个儿子,最小的一个还死了。其他四人跟李隆基铁板一块,完全不理会太平公主的示好拉拢。这也是太平公主最尴尬的地方:得不到皇子的支持,她想立一个傀儡都没有的选择。

        兵变如此大事,李隆基最先知会的便是他几个兄弟,最先响应的也是他的这几个兄弟。

        “大哥、二哥……四弟、五弟!”李隆基看着骨肉兄弟,眼眶都红了。

        “三郎!”老大李成器最是持重,道:“我们兄弟上下一心,同进同退,今日便助你稳固朝纲。”

      第十四章 四路齐出

        看着坚定不移的四位兄弟,李隆基登时信心十足,道:“得兄弟们相助,岂有大事不成的道理!”他当先而走,李成器、李成义、李隆范、李隆业跟在他的身后,一并走向了武德殿。

        见高力士小跑而来,李隆基道:“即将到了约定的时候,你亲自去殿外迎接,将所有约定大臣都请至殿内。”

        高力士绷紧着脸儿,领令而了。

        李隆基与兄弟四人各自在大殿堂上,笑语说谈,似乎毫不受当前的气氛影响。

      ¡¡¡¡µîÖÐÉټཪ𨵽£¡

        太仆少卿李令问到!

        尚乘奉御王守一到!

        果毅李守德到……

        一个一个李隆基信任的心腹官员前后不一的抵达了武德殿,他们神色中有着一丝的紧张不安,但更多的是向往:从龙之功!这天下就没有比从龙之功更大的功绩,只要分得从龙之功的一星半点,足以让人这辈子衣食无忧,吃喝不愁。

        权力、金钱、女人、生活,人这一生的追求不过就这几样,只要有从龙之功在身,这几样也就全部都有了。

        尤其是他们见到李隆基与几位兄弟交谈甚欢,丝毫不受气氛所影响,似乎有莫大的把握赢今天这一局,几乎给每个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的紧张不安,消除了不少。

        高力士又一次的领人走进了武德殿,这一次来的是两个人,正是郭元振、裴旻。

        裴旻一路跟着郭元振进了皇城内宫,这皇城内宫与外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内宫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皇宫,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倍显大气,与皇城外宫的差别不可以道理来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往来的巡逻兵士,一路走来鲜有人迹,太监宫女都不常见,略显冷清。他是第一次进皇宫,自然不知道郭元振为了掩人耳目带他走的是皇宫的前殿,只有朝会或者重大节庆,才会热闹的地方。

        “见过陛下,宋王、申王、岐王、薛王!”郭元振对着上首的李家兄弟五人行了礼。

        裴旻跟着郭元振一并作揖。

        李隆基昔日在曲江宴游的花船上见过裴旻,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浑然天成的剑舞与娇陈独步天下的琴技,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酷爱音律,在乐舞方面有着超于常人的爱好,最大的梦想是弄一家自己的戏班,然后广邀天下爱好此道的俊杰,一同研曲作舞:裴旻、娇陈因为那一曲一舞在那一瞬间以是他心中“戏班”的头号悍将了。只是当时裴旻在宴游曲江,他若强行让裴旻上船一叙会中断宴游的兴致,也不愿意会见榜眼、探花之流的太平门人。想着终有机会再见,并未强求。却不想太平公主下手如此之快,出手还如此大方,直接将裴旻拉拢了过去。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气势,李隆基自然顾不得裴旻这个小人物。不想正好一个月整,裴旻竟然再次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还充当着他计划中最为关键的角色。这世事难料变化之快,委实令他称奇。

        此时此刻的裴旻一身正装,配上那英姿焕发的容貌神采,显得别有气质,有股令人折服的风仪。

        李隆基从台上走下将郭元振扶起,然后对着裴旻道:“昔日曲江一别,裴公子风采更甚往昔。今日之事是否功成,赖公子手中之剑是否能抵定北军。”

        裴旻略微错愕,不记得自己与李隆基会过面,不及多想道:“愿为陛下效命。”

        “诸公……”李隆基高走上台道:“朕那姑母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权势滔天,处处欺压于朕,有目共睹。朕怀念血脉亲情,不与计较,更不愿让上皇为难伤心,有失孝道。然姑母却不甘于此,竟然立志效仿武后,女子当朝,更意图发动兵变谋害我等。朕以得密报,太平公主将于明日起兵逼宫,弑朕囚兄……唉,本是一脉相承,何苦相煎如此……”他说到这里的时候神色惨然,让人将密报呈给众人看阅。

        裴旻也接过密报:密报上直指太平公主意图发动叛乱,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衙举兵响应,以南衙北衙之兵,遥相呼应,强行夺权篡位。

        密报看的姜皎、李令问、王守一等人是怒发冲冠,义愤填膺,念及李隆基受的委屈以及太平公主的嚣张跋扈,有的甚至感动出了泪水。崔日用哽咽道:“陛下至孝,臣拜服。然天子之孝与百姓不同,百姓之孝,在于尊上。而天子之孝在于四海安宁,天下大同。倘若奸党得志,则社稷宗庙将化为废墟,陛下的孝行岂非一句空话!臣恳请陛下,切勿迟疑,勿要为了片刻小孝而枉顾天子大孝。”

      ¡¡¡¡´ÞÈÕÓõÄÒ»·¬»°ËµµÃ¿ÉνÊÇï¬ïÏÓÐÁ¦£¬ÉîµÃÈËÐÄ¡£

        裴旻在一旁听的拜服,这就是所谓的要骗别人,先骗自己。他可以笃定这密报完全是胡编乱造,太平公主却有野心不假,但是太平公主是政变的行家,历经神龙、唐隆两大政变:神龙政变,她居于幕后,坐看五王逼宫,将武则天拉下皇位,最后五王一一遭到清算,她是唯一的得利者。唐隆政变,李隆基冲锋陷阵,拼死拼活,好不容易将自己的父亲扶持上位。太平公主只是在背后动动嘴皮子,竟得头功。

        现在的局势,处处利于太平公主,以太平公主的智慧岂会傻到草率兵变?

        裴旻面上也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看着一众李隆基的心腹,却不知他们这些人哪些是真傻哪些是假傻。

        不过跟太平公主手下的这个宰相那个大将军比起来,李隆基的心腹确实有些寒碜:殿中少监负责皇帝膳食、医药、冕服、宫廷祭祀张设、汤沐、灯烛、洒扫;太仆少卿掌车辂、厩牧之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尚乘奉御也是管理马车的……

        这一个个不是管吃就是管穿再不然就管马车……也只有果毅李守德有那么一点点的权力。龙武将军王毛仲从开始到现在都不见影子。若不是他事先知道先天政变的结果,裴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给是不是郭元振诓骗上了贼船。

        裴旻有着如此感慨,心底却是一沉:现在的先天政变比历史上的提前了足足三个多月,这三个月的流程肯定跟历史上的有所不同,成功与否也不确认:尽管从历史上的结果来看,李隆基是赌对了,那也是历史上的事情,这一次却是未必。若有个差池,自己岂非小命不保?

        心念于此,裴旻定了定心,不敢有任何马虎,认真对待此次政变。

        无可否认,李隆基的诬蔑是很有效果的,至少将气氛完全调动了起来。

        李隆基也似乎下定了决心,高声道:“姑母虽是朕至亲,可罪不容诛。朕为天下主,理当以天下为先,不能坐以待毙,乱我大唐纲常。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朕能信赖的唯有你等。今日我等先发制人,以有心算无心,必获全功。”

        “必获全功!”众人不敢大声呼喊,压低着声音低吼着,斗志昂扬。

        “大哥,你与魏公负责面见父皇,无论如何也要稳住上皇,不能让他出面横加干涉。”

        “是!”郭元振应答的毫不迟疑。

        李成器也肃然点头:“三郎放心,大哥便是以死相迫,也不让父皇坏事。”裴旻的一杀是关键,李成器稳住太上皇李旦也是关键。李旦并未放权,是天下真正的掌权者,若他出面情况将无法预料也无法控制。尤其是乱兵之中,万一李旦有个三长两短。弑父的罪名,李隆基怎么也背负不起。

        “二哥,你与李果毅,前往内客省逮捕右散骑常侍贾膺福、中书舍人李猷,若有太平一党的权贵在,一并处理,以上皇圣谕将他们擒杀!”贾膺福、李猷是中书省的官员,负责起草诏敕及阅读臣下的表章。将他们先一步擒杀,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在混乱之际,胡乱以中书省的名义假李旦旨意下诏。

        “四弟、五弟!你们任务最重,带着王毛仲、裴旻往羽林军,下达旨意擒杀常元楷、李慈……”

        李隆范、李隆业、裴旻一同领命。

        李隆基沉声道:“朕在你们走后,会与大殿召见萧至忠、岑羲、窦怀贞等人,将首脑擒杀……朕与你们兵分四路,一同出击,巳时三刻,同时进行,不让太平一党有准备的机会!”

        李成器、李成义、郭元振、李守德一并离去。

        李隆基从堂下走来道:“算算时间龙武将军王毛仲应该快来了,他领着三百兵卒,人多势众,太过惹眼,便没有事先与我们碰头!朕整合了我们五兄弟的家当,给你准备了五把宝剑,由你自己挑选!”他话音方落,便拉着裴旻走向一旁。

        五把宝剑安静的摊在案几上,每一把剑的长短不一,但外鞘都极为华丽,上镶着五光十色的珠宝石头,很是显眼,只是不知内在如何。

        裴旻并没有拔剑出鞘,而是将每一把剑连同剑鞘,逐一在手上过了一遍!

      第十五章 选剑,不服

        剑的长短重量,都影响着一个剑客的手感。

        只要是剑,在裴旻手上都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但一把趁手的宝剑却能将他自身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秋水剑最初还好,但随着裴旻日夜练孙溥给他的吐纳法淬炼全身筋骨又以刘神威的药浴恢复身体不适,反复循环如同伐经洗髓一样,力气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当然跟李翼德、蒋华那样天生神力的猛士是无法相比。在同龄年岁中,却算得上是拔尖的了。一般的三尺剑对他来说过于轻巧,会有股劲力使不出的感觉,以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秋水剑便是如此……这才有了求剑一说。

        五把剑入手都是微沉,有着超越本体的重量,以足以说明这五把剑都不是凡品。

        相剑称重是最基本的相剑之法,估算剑身的重量,测试实际重量。若比估算的轻,则是偷工减料的废品,若比估算重量重的多则是上品。因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锻打,千锤百炼,将钢铁的杂质一锤一锤的敲打出剑身,只留下最硬剑体最柔的剑心,刚柔相济,水火交融。经过如此淬炼,剑身的密度将会通过重量直接体现出来。

        五柄剑中有两柄剑的重量符合他的手感,其中一把很是华丽,剑鞘由七颗不同颜色的华丽宝石镶嵌而成,分别是:白珍珠、黑珍珠、玛瑙、翡翠、水晶、红宝石、蓝宝石,左三颗右四颗的别镶嵌在剑鞘上,大有七星龙渊的风范。另一把要相对朴实的多,青色的剑鞘细细的雕琢着栩栩如生的龙纹,龙纹活灵活现大气非常。论及华丽远远不及那把七星龙渊,但比起深沉大气,这把龙纹剑鞘却要远胜一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