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作为一个武臣,郭元振对于隐隐冒出来的重文轻武思想很是不满,决定要好好的将武举推广起来。裴旻夺冠,作为唯一的文武双状元,毫无疑问会让武举的名望传扬出去。
窦辰一脸无奈……即便心有不甘,也不得不准备在裴旻的成绩册上写个“甲”字。
超越了何正,裴旻一口气冲到了终点。
裴旻原本还有些担心,因为今天状态一般,未必事事如意,但给人莫名针对,反而激起了逆反之心,提前进入了状态,斗志旺盛。
老天似乎也在帮他,第二场考核骑射。
骑射的规矩并不是想象中的箭射靶,而是射地球,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将一个直径十八寸的圆形皮球,放在一个微凹着的木台上。考生要做的是在驰骋的时候,用圆头箭将“地球”从台子上射下来。射中不算,必需要射落于地,考验的不只是准心,还有力量。
裴旻维持着先前的状态,竟然十射九中,比平常训练的还要出色,八次将“地球”射落于地,又得了一个甲的成绩。
接下来的举石,这个裴旻的表现一般,气力这方面终究不是他所擅长的,只是得了丙的成绩,过了及格线。
经过三轮考试,他们这一组的二十余人,竟然只剩下了十二位了,淘汰了半数,裴旻也为这武举的严苛而咋舌。细细一想,又觉得这都在情理之中,武举不比文举,文举即便高中了个水货,对国家也不会有很大的弊端,但武举高中之人会分配到将校手下任职负责军务,造成的危害比文举要大的多,严苛是必然的。
第四场考得是步射,武举的步射与他们寻常练习的又不一样,困难的多却又简单的多……
这并不矛盾,武举步射的要求还是中靶,只要射中靶子就算得分,这对于裴旻常常射靶心的人来说不要太容易。但是武举的靶子是厚布制成的,箭必需要穿透布才算得分,追求的还是力量。
在这一环节十射十中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想要透布而过却不容易。
七分是甲的标准!
无巧不巧,裴旻正好得了七分……
三甲一乙一丙!这是裴旻的总成绩!
这个成绩离武进士只有一步之遥,等同状元的武举异等却还差两个甲!
还有两个项目,分别是擂台战、马战……
第六十七章 世上第一位文武双状元
窦辰见裴旻连续两箭都给粗布箭靶给抵挡在外,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希望:裴旻要没力气了。这一连串的考核,不只是考验考生的各项技能水平,还考验着意志力与体力。他在兵部混了十年,当过三次总考官三次考场督导官两次考场引导官。对于武举的细节了解,鲜有人比。他见过很多考生为了争夺成绩,为了一个甲而卖力的发挥表现,到了最后关头因为体力不支而给淘汰。如此情况,年年皆有,屡见不鲜。
裴旻已经取得了三甲一乙一丙的好成绩,接下来的擂台战、马战只要他不给淘汰,在获得一个乙的成绩,武进士便入他囊中。
这种结果并非他想见到的,只是郭元振全程监考他没有机会从中作梗,只能看着裴旻一次又一次的展现自己的实力。
现今见裴旻步射的拙劣表现,忽然意识到机会来了,阴谋施展不了,那就以阳谋对之。原本是他打算先考骑战最后在举行擂台战,见裴旻体力已经不支,果断将擂台战提前,还将他安排在最前头出场,让他没有休息的机会。
¡¡¡¡±ÈÆðñ¼³½£¬¹ùÔªÕñ³Ï¿ÉνĿ¹âÈç¾æ£º¿´×ÅÅáFƽ¾²µÄÔÚÒ»ÅÔÐÝÏ¢£¬ÐÄÖи¡ÏÖÒ»¸öÀàËÆµÄµä¹Ê£ºÌï¼ÉÈüÂí£¬ÒÔ¾ýÖ®ÏÂæáÓë±ËÉÏæá£¬È¡¾ýÉÏæáÓë±ËÖÐæá£¬È¡¾ýÖÐæáÓë±ËÏÂæá¡£
作为一代智将,郭元振没有薛讷那般神勇,能够冲锋陷阵,摧凶克敌,他今日的一切,全靠智慧获取来的。在他眼中智慧远大于勇力,裴旻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如此细腻心思,步步为营,果然了得,想着自己近年来的身体每况愈下,让他大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感觉。
裴旻当真表现拙劣?实际上并非如此,他在第三项考举石的时候,见排在他前面的一位考生为了争夺举石项目的甲成绩,将四百斤重的石锁高举了起来,然后累得跟狗一样的在一旁喘气,看着体力几乎耗尽了的他,先一步意识到了体力的问题。
武举如果一切顺利极少有拖延至第二天的时候,越到后面,体力的剩余越是关键,下意识的开始节省体力。
举石这一科目,裴旻是有实力角逐“乙”成绩的,但为了保存力气,他放弃了这一环节,只是维持自己及格线上的成绩。他的目标是五个甲,而不是为了一个乙,耗尽自己大半气力。
步射也是一样,他以达到了甲的标准,尽管还能再射,为了大局,不抢一时风头,他象征性的射了两箭,最后这两箭莫说穿透粗布箭靶,钉在粗布上的力量都没有,给反弹出了三尺距离。
得知下一个比赛项目是擂台战,裴旻怔了怔,莫名的看了窦辰一眼,一下子顺眼多了,想不到在这最关键的时候,他竟然给自己送了一个神助攻,心中不免暗笑:“难道是友军?”他却不知,他这刻意的藏拙,让窦辰以为他没有气力了。
七个比赛考核项目,裴旻最有把握的正是擂台战。比起战场杀敌功夫,他这一身来至于江湖的拼杀手段,在单对单的擂台战中太占便宜。诚然武艺到了一定境界,一法通万法全。江湖的拼杀手段能够化繁入简,适用于战场,而战场杀敌功夫也能由简入深,适用于江湖争斗。不过那是到了一定境界而言的,现今武举不被重视,还不至于吸引步入宗师级别的好手参加。
随着比试的名额出来,裴旻发现自己竟是第一个出场的,心中略有所悟。他的对手是来至于丹阳的壮汉,自古丹阳山险,民多果劲,但不幸遇上裴旻,三下两剑便给撂倒了。
看的窦辰瞪直了眼睛,也意识到了裴旻节约体力的做法,暗叫:贼子狡猾。
擂台战毫无疑问以裴旻夺冠而告终,几乎没有人能够接的下他的两三剑。个别能够过上五六招的,也是因为对方力气甚大,他不愿意与之硬拼,消耗自己的体力。
又是一个甲的成绩,裴旻坐实了武进士的事实。
窦辰此时此刻也改变不了任何情况。
郭元振也想不到裴旻的剑术高明至此,振奋道:“胜负定了!”他一直注意着剩余考生的体能,除了裴旻,大多人都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最后一环节马战!
马战在练习马术的时候,裴旻特地了解过个中关键,也从薛讷手中见识到了堪称天下无双的薛家戟法。薛讷有心将薛家戟法传授给裴旻,裴旻也练过几招,但比起他的剑心通明,大戟握在手中充满了不自然的违和感。哪怕薛家戟法再如何了得,在他手上也不过是残招败招。
为了不玷污薛家戟法,果断放弃了学习戟法的念头,念于三尺青锋也确实不利马战,裴旻特地找了一把长剑。
剑是他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第一次使用五尺长剑,非但没有半点手生,反而将长剑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自身的剑法套路也能用上。
经过擂台战的消耗,裴旻的优势相当明显。这一轮依旧没有任何悬念,成功问鼎。
五甲一乙一丙,武举异等,收入囊中。
武举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状元一说,异等是超出一般,特等的意思,武举异等也就是武进士中最优秀的,世人都将武举异等视为武状元。
史上第一位文武双状元就此诞生。
郭元振脑中已经有打响武举的策略,少得正是一个标杆,裴旻文武双状元的头衔正好可以将武举推广出去。
今年的武举也因裴旻的夺冠而到此结束。
裴旻并不急着离去,秋后算账说的正是这个时候。
有薛讷的关系,裴旻再一次找上了郭元振,将今日考场发生的事情于他细说。
郭元振原本欢愉的表情,变得严肃,那瘦小的身躯竟有着别样的威严,肃然道:“尽有此事……你放心,有人手长,插手我兵部,老夫决不容忍。”
裴旻拜谢:“尚书明断,若查明幕后之人,还望告之,晚辈也好多多注意。”
郭元振颔首表态,正欲细说,一人匆匆而来,在郭元振耳旁一阵耳语。
郭元振神色竟然一变,对裴旻道:“此事老夫会于你个交代,我有急事入宫,你自便……记得速来兵部报道。”
留下这句话,郭元振匆匆离去。
裴旻看着郭元振的身影,心底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第三册 乘风之始
第一章 大事缺一人
长安太极宫武德殿!
李隆基高坐上首面色肃然,魏知古、王琚、崔日用居于堂下,同样是表情严肃。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在一旁伺候着,整个大殿弥漫着别样的压抑气氛。
“陛下,兵部尚书郭元振求见!”
“宣!”李隆基让郭元振入殿,同一时间给了高力士一个眼神。高力士心领神会,走出殿外让所有护卫宫女一律远离大殿十丈,亲自在殿外守着。
郭元振急匆匆的走进大殿,路上来的太急,一停下来,气息有些跟不上,咳了好几声,方才缓过来。
“郭公!”李隆基紧张的走下了高堂,上去扶他道:“您这身体?”
郭元振小退了步,避开了李隆基的搀扶,作揖道:“陛下放心,只是上了年纪,无妨的。殿下大业未成,老臣还不敢死。”
李隆基挂心的点了点头,他的心腹一个个的给太平公主赶出长安,如今在他身旁真正有威慑力的重臣只有户部尚书魏知古与兵部尚书郭元振两人,失去任何一个都将使对方陷入独木难支的地步。容不得他不紧张,请郭元振入座。
¡¡¡¡¹ùÔªÕñò¥Ê×µÀ£º¡°±Ýϼ±ÕÐÀϳ¼À´£¬¿ÉÊÇÊÂÇéÓб䣿¡±
李隆基从怀中摸出了一把短刀,抽刀出鞘道:“这是道济从洛阳托人送给朕的……朕那姑姑最近没少往太极宫跑,意图坚定父皇让我出巡的决心。想要废朕之心,已经到了极处了。”道济就是张说,是李隆基最器重的谋主,在不久前为太平公主暗中操作被罢去相位,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给赶到了洛阳。
郭元振看着那明晃晃散发着寒意的短刀,眼中瞳孔缩了起来,神色吃重。
李隆基自言道:“道济这是劝朕,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朕也不愿意坐以待毙,任由我大唐江山再度落入妇人之手。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说着目光在魏知古、郭元振、王琚、崔日用面前扫过道:“诸位皆是朕的肱骨心腹,你们怎么看?”
¡¡¡¡´ÞÈÕÓá¢Íõè¢ÇÀÏȱí̬µÀ£º¡°ÎÒµÈÔ¸ÒâΪ±ÝÏÂЧËÀ£¡¡±
郭元振与魏知古互望了一眼。
郭元振肃然道:“不是老臣怀疑陛下的决心,只是想多嘴问一句。陛下,真的决定了?此意一决,不可更改,臣等的身家性命皆寄予陛下一人。假若再次失败,陛下自己也无回天机会。请问陛下,您真的决定了?”他又问了一遍。
李隆基决然道:“如昔年唐隆之事,朕心意已定,绝不更改!”三年前,他也做了类似的决定,从而一举将韦氏、武氏彻底诛服。这时他再次提起,足见意志决绝。
郭元振、魏知古一起坐直了身子拜道:“愿听陛下差遣。”
李隆基目光灼灼的看着郭元振道:“郭公,论及军事我等无一人有你万一。朕的力量,你也清楚,如何操作,更有机会?”
郭元振几乎没有考虑的道:“想要功成,当以奇为上。论实力,太平公主握有羽林军、南衙禁军,宫中七成兵力皆由她控制,我们就算在怎么聚集兵马,也不足撼动羽林军、南衙禁军任何一股力量,反而会因军队的调动,引起太平党的警觉,从而前功尽弃。当年刘幽求意图以兵变诛太平一党,便是因此走漏了风声,导致了现今的困局,我们这一次必需吸取前车之鉴。三百人,老臣觉得三百人,最为合适……”
听着郭元振的分析,李隆基不住的点头,但听到三百人时,表情有些不自然。
羽林军加上南衙禁军将近一万五的实力,虽说这一万五的兵士未必全部唯太平公主的命令是从,可就算只有一万人,也不是区区三百可以抗衡的。
郭元振见李隆基的表情叹道:“陛下,老臣还想调陇右兵入京杀贼呢,五万陇右兵给老臣,就凭常元楷那不知兵的蠢物,给他十万兵也不是老臣的对手。但只要陇右兵一动,外兵入京,可以想象,太平公主必定会下下手为强,将皇上太上皇控制起来,情况反而更糟。我们不是没有人,是太平一党遍布朝野。我们聚集兵马,等于通知太平党做准备。唯有龙武将军王毛仲手里的三百人可信,实力亦不弱,调动之下不被怀疑。”
李隆基也知郭元振所言极是,太平公主终究不是韦后、武延秀之流,当初的唐隆政变哪有这么麻烦,这么危险。
崔日用硬着头皮道:“郭公是打算以三百兵做何事?”实力的差距,让他瘆的慌。
郭元振沉声道:“太平公主手中最让人忌惮的不是她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而是她手中的羽林军与南衙禁军。这两支军队在手,太平公主便能够随时随地的控制宫城,谁不忌惮三分?我们唯有对症下药,方能一劳永逸。控制羽林军,先断太平公主的手臂。只要控制住羽林军,中立的万骑军也会为陛下所用。届时陛下手握羽林军、万骑军,以北衙禁军威逼南衙禁军,尚书省的窦怀贞、萧至忠、岑羲都不是领兵之将,将不足为惧。”
郭元振话中的北衙禁军、南衙禁军正是拱卫皇宫的全部力量。
北衙禁军源于唐太宗的百骑,自唐太宗时起,历代李唐皇帝不断设置和扩大自己的直属禁卫军。太宗李世民创百骑制度,高宗李治取府兵越骑、步射置羽林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皇帝不断的往羽林军、百骑添砖加瓦,禁军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到了今时今日,百骑已经发展到了万骑,而羽林军也发展至五千余众。万骑、羽林军位于皇宫北面,两支禁军也因此有了北衙禁军的称呼。
至于南衙禁军,是驻防于宫城南面的皇城内、归尚书省直辖的十六卫兵士,十六卫兵士来至于天下冲折府,每隔一段时间各地的冲折府会调派精锐兵卒入长安护卫皇宫,也是皇城的中坚力量。
李隆基听得眉飞色舞,尤其是控北衙抗南衙,说的他心里痒痒的。
郭元振摸了摸鼻子道:“陛下莫要高兴的太早,老臣这个法子特险,控制羽林军是最关键的一步,称之为擒贼擒王毫不为过。我们还差一个人,一个能在羽林军中斩杀常元楷、李慈立威的人。据老臣所知王毛仲的武艺,不足以当此大任。”
第二章 后知后觉
李隆基惊愕的看着郭元振,咋舌道:“王毛仲都不足以当此重任,还有谁能?”对于王毛仲的能力,李隆基非常了解。王毛仲年幼时,因父违法全家没入官府为奴,也因此成了他的家奴,在他手下脱颖而出。他见王毛仲性识明悟,骁勇善射很是器重。王毛仲没有辜负这番器重,表现的极为出色。三年前的唐隆政变,李隆基能够得到万骑将士的相助,王毛仲可谓居功至伟。他怎么也想不到在郭元振这里却不足以当此重任。
郭元振摇头道:“王毛仲只是勇悍,并非是真正的好手。据我所知,常元楷的几个护卫都来至于江湖,是江湖中知名的了得人物。常元楷、李慈也是军中宿将,彼此皆有一定的自保手段。一旦失手,二人呼喝羽林军奋起反扑,将前功尽弃。”
对于郭元振此番话,李隆基无任何怀疑:郭元振不可能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做出如此面面俱到的布局,必定在今日之前,早在心底谋划此事,做过详细了解,方有今日之策,高瞻远瞩不外如是。
“诸位可有适合人选?”李隆基实在想不出合适人选,求问众人。
魏知古、王琚、崔日用面面相觑,应答不出,若问他们谁谁谁才华出众,他们或可答出一二。这问他们谁武艺超群,他们皆不精于此道,又不与这些人往来,如何应答的出。
郭元振脑海中浮现今日裴旻勇夺武状元的英姿,想着那些参加武举的好手一个个的给他撂倒于擂台考生,道:“老臣这里有一个人选,只是……”
“何人?”李隆基连忙追问,魏知古、王琚、崔日用也瞧着郭元振,有点不耐烦,均想着:有人就早说嘛,卖什么关子。
郭元振道:“裴旻!”
……
“可是今科状元裴旻?”魏知古古怪的看了郭元振一眼。
¡¡¡¡Íõè¢ãµÈ»µÀ£º¡°Ëû²»ÊÇÎÄÈËÂ¡±
崔日用也道:“裴旻会武?”
李隆基也想起那日花船上豪气万丈的剑舞,也有点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