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安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嘴角淡然一笑:“将军,若在下所料不错,蕃军奸细还有一路人马正准备突袭东门,东门外也有一支准备攻城的蕃军兵马,蕃军奸细发现自己中计,损失十余名同伴,已经醒悟这是我们的引蛇出洞之计,如此东门方向自然也会有埋伏,所以,才紧急升起孔明灯,让另一路人马放弃突袭东门。”
张齐丘不禁被李安的分析折服,颇为赞赏的看向李安,他是横野军主将,但他相信郭子仪的能力,所以,放心的将防守南门的权利全部交给郭子仪,而他同样相信李安的能力,所以,当李安提出引蛇出洞计划时,他也爽快的答应了。
如今,听了李安的分析,张齐丘心下更加的赞赏,觉得李安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只恨自己手下没有李安这么优秀的人才。
“若我那犬子能有李少郎一半的本事,本将死也心甘了。”
张齐丘感慨的话语中满是赞赏的意味。
李安一愣,忙客气道:“将军过奖了,在下还是太过稚嫩,没有事先想到蕃军奸细的后手,否则,也不会出现这孔明灯了。”说完又瞟了孔明灯一眼。
优秀而不骄傲自满,这让张齐丘更加的赞赏,他笑了笑,轻声道:“蕃军奸细未能全歼,他们藏匿在城内,早晚都是祸害,揪出奸细之事就交给李少郎了。”
李安颔首道:“将军放心,在下一定将城内的蕃军奸细全数歼灭。”
安边城东门附近,几十名黑衣人躲在阴暗的角落,准备随时向东门发起进攻,但当他们看到身后升起的孔明灯后,立即分散撤离而去,并在撤离前,同样点燃了两盏孔明灯。
东门外,蕃军大将李天龙带领麾下五百将士,已经悄悄的摸到了距离城门不远的位置,并悄悄的埋伏了起来。
“将军,两盏孔明灯,今晚行动取消。”
一名眼尖的亲兵,看着越来越高的孔明灯,小声提醒道。
李天龙抬头看向孔明灯,突然猛的一拳砸在身前的地面上,愤恨道:“一群没用的废物,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让老子白跑一趟。”
“将军,那我们回去吧!”
李天龙哼了一声,下令道:“撤,撤回去。”
带着满心的不甘,李天龙率领麾下五百精锐士兵,悄悄的撤离了东门外。
虽然城外的动静很小,但敏锐的荔非守瑜还是看出了异样,并弯弓搭箭对着城外晃动的草丛射了一箭。
“呃……”
一名蕃军士兵不幸被射中臂膀,哀嚎了一声。
“城外有动静,城外有动静。”
城墙上的横野军将士,紧张的看向城外。
不过,李天龙与麾下的五百将士正在撤离,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城外再次恢复了安静。
荔非守瑜看着升起的两盏孔明灯,深深的蹙起了眉头。
###
安边城东北十里,李寒露在帐篷内陷入沉思,旁边站着神情忧虑的米娘。
“米娘,你真的看清楚了,白狼山的那些人在安边城内?”
李寒露有些不敢相信,毕竟,白狼山距离安边城那么远,这些人怎么可能跑到安边城来呢?
米娘点头道:“郡主,米娘看的清清楚楚,李安与他的兄弟,背上插着短矛非常显眼,我怕被他们发现,所以趁着城门打开的机会,偷偷的跑了出来。”
李寒露轻轻点头:“这么说来,他们是真的在安边城了。”
自己的父亲一心要攻破安边城,而李安和白狼寨的人却在城内,这让他李寒露感到非常忧虑,毕竟,李安和白狼寨的人曾救过她的命,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自然不愿意看着李安等人遭受池鱼之殃。
米娘担忧荔非守瑜的安危,开口道:“郡主,昨夜行动失败,李天龙非常愤怒,打算让他混入城内的部下在城中水井投毒。”
“投毒。”李寒露大惊,愤怒道:“这个李天龙的心也太黑了,投毒会让数以万计的百姓无辜丧命,不行,我要告诉父亲。”
米娘连忙阻止道:“郡主,没用的,首领一心想要攻破安边城,不会在乎唐人百姓的生死。”
李寒露叹了口气,看向米娘:“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米娘趴在李寒露的耳边,低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寒露点了点头:“看来也只能如此了,米娘,你放心去办吧!”
米娘轻轻点了点头,转身离开帐篷。
安边城内隐藏着蕃军奸细,而这些奸细隐藏在众多老百姓之中,是非常难以发现的,这让李安感到颇为头痛。
思虑了一夜,李安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将进入城内避难的百姓,全部集中在一处,并让他们互相监督,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若发现的是蕃军奸细,给予一笔数目不菲的奖励。
这叫群众路线,在这种时候,只有走群众路线,发动所有百姓一起行动,才能更好的防备蕃军奸细,让他们处处受制,难以随心所欲的展开活动。
“昆雄,守瑜怎么没有回来。”
李安想好了行动计划,正准备告诉众人,却发现荔非守瑜不在。
“大兄,守瑜还在东门,他要等着米娘出现。”
李安点了点头,看向昆雄、飞羽和张二牛等人,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并让他们分头行动,与城内的官员一起,将逃难的百姓全部集中在城内西北角的一处开阔的地方,以方便进行监视。
众人听了李安的计划,都觉得非常可行。
李安等人并非朝廷命官,但他们救了张齐丘的性命,并成为张齐丘身边的红人,为此,李安提出集中安置逃难百姓的要求,立即就获得了城内官员的支持,并准备尽快将所有逃入城内的百姓,安置在城内的西北角。
“刚刚安顿下来,又要挪地方,瞎折腾什么?”
Ò»ÃûСÀôÒ»±ßÇý¸Ï°ÙÐÕ£¬Ò»±ß²»ÂúµÄà½àì×Å¡£
李安闻言,自然非常的不悦,大声道:“你,说什么呢?”
“哟,李少郎,没,没什么。”
李安上前一步,教训道:“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有怨气,但城内有蕃军的奸细,他们就隐藏在逃难的百姓之中,只有集中看管,才能更好的发现他们,明白吗?”
“明白,明白。”小吏连忙点头,并继续催促百姓。
李安知道,对付这些油滑的小吏,最好的办法就是威慑,有张齐丘在背后撑腰,他可不怕这些滑头。
“等等。”
“少郎有何吩咐?”
李安正色道:“若有些百姓不愿挪地方,就很有可能是蕃军奸细,对这些人要严加检查,若有嫌疑,直接抓入大牢。”
“是,明白。”
检查和抓人是这些小吏的拿手好戏,李安将这样的任务交给他们,算是用对人了。
在东门方向,荔非守瑜仅仅歇息了几个时辰,便站在城门楼上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她觉得米娘既然从东门离开,就很有可能再回来,而他要亲自在这儿等待。
正午的时候,陆陆续续的有几十名百姓聚集到了东门外,并叫嚷着要求打开城门,而一个娇小的身影也出现在人群之中。
站在城门楼上的荔非守瑜,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娇小的身影就是米娘,心下不禁感到大为惊诧。
米娘抬头看向城门楼方向,也发现了荔非守瑜,眼神之中微微惊诧了一下,随即后退几步,抽出怀中的手弩,瞄准了荔非守瑜。
‘米娘,你这是干什么,要杀我吗?’荔非守瑜心下感到异常震惊,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算她是蕃军的人,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狙杀自己吧!
“嗖……”
弩箭呼啸而出,射向荔非守瑜所在的方向。
第三十三章 瘟疫谣言
荔非守瑜见弩箭飞向自己,下意识的蹲下身体,以躲避这致命一击。
“噔……”
弩箭射中城门楼的木柱,让木柱发出了一声悠扬的脆响。
“有刺客,有刺客。”
米娘射出的弩箭,立即就引起了城门楼上横野军将士的警惕,并立即大声呼喊起来。
荔非守瑜猛的站起身来,抬眼看向城外,却发现米娘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这让他感到大为诧异。
“箭上有信件,守瑜亲启。”
“给我。”
荔非守瑜一把抢过信件。
看完信件的内容,荔非守瑜看向城外,心中万分感慨,米娘哪里有杀他的意思,分明就是关心他,让他早些离开安边城,以免性命不保。
可他已经决定跟随李安投奔王忠嗣,而且,他是大唐的百姓,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蕃军欺辱自己的同胞呢?他注定会辜负米娘的一片好意。
‘蕃军奸细要在井水里投毒,必须立即告诉李安。’
荔非守瑜不敢耽搁,立即奔下城门楼,向城内奔去。
此刻,大部分逃入城内的百姓,都已经进入安边城的西北角,剩余少量不愿意腾地方的百姓,则全被城内的小吏关入了大牢。
李安对这些小吏的执行力非常满意,并表示会在张齐丘面前为他们请功,哄得众小吏大为高兴。
“李少郎,这大牢里的几百人,都是死活不肯挪地方的,我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将他们全部抓了进来。”
李安看了看被抓入大牢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一点也不像是蕃军奸细,不过,奸细一般都是会伪装的,所以,若要判别这些人之中谁是奸细,必须仔细审查才行。
“城内可有户籍簿?”
李安相信,只要按照户籍簿挨个审查,就不怕审不出奸细。
“李少郎,按照大唐户籍制度,户籍簿一式三份,京城户部存有一份,州城再留一份,县城也留有一份,而安边城只是横野军驻地,自然不会有户籍簿。”
一名主管户籍的小吏,系统的解释道。
李安闻言,心头略有遗憾,不过,蕃军奸细未必知道这些,随便拿个册子忽悠一下,也许能让蕃军奸细露馅。
狱中小吏抱来一摞写满字迹的小册子,并整齐的摆放在李安的面前。
李安与几名小吏对视一眼,示意狱卒挨个提人,他要亲自审查。
“叫什么名字,哪个村的,父母叫什么,家里有几口人,你们村正叫什么名字?”
李安左手拿着写满字迹的小册子,右手随意的翻动,并注意被问百姓的言语神情,旁边的小吏更是直勾勾的盯着这些被问话的百姓,不时呵斥一句。
一连审查了十余名百姓,都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李安缓缓起身,将审查的任务交给小吏去办,并带着几名弟兄离开大牢。
“守瑜,什么事情这么急?”
李安刚刚走出大牢,就遇到了急忙奔来的荔非守瑜。
荔非守瑜拿出米娘的亲笔信,交到李安的手中,急道:“米娘说蕃军奸细会在城内井里下毒,若真的让他们得逞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安自然明白井水被下毒的后果,心头不禁涌起一股寒意,他只想到蕃军奸细会刺杀张齐丘和偷袭东门,却没有想过他们会做出下毒的事情,这说明,蕃军远比他想象的要狡诈,需要防备的地方真的还有很多。
“下毒,蕃军真够阴险的。”
李飞羽随口感慨了一句。
李安笑了笑,轻声道:“何止下毒,有时候,舌头也是可以杀人的,数千逃难百姓聚集在一起,若是蕃军奸细散布流言,引起骚乱,可能比下毒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