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悠悠不想再卖怀旧尼龙袜了,那种在农村里卖可以,在城里就没市场了。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款式,谁会买个人的啊。

        现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是公家卖的东西质量有保障。这个年代,可不能打价格战,那是冲击市场,找死的节奏。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营,悠悠发现,黑市上大部分的东西,是从大城市的百货楼,买回来的高档用品。加上部分利润,高于国家的定价出售,比个人坐车去买便宜点,还没见过有低于国家定价出售的。

        黑市也有国家限购的商品,但是数量有限,价格更是超高,有些甚至比国家定价高出几倍。

        借鉴玻璃【创建和谐家园】的款式,悠悠打算改变现在尼龙袜通体提花的样式,以单色系列为主。

        女式的和玻璃【创建和谐家园】一样,选粉色系列,脚尖、后跟和袜口用相同的深色调并加厚,不仅结实,耐脏易清洗。袜口下方两侧,都织上可爱的动物图案当点缀。

        男式的以深色调为主,也是在三个地方加厚,图案为兰草和翠竹。

        悠悠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商城里找出几种简单漂亮的尼龙袜,拿出来征求姥姥的意见。

        姥姥一见就喜欢上了,“这是咋着想出来的,不光是好看,容易磨烂的地方专门的加厚了,这袜子不用绱(shang,在袜子底上缝上个布鞋垫)袜底,得省多大的功夫啊。”

        悠悠听了扶额:“姥姥哎,您老人家往后得看远点,您见过城里人有几个绱袜底的。”

        “咋,还嫌弃上姥姥了,你个小没良心的。姥姥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敢和姥姥比远近。”

        姥姥的说教起来那是一大通的道理,悠悠只有无奈的听着。

        上午快十一点的时候,大舅舅他们就回来了,姥姥给了韩道伟1000元钱,是两万斤西瓜的钱。

        卸完车,他们拦住了要出去买饭的姥姥,赶紧回去了。说回去歇着时,别人能装车,今天尽量拉四趟,差不多就能拉完了。

        他们走了以后,悠悠和姥姥也没出去。在空间里吃的午饭,姥姥继续在商城里浏览袜子,惊奇的连午觉也不睡了。

        悠悠倒在一旁,困得睁不开眼,不时的被姥姥唤醒,半眯着眼听着她说又看见款好的。

        即使在梦中,悠悠满脑子的袜子,心里却在碎碎念:姥姥,扰人清梦可不讲究,您这是摧残祖国的花朵。

        下午三点,大舅他们就来了,姥姥这次出去找了四个人,让他们坐着歇会,喝口水。他们稍微的歇了一会,就帮着卸车,今天再拉一趟,差不多就拉完了。

        “姑,俺们再拉一趟吧?家里实在是不好卖,昨天三分一斤,也没卖出去多少。俺想城里人多,咋着也能比家里好些。不行咱就降价,也卖3分钱一斤,总比瞎在手里强。”韩道伟看着一院子的西瓜,发愁的和姥姥商量。

        “都拉来吧,今下午有两家要的,也该来了。拉来咱赶紧处理,别放坏了。”姥姥爽快的应下来。

        悠悠心想:城里人是多,可消费能力不大,昨天自己在电影院门口可是见识了,舍得买成个西瓜的不多。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小时就卸完了,他们赶紧往回赶。悠悠这次收了30000斤,剩下了有10000多斤。

        下午六点半的时候,大舅他们就回来了。姥姥赶紧出去给他们买来了晚饭,还是肉包子和鸡蛋汤。过了下午七点饭店里可就关门了。

        卸完车,大家轻松的吃了饭,已经快八点了。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天不走了,留下来帮着看西瓜。另外,天也快黑了,路上也不好走。

        姥姥让他们去看电影,“高高三”一听就来了精神,看出来他们几个都想去,姥姥就让他们一块去了。

        这时候人们出趟远门不容易,在外面过夜的更是不多。县里的电影院,他们都没进去过,这次有了机会,就让他们长个见识。

        姥姥和悠悠坐在屋檐下,商量下步的打算。复堤工程结束后,自家的代销点虽说比向阳大队的代销店,营销额都要高,可也少的可怜,一天也就是几十块钱。

        可这个时候人们温饱都难解决,购买力特差,加上悠悠家搞促销活动时,附近的村庄,大部分都参加了,大伙都囤积了十多元的日常用品,基本上够用到过年的。

        家里的代销点,每天主要是收些鸡蛋。夏天气温高,鸡蛋十多天就坏,人们攒一二十个鸡蛋,就过来卖一次。

        尽管夏天红糖不好放,极易吸潮。可是悠悠家的代销点里,红糖成了主卖品。

        这个年代,红糖供应紧张,城镇人口每年一斤的量,农村的供应量更少,按人口分配给各代销点。每次来了货,不到半天就能抢光。

        悠悠家的红糖,从促销活动后,一直是五毛七量的袋装糖,也算是【创建和谐家园】销售,每次限购一袋。

        不过,来人有了合适的理由,比如孩生娘满月,也可以多要。慢慢地韩屯代销点有红糖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买。

        进入夏天,卖的快的还有洗头膏。桶装的海鸥牌洗头膏,深受妇女们的喜爱。以前大家洗头都是淋草木灰水,洗不干净头发还特别的干涩。

        一桶340克的海鸥洗头膏0.62元,节省着用够一家人用上一年。夏天容易出汗,头发洗不净,总感到黏呼呼的,头皮搔痒还容易生虱子。

        韩屯村的妇女用洗发膏,还是二奶奶家引的头。

      第139章 干干净净好人家

        自家从县百货大楼买了海鸥洗头膏,姥姥每次看见二奶奶淋灰水,就把自家的洗头膏给他们送过去,次数多了,也确实好用,二奶奶就从悠悠家的代销点里买了一桶。

        二奶奶别的地方会过,这次倒是大方。她家虽然穷,但特别的干净,里里外外,衣服被褥,到处干干净净。几个孩子,头上身上,没一个生虱子的。

        村里人说她家穷讲究,每次提起来,宝山的奶奶就撇着嘴说:“穷干净,福拉撒(脏乱),窝窝囊囊好人家。”

        二奶奶听到了,也没反驳过,总是笑笑就过去了。又一次和姥姥闲聊天,才听她说了原因:

        原来,二奶奶从小没娘,摊上个后娘心毒手狠,从来没管过她的事,头上的虱子多了往下爬。衣服铺盖上的自己能捉,头上的虱子自己看不见,痒了就拼命的用手挠。

        头皮抓破了,冬天还好些,夏天极易感染生疮,哪罪遭的,现在想起来也寒心。等自己稍微大些,就特别的注意卫生,就怕生虱子长疮。

        村里人的攀比心理还是比较重的,二奶奶这么穷的人家都买洗头膏用,俺也得用。等用上了,就知道洗头膏的好来。连带着洗衣粉肥皂这些东西,也开始有人用了。

        即便是一天几十元钱的营业额,姥爷也乐意,他再也没提过回菜园上工。

        每天的晚上姥姥都要盘点,有时候随口就说咋就这点钱。每当这时,姥爷就劝她:“这都几十块了,不少了,就按10%的利润,咱一天也能挣好几块,比三四个人上班挣的工资都多,知足吧。要不是咱哥和援朝,这样的好事能到咱。”

        一个月加起来,最少也有上百元的收入,这在现在可算是高收入了。何况,悠悠的空间里,还存着近十万元。

        这些钱,用姥姥的话说,够家里人用几辈子的。可是悠悠想干的事情太多了,只是收废铜一样,也不够用的。

        一个公社都有上千斤的废铜,洪城县的废铜存量,起码上万斤,一个县就得近贰万元。自己的十万元,才够收几个县的。何况,自己还想收藏银元。

        每次看到自己商城里的资金额,望着后面的哪无数个零,悠悠都有守着金山要饭吃的无奈。第三版的人民币,就是自己迈不过去的坎。

        两个时代的商品虽然能够互通,但在这个坑爹的年代,一切都得按计划,处处受限制,干什么都得暗箱操作,劳心又劳力。

        听着悠悠的碎碎念,穿越大神的鼻子都气歪了。你丫的都快混成首富了,怎么还不知足。时代商人是那么好当的,还排名前十的知名电商,遇上这么点小事就给难住了。

        天上掉的馅饼够大,整整一百条大黄鱼,可谁让你贪心,囤积着等金价上涨。

        唉,悠悠仰天长叹:自己就这劳碌命,还是想法挣钱吧。

        悠悠认为还得以服装为主,衣服价格高,来钱快。小商品利润是高,但价格低,光靠它们可是办不成大事,起码铜钱就收不起来。

        再说,秋冬的衣服价格高,来钱快,别人做买卖靠的是利润,自己可是不计成本,只要来钱快就行。主要是咱有电子商城这个渠道,利润的计算方式不同,咱要的是双赢,争取的是长远利益。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大舅他们几个回来了,一个个兴奋的谈论着。悠悠拉着大舅一问,还是《小兵张嘎》,真没意思。后世的电影院,同一个时间段,可以同时放映几部影片,现在一部电影放两三天。

        “高高三”看韩道伟在房檐下睡,自己也去东屋搬了张小床,放在了旁边,大舅和志杰进屋睡了。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几人,一会的功夫,就打起了响亮的呼噜声。

        第二天刚五点,他们就起来了。姥姥听见动静,也起了床。悠悠揉着眼睛,郁闷的不行。带着一股起床气,又不敢使出来。

        “今年真怪,蚊子和蝇子都少,城里和咱乡下也一样,一晚上也没听见蚊子叫。”‘高高三’洗着脸还咋呼。

        “你一身的臭肉,蚊子都嫌弃你。”韩志杰打击他。

        “俺媳妇觉得香,你们嫌着了吗。”自打订了婚,‘高高三’是媳妇不离嘴。

        韩道伟问姥姥:“姑,用俺们在这帮忙不?家里还有三四千斤,得回去一辆车。”

        “不用,你们都回去吧,今天卖不出去的,就给大伙分了吧,让孩子们也吃回过瘾的。这是30000斤的钱,你点下。另外,把俺代销点里的鸡蛋捎到食品站,可别忘了。”姥姥把钱递给了他。

        这个月是小进(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为小进),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一了,又到了张集的集日。这两天姥姥不在家,家里应该存了好多的鸡蛋。伏天气温高,鸡蛋放不住。

        等他们走了,悠悠把西瓜全部收进了空间,外面只留下十多个,总共92000多斤西瓜。做完这些,就赶紧进屋补觉去了,姥姥看得直摇头。

        八点多钟,娘俩吃了早饭刚回来,罗新才就领着人来了。姥姥赶紧切开个西瓜,让他们吃着。

        这次,罗新才他们收的主要是废铜和长发。由于天气较热,只是在本县里收的,没去外县。

        一共是5000斤废铜,2000斤乱发,500斤一尺长的头发,100斤二尺长的头发,总共是9400元钱,加上940元的利润,姥姥给了他10340元钱。

        悠悠算了一下,照这个速度,光收废品一个月就得二万元,现在自己还有九万多,撑不到过年就得见底,还是得抓紧时间挣钱。

        罗新才的妻子又要了150袋头饰,看着她满脸的喜气,罗新才也跟着傻乐呵。

        所有的事情办完了,还不到十点,罗新才就开始张罗午饭。姥姥谢绝了他的好意,领着悠悠去了临水。

        娘俩先去了自己家里,满院子看了一圈。还好,这么大的雨,院子里没有积水。看来,下水道修的不错。

        姥姥让悠悠把选好的袜子,拿出来当样品,骑车带着她去了李保国那里。

      第140章 西瓜盅

        李保国和玉玉都在家,开门看见她们,玉玉高兴的喊:“爸,俺姑来了。”

        “姐啊,您把兄弟给忘了,这么长时间不来。”李保国抱怨着从屋里出来。

        “姑,您进屋歇会,我去叫吃的。”玉玉说着出了大门。

        进屋李保国就给姥姥说上了,这半个多月里,他把那个三进的院子买了。房主让了一大步,四千就卖了。

        “姐,兄弟是真稀罕那个院子,到处都是雕梁画柱,看着都舒坦。不过就是拾掇起来难,没有配套的材料。还好,那院子看管的好,损毁的没几处。”

        没想到李保国还挺艺术的,颇具封资修情调。接着,又啦起了他的收购老家具经。

        “姐啊,您是没见着,兄弟我收的老家具那是真好,全都是刻纹雕花的,没磕没碰,上面的漆都是油亮亮的。您从废品收购站买回来的那些,根本没法比。

        兄弟我把自己的置办齐了,给您也瞅着,您那院子多,什么样的都能用。咱姐俩不缺这俩钱,看好了就要。”

        “兄弟,你多少钱收的啊?”姥姥问他。

        “便宜啊,一张八仙桌才10块钱,两把太师椅5块,一个雕花的衣柜30块钱就卖了,兄弟我10块钱买了个屏风。不过比起您买的,还是贵了好多。”李保国说的特来劲。

        “兄弟,你都从哪收的?还真是便宜。”

        “姐,我对临水还是熟悉的,知道谁家有老物件。现在的年轻人可不要这些,怕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都苦,能换点钱对他们是件好事。不过这不能明着收,您别急,等着我慢慢的给您操兑。”

        “好啊,姐就等着了,这就是个喜好,我一时半会的还真用不着。不急,你瞅机会收就行。”

        玉玉带着饭菜来了,还带着一脸的得意。饭菜摆上桌,悠悠才明白她的得意何来,汤盆里盛着个西瓜盅。

        打开上面的瓜盖,清香扑鼻而来。里面是鸡肉,桂圆,红枣,鲜姜片。绿瓜、红枣、黄姜,赏心悦目。

        喝一口汤,鸡肉的浓香和西瓜的清香混合在一起,鲜美无比。吃一口鸡肉,酥烂爽滑,入口即化。

        姥姥和李保国边吃边夸,悠悠点赞的方式就是埋头猛吃。连吃带喝,一会的功夫,肚子就溜圆了。看着其他的美食,悠悠是心有余而肚不足。

        饭后,姥姥把带来的袜子样品递给玉玉。“玉玉,你看看这些袜子咋样,好卖不?”

        男女袜子各一沓,一沓十双,一双一个花样,共二十个款式。本来一沓应该是十二双,可为了好算账,悠悠都做成十双一沓。

        玉玉接过去,看一双“啊”一声,连她爸都被吸引过去。

        “姑,这袜子真好看,肯定好卖,就是不知道啥价格?”

        李保国接着说:“还是大城市的人心眼多,这后跟和脚尖易破的地方都加厚了,颜色也深,结实还耐脏。”

        “本来,男袜比女袜贵,咱们也没外人,就一样的价吧,都是一块钱一双,就当姑姑给俺玉玉添箱了。”姥姥的话把玉玉臊了个红脸,同时也惊的她睁大了眼。

        “姐,可不能这样,咱交情是交情,生意该咋着咋着,俺不能让您够本赚吆喝。玉玉,男袜给您姑一块二。”听了李保国的话,悠悠一愣,还有这样的,买方主动提价。

        “兄弟,你就听我的,这小东西就是让玉玉挣个零花钱的,多点少点的没大讲。”姥姥坚持己见。

        “姐,这袜子准好卖,结实好看价格还低,就是比大楼里的袜子高上一两毛钱,也好卖的很。您的货能跟的上吗?”李保国的兴趣也挺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