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5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悠悠只好在棉布上做文章,在商城找了几种合适的丝光棉布,几家人每人两身,让他们自己做去。马上到伏天了,六月初十进头伏,热天各人穿衣的习惯不同。

        坐在车上,姥姥还在发愁。派出所的证明信咋办啊?关键是自己没机会见派出所的公章,想伪造也没样本。

        悠悠出主意,找三舅舅去啊,就说咱在临水办理批发证用。姥姥抱着她就亲。“你这脑瓜咋长的,啥主意都有。”

        找到舅舅,把布料给了他,说了开证明信的事,都没用姥姥去,援朝舅舅就把证明信开了出来。

        证明信拿到手,姥姥放心了。回村的路上,不住的吩咐悠悠干活,这家的布,那家的布,一家家的分好包好,唠叨了一路。

        进村连家都没回,就挨家的送布,大舅家,二舅家,舅姥爷家。大家也习惯了,收得平静多了。当着娘俩的面翻看着,满意的不行,满口里夸着姥姥眼光好。

        看着大家高兴,舅姥姥也不唠叨了。姥姥满足的不行,开心的笑声就没停过。容身在这欢乐的气氛中,悠悠想起了后世中的一个著名问答:“你幸福吗?”

        这就是姥姥的幸福,全家人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快放暑假了,妈妈这两天比较忙。两位舅妈把悠悠家的布料拿过去,先给他们做。

        大舅妈又给悠悠做了两双浅口的布鞋,上面绣着鲜艳的花。悠悠穿上蹦了几下,翘起脚美滋滋的欣赏着。

        姥姥看见,开口就埋怨:“啥都和别人不一样,人家想穿凉鞋买不起,你偏爱穿布鞋。夏天穿凉鞋多好啊,结实还不怕水,就你事多。”

        悠悠在心里反驳:懂什么啊,现在的凉鞋都是塑料的,那有布鞋穿着舒服,还是大舅妈好。

      ¡¡¡¡¡°°³æ¡×Ó×öµÄ»¨Ð¬ºÃ¿´£¬´©×ŵþ¢¡£¡±

        姥姥点着她的额头:“你是舒服了,看把你妗子忙得,光花鞋就给你做了好几双。”

        大舅妈赶紧把悠悠拉到身后护着,“姑看您说的,我愿意给俺悠悠做。”

      ¡¡¡¡¡°»¹Êǰ³æ¡×Ӻᣡ±ÓÆÓÆ´óÉùÐû¸æ£¬¸Ï½ôÅÄæ¡×ÓµÄÂíÆ¨¡£

        六月初五,姥姥和悠悠带着200袋头饰和扣子,直接去了李保国家。

        他爷俩都等在家里,玉玉高兴的接过饰品,一边捯饬去了,他们则去了房管所。

        证件齐全,手续办理的很快,姥姥把6000块钱交给代理人后,房产证也交给了姥姥。代理人拿着钱来回的点了两遍,几个人又跟着他到银行把钱存上,才把钥匙交了出来。

        拿着沉甸甸的两串钥匙,几人来到了那个院子。院子四面临街,是个独立的院落。宽五十米,南北长二百多米。分主院和跨院,主院宽三十米,跨院二十米。前院有一排倒坐房,南北长三十米。其他院子都是二十五米,后面有个七十米的园子。

        主院正房七间,跨院正房五间;每个院子的东西厢房都是五间,每排的主院和跨院相通,前后院也相通,整个院子一百七十多间房子。

        大门在院子的东南面,高大宽阔,五米宽,比倒坐房高出一米多。后园的西北角有个后门,旁边还有三间门房,靠后院墙还有十多间平房,是给下人准备的住房。

        整个院子朴实大气,房子的建筑以结实牢固为主,厚墙小窗,地基高出地面三个台阶,全部是青条石筑成,墙壁也是青条石作基石,有一米高,房间内干燥凉爽。虽然好几年没开过门窗,却没有霉变的味道。

        房内的家具也是普通的老式家具,结实大方,基本上没有损坏,看来都是好木料做的。不过好多房子都是空的,也没有人住过的痕迹。

        整个院子里一片荒凉,到处长满了野草,后园的草有半人多高,里面不时有动物跑动的声音。几人找了个木棍拨着路,才把所有的房子看了一遍。

        姥姥越看越皱眉,李保国看见对姥姥说:“姐,您放心,我马上找人收拾,只是些杂草,好拾掇。”

        姥姥把钥匙交给他,“兄弟,那就麻烦你了,我在这里认识的人还真不多。

        还有,你在废品收购站有人不,我想去那淘换点老家具。这许多的院子空着,姐想买些家具摆上,我就喜欢以前的老家具,结实还好看。”

        李保国听了,“姐啊,您可真能想,这年代想买老家具,还真没卖的,您要的少了吧,我还能给您找点。

        这多了就只有去废品收购站了,不过那里的家具大部分都损坏了,能用的不多。别说那里我还真有熟人,咱这就去看看。”

        “损坏了不怕,买到手咱慢慢的找人修补,以前的老师傅差不多都退休了。”姥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路上,李保国告诉姥姥,临水有三个废品收购站。他都有认识的人,不过都是来卖东西,从来没买过。

        姥姥告诉他,就说是干早点买了当劈柴烧。

      第121章 再购旧家具(二更)

        他们先去的那个收购站,李保国认识这里的主任。听他们说了来意,主任哈哈大笑。

        “老李,你可真敢想,鬼主意就是多。现在卖早点的多了,劈柴确实不好买。我这里存了十多年的老家具,足够你用的了,我们也能腾出个仓库来。不过,咱私下里说,那可都是好东西,让你当劈柴烧了,真有点可惜。”

        “可惜什么啊,你放这里十多年,好东西也放成破烂了。还占着个仓库,我这是给你减轻负担。”李保国给他打哈哈。

        “还真被你说着了,这旧家具还真没要的。不过,你不能光从我这里买东西,也卖我们几件裙子,前两天我们站上的人还托我买,正好你来了。”

        悠悠听了,这年代的生意真好做,一个款式的裙子就四个花色,这都卖出去多少件了,还有人找着要,不怕撞衫啊。

        不过想想满大街的海魂服,悠悠又释然了。八十年代不是还有部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吗。

        “那还不好说,你要多少件吧,不过你还得帮我个忙,其他两家废品收购站的旧家具,你给打个招呼,都卖给我呗。”李保国也提着条件。

        “我这一仓库就够你用的啦,要这么多你放哪里啊,再说还得压资金。别看便宜,多了就有钱了,光我们这里的也得二三百块钱,在我们这里给你放着多好啊。”这同志还真是个实在人。

        “主任,要不您当领导啊,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还是买回去看着放心,您想啊,我这里的早点摊一烧,别人就得知道在你们这买的。他们来买你还能不卖?”李保国的脑子转的真快,没影的事说的和真的一样。

        “不能够,那你还是买回去吧,我可给你放不了。走,我先领你看看去。”主任被他给忽悠住了。

        几人来到了一个大仓库前,主任喊来一个人打开仓库,里面传出扑鼻的霉味。“这仓库一年开不了几次,你们拉走我也省心了。”悠悠心说,晚上几年你就该闹心了。

        还是地区级的城市好物件多,光这一个收购站,就存了满满一仓库的老家具,比平城的多出几倍来。

        破家具的价格都是统一的,一斤二分钱。主任张口要了十件裙子,李保国大气的给了二十件,不过另外的两个收购站的事情也交给他了。

        看时间快到十二点了,李保国就提出请主任吃饭。主任说:“吃饭免了,你在给我加五件裙子吧,要孩子穿的。”

        “行,我算是怕你了,还是赶紧走吧,一会不知道又加多少哪。”李保国赶紧和他告辞,主任笑得特得意,好像占了大便宜。

        悠悠佩服的五体投地,看人家这生意做的,既赚了钱又落了好,还赢了情义,拉了关系,一举几得了。

        吃完午饭,玉玉给姥姥饰品钱,姥姥没接。“兄弟,你先拿着这钱帮我拾掇院子和买旧家具。咱不管好坏都给他们拉回来,不能让别人作难。你先收拾出来个院子放着,一个不够就两个,咱们现在房子多的是。”

        “好,姐你既然相信兄弟,我也不说啥大话,你等着看结果吧。”李保国让玉玉把钱收了回去。

        回家的路上,悠悠还在发着感慨,什么时候也是有钱好办事。想到刚穿来时,哥哥为了省一分钱,自己买了支二分钱的细铅笔,写作业时总是吃力的捏着。

        想到这里,不由得出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姥姥听了也深有感触,“是啊,老话就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不过,老话还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咱们这钱,姥姥挣得安心。看到大家都买得起咱们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姥姥这心里高兴着那。”

        吆喝,老太太思想境界够高的,悠悠在心里给老人点了个赞。

        六月六,天空晴朗,快入伏了,入伏后空气湿度就大了,村里人都趁着伏前晒粮食。

        清晨就把麦场扫得干干净净,两个妗子早早的过来帮忙。姥姥和悠悠则早吃饭走了,今天也是张集的集日,得先去食品站送鸡蛋。

        娘俩到张集时还不到七点,农产品市场里卖瓜菜的已经摆上摊了。

        各种甜瓜都熟透了,市场上飘荡着一股香浓的味道,非常好闻。价格也低,一斤五到八分钱。

        看悠悠想买,姥姥没和他们打价,因时间关系也没挑拣,直接包了两家的摊,一下子买了一百多斤的甜瓜。

        交上鸡蛋,王师傅已经把肉给姥姥砍好了,这次没有站长的安排,也给了七斤多肉。

        姥姥交上钱,接肉时感激的说:“王师傅,谢谢您。”

        王师傅不好意思的说:“不怪我就行,又把臀尖给你了。”悠悠看了直笑,这人真可爱,实在中带点小滑头。

        到了临水,姥姥带着悠悠去了新家。汽车站离新家近,都在东关,不到一华里。院子大门敞开,里面非常热闹,有二十多人在忙活,干的热火朝天,李保国大声的指挥着。

        看到娘俩进来,他赶忙跑过来。“大姐,您来的正好,我正想去收购站那,估计那边装的差不多了,您在这边看着吧。”说完给姥姥介绍了两个领头的,他就急忙骑车走了。

        其实根本用不着管,两个人领着干的挺好。大部分是中年妇女,顶着个大头巾,在房间里打扫灰尘,抹家具和门窗,。也有几个男的,处理院里的荒草和垃圾。看大家热得满头大汗,姥姥就提出让大家歇歇再干。

        前院已经打扫出来了,看着更加的大气。院子的大树下摆着两张八仙桌和好多的椅子,还有几个盆子和几桶水。桌子上放着两个水壶和十几个大碗,碗里凉着开水。人们洗了下手,端起碗就喝,有的人直接就趴在水桶上喝凉水。

        歇着还在那议论,都夸着院子宽敞大气,说平时从这来回的过,没想到这院子这么好。今天进来可算开眼了,早先的有钱人可真会享受,自己这辈子都住不上。也不知谁家有福气,住进了这么好的院子。看来他们只是干活的,并不知道里面的事情。

        人们稍微的歇了一会,主动的去干活了。这让悠悠肃然起敬,再次感到这个时期人们的实在和真诚。后世里像这样无时间和纪律规定,就主动干活的真是不多见。

      第122章 买院子做邻居

        悠悠和姥姥提议,把买回来的旧家具,放到空着的跨院里。虽然只是个过场,咱也得把它演真了,不能让人看出漏洞来。

        姥姥赶紧安排人先打扫空院子,主要是把院子里的荒草清了,房间里的蜘蛛网扫干净。人多力量大,半个小时的功夫,就清理出一个院子来。正好,李保国领着几辆地排车来了,车上装满了旧家具。

        姥姥让他们把家具卸到清理好的院子里,喝碗水歇了一会,他们就赶紧走了。李保国打算上午就把这个收购站的破家具全部拉完,下午再去另一个地方。

        姥姥让人把院子里的家具,全部搬到屋里堆好,人们只管干活,没一个打听的,看来是有人事先安排了。

        不过,还是有人悄悄的议论,谈着这些旧家具,都说是好木料,沉得压手。经过了这些年,也没变形走样。只不过是好多都被砸坏了,散了架,加上落满了尘土,可不是没人看得上。但有一样,这些家具都做工精致,大部分雕刻着纹饰。

        有一个箱子,两个男劳力竟然没抬动,又来了两个人帮着,才抬了起来。那四个人也觉得奇怪,敲着箱子说:“这是啥木头做的,比铁箱子都沉,亏得没盖了,要不咱四个也抬不动。”

        他们的话引起悠悠的注意,格外的记在心里。等人走干净了,赶忙把箱子收进了空间。等着有空的时候再去看。

        等李保国他们拉回来第二趟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卸了车并搬到屋里,就十二点了。

        等大家洗手回去了,玉玉也领着人带来了中午饭。

        “姐,今天兄弟给您温屋,祝贺您喜得新居。”李保国这事办的暖人心。

        姥姥激动了,“兄弟,姐也不说感谢的话了,你算是想到姐的心里去了。”

        几人就在院子里吃得,高大的榆树遮着,树下一片凉爽。玉玉看到这么大的院子,吃完饭就拉着悠悠到处转,跑了一处又一处,转的悠悠晕乎乎的,可她自己却开心的不得了。

        回到前院,就拉着姥姥夸院子的好,说个不停。

        姥姥逗她,“玉玉真的喜欢大院子啊,姑给你买个当嫁妆吧。”一句话把她臊了个大红脸。

        “姑,您……”羞得话都说不下去了,赶紧的收拾碗筷。

        倒是李保国若有所思的接道:“让姐这一说,我还真动了买院子的心。这院子他们放了几十年都没问题,难道到咱手里就出问题吗?”

        “兄弟,这得你自己拿主意,姐反正是不怕。”姥姥难得的没出主意,估计她还是信不过悠悠,自己心里也没底。

        “姐您都不怕,我也不怕,咱姐弟一起做个伴。给您拾掇好这个院子,我也买个去。”他倒是下了决心。

        玉玉一听来了劲,“爸,咱真买啊?那咱也买个和姑一样的院子。”

        “买,有钱不花放着白搭,咱爷俩跟着你姑挣钱了,也学你姑买个院子放着。”李保国倒是说实话,这两月,他就卖出去两万多件衣服,一件赚一块,也够两万块了,买套院子是小意思。

        “姐啊,您也看了,您说剩下的俩院子哪个好?”他征求姥姥的意见。

        “小的那个房子盖的精致,价格却没大的那个合适,我是喜欢大的。”姥姥把和悠悠议论过的看法说了出来。

        “那我就要大的,不过小的那个盖的就是好,以后再看吧,要是没问题,我还真买了给玉玉当嫁妆。”李保国自己说着也笑了。

        玉玉刚退下去的脸接着又红了,羞得一扭身,推着自行车跑了。

        下午刚一点,干活的人就来了。姥姥也提出告辞,“兄弟,我就先回去了,明天还有点别的事,我后天再来,你还得接着忙。”

        “姐啊,您去忙吧,我在这里盯着,您啥时有空了再过来。”

        姥姥和悠悠拐进了车站边上的饭店,好几天没买吃的了,空间里存的烧牛肉吃光了,得给迪迪个馋猫买些捎回去。

        已经过了饭点,里面的人不多了。隔着玻璃看到柜台上的托盘里还放着几只烧鸡,姥姥赶忙交上钱,都买了下来。

        迪迪就爱吃烧鸡,一人能吃俩鸡腿。一手拿一个鸡腿,左右开弓的啃,蹭的满脸油,吃的那叫个香,悠悠看着就有种满足感。

        到家的时候,舅姥姥一家人都在悠悠家帮忙,晒的粮食已经收起来了,正在往家运。姥姥赶紧拿出甜瓜,洗了一大盆,招呼大家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5:18:37